肝风

参考:代谢性碱中毒

“肝风” 相关论述

论曰肝藏血,与筋合,肝气和,则气血强盛,以行于筋膜,故骨正筋柔,气血皆从,若肝脏气虚,不能荣养,则为风邪所侵,搏于筋脉,营卫凝泣,关节不通,令人筋脉抽掣疼痛,以至眩闷口眼偏斜,皆其证也。
肝气虚弱,风邪外侵,搏于筋脉,流入经络筋脉抽掣疼痛。独活汤方
独活(去芦头) 萆 细辛(去苗叶) 人参牛膝(去苗切酒浸焙) 酸枣仁(微炒) 附子(炮裂去皮脐) 羚羊角(镑) 赤芍药黄芩(去黑心) 茵芋(去粗茎)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 防己 桂(
上一十五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三枚劈破,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一合,煎两沸温服,不拘时候。
治肝受风邪,筋脉抽掣疼痛。升秀丸方
乌喙(炮裂去皮脐五两) 槟榔(三两) 防葵 槐胶(酒化为膏) 牛膝(酒浸焙各二两) 萆 (微炒) 泽漆木瓜(去皮子切焙) 续随子(去皮别研如膏各一分)
上九味。除槐胶续随子外,捣罗末再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温酒下三十丸,以知为度。
治肝脏风毒流注,四肢拘急筋脉抽掣,百节麻木,身体疼痛,头目昏眩。天麻汤方
天麻独活(去芦头酸枣仁(炒) 薏苡仁防风(去叉各一两) 赤茯苓(去黑皮) 芎 羚羊角(镑) 甘草(微炒锉) 桂(去粗皮) 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各半两)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薄荷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治肝气攻注,遍身筋脉,抽掣疼痛,四肢无力。枸杞汤方
枸杞子海桐皮(锉) 白芷苦参防风(去叉) 甘草(炙锉)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 牛膝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肝风筋脉抽掣疼痛,不得屈伸,恍惚多忘,或时恐怖。茯神丸方
茯神(去木一两) 远志(去心) 人参白僵蚕(微炒各三分) 白附子(微炮) 乳香(别研一两) 当
上七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不计时候,渐加丸数。
治肝脏风冷,毒瓦斯攻注,筋脉抽掣疼痛,及一切筋寒之病。补骨脂汤方
补骨脂(炒) 芥草 桂(去粗皮) 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姜(炮各一两) 干蝎(去土微炒一分)
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二钱匕,水半盏,入酒半盏,葱白二寸,盐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热服,猝转筋者,热酒煎服。
肝风筋脉抽掣疼痛,肢节不利。牛膝酒
牛膝(去苗锉) 薏苡仁(各半斤) 酸枣仁(微炒) 赤芍药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姜(炮) 柏子
上九味。细锉和匀,用生绢袋盛,以好酒二斗浸七日,不拘时温饮一盏,旋添酒渍药,至味薄即止。

病证名。
①肝受风邪所致的疾患。《素问·风论》:“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若肝藏气虚,不能荣养,则为风邪所侵,搏于筋脉,荣卫凝泣,关节不通,令人筋脉抽掣疼痛,以至眩闷口眼偏斜。”《奇效良方》治风中于肝,用射干汤。《太平圣惠方》治肝风筋脉拘挛,用羚羊角散
肝风内动的病证。证见眩晕、痉厥、四肢抽搐。《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肝风华岫云按:“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瘈疭痉厥矣。”

经义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东方生风,风生木。(《素问》)
哲言
《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风,风主动。脾主四肢,四肢者,诸阳之本,木气鼓之,故动,所谓风淫末疾也。此证在壮年,属热极生风;若病后、老年,属血液衰少,不能营养故也。(《张氏医通》)
肝为风木之脏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和柔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倘津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螈 痉厥矣。治当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如虎潜丸地黄饮子、复脉等方,是介以潜之,酸以收之,浓味以填之,或用清上实下之法。若思虑烦劳,身心过动,风阳内扰,则营热心悸惊怖不寐,胁中动跃。治以酸枣仁汤补心丹、枕中丹,清营中之热,佐以敛摄神志。若因动怒郁勃,痰火风交炽,则有二陈、龙荟。风木过动,必犯中宫,则呕吐不食,法用泄肝安胃,或填补阳明。他如辛甘化风、甘酸化、清金平木,种种治法,未能备叙。然肝风一证,患者甚多,从古无此病名,医每忽略,特为拈出,以便后学考核云。
○肝为风木之脏将军之官,性急而动,故肝脏之病,较之他脏为多,而于妇女尤甚。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胜也。本脏见证,仲景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又《内经》所载肝病,难以尽述。大概其脉必弦,胁或胀或痛,偏寒偏热,或先厥后热。若一犯胃,则干呕吐酸,脘痞不食;克脾则腹胀肢麻,便或溏或不爽。治法有阴阳虚实之殊。若肝阴胃汁未亏,肝阳亢逆犯胃,用药则远柔用刚,泄肝如吴萸、椒、桂,通胃如半夏、姜、附,加益智、枳、朴等,则兼运脾阳。中虚必用人参,如大半夏汤附子粳米汤、进退黄连;泻心、治中,温胆等汤是也。若肝阴胃汁已虚,木火炽盛,风阳扰胃,用药忌刚用柔。养肝则阿胶、生地、白芍麻仁木瓜养胃人参麦冬粳米。至于平治之法,则刚柔寒热兼用,乌梅丸安胃丸逍遥散。若四君、六君、异功、戊己,则必加泄肝之品。用桑叶丹皮者,桑叶轻清,清泄少阳之气热,丹皮苦辛,清泄肝胆之血热。用金铃子散者,川楝苦寒,直泄肝阳,延胡专理气滞血涩之痛。如呕吐不食,胁胀脘痞,医者但认为脾胃之病,不知实由肝邪所致。且世人但知风、劳、鼓、膈为四大证,不知土败木贼,延至不救者多矣。(《临证指南》)

凡上升之气,自肝而出。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为飧泄,为疝,皆肝气横决也。且相火附木,木郁化火,为吞酸胁痛,为狂,为痿,为厥,为痞,为呃噎,为失血,皆肝火冲激也。风根据于木,木郁化风,为眩,为晕,为舌麻,为耳鸣,为痉,为,为类中,皆肝风震动也。故诸病多自肝来,以其犯中宫之土,刚性难驯,挟风火之威,顶巅易到,药不可以刚燥投也。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古圣治肝,法尽于此。夫肝主藏血,血燥则肝急。凡肝阴不足,必得肾水以滋之,血液以濡之,味取甘凉,或主辛润,务遂其条畅之性,则郁者舒矣。凡肝阳有余,必需介属以潜之,柔静以摄之,味取酸收,或佐酸降,务清其营络之热,则升者伏矣。治肝气,先疏其郁,宜逍遥散。因怒动肝,小柴胡汤加山栀青皮。嗳而吐沫,代赭旋复汤。呕而胀满,三因七气汤加枳壳木香怒伤胁痛,生白芍金橘皮、山栀枳壳郁金汁、降香末。肠鸣飧泄,则泄木安土,人参安胃散半夏曲。 疝肿硬,则导滞和肝橘核丸加减。若气有余便是火,治肝火实,吞酸胁痛左金丸、抑青丸。胁大痛引腰背,汗泄,忌辛燥耗气劫液,宜甘酸化甘草柏子仁杞子枣仁阿胶牡蛎木瓜、生白芍五味子鳖甲金橘皮。虚痛久痛必入络,宜理营络,旋复花汤加当归丹皮延胡桃仁
湿热火盛,胁痛筋痿溲血龙胆泻肝汤。火盛狂躁,胸痞咽阻便秘当归龙荟丸阴虚痿弱,虎潜丸锁阳
厥逆四逆散痞满半夏泻心汤。呃噎,橘皮竹茹汤。吐衄失血犀角地黄汤加山栀、藕汁。至于肝阳化风,上扰清窍,则巅痛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寤烦,由营液内虚水不涵木,火动痰升,其实无风可散,宜滋液和阳。复脉汤去姜、桂,或用熟地白芍杞子茯神枣仁、炒甘菊、霜桑叶牡蛎石斛五味。其由肾虚阳浮者,宜填髓补精。阿胶龟甲淡菜青盐牛膝萸肉熟地磁石。其由土弱木乘者,宜缓肝益胃
酸枣仁汤川芎,加人参山药小麦。其因怒劳,致舌麻,筋 肉 ,由五志过极,阳亢阴衰,风从火出,宜柔润熄风。河间地黄饮子去桂、附、巴戟菖蒲。其火风上郁,头重,宜清金肃降。杏仁、鲜菖蒲根、栝蒌、钩藤、菊叶、薄荷。其年高水亏,风火易升,头晕便秘,宜壮水滋燥。还少丹杜仲巴戟楮实茴香,加桑叶黑芝麻柏子仁、炒甘菊茯神牡蛎。其阳明络虚,风火易震,食少知饥,宜填实空际。人参山药、炙草、牡蛎枣仁茯苓白芍南枣。大抵肝为刚脏,职司疏泄,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正仿《内经》治肝之旨也。
丹溪曰∶病患自言冷气从下而上,非真冷也。此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火,自下而上。其热为甚,自觉冷者,火极似水,积热之甚也。阳亢阴微,故见此症。又曰∶气从左边起,肝火也。宜左金丸。气从脐下起,阴火也。黄柏丸坎离丸。气从足下起入腹,虚之极也。滋阴降火汤,外用津调附子末,涂涌泉,引热下行。

本 寐醒舌干辣,华池津不上朝,头眩耳鸣,肢麻胁痛肝风内震,腹满肠鸣,晨泻不爽,木气直犯中宫矣。左关浮弦,右浮滑,痰嗽不利,太阴受戕,有年,类中。晨服方,运脾阳以利湿。生白术茯苓半夏青盐制)、炙草、薏米(炒)、砂仁益智仁(煨)、山药(炒)、小麦。晚服方,养肝阴熄风阿胶(水化)、杞子茯神麦冬石斛白芍桑枝甘菊(炒)、黑芝麻牡蛎粉。寐后,用柿霜(二匙)
含舌下,以生廉泉之津。服效。
沈氏 当夏郁怒不寐,五更起坐,倏然头摇手战,目闭耳鸣,晕绝身冷。此怒动肝阳内风挟痰火上冒也。
急煎淡青盐汤以降风火,一啜即醒。用牡蛎钩藤、山枝、桑叶白芍茯神菊花(炒),二服神志已清。
转方用熟地黄(炒)、杞子(焙)、石斛枣仁(炒)、龟板(炙)、牡蛎粉、磁石,镇补肝阴而安。
沃 烦劳伤阳阳气化风上巅,两太阳刺痛,耳鸣口干寒热不寐自汗便泻,下元疲乏,脉模糊。
治先熄风镇阳。甘菊(炒)、荷叶磁石牡蛎粉、茯神、甘杞子(焙)、熟地炭、白芍五味(炒)。
数服诸症向安。惟不嗜味微嗽,加甜杏仁、潞参、莲、枣,以补脾肺,原方去前四味,嗣用丸方牡蛎粉、淡菜首乌熟地杞子牛膝(酒蒸)、五味(焙)、阿胶(水化),和炼蜜丸,以滋填下元,匝月而愈。

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动变。甘酸之属宜之。(肝阴虚
生地 阿胶牡蛎 炙草 萸肉
阳挟内风上巅。目昏耳鸣不寐肝经主病。
熟地炙 炙龟甲萸肉五味磁石茯苓旱莲草女贞子
(三二)辛寒清上。头目已清。则知火风由脏而起。刚药必不见效。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治法大旨如此。
生地 阿胶天冬元参 川斛 小黑豆皮
(四五)操持烦劳。五志阳气。挟内风上扰清空。头眩耳鸣目珠痛。但身中阳内风。非发散可解。
非沉寒可清。与六气火风迥异。用辛甘化风方法。乃是补肝用意。
枸杞子桂圆肉 归身 炙草 甘菊女贞子
(四二)肝风阳气。乘阳明之虚上冒。牙肉肿痛。议和阳熄风
生地 阿胶牡蛎天冬茯神 川斛 旱莲草女贞子
交节病变。总是虚症。舌强。脊背不舒。溲淋便涩。皆肾液不营。肝风乃张。当宗河间浊药轻服。名曰饮子
熟地(五钱) 咸苁蓉(八钱) 炒杞子(三钱) 麦冬(二钱) 云苓(一钱半) 川石斛(三钱)生沙苑(一钱) 石菖蒲(一钱) 远志肉(四分) 饮子煎法。
缓肝润血熄风
首乌杞子 归身 冬桑叶三角胡麻柏子仁茯神天冬 黑 豆皮 蜜丸。
高年水亏。肝阳升逆无制。两胁 如热。则火升面赤。遇烦劳为甚。宜养肝阴和阳为法。
九蒸何首乌(四两) 九蒸冬桑叶(三两) 徽州黑芝麻(三两) 小黑 豆皮(三两) 巨胜子(二两即胡麻) 浸淡天冬(去心一两)真北沙参(二两) 柏子仁(一两半去油) 云茯神(二两) 女贞实(二两)
上为末。青果汁法丸。早服三钱。开水送。
(氏)肝阳虚风上巅。头目不清。阳明脉空。腰膝酸 。议养血熄风
菊花炭 熟首乌牛膝枸杞子炭 黑 豆 茯神
冲气左升。当镇肝摄肾。(肝肾阴虚
地黄阿胶萸肉淡菜茯苓
(四三)因萦思扰动五志之阳。阳化内风。变幻不已。夫阳动莫制。皆脏阴少藏。自觉上实下虚。法当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味浓以填之。偏寒偏热。乌能治情志中病。
熟地萸肉五味磁石茯神青盐鳖甲胶龟版胶 即溶胶为丸。
(妪)心中热辣。寤烦不肯寐。皆春令地气主升。肝阳随以上扰。老年五液交枯。最有痫痉之虑。
生地 阿胶白芍天冬茯神 小黑 豆皮
(氏)伏暑深秋而发。病从里出。始如疟状。热气逼迫营分经事不当期而来。舌光如镜。面黯青晦。而胸痞隐痛。正气大虚。热气内闭。况乎周身皆痛。卫阳失和极矣。先拟育驱热。肝风不旋。不致痉厥。五日中不兴风波。可望向安。
生地 阿胶天冬麦冬麻仁牡蛎
(女)温邪深入营络。热止。膝骨痛甚。盖血液伤极。内风欲沸。所谓剧则螈 。痉厥至矣。总是消导苦寒。冀其热止。独不虑胃汁竭。肝风动乎。拟柔药缓络热熄风
复脉汤去参姜麻仁 生鳖甲汤煎药。
(氏)痛从腿肢筋骨。上及腰腹。贯于心胸。若平日经来带下。其症亦至。此素禀亏。冲任奇脉空旷。凡春交。地中阳气升举。虚人气动随升。络血失养。诸气横逆。面赤如赭。饥不欲食。耳失聪。寤不成寐。阳浮。脉络交空显然。先和阳治络。
细生地 生白芍鳖甲龟甲虎骨糯稻根煎药送滋肾丸(一钱半)
前用滋肾丸。痛缓。面浮跗肿。血气俱乏。内风泛越。经言风胜则动。湿胜则肿。阴虚多热之质。议先用虎潜丸。每服四钱。四服。
(五三)下元水亏。风木内震。肝肾虚。多惊恐。非实热痰火可攻劫者。
生地 清阿胶天冬杞子菊花女贞实
久病耳聋。微呛喉中不甚清爽。是不上承。阳挟内风。得以上侮清空诸窍。大凡肝肾宜润宜凉。龙相宁。则水源生矣。
人参(一钱秋石一分化水拌烘干同煎) 鲜生地(三钱) 阿胶(一钱) 淡菜(三钱) 白芍(一钱) 茯神(一钱半)
阴虚液耗。风动阳升。虽诸恙皆减。两旬外大便不通。断勿欲速。惟静药补润为宜。照前方去白芍。加柏子仁
大便两次颇逸。全赖静药益阴之力。第纳食未旺。议与胃药
人参茯神麦冬炙甘草 生谷芽 南枣
缓肝益胃
人参茯神 生谷芽 炙甘草木瓜南枣
怒动肝风。筋胀胁板。喉痹
阿胶天冬柏子仁牡蛎小麦
脉弦小数。形体日瘦。口舌糜碎。肩背掣痛肢节麻木。肤腠瘙痒眩晕耳鸣。已有数年。此属操持积劳。阳升。内风旋动。烁筋损液。古谓壮火食气。皆阳气之化。先拟清血分中热。继当养血熄其内风。安静勿劳。不致痿厥。(阳升血热
生地 元参天冬丹参犀角羚羊角连翘竹叶心(丸方) 何首乌白芍黑芝麻桑叶天冬 女贞子茯神 青盐
(妪)脉右虚左数。营液内耗。肝阳内风震动。心悸眩晕少寐。(心营热)
生地 阿胶麦冬白芍小麦茯神 炙草
(三五)心悸荡漾。头中鸣。七八年中频发不止。起居饮食如常。此肝胆内风自动。宜镇静之品。佐以辛泄之味。
如枕中丹。(风阳扰神)
(氏)惊悸。微肿。内风动也。
人参龙骨茯神五味煨姜南枣
肝胆阳气。挟内风上腾不熄。心中热。惊怖多恐。进和阳镇摄方法。
龟甲龙骨牡蛎茯神石菖蒲远志
神识略安。夜不得寐。胸脐闲时时闪烁欲动。乃内风不熄也。进补心法。
生地 丹参元参茯神枣仁远志菖蒲天冬麦冬桔梗朱砂
(氏)神呆不语。心热烦躁。因惊而后。经水即下。肉腠刺痛。时微痞。头即摇。肝风内动。变痉厥之
(血去阳升)
小川连 黄芩阿胶牡蛎秦皮
(妪)虚风麻痹。清窍阻塞。(风阳阻窍)
天麻钩藤白蒺藜甘菊连翘桑枝
(妪)右太阳痛甚。牙关紧闭。环口牵动。咽喉如有物阻。乃阳升化风。肝病上犯阳络大便欲闭。
议用龙荟丸。每服二钱。
肝风阻窍。脉象模糊。有外脱之危。今牙关紧。咽不纳汤水。虽有方药。难以通关。 当刮指甲末。略以温汤调灌。倘得关开。再议他法。另以苏合香擦牙。
(三九)脉右弦。头胀耳鸣火升。此肝阳上郁。清窍失司。
细生地 夏枯草石决明 川斛 茯神桑叶
夏季阳气暴升。烦劳扰动。致内风上阻清窍。口 舌强呵欠。机窍阻不灵。脉数。舌胎。忌投温散。乃司气所致。非表邪为病也。(络热窍
犀角羚羊角郁金菖蒲胆星钩藤连翘橘红竹沥 姜汁
清络得效。火风无疑。忌投刚燥。
犀角羚羊郁金菖蒲连翘 生地 元参 广皮 竹沥 姜汁
脉数面赤。肝风尚动。宜和阳熄风
鲜生地元参羚羊角连翘菖蒲根 鲜银花 麦冬
如寐舌喑。面赤亮。汗出。未病前一日。顿食面颇多。病来仓猝。乃少阴肾脏阴阳不续。厥阴肝风突起。以致精神冒昧。今七八日来。声音不出。乃机窍不灵。治法以固护正气为主。宣利上焦痰热佐之。若地冬养阴。未骤生。徒使壅滞在脘。急则治标。古有诸矣。挨过十四十五日。冀有转机。(痰热阻窍)
人参半夏茯苓石菖蒲竹沥 姜汁
左胁中动跃未平。犹是肝风未熄。胃津内乏。无以拥护。此清养阳明最要。盖胃属腑。腑强不受木火来侵。病当自减。与客邪速攻。纯虚重补迥异。(肝胃阴虚酸枣仁汤川芎人参
诸恙向安。惟左胁中动跃多年。时有气升欲噫之状。肝阴不足。阳震不息。一时不能遽已。
今谷食初加。乙癸同治姑缓。
人参茯神知母 炙草 朱砂麦冬 调入金箔
鲜生地麦冬朱砂拌) 竹叶心知母 冲冷参汤
(五七)脉来弦动而虚。望六年岁。阳明脉衰。厥阴内风暗旋不熄。遂致胃脉不主束筋骨。以利机关肝阳直上巅顶。汗从阳气泄越。春月病发。劳力病甚。此气愈伤。阳愈动矣。法当甘温益气。
攻病驱风。皆劫气伤阳。是为戒律(胃虚表疏)
人参当归 炙草 冬桑叶麦冬地骨皮花粉
(氏)胃虚肝风内震。呕痰咳逆头痛眩晕。肢麻。汗出寒热。(胃虚痰滞) 二陈汤加天麻钩藤
(五六)色苍形瘦。木火体质。身心过动。皆主火化。夫吐痰冲气。乃肝胆相火犯胃过膈纳食自少。
阳明已虚。解郁和中。两调肝胃。节劳戒怒。使内风勿动为上。(滋肝和胃
枸杞子酸枣仁柏子仁金石斛半夏曲橘红茯苓黄菊花膏丸
木火体质。复加郁勃。肝阴愈耗。厥阳升腾。头晕目眩心悸。养肝熄风。一定至理。近日知饥少纳。漾漾欲呕。胃逆不降故也。先当泄木安胃为主。(泄肝安胃)
桑叶(一钱) 钩藤(三钱) 远志(三分) 石菖蒲(三分) 半夏曲(一钱) 广皮白(一钱半)金斛(一钱半) 茯苓(三钱)
左脉弦。气撑至咽。心中愦愦。不知何由。乃阴耗阳亢之象。议养肝之体。清肝之用。
九孔石决明(一具) 钩藤(一两) 橘红(一钱) 抱木茯神(三钱) 鲜生地(三钱)羚羊角(八分) 桑叶(一钱半) 黄甘菊(一钱)
年岁壮盛。脘有气瘕。嗳噫震动。气降乃平。流痰未愈。睾丸肿硬。今入夜将寐。少腹气冲至心。竟夕但寤不寐头眩花。耳内风雷。四肢麻痹肌腠如刺如虫行。此属操持怒劳。内损乎肝。致少阳上聚为瘕。厥阴下结为疝。冲脉不静。脉中气逆混扰。气燥热化。风阳交动。营液日耗。变乱种种。总是肝风之害。非攻消温补能治。惟以静养。勿加怒劳。半年可望有成。(怒劳伤肝结疝瘕
阿胶 细生地 天冬茯神小麦南枣
(五十)惊恐恼怒动肝。内风阳气沸腾。脘咽阻。筋惕肌麻。皆风木过动。致阳明日衰。先以镇阳熄风法。(惊怒动肝)
阿胶 细生地 生牡蛎 川斛 小麦茯神
(氏)离愁菀结。都系情志中自病。恰逢冬温阳气不潜。初交春令。阳已勃然。变化内风。游行扰络。阳但上冒。不下吸。清窍为。状如中厥。舌喑不言。刘河间谓将息失宜。火盛水衰。风自内起。其实阴虚阳亢为病也。既不按法论病设治。至惊蛰雷鸣。身即汗泄。春分气暖。而昼夜寤不肯寐。甚至焦烦。迥异于平时。何一非阳气独激使然耶。夫肝风内扰。阳明最当其冲犯。
病中暴食。以内风消烁。求助于食。今胃脉不复。气愈不振。不司束筋骨以利机关。致鼻准光亮。肌肉浮肿。考古人虚风。首推候氏黑散。务以填实肠胃空隙。庶几内风可息。奈何医者。不曰清火豁痰。即曰腻补。或杂风药内因之恙。岂有形质可攻。偏寒偏热。皆非至理。(风阳扰胃)
牡蛎白芍 炒生地 菊花炙甘草南枣肉大凡攻病驱邪。药以偏胜。如内经咸胜苦苦胜辛之类。藉其克制。以图功耳。今则情志内因致病。系乎阴阳脏腑不和。理偏就和。宜崇生气。如天地间四时阴阳迭运。万物自有生长之妙。案中曰阳冒不潜。法当和阳以就牡蛎体沉味咸。佐以白芍之酸。水生木也。地黄微苦。菊微辛。从火炒变为苦味。木生火也。益以甘草大枣之甘。充养阳明。火生土也。药虽平衍无奇。实参轩岐底蕴。世皆忽略不究。但执某药治何病者多矣。
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螈 痉厥矣。先生治法。所谓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如虎潜。侯氏黑散地黄饮子滋肾丸。复脉等方加减。是介以潜之。酸以收之。浓味以填之。或用清上实下之法。若思虑烦劳。身心过动。风阳内扰。则营热心悸惊怖不寐。胁中动跃。治以酸枣仁汤补心丹。枕中丹加减。清营中之热。佐以敛摄神志。若因动怒郁勃。痰火风交炽。则有二陈龙荟。风木过动。必犯中宫。则呕吐不食。法用泄肝安胃。或填补阳明其他如辛甘化风。甘酸化。清金平木。种种治法。未能备叙。然肝风一症。患者甚多。因古人从未以此为病名。故医家每每忽略。余不辞杜撰之咎。特为拈出。另立一门。以便后学考核云(华岫云
徐评肝风中风一类。南方最多。却不必另立一门。


张(左)外风已解,内风暗动,睡卧心神昏乱稍定,而时易汗出。阳气不收。再和摄阳。
金石斛(四钱) 炒枣仁(二钱) 牡蛎(四钱) 川贝母(二钱) 茯神(三钱) 地骨皮(二钱)生甘草(三分) 海蛤粉(三钱) 淮小麦(五钱) 糯稻根(四钱)
【二诊】 心神渐清,汗出亦止。然肢体无力,口渴欲饮,胃呆少纳。再和肝胃之
金石斛(四钱) 白蒺藜(三钱) 黑豆衣(三钱) 茯苓(三钱) 池菊(一钱五分) 半夏曲(二钱炒)橘白(一钱) 生甘草(三分) 生熟谷芽(各一钱)

李(左)头晕而四肢厥逆,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半月之中,连发两次。厥逆既回,而头晕汗出不定。此由肝风上旋,与时行之病不同。拟熄肝和阳。
枣仁龙骨茯神白芍地骨皮桂枝二分同炒) 黑豆衣白蒺藜牡蛎 池菊花 淮小麦

王(左) 心胸灼热既退,寐亦稍安,而时仍眩晕。痰热化火,上旋头巅,肺胃交通之路,为痰所阻,阳出而不得入,所以动辄气逆也。
杏仁青盐半夏 蜜炙橘红白蒺藜川贝海蛤粉天麻薤白头 栝蒌仁 泽泻云苓

胡(左) 用龙牡救逆法,肌肤甲错大退,四肢厥冷,筋惕肉 俱减,而仍悸晕耳鸣。还是阳气少藏,恐尚周折。
白蒺藜龙骨茯苓 豆衣 钩钩 煨天麻枣仁牡蛎小麦 金器
服此方诸症皆减,惟眩晕耳鸣异常,以苔腻为胃有浊痰,用胆星白金丸,寐安,余不应。曰、少阳胆火不泄,用桑皮丹栀夏枯决明加磁朱丸。乃应。耳仍不聪,加用龟甲。耳渐聪,又增带下。曰、亦是阳不上升,用盐水炒柴胡青葙子椿根皮白芍牡蛎伏龙肝,乃定。可谓怪证也。(正蒙附志)

杨(左) 向有肝阳,迩来神气不能自持,言语错杂,健忘善悲。脉弦虚大,右部歇止。此心肾交亏,水火不能交接。八秩大年,何敢言治。
龟甲心 生地炭 远志肉 盐水炒牡蛎 朱茯神 辰麦冬九节菖蒲砂仁 上濂珠 西血珀(二味研细先服)

蒋(右) 左腹向有积聚,每至一阳将复,辄心悸耳鸣,四肢烙热,一阴来复,诸病渐安。今咳逆虽止,四肢烙热如昨,食不馨增。肢体困乏。脉象沉涩,右关独弦。此由肝气失疏,肝阳逆犯阳气未能遽敛。拟和中醒胃,兼养肝阴,阴生则阳自长也。
首乌黑豆衣青葙子石斛 朱茯神 女贞子半夏白蒺藜白芍竹茹(盐水炒)浮小麦(一两煎汤代水)

偏枯三载,饮食如常。五六日前大拇指忽发疔疮阳明湿热之盛,略见一斑。前晚恶热,欲去衣被,昨晨复食面包,胃气壅实,甲木之气,不能下降,遂致肝风挟痰上升,清窍为之闭,神昏不语,喉有痰声,脘腹饱满,头汗溱溱,而汗有秽气。脉象弦滑,舌红苔黄,中心霉黑。唇口蠕动。痰火闭于内,湿热熏蒸于上。恐闭不开,风阳震动,而致厥脱,勉拟清泄痰火,芳开蒙闭。请商。
乌犀角(五分磨冲) 天竺黄(二钱) 白蒺藜(三钱) 粉丹皮(二钱) 胆星(八分) 钩钩(三钱)菖蒲根(三钱) 栝蒌皮(三钱) 竹半夏(一钱五分) 至宝丹(一丸菖蒲汤化服)

胡(右)肝木纵横,腹中胀满。络隧气阻,肩臂作痛。再疏肝之用,养肝之体,而以养血和络兼之。
川断金铃子柏子仁桑椹子白芍 川玉金 木防己 橘皮络 香橼砂仁香附当归
另常服史国公药酒

阴不足肝火风上旋。由头痛而至口眼 斜,舌强言謇。脉细弦数。此风火蒸痰,袭入少阳阳明之络。拟化痰肝泄热。
桑叶(一钱) 远志肉(三分) 白僵蚕(三钱) 池菊花(一钱五分) 粉丹皮(一钱五分) 黑山栀(三钱) 石菖蒲(三分) 煨天麻(一钱五分) 钩钩(三钱) 松罗茶(一钱) 青果(三枚)

王(左) 向有肝阳,一阳来复之时,加以情怀怫郁,以致甲木不降,乙木勃升,心悸不寐,肉 筋惕,肢震头摇。脉细而沉取弦搏,苔浊浓腻。此由肝火风震撼,津液凝痰,痰转化热,遂与风火彼此相煽,而有莫御之势矣。拟化痰熄风,参以宁神镇肝。
胆星(六分) 天麻(一钱五分) 钩钩(三钱) 豆衣(四钱) 茯苓神(各二钱) 竺黄(三钱)半夏(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珍珠母(五钱) 大淡菜(二只) 金器(一件悬煎) 童便(半杯每日另服)
【二诊】 化痰熄肝,脉证相安。然仍筋惕肉 ,悸眩不寐脉象弦滑,舌苔腻浊。痰火风鼓旋不熄。再化痰熄肝。
半夏(二钱) 橘红(一钱) 茯苓神(各二钱) 胆星(三钱) 磁石(三钱) 龙齿(三钱)牡蛎(五钱) 珍珠母(一两) 天麻(一钱五分) 块辰砂(三钱) 大淡菜(二只) 鸡子黄(一枚)

任(左)咳嗽大退,火从上冲亦平。足见痰 贯珠,皆少阳胆火挟痰流窜,木叩金鸣也。
粉丹皮(二钱) 羚羊片(一钱先煎菟丝子(四钱) 川贝母(一钱) 天花粉(二钱) 黑山栀(三钱)青蛤散(五钱) 杏仁泥(二钱) 郁金(一钱五分) 桑叶(一钱) 枇杷叶(三片去毛)

向有肝气,不时胀满。兹则头眩旋晕,心悸火升不寐,痰多 杂。脉细而沉取带滑。此气弱生痰,胆胃不降,肝木独升。欲平其肝,当降其胆,欲降其胆,当降其胃,欲降其胃,当化其痰。
半夏(一钱五分) 天竺黄(二钱) 桑叶(八分) 橘红(一钱) 珍珠母(三钱) 海蛤粉(三钱包)黑山栀(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胆星(四分) 栝蒌霜(三钱) 制香附(二钱研) 陈关蛰(洗淡一两)

马(右)疏肝化痰,脘胁痛胀未止,竟至神识迷乱,两手引动,频转矢气大便不行。良由气滞不宣,浊痰因而弥漫,神机被阻,胆阳上逆,风阳勃动,有昏痉喘厥之虞。疏府涤痰,势不容缓。脉象弦滑而濡。病实正虚,恐成必败之局,然人力不能不尽,非敢孟浪,聊竭割股之忱。录方备商,立候荫棠先生正是。(首案未录)制半夏橘红茯苓白蒺藜 陈胆星 石菖蒲天麻白僵蚕礞石滚痰丸(二钱开水先服) 濂珠粉(三分另服)
【三诊】 投剂之后,呕出粘痰,继以畅解,皆属胶粘稠腻之物,其为痰积下达,确然可征。阻由此得开,神识迷乱大退,脘胁胀痛亦松。但时多倦寐遍身作痛,背 尤甚。脉象弦滑舌苔满布白腻,渴不欲饮,还是浊痰弥漫之象。年及古稀,正虚病实,虽得转机,恐不足恃。再拟化痰而宣泄气火之郁,以防化燥生风。方备商裁,并候荫棠兄正是。
半夏(三钱) 陈胆星(一钱五分) 石菖蒲(五分) 枳实(一钱) 生姜汁(一分冲) 栝蒌仁(四钱)玉金(一钱五分) 光杏仁(三钱) 煨天麻(一钱五分) 鲜枇杷叶(去毛四片) 白金丸(一钱吞服) 濂珠粉(三分另服)
【四诊】 疏气之滞,泄火之郁,而开浊痰,神情清爽,迷睡较退,痰吐爽利大便续解,脘胁胀痛全定。右脉稍觉有力,舌苔大化,皆转机之象。但火时上升,升则两颧红赤,遍身作痛,有时恶心。良由痰积虽达,而胃土少降,阳明脉络失和,胆阳从而上逆。再降胆胃而化痰浊。
陈胆星(八分) 广皮(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桑叶(一钱) 杏仁(去尖打三钱) 制半夏(三钱)茯苓(四钱) 炒竹茹(二钱) 丹皮(二钱) 炒蒌皮(三钱) 鲜枇杷叶(四片去毛)
【五诊】 神情慧爽,火升较平,恶心亦止。然时带呛咳,咳则胸膺背肋牵掣作痛,头旋眩晕不能开,胸中似有冷物搏聚。脉象弦滑,舌苔前半已化,根尚浓腻。还是痰邪未清,甲木少降,肝风上旋,络气
再拟化痰熄肝宣络。
半夏(三钱) 旋复花(二钱) 局猩绛(五分) 茯苓(三钱) 橘红络(各一钱) 白蒺藜(三钱)煨天麻(一钱五分) 钩钩(三钱) 冬瓜子(三钱) 炒竹茹(三钱) 青葱管(寸许两茎)
【六诊】 遍身掣痛已定,眩晕大减,渐能安谷。惟胸中时仍窒闷,呛咳痰多。脉象弦滑。胆胃之气下降,则风阳自平,痰气之郁渐开,则脉络自和。然肺胃之间,痰饮不能遽澈,所以咳逆痰多。再和中降气化痰
半夏(一钱五分) 炒苏子(三钱) 旋复花(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茯苓(三钱) 煨天麻(一钱五分) 白蒺藜(三钱鸡子黄拌炒) 砂仁(四分) 生熟谷芽(各一钱) 玫瑰花(二朵)

郭(右)化痰热,育和阳,神渐守舍,怔悸大减, 杂亦定。虚里仍然动跃。脉弦滑而软。阳明脉络空虚,厥阳上扰未熄。前法出入。
炙黄 (三钱) 杏仁泥(三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炒苏子(三钱) 黑山栀(三钱) 法半夏(二钱)枳实(一钱) 茯苓(五钱) 盐水炒竹茹(一钱五分) 枇杷叶(四片)

严(右) 腹时 痛,眩晕头昏,心中跳荡,带下舌光脉象虚弦。此液虚不能涵养,致阳气升腾不熄。拟平肝而熄风木。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醋炒香附(二钱) 磁石(三钱) 阿胶珠(三钱) 川楝子(一钱五分) 炒川雅连(三分) 石决明(四钱) 朱茯苓(三钱) 潼白蒺藜(盐水炒各一钱五分)
【二诊】 腹痛已止,眩晕亦减。然心中时仍跳荡荡,则神觉昏糊。还是肝阳撼扰。再宁神和阳养肝。
阿胶珠(二钱) 杭白芍(一钱五分) 茯神(三钱) 龙骨(三钱) 大生地(四钱) 炒枣仁(二钱研)生牡蛎(五钱) 块辰砂(三钱) 钩钩(后入三钱) 金器(一件悬煎)

孙(左) 忿怒抑郁,肝火风内炽。肩臂头项面颊自觉热气注射,甚则舌麻肢厥。宜化痰泄热。
半夏(一钱五分) 白蒺藜(三钱) 栝蒌皮(三钱炒) 黑山栀(三钱) 陈胆星(五分) 广橘红(一钱)粉丹皮(二钱) 光杏仁(三钱) 淡黄芩(一钱五分酒炒) 白茯苓(三钱)

龚(右)热气随处攻注,经脉跳动,脘胁皮肤板滞。木旺阳升气滞。再和阴以涵肝木,兼化热痰
阿胶珠(三钱) 牡蛎(五钱) 木瓜皮(一钱) 炒枣仁(二钱) 淮小麦(五钱) 大生地(四钱)白芍(二钱酒炒) 炙黑草(三分) 大南枣(三枚) 糯稻根(五钱)

陈(幼)遗失
陈胆星 竹沥半夏郁金菖蒲竹茹枳实茯苓石斛礞石滚痰丸(一钱化服)
【二诊】 大便解出粘痰,烦扰顿然宁静,恶心口渴亦止。乃日晡又复烦渴,吮乳口中虽热,却不甚盛,涕泪俱无,头摇不定,面有青色。舌光无苔,脉象细软。胸中结痰稍开,而脾气胃阴并虚,肝风因而震动。
慢惊情形,仍在险境。姑养肺胃之,而培脾土以熄肝木
西洋参 生于术 云茯苓 土炒白芍 钩钩 大麦冬 生甘草 川石斛山药回春丹
【三诊】 舌燥转润,热势渐退,而四肢搐动,甚则手足拘挛头摇反张,便泄腥酸。自夏徂冬,不时身热。童真不足,分未病先虚。兹以风温外薄,痰气结聚,散邪达痰,病邪虽退,元气愈加亏损,以致真水不能涵濡,真气不能伏制,肝风鸱张,经所谓曲直动摇,风之象也。慢惊重症,恐难图治。拟理中地黄汤大意。
参须(一钱) 土炒白芍(三钱) 炮姜(五分) 生牡蛎(一两) 熟地炭(四钱) 炙甘杞(二钱)大麦冬(三钱) 五味子(三分) 怀山药(三钱) 炙绵 (三钱)
【四诊】 补气养肝,安土熄风,便泄大减,然仍肢搐风动,涕泪俱无肝风鸱张,窍络闭阻,深入重地。勉拟标本并治法。
参须(五分) 生牡蛎(六钱) 炒怀药(三钱) 煨天麻(一钱五分) 天竺黄(二钱) 金石斛(三钱)土炒白芍(一钱五分) 阿胶珠(三钱) 石菖蒲(五分) 全蝎(去毒炙二分) 牛黄清心丸(一丸分两次化服)
【五诊】 补气养阴,以涵肝木惊搐之象渐轻,面青较退,便泄已止。涕泪虽无,而干燥颇渐转润。的属阴虚木旺。从效方再望转机。
参须(五分) 炙生地(三钱) 杭白芍(一钱五分) 炒怀药(三钱) 大麦冬(二钱) 西洋参(一钱)阿胶珠(二钱) 生牡蛎(五钱) 煨天麻(二钱) 白蒺藜(三钱) 抱龙丸(半丸化服)
【六诊】 惊搐已定,面青色续退,然犹涕泪不下。舌上转润,而上下唇犹然干燥。脉象细数。其为阴虚气弱,木旺生风,显然可见。既略转机,自宜从效方扩充。
参须(五分) 阿胶珠(三钱) 土炒白芍(一钱五分) 生牡蛎(五钱) 煨天麻(一钱) 西洋参(一钱) 金石斛(三钱) 川贝母(一钱五分) 炒怀药(三钱) 白茯苓(三钱) 盐水炙橘红(五分)
七诊惊搐之象已定,啼哭渐有涕泪,便泄亦止,惟面色带浮。还是脾虚木旺之象,所谓面肿曰风也。
再拟培养气
参须(五分) 生于术(一钱) 大麦冬(三钱) 炙草(三分) 生牡蛎(五钱) 盐水炙黄 (一钱五分)炙生地(四钱) 炙甘杞(二钱) 怀药(三钱炒) 煨天麻(一钱五分) 酒炒白芍(一钱五分)
【八诊】 扶正气以御肝木,益荣血以涵肝木,风木已平,惊搐自不复发,津液回而涕泪下,面青既退,脉亦柔缓。足见慢惊究属虚症,然又有阳衰弱之辨耳。
参须(五分) 大生地 白茯苓阿胶珠 生山药 盐水炙绵 生于术 杭白芍大麦冬牡蛎 甘杞子 淮小麦
急惊属阳,慢惊属,急惊属实,慢惊属虚,而属虚之中,又有阳衰弱之辨。此又心思独到之处也。慢惊诸药罔效用一分五散或有获效者,方用活蟾蜍一只,将阳春砂仁末由口纳入其腹,以腹膨为度,用泥周遭涂满不使泄气,砻糠火中煨烧,至泥红焦烈,则蟾蜍亦必枯矣。去泥研成末,用开水先调服一厘,次服二,限一昼夜服五次,每次增一厘,计共一分五,故名之曰一分五散。是方并治水臌,以蟾蜍行水之功,砂仁有关气之能,气开水行,则臌症可消矣。(文涵志)

章氏 七十二岁 癸丑正月二十八日 老年下虚上盛,又当厥阴司天之年,厥阴主令之候,以致少阳风动,头偏右痛,目系引急,最有坏眼之虑,刻下先与清上。
羚羊角(三钱) 刺蒺藜(一钱) 连翘(一钱) 桑叶(二钱) 茶菊花(二钱) 生甘草(八分) 桔梗(钱半) 苏薄荷(八分)
日二帖,服二日。
三十日 少阳头痛已止,现下胸痞胁胀,肝胃不和,肢痛腰痛。议两和肝胃之中,兼与宣行经络
桂枝尖(二钱) 子青皮(一钱) 制半夏(五钱) 广郁金(二钱) 广皮(钱半) 制香附(二钱) 杏仁泥(三钱) 生姜汁(三匙)
服二帖。
二月初二日 因食冷物昼寐,中焦停滞,腹不和,泄泻,与开太阳阖阳明法。
桂枝(五钱) 茯苓块(五钱) 炮姜(钱半) 苍术(三钱) 半夏(三钱) 木香(钱半) 猪苓(三钱) 广陈皮(钱半) 泽泻(三钱) 藿香梗(三钱) 煨肉果(钱半)
头煎两茶杯,二煎一茶杯,分三次服。
初四日 诸症向安,惟余晨泄,左手脉紧,宜补肾阳
肉果(三钱) 五味子(一钱) 莲子(五钱,连皮去心) 补骨脂(三钱) 生于术(三钱)芡实(三钱) 菟丝子(二钱) 茯苓块(五钱)
水五碗,煮成两碗,分二次服。渣再煮一碗,明早服。
初七日 即于前方内去菟丝子,加∶
牡蛎粉(三钱)
初十日 太阳微风,以桂枝法小和之。
桂枝(二钱) 广陈皮(二钱) 白芍(二钱,炒) 茯苓块(三钱) 炙甘草(八分) 半夏(三钱) 生姜(二片) 大枣(一枚,去核)
水三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十一日 右目涩小,酉刻后眼前如有黑雾。议清肝络、熄肝风、益肝阴法。
桔梗(钱半) 青葙子(二钱) 沙参(三钱) 生甘草(八分) 茶菊花(钱半) 沙蒺藜(二钱) 何首乌(三钱)
三帖后,了然如故。

陶氏 癸酉二月十五日 上脉洪大,尺部更甚,左脉弦细,上盛下虚,卒中不能言,如中风状,乃肝风内动络热窍闭之故,证势甚重。
羚羊角(一钱) 桔梗(一钱) 麦冬(二钱) 桑叶(一钱) 沙参(钱半) 生鳖甲(三钱)茶菊花(钱半) 甘草(八分) 刺蒺藜(一钱) 细生地(钱半)
日二帖,服三日。
二十日 上盛下虚,窍闭不能语,用清轻合芳香开上,今稍能言,但虚烦不眠,心悸头晕,仍系厥阴未熄。兹用补心肝之体,兼实下法
白芍(六钱,炒) 沙参(三钱) 阿胶(二钱) 莲子(五钱) 大生地(五钱) 枣仁(五钱,炒) 龟板(四钱) 朱砂(五钱) 麦冬(五钱,连心) 炙甘草(三钱) 茯苓块(三钱)
水五碗,煮取两碗,分三次服。再煮一杯服。

黄 三十岁 肝风内动,脉弦数,乃真水不配相火,水不生木,故木直强而上行,头晕甚,即颠厥也。久不治为痱中,医云痰者妄也。先与清肃少阳胆络,继以填补真阴可也。
羚羊角(三钱) 茶菊花(三钱) 黑芝麻(三钱,研) 桑叶(三钱) 生甘草(一钱) 丹皮(二钱) 苦桔梗(二钱) 钩藤(二钱) 薄荷(七分)
丸方
定风珠。


血虚肝风上逆,痰涎走络。头眩心跳,干咳痰少,右肩臂不能举,足热无力。养阴以熄风阳,化痰以调脾胃。
党参元米炒) 生地(海浮石同拌) 半夏 决明 沙苑(盐水炒) 茯神枣仁蛤壳茯苓陈皮 嫩钩 竹二青
又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痰先化气,气化痰自失。
生地 茯神 嫩钩 陈皮 沙苑 决明 蛤壳枣仁竹茹

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肾,蒙昭尤。此段经衣冠文物指肝胆风阳上盛,久痛不已,必伤少阴肾阴肾阴一衰,故kt kt 无所见,而腰痛复起也。前方清镇无效,今以育潜阳、镇逆法。
生地 龟板杜仲(盐水炒) 牡蛎茯神枣仁磁石阿胶(米粉炒) 女贞(盐水炒) 沙苑(盐水炒) 石决明
渊按∶此厥阴头痛也。三阴经皆至颈而还,惟厥阴上额交巅。甚则入肾者,木燥水必亏,乙癸同源也。

郁火内燔,气血消灼,湿热不化,酿成疡毒;四肢麻痛,眼鼻牵引,肝风内动,脾胃受戕,虑延败症。姑先清气血之燔,佐以熄风通络。
羚羊角连翘木防己苡仁滑石 黑山栀 赤苓丝瓜络丹皮 钩钩 通草藿香
渊按∶湿热风火内盛,故以清火化湿,通络熄风,不涉虚,故不用补。

病起肝风,继增痰饮吐酸,所以口筋掣,而胸膈不利也。近因暑热上蒸,咽喉碎痒,暂投凉剂,喉患即解,而胸脘愈觉撑胀。夫肝风之动,由于阴血之亏;而痰饮之乘,又系胃阳之弱。病涉两歧,法难兼用。今且宣化胃湿以祛痰,稍佐平肝降热。
法半夏茯苓陈皮麦冬杏仁旋复花川贝山栀(姜汁炒) 郁金丹皮 白蔻仁 竹茹
渊按∶此等病最难看,其实在中焦脾胃也。盖饮生于脾,聚于胃,苟能治得痰饮肝风无有不愈。脾气既升,肝自不郁;胃气既降,肝自清宁。何风之有!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之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故凡风邪中于项、入于脑者,多令目系急而斜视,或颈项强急也。此症始由口牵引,乃外风引动内风内风多从火出,其源实由于水亏,水亏则木旺,木旺则风至。至于口唇干燥赤碎,名唇风,亦由肝风胃火之所成也。治当清火、熄风、养阴为法。
大生地 丹皮沙参 钩钩 桑叶羚羊角石决明白芍 川斛 芝麻 元参心 蔗皮 藜皮

血不养筋筋脉牵掣,昼日则安,暮夜则发,不能安卧,病在阴经。宜养血以和经脉
大生地 党参川芎茯苓柏子仁当归白芍枣仁桑枝

肝风阳气上冒,头左偏痛,连及左难开。胸脘气胀肝木乘胃。法以泄降和阳。
羚羊角蔓荆子川连刺藜 池菊 钩钩 石决明神曲茯苓半夏桑叶

久遗下虚,肾水不足,肝风暗动,上升则头痛眩晕,乘中则或吐或泻。近来夜寐出汗,左目锐 赤肿,少阳木火上盛也。法以上熄风阳,下滋肾水,中和脾胃,外实腠理,用汤丸并进。磁朱六味丸淡盐汤送下。
石决明 怀药 白芍元参牡蛎沙苑子茯神党参芡实红枣浮麦

情怀郁勃,肝胆风阳上升,右目昏,左半头痛心嘈不寐,饥而善食,内风掀旋不熄,痛势倏忽无定,营液消耗,虑其痉厥。法以滋营养液,清熄风阳。务宜畅抱,庶克臻效。
大生地 元精石阿胶天冬 池菊 羚羊角石决明女贞子白芍 钩钩

滋阴和阳法,风阳稍熄。第舌心无苔,心嘈善饥,究属营阴消烁,胃虚求助于食。议滋柔甘缓。
大生地 石决明麦冬阿胶白芍大麻仁女贞子橘饼洋参茯神
渊按∶舌心无苔,胃阴虚也。加炙草守中壮水更妙。

肝风阳气弛张,兼挟湿热,上混清窍,左耳常流清水,时或作痒,右鼻燥而窒塞,头晕沉沉。法以熄风和阳。
羚羊角石决明 池菊 钩钩 粉丹皮 黑山栀 磁石蒺藜赤苓通草 豆衣 左慈丸(三钱)

上年夏季痰火迷心,神呆语乱。愈后至今复发。现诊脉浮小弱,舌心红而苔白。语言错乱,哭笑不常。凭脉而论,似属心风。盖由风入心经,蕴热蒸痰所致。用《本事方独活汤
独活防风 淡芩 山栀元参 鲜地 茯苓甘草橘红竹叶石菖蒲胆星
渊按∶心脾有伏痰积热,故见症如是。

营血内亏,不能涵木,加以恼怒,肝风暗动,不时头昏脚软,防其跌仆。今宜养血熄风
党参当归白芍川贝陈皮茯神枣仁香附橘叶砂仁石决明刺蒺藜
渊按∶营虚由脾不化,心不生。党参当归补脾以生营,砂仁橘叶快脾以疏肝,余亦清金制木,利气养营者也。

少腹之块已平,小便已利而反不禁。素有肝风脾泄宿恙,近增右手麻木脉象弦大而滑,时觉痰多气升。此中气已虚,精血不足,内风走络,脾湿生痰。法当兼顾。
首乌怀山药冬术 归身 白芍菟丝子沙苑子茯苓党参半夏陈皮桑枝

血与津液,其原皆禀于胃。胃气虚则血少而风动,风煽胃中,则精液亏而火炎。夫胃与大肠同属阳明,故上为牙痛,左肩亦痛,下则便艰而痛也。头眩心跳,血虚故也。拟养阳明气血,以滋津液为法。
洋参柏子仁 归身 麦冬升麻新会皮元精石于术茯神荷蒂
渊按∶胃气虚未必风动。惟胃虚不能布化精微,营失其资生灌溉,始木燥风生。上有牙痛,下有痛,津枯金燥,风火交煽矣。
又 补气血以止痛,生津液以润肠。
洋参熟地于术当归柏子仁陈皮麦冬麻仁 生谷芽

外风引动内风,头偏右痛,不能着枕。用青空膏。
羌活柴胡防风川连(酒炒) 甘菊 焦栀 黄芩桑叶丝瓜络 钩钩

头风痛偏于右,发则连及牙龈,甚则呕吐痰涎。肝风袭于脾胃,寒痰流入经络温补泄化为法。
竹节 白附子羌活刺蒺藜半夏吴萸僵蚕 钩钩
渊按∶头痛牙痛,属热者多,而亦有寒痰流络用温散者。

少腹胁肋,肝之部也。腰,肾之府也。年老则精血枯而络脉空,肝气乘虚入络,湿热又从之为患。补养精血疏肝通络,兼化湿热以治之。
川楝子香附乌药当归茯苓旋复花延胡 新绛 陈皮苁蓉干 青葱管
又 补养精血,疏通脉络,胁肋之痛稍减。惟小溲短少,夜半以后脘腹觉胀,是浊气不化也。前方加通阳泄浊之品。
川楝子吴萸乌药杞子当归延胡索茯苓车前橘叶苁蓉九香虫两头尖麦芽

肝阴久亏,风阳上扰不熄,头顶目珠皆痛,痛则心嘈难过,漾漾如呕,多烦少寐,大便燥结。高年当春分节阳升勃勃之际,自宜育熄风,镇逆宁神。
生地 茯神阿胶沙参首乌麻仁沙苑子枣仁甘菊石决明炙甘草麦冬 金器(先煎
又 耳目昏花,初起多由风热,次则因于肝火,久则必致阴虚。此证已及半年,其为阴虚阳亢无疑。毓以和阳,壮水以制火,是定法也。
大生地 麦冬丹皮磁石茯神石决明 焦栀 元参枣仁沙苑子北沙参
另磁朱丸二钱,每朝盐花汤送下。

病久正虚,阴阳两弱,坎离不交,夜不成寐,久卧于床,不耐烦劳。兹因舟行跋涉,远道就诊,忽然神糊不语,两手不定,遮睛 发,烦躁不安。诊脉促乱,饮食不进。想由舟中热闷,鼓动风阳,扰乱神明,卒然生变。姑拟熄风和阳,安神定志。冀得神清谷进,或可再商。
洋参茯苓丹皮 沙苑 石决明天竺黄竹茹枣仁 嫩钩 远志金箔
渊按∶痰浊为风阳煽动,堵塞神明,猝然不语,豁痰开窍。豁痰如羚羊胆星竹沥之类,开窍牛黄、至宝、苏合之类,随证用之,或者有济。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亏;痰浊弥满于中宫,多因脾弱。目痛头疼,心嘈便结,亏阳亢之征;舌苔浊浓,纳少恶心胃虚浊泛之象。高年久病,图治实难,勉拟一方备参。
人参半夏天麻橘皮元明粉茯神 沙苑(盐水炒) 磁石黄柏元精石干姜
头痛减而得寐,苔薄白而带灰。火降则神安,湿化则燥显。前方加减,再望转机。
前方去干姜黄柏,加知母北沙参、姜竹茹
头痛虽减,风阳犹未全平。舌苔灰白,痰浊仍未全化。
心跳若饥,营亏而有火。闻喧欲晕,阳上亢而下虚。拟养营阴以降火,和胃气化痰,参以镇逆,佐以宁神。
洋参牡蛎茯神 沙苑 石决明 大生地 半夏陈皮杏仁元精石竹茹
钦差 军事倥偬,劳心劳力,眠食无暇,感冒风邪,引动内风,犯胃凌上,半边头痛呕吐黄水。拟去外风以熄内风,兼和胃气化痰湿。录方呈电。
荆芥秦艽防风天麻石决明陈皮茯苓白芷甘菊 钩钩 半夏竹茹 白蔻仁

情怀郁抑,元气内亏,心中难过,虚火肝风上逆,唇口肿痛,头眩耳鸣,食少无力,时常太息。防其痰火神之变,非轻证也。
羚羊角沙苑子石斛天竺黄石决明钩藤枣仁甘菊花元参丹皮灯心
又 痰火神烦不寐,防患疯癫。
枳实天竺黄石决明茯神羚羊角胆星川连竹沥 姜汁 枣仁
竹沥达痰丸三钱,开水送。

水亏不能涵木,阳升阴不上承。时际春深木旺阳升之候,是以寒热头痛胸痞,少寐,便结等症见也。仿赵养葵法。
大生地(砂仁拌) 茯神丹皮柴胡(盐水炒) 枣仁女贞子麦冬朱砂拌) 归身 陈皮生姜石决明红枣
渊按∶从逍遥散参入滋水养肝,颇有巧思。

脉诊左关独弦滑,风阳挟痰上扰阳明,头额偏左连及腮齿皆痛。拟熄风阳,兼清痰火。
羚羊角僵蚕桑叶丹皮嫩钩钩甘菊花石决明银花藤刺蒺藜
另∶细辛三分,荆芥钱半,生石膏五钱,共研粗末,泡汤漱口。 另∶乳香一钱,没药一钱,生南星一钱,生半夏一钱,僵蚕一钱,冰片三分,共研细末,和入陈酒干面调敷。

丧弟悲哀太过,肝阳升动无制。初起病发如狂,今则心跳少寐,头晕口干,略见咳嗽。拟安神养阴、清火降气为法。
石决明丹皮枣仁茯神川贝北沙参 广橘红麦冬元参竹茹枇杷叶

经曰∶上虚则眩。丹溪云∶无痰不作眩。病机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眩晕不出虚、风与痰三者为患。健忘筋惕,虚与肝之病也。吐痰干腻,津液所化也。从三者治之,虽不中,不远矣。
洋参天麻天竺黄川贝茯神南星石决明牡蛎甘菊花牛膝女贞子嫩钩钩
眩晕虚风兼夹痰,前方布置已成斑。病来心悸筋缩,养血清肝理必参。
洋参天竺黄天麻川贝嫩钩钩羚羊角石决明菖蒲茯神大补阴丸

外风引动内风,头两边及巅顶俱痛。咳嗽舌苔白,身热,能食知味,病在上焦。古方治头痛都用风药,以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也。
荆芥(一钱) 川芎(八分,酒炒) 杏仁(三钱) 防风(钱半) 甘菊花(一钱)淡芩(钱半,酒炒) 枳壳(一钱) 羌活(钱半) 本(一钱)
上药研粗末,外加松萝茶叶三钱,分三服,开水泡服。另细辛三分,雄黄一分,研末,搐鼻取嚏。
渊按∶古方清空膏,一派升散,全无意义,可用之证甚少。

肝风太旺,肝阴又虚。气旺则火动而风生,阴虚则液亏而血弱。血弱则心跳,液亏则口干。火动故发热,风生则头痛。拟佐金以平木,培土熄风,养血以柔肝益阴以退热。
归身 丹皮(盐水炒) 北沙参吴萸三分,拌炒) 枣仁陈皮冬术(土炒) 刺蒺藜 豆皮 茯神白芍橘叶

阳升头痛心虚善忘,痰火迷心,若昧若狂。安神定志,人参可用,而腻补且缓,以其纳少痰多也。舒郁化痰川贝最妙,而燥劫忌,以其舌苔干白也。潜阳熄风须参重镇,而收涩当戒,恐反敛其痰也。
人参茯神川贝石决明蛤壳枣仁川连三分,拌炒,研)
又 脉细数,懒言倦卧,其为精气神三者皆虚。然舌苔白腻,有痰且有饮。再察神情,静则气怠而若虚,动则气上而自乱,是虚而有痰兼有火也。火伏则痰不上升则静,静则虚象现;火动而痰升则躁,躁则虚象隐。非不虚也,痰火为之起伏也。治不越十味温胆加减。临症各有心思,悉关根柢。
参须川贝茯神枣仁石决明橘红
遏于外,阳伏于内。如迷雾,阳若日光。今阳为遏,故沉沉默默蒙昧,脉亦为之不显。有时阳光见 ,则起坐而神清,脉亦为之稍起。顷之阴霾四合,阳气复翳,则仍昏昏如寐。前案谓有痰饮郁于其中,十味温胆屡投不应。再思病源起于头眩心悸,苔白多痰,常服苍术见效。近因神乱若痴,多从事于痰火,清滋重镇,阴胜于阳,以致变幻。然欲开雾,法必通阳,譬之离照当空,而后雾始散。议进仲景苓桂术甘汤加味。苓桂术甘汤加远志
渊按∶此从喻氏《寓意草》得来。昧者见神乱若痴,从事于痰火,不思心主阳神,痰为物,以阴邪遏其阳气,灵明为之颠倒。《内经》云∶重阳则狂,重阴癫狂二证,未可混治。世医一见神志昏乱,多从事于痰火,由不读《内经》耳。
仁渊曰∶肝风痰火,乃类中之渐也。故次于中风之后。原夫肝之所以生风,由肾水不足灌溉,致木燥火生,火生风起;脾弱不能运化饮食精微而生痰浊痰浊为风阳煽动,上盛下虚。轻则眩晕摇颤,气升呕逆,重则癫狂昏仆,与中风同类。案中治法,大都熄风阳,下滋肾水。痰多者,以化痰为主,虚多者以养阴为主。虚而寒者宜温,虚而热者宜凉。亦有本虚标实,痰火上盛,不得不先泻火开痰,俟标邪退而再图其本。见证虽属肝胆,而病根全在脾肾。盖木之生也,栽培在土,滋灌赖水。苟土浓水润,燥湿得宜,虽有大风,枝叶动而根干不摇;惟土薄水亏,始根露干枯,无风且萎,有风宁不摇动乎!且脾土既虚,肺金失恃,金虚不能制木,火升转欲焚金。将军之性,非可直制,惟咸苦甘凉,佐微酸微辛,经所谓∶火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夫咸苦酸甘,益阴泻火,以柔济刚。辛味虽阳,以能通散,助金而制木也。

肝属木,木生风,所谓肝风者,乃本脏自生,非外来之邪,其为病也则不一。如头痛耳聋手足麻木,筋跳肉 ,眩晕胁痛吐食等症,若误用风药疏散,非止无效,反助其暴。治法当遵丹溪和阳(风必挟火熄风,药用丹皮桑叶、黑栀、白芍、 豆皮、枣仁茯神麦冬天冬、生地、盐水炒橘红、炒牛膝羚羊角钩藤白蒺藜甘草诸味,可以选用。盖肝为肝脏,宜以柔药胜之,若用香燥,非其治也。寒木亦能生风,又当佐以桂心、老姜。欲辨肝风者,脉弦而涣,口苦无味,其患之来,只在顷刻。(风行迅速)认症的确,取效亦如反掌,惟愈后必须服养血滋肝泄木丸料,庶不复作也。

郑妇年近三旬,质亏多郁,证患头痛,上及巅顶,下连齿颊,医称太阳风邪,药用羌防芎,痛剧而厥,呕吐不食经脉动惕。予曰∶此肝风也。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下虚上实为厥巅疾。究由水虚不能涵木,怒木生风,勃勃欲动,误投温散,益助其威,鼓舞鸱张,渐变痉厥,诚可虑耳。方用地黄汤加菊花钩藤白芍甘草,数服稍应。思阳但上冒,不下吸,熄风务用咸寒,潜阳必须介类。方加阿胶鸡子黄牡蛎龟板,取用磁石为引,使其吸引肝肾之气归原,服之病释。

君翁盛纪,年将二旬。暮春之初,始觉头筋抽痛,旋见口眼歪斜,肢凉脉细。以为风寒外感,药投温散,其病益剧,肢掣头昏,心悸汗浆,君翁令舁至舍,嘱为延医,按诸风眩掉,皆属于肝。春深时强木长,水不涵木,阳化内风,乘虚绕络。凡治风内外,外入之风则可散,内出之风,散之益助其升腾鼓动之势。现下左肢螈 ,防变痉厥神迷。议以滋水涵木,和阳熄风。方用炙甘草黑参熟地麦冬阿胶、芝麻、茯神枣仁五味子牡蛎小麦南枣,初服四剂,势已减轻,更加白芍当归葳蕤服至廿剂,病瘥。虚犹未复,令制丸药,数阅月,始得元复如初。

病起偶然眩仆,医谓急虚身中,猛进甘温峻补,转增胸胀呕吐,不饥不便,有时浮阳上腾,面赤,唇口干燥。然脉尚和平,寝尚安稳,言语尚觉明白,求其所因,良由肾元下虚,水不生木,肝风鸱张,以致发时,状如中厥。经谓诸风眩掉,皆属于肝。温补药重,激动肝阳,其胸胀呕吐,不饥不便者,无非肝风扰胃,阻胃之降而然。使果真阳飞越,雷龙不藏,则脉必浮大无根,证必烦躁,无暂安时。且前服温补诸方,岂有不效,而反病增之理。所定制肝安胃,尚有商者,盖肝阳冲逆,非介不足潜其威,木火沸腾,舍酸无可敛其焰。拟于方内加牡蛎乌梅二味,更觉相宜。痰涎频吐,胃液必伤,再加赤斛蔗汁,益阴保液,尤为符合。
安波按∶肝风症由肝阳吸耗肾水,致水涸木炽,故上冒为仆,为痰迷,上泛为晕,为呕,为惊悸,为不寐,为痉厥,为耳鸣。种种恶候,变态不一。庸流不识,以热补助火致毙者,何可胜计。故录出以为庸医者解。

肝者,将军之官罢极之本。其藏血,其主筋,肝病血病,筋失所养,眩掉强直,诸证生焉。要知此乃肝家自生之风,非外中之风也,治肝之法,可不以为先着耶?但东方木生于北方水,使无此水,何以生之。使水不足,何以涵之。虚则补母,厥有深意。平昔嗜饮醪醴伤阴,足间常患流火,行步振掉,皮肉干瘠,春来渐有眩晕之象,肝风勃勃内动,加以阴络之血,又从孔内溢,淋漓不已,将何以荣筋泽肉乎。斯恙由来有自矣。目下年纪尚壮,犹可撑持,过此以往,欲求良治,不可得也。

此眼初患之时.眼朦昏暗.并无赤痛.内无翳膜.此是肾脏虚劳肝气不足.眼前多生花.数般形状.或黑或白.
或黄或青.如此患者.切忌房室.如夜看细书.亦恐失明也.见一物面形难辨.后亦变为青盲.急宜补治五脏.可得疾退.宜服补肝散、山药丸立效.
诗曰∶
朦胧远视不分明 赤痛前无净黑睛 下冷肝虚元气乏 眼前花见数般形
临时辞却阴阳事 书画裁缝且慢停 不是医家穿凿说 古来圣者说章程
有时一物睹为二 心绪多饶妄与惊 急服车前丸及散 免教久后变青盲
补肝散
羚羊角防风(各二两) 羌活车前子人参茯苓细辛黑参黄芩(各三两半)
上为末.食后米饮汤调下一钱.
山药丸
山药干地黄人参茯苓防风泽泻(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肝风积热者,肝家劳苦,七情郁结,二三年间来来往往,一发一歇,遂生翳膜,或聚或散,赤涩泪出。此症多是夜勤灯光观书史,或雕画打银细巧之人,久累肝家,积热成风,肝若受风,必有脑疼,不觉渐渐昏。治法∶有翳者吹以丹药,内服泻肝省风之剂,除肝家之风热忌口将息,一年半载,病根除矣。其洗眼照根据疼痛肿涩洗眼之方,载在前症条下。
肝风积热图(图缺)
问曰∶眼目连年歇发无时者何也?答曰∶肝经积热也。经云∶肝劳气逆,肝宁则气顺。气急则发,气顺则歇。治宜发时痛甚者服洗肝散省风汤之类,常服此数方则能除此病也,点用清凉散
洗肝散 方在天行赤眼症内。
泻肝散肝经积热
黑参大黄黄芩知母桔梗芒硝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二三钱,食后热水调下,日二次。
省风汤 治肝热火旺,瞳仁不清或细小,宜服。
防风犀角大黄知母玄参黄芩羚羊角肝虚不用) 桔梗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入灯心竹叶食后服

此症肝风暗者,乃是肝肾虚劳肝气不足血虚故也。不时疼痛,举发无时,痛则惟眼珠坠痛,颇有赤涩泪出,看物依稀,眼前多见花发数般,或黄或白或黑,见一物如见两般形状不清,疗治恐损眼也。此症实有内外相兼病也,非徒治外,而不治内曷济哉!内则白蒺藜散,补外则阴二阳八丹,调乳汁点二三夜,点一次加片脑少许,洗以黄菊花赤芍药侧柏叶秦皮白芷川芎。更加忌口,五辛诸热物莫吃。
肝风暗疼痛图(图缺)
补肝活血散 虚者宜服。
白芷石决明天麻防风细辛羌活菊花当归生地黄黄连
上各等分。水煎服。
补肾丸暗疼痛,恐变成黑风内障,先宜服之。
泽泻(去土) 细辛(去苗) 菟丝子(酒浸焙干) 五味子(炒,各一两) 茺蔚子(焙,二两)山药(一两五) 熟地黄(焙,二两)
上为末,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盐汤下。
白蒺藜散
蒺藜菊花蔓荆子草决明甘草连翘青葙子
上各等分。水煎食后温服

渔庄沈(妇) 肝风烁肺,呛咳久累不已,右脉寸关虚细,左弦,舌心红癸水始淡继紫。姑宜柔肝以清肺为主。(十月十三号九月初四日。)
桑叶(三钱) 南沙参(三钱) 乌贼骨(钱半) 生白芍(钱半) 炒驴胶(钱半) 川贝(二钱)粉丹皮(三钱) 淡秋石(八分) 生石决明(六钱) 紫菀(钱半) 甜杏仁(三钱) (引)枇杷叶(五片,去毛)
五帖。
介按∶肝阳上逆,乘肺而咳,肺津胃液,均受灼烁,以致癸水转紫。故治以清肝熄风养胃滋液。

华川赵(妇) 癸水先后不一,脉左涩右弦,舌心光,头晕音哑,此肝风烁肺。宜阿胶鸡子黄汤治之。(十一月一日。)
炒驴胶(钱半) 霜桑叶(三钱) 丹参(三钱) 黄草石斛(三钱) 鸡子黄(一枚) 生石决明(六钱) 茯神(四钱) 粉丹皮(二钱) 豆皮(三钱) 小胡麻(三钱) 甘菊(钱半)
清煎四帖。
介按∶肾液虚而未能上承于心,肝阴亏而厥阳化风烁肺,以致音哑头晕。治以阿胶鸡子黄汤,参用柔肝养液之品,真是的对之良方

安昌庞(妇) 冲任内怯,带下癸涩,腰酸腹痛,脉涩细,右细数,肝风浮越,头疼牙痛。姑宜柔肝熄风为主。(六月初三日。)
天麻(八分) 生牡蛎(四钱) 钗斛(三钱) 西洋参(一钱) 粉丹皮(三钱)豆皮(三钱) 小胡麻(三钱) 炒杜仲(三钱) 甘菊(二钱) 钩藤(三钱) 桑寄生(三钱)
清煎五帖。
带下未除,腹中疼痛,脉涩数,头疼牙痛悉瘥。宜柔肝调经、涩下。(六月十四日。)
桑寄生(三钱) 炒杜仲(三钱) 丹皮(三钱) 制香附(钱半) 小胡麻(三钱) 远志肉(八分) 炒白芍(钱半) 覆盆子(三钱) 元胡(钱半) 钩藤(三钱) 钗斛(三钱)
清煎五帖。
介按∶素禀亏,冲任皆损,是以腰痛连腹,经愆带下内风浮越,直上巅顶,则头晕牙痛。治以柔肝熄风,滋液补肾,而头疼牙痛悉瘥。次因腹中尚疼,故用理气活血之品。

肝风内震,心惕,头晕,肢战,脉弦右虚,癸来夹杂腰疼。姑宜柔肝熄风,仍镇摄心神。
桑寄生(三钱) 西琥珀(八分) 龙齿(三钱) 甘菊(二钱) 炒驴胶(钱半) 茯神(三钱)炒远志(八分) 杜仲(二钱) 小胡麻(三钱) 钩藤(三钱) 豆皮(三钱) (引)灯心(七支)
五帖。
介按∶肾难生液,是以心惕而癸来腰疼,肝不养筋,内风浮动,是以头晕肢战。今以柔肝熄风以缓晕,镇摄心神兼补肾,洵属对症疗法。

安昌余 大便稍润,舌根微黄,脉濡,头角筋惕作痛,此由内风浮越。姑宜清肝、熄风、渗利。(九月二十四日)
桑叶(三钱) 黄草石斛(三钱) 蕤仁(钱半) 苦丁茶(钱半) 甘菊(二钱) 生石决明(六钱) 茯苓(四钱) 通草(钱半) 钩藤(三钱) 刺蒺藜。(三钱) 淡竹叶(钱半)
清煎三帖。
介按∶胃虚挟湿,肝阳化风不熄,直上巅顶,而头角作痛。故治以清肝渗湿之剂。

质弱火炎,耳鸣头晕,膈次不宽。先用疏肝清理,然后进补奏效。
首乌青蒿石决明花粉泽泻 元生地 甘菊桑叶 钩钩 生甘草

耳鸣头晕六脉弦滑不柔,肝火挟痰为患,先清后补。
首乌 黑山栀 石决明 池菊 白蒺藜法半夏茯苓桑叶淮牛膝

卒然厥晕,膈次胀楚,六脉弦数,当用左金法(方在类中复。)
黄连茯神白芍木香川楝子竹茹吴萸枣仁石决明 归身 真橘叶

肝风挟痰,防其痫厥,六脉弦数,暂用疏肝涤饮治(四肢麻时昏沉。)
首乌茯神白蒺藜石决明钩钩 法半夏郁金香附 黑山栀

肝风挟痰,统体麻木,兼惊惕不宁,屡欲呕恶,乃肝邪侮胃,中气虚也。宜标本兼顾(卧则不寐,行则不能,坐则足肿,卧则肿退,症属湿痰,并非香港脚。)
于术法半夏白蒺藜五加皮茯神十大功劳茅术 白归身 秦艽石决明枣仁

肝风挟痰,上焦空窍不利也。以清镇疏肝降气治(其人壮时晕厥跌倒。)
羚羊法半夏 黑山栀 茯神橘红 陈胆星 制首乌石决明白蒺藜枣仁降香

咽痛咳痰,膈胀便溏,此中虚厥阴化风,宜调中润肺治之。
桑白皮橘红苏子桔梗 薄荷叶 生 钩钩 大力子赤苓冬瓜子
复诊
苏子扁豆橘红桔梗 生甘草 川石斛 生米仁 茯苓郁金

膈胀目昏舌本手指麻木,当此厥阴用事之候,未敢遂补。鄙拟疏风涤饮法,以视动静。
百蒸于术蒺藜茯神 归身 石决明 姜制半夏甘菊枣仁 新会 冬桑叶

时疾后惊恐,以致下部精滑,上冲呕恶,触动肝风,膈胀浮肿,兼右脉滑大。先宜理胃疏肝,然后补其偏胜。
姜制半夏 广藿 代赭石 钩钩 竹茹茯神 黑山栀 白蒺藜橘红

肝郁生风,内热膈胀,不思饮食,以通为补。
元米川连 广藿 新会 大麦仁 炒白芍法半夏郁金橘叶荷蒂

木郁生风,心悸口干,兼之腹鸣侮土,不克输津长肌,恐成单腹,莫作轻视。
川连法半夏白芍泽泻橘叶 广藿 白茯苓神曲 黑山栀
接服方
土炒于术法半夏茯神白芍 黑山栀 川石斛 白归身 枣仁橘叶泽泻

肝失所养,内风煽烁,时身心烦动,气机呼吸不利,以致痰喘。现诊脉象,并不细软,并脾胃无咎,未必阳本亏也。兹此以甘露饮加减法(其人七旬,每于亥于时发,痰壅气逆,血少肝亢。)
真西党 熟地天冬茯神 柏子霜 元生地 牛膝大麦冬枣仁郁金
丸方
西党参半夏曲茯神 柏子霜 石决明枇杷叶熟地沉香枣仁 胡桃霜 淮牛膝

血虚肝郁厥阴化风,病经三载,以柔肝培本,恒服奏效。
熟地首乌茯神杞子甘菊花 归身 石决明枣仁牛膝桑叶
接服方
炙黄 阿胶茯神 甘杞子 石决明熟地 归身 枣仁 柏子霜 老桑叶

肝火挟痰,卒然晕厥,当此发生之候,宜疏风清镇治。
羚羊角法半夏石决明白蒺藜橘红首乌天麻 黑山栀 淮牛膝菖蒲

厥阴之气有余,不时发热,热甚生风,神昏厥逆,当此升令,宜用清心疏镇法(月事不至。)
首乌麦冬石决明枳实半夏曲茯神 黑山栀 川郁金益母膏(二钱冲)

营液交虚,心阳飞越,上实下虚,易饥胆怯,延久不痊,神思倦怠,脉数无力。鄙拟甘温潜纳法。附方酌用。
炙黄 (二钱) 麦冬(三钱) 茯神(二钱) 杞子(三钱) 新会红(一钱) 大熟地(五钱) 五味(四分)枣仁(三钱) 牡蛎(四钱, ) 龙眼肉(二钱)

肝胆热郁生风,统体作痛,阳明湿邪下注,以致口渴不清,左脉紧大。先用疏风分理,然后进补奏效。
羚角片 归身 白蒺藜赤苓 生米仁 生白术 秦艽川续断忍冬藤
接服方
首乌白术牡蛎 沙苑 细桑枝 归身 川断 生米仁 赤神 生甘草

神志不清,频发厥晕上焦空窍闭也。以泻心降气治。
黄连法半夏代赭石枳实竹茹风化硝苏子白茯苓牛膝菖蒲

厥阴气郁,郁久生风,风甚生痰,中焦清窍不利也。戒荤及酒,不致神昏颠倒
羚羊角石决明法半夏茯神僵蚕甘菊花明天麻葶苈子 黑山栀 竹茹

厥阴化风,痰气壅于上焦,以致右脉滑数,瘭不消,以和肝化痰法。
洋参象贝秦艽石决明桑叶夏枯草麦冬橘红白蒺藜 黑山栀

久患休息,复兼咳血,二端俱愈,惟是内风扇动,以致心悸头晕,右脉弦数。宜黑归脾通补,徐徐安痊。
于术木香茯神白芍炙甘草阿胶远志枣仁丹皮

厥阴气郁,久而化风,营阴暗耗,不寐,火动及上焦,脉络痿痛。当此发生之候,宜疏风静养。
熟地 归身 茯神杞子柏子仁洋参麦冬枣仁龟板十大功劳

厥阴化风神不守舍,屡汗,火升,心悸不寐,以安魄苦泄治。
川连 归身 茯神石决明 黑山栀 半夏麦冬枣仁白蒺藜橘叶

内风煽烁,肺气不宣,以致鼻窍不利,面部红肿抽动,以清金化风,热邪自泄。此方暂服。
羚羊角桑白皮石决明甘菊荆芥 生米仁 地骨皮知母 生甘草
接服方
首乌 归身 桑叶泽泻 生甘草 麦冬丹皮 黑山栀

阳明有余,少阴不足水不涵木肝火内动,脉数肢痿。宜祛风培水调治。
熟地 归身 牛膝杞子虎骨十大功劳首乌秦艽木瓜赤苓 元武板

多痰头晕,四肢麻木,由脾虚挟湿,血少肝风六脉滑大不柔,以平肝燥土调治。
熟地于术 归身 白蒺藜橘红法半夏茅术白芍 甘杞子

平昔好饮,操劳,火动,伤络,据曾失血,肝失所养,阴气易浮,立春节近。当从心脾肾调治。
西党 远志茯神米仁蛤粉阿胶麦冬 女珍子 枣仁牛膝桂圆肉

水不涵木肝风内炽,肺气受克,肌体不润,筋骸不利,痛痹之渐,培水柔肝兼治。
首乌(三钱) 秦艽(一钱五分) 草(二钱) 五加皮(三钱) 柏子霜(一钱五分) 十大功劳(二钱)净归身 (二钱) 米仁(四钱) 地肤子(一钱五分) 冬桑叶(一钱五分) 生甘草(四分)

肺肾两虚,多痰咳逆肝风内炽,痰火壅结,肿连颐颈,暂用涤痰清理,然后进补。
生绵 制首乌知母橘红鳖甲川贝蛤壳桑叶

厥阴气郁,络伤经败,肝失所养,木风愈甚,脉不柔软,以通为补。拟用黑逍遥,佐苦泄法。
元米川连(五分) 制于术(一钱五分) 炒黑枣仁(三钱) 制香附(三钱) 石决明(四钱 ) 炒黑柴胡(八分) 白茯神(二钱) 炒黑丹皮(一钱五分) 草郁金(一钱) 橘叶(三张)

水亏肝风内动,以致虚里穴跳动,以交心肾,和肝调治。
首乌(三钱) 川石斛(三钱) 茯神(二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牡蛎(四钱, ) 大麦冬(二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枣仁(三钱) 新会(一钱) 湘莲(七粒)

始疾咳呛,继之帝丁胀楚。此邪入厥阴为患,以培水化风治。
阿胶大力子人中白 生甘草 淮牛膝马兜铃枇杷叶青黛 新绛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