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霜

( Shì Shuānɡ )

柿霜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润肺止咳;生津利咽;止血。主肺热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疮;吐血咯血消渴
用法用量:
内服:冲服,3-9g;或入丸剂噙化。外用:适量,撒敷。
性味:
甘;性凉
归经:
心;肺;胃经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治气膈不通。
2.《滇南本草图说》:消痰止嗽。
3.《本草蒙签 》:治劳嗽
4.《纲目 》:清上焦心肺热,生津止渴,化痰宁嗽,治咽喉口舌痛。
5.《本草求真》:治肠风痔漏
6.《随息居饮食谱》:清肺。治吐血咯血劳嗽上消
用药禁忌:
风寒咳嗽忌服。
化学成分:
含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三萜酸和糖类[1]。另含柿萘醇酮(shinanolone)[2]。
炮制:
取成熟的柿子,削去外皮,日晒夜露,约经一月后,放置席圈内,再经一月左右,即成柿饼,其上生有白色粉霜,用帚刷下,即为柿霜。将柿霜放入锅内加热熔化,至成饴状时,倒入特制的模型中,晾至七成干,用刀铲下,再晾至足干即成柿霜饼。宜置阴凉高燥处,防止潮解。
性状:
性状鉴别 (1)柿霜 呈白色粉末状,质轻,易潮解。气微,味甜,具有清凉感。
(2)柿霜饼 呈扁圆形,底平,上面微隆起,直径约6cm,厚约6mm,灰白色或淡黄色,平滑。质硬,易破碎,易潮解。气味柿霜
均以色白或灰白色、味甜而具有清凉感者为佳。
生境分布:
多为栽培种。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原形态:
落叶大乔木,高达14m。树皮深灰色至灰黑色,长方块状开裂;枝开展,有深棕色皮孔,嫩枝有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8-20mm;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18cm,宽2.8-9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主脉生柔毛,下面淡绿色,有短柔毛,沿脉密被褐色绒毛。花杂性,雄花成聚伞花序,雌花单生叶腋;总花梗长约5mm,有微小苞片;花萼下部短筒状,4裂,内面有毛;花冠黄白色,钟形,4裂;雄蕊在雄花中16枚,在两性花中8-16枚,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8室,花柱自基部分离。浆果形状种种,多为卵圆球形,直径3.5-8cm,橙黄色或鲜黄色,基部有宿存萼片。种子褐色,椭圆形。花期5月,果期9-10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制成“柿饼”时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pyros kaki thunb.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柿霜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生津利咽,润肺止咳。用于口疮咽喉痛,咽干咳嗽
用法用量:
柿霜1~3钱。
性味:
甘,凉。
来源:
本品为柿树科植物diospyros kaki l. f.,柿饼的白霜

柿霜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清热,润燥化痰。治肺热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疮,吐血咯血消渴
①《滇南本草》:"治气膈不通。"
②《滇南本草图说》:"消痰止嗽。"
③《本草蒙筌》:"治劳嗽。"
④《纲目》:"清上焦心肺热,生津止渴,化痰宁嗽,治咽喉口舌痛。"
⑤《本草求真》:"治肠风痔漏。"
⑥《随息居饮食谱》:"清肺。治吐血咯血劳嗽上消。"
用法用量:
内服:冲服,1~3钱;或配合它药作丸噙化。外用:撒敷。
性味:
甘,凉。
①《本草汇言》:"味甘微涩,气平,无毒。"
②《玉楸药解》:"味甘,性凉。"
③《医林纂要》:"甘,寒。"
归经:
本草汇言》:"入手少阴、太阴经。"
各家论述:
①《纲目》:"柿霜,乃柿精液,入肺病上焦药尤佳。"
②《本草经疏》:"柿霜,其功长于清肃上焦火邪,兼能益脾开胃。"
③《本草汇言》:"柿霜,清上焦虚火之药也。如病久畏药味者,用此可作药中果珍,每日早晚白汤调服数钱。"
④《本经逢原》:"干柿白霜,专清肺胃之热。在元气未漓,可胜寒润者,用之固宜,但虚劳烦嗽喘乏,得此郁闭虚阳,病根日固,与埋薪灰烬何异。"
③《医学衷中参西录》:"柿霜入肺,而甘凉滑润。其甘也,能益肺气;其凉也,能清肺热;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
用药禁忌:
风寒咳嗽忌服。
化学成分:
柿霜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
附方:
①治伤酒内热、多痰、多嗽、多喘,及老人痰火为患:柿霜黄芩(酒炒)、天门冬(去心,酒煮捣膏)、橘红瓜蒌霜各一两,海石(煅)、桔梗、真青黛各五钱,风化硝三钱。除天门冬捣膏外,余药俱为细末,和入天门冬膏,炼蜜丸,弹子大。食后含化一丸。(《本草汇言》)
②治咽喉嗽痛:柿霜硼砂天冬麦冬各二钱,元参一钱,乌梅肉五分。蜜丸含化。(《沈氏尊生书柿霜丸
③治臁胫烂:柿霜柿蒂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杂兴》)
性状:
柿霜:为白色粉状,易潮解。
柿霜饼:呈扁圆形,底平,上面微隆起,直径约6厘米,厚约6毫米,灰白色,平滑,易碎裂。气弱,味甜,并有清凉感。
来源:
为柿科植物的果实(柿子)制成"柿饼"时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
出处:
《纲目》

“柿霜” 相关论述

【药用】柿树科乔木柿diospyroskakil.f.的宿导。
性味归经】苦,平。归胃经
【功效】降气止呕。
【临床应用】用于呃逆
柿蒂性平苦降,专入胃经,有降气止呃的功效,为治胃气上逆呃逆要药,治疗胃寒呃逆,常配合丁香生姜等同用。如属胃热呃逆,也可与芦根竹茹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柿蒂(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柿霜:即柿树的果实经加工干燥后在外表所生的白粉再经加工制成。性味甘,凉。入肺、胃经。功能清热,润燥,宁嗽。适用于喉痛,口疮,肺热燥咳无痰,劳嗽咯血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三分至一钱,噙化
方剂举例】柿蒂散(《济生方》):柿蒂丁香生姜。治胸满呃逆不止。


生津止渴,化痰宁嗽。清上焦心肺之邪热,治咽喉口舌之痛。
热呃热渴,脉数,半夏麦冬黄芩、炒栀、柴胡、小茴、柿蒂木香竹茹、拣砂、甘草心热甚加黄连。(验方第一。)
冷呃,病久肢冷,柿蒂、公丁、半夏、小茴、陈皮良姜荔核。此症百死一生。(第二.)
肠风下血柿饼为末、为丸俱可服之。(第三。)
血淋柿饼烧末饮之。(第四。)
热淋涩痛,同上,加灯心服。(第五。)
小儿秋痢大米煮粥,熟时入柿饼细末,再煮三沸食之。(第六。)
反胃吐食,干柿三枚,捣烂酒服,勿杂他药。(第七。)
痰喘带血,大柿饼饭上蒸熟批开,每一枚入真青黛一钱,卧时食之,薄荷汤下。(第八。)
产后咳逆气乱心烦柿饼切,水煎细呷。(第九。)
鼻窒不通,同大米煮粥,日日食之。(第十。)
耳聋鼻塞。同上。(十一。)
胫烂柿霜柿蒂烧研敷之甚效。(十二。)
桐油毒,柿饼食之。(十三。)
呃逆不止,柿蒂丁香生姜水煎服。(十四。)

〔甘平,真者佳。〕润肺而化痰止嗽,清心而退热生津
蒂〔苦温〕能降逆气,故治冷呃。。

乃肺之精液,北地用膏粱粉收者。
上焦心肺之热。
柿蒂呃逆济生方》加丁香生姜,尤妙。

味甘,性凉,入手太阴肺、手少阴心经清金止渴,化痰宁嗽。
柿霜清心烦热,生津解渴,善治痰嗽,消咽喉口舌诸肿痛。
柿饼清肺涩肠,消痰止渴,治吐血淋血,痔瘘肠癖肺痿心热咳嗽喑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