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
( xieshi )
西医
简介: |
两眼协同运动受大脑中枢支配,使分开的两只眼变为同一功能单位。如中枢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时,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则偏离目标称为斜视。斜视可分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即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当双眼的眼位表现有偏斜倾向,但可通过正常的融合机制而得到控制的称为隐斜,而多数共同性斜视病例都由隐斜发展而来。 |
病因: |
引起共同性斜视的病因有以下几方面:①调节因素:调节与辐辏之间失去协调可引起斜视,如远视眼经常使用调节,引起过度辐辏,发生内斜;而近视眼平时少用调节,引起辐辏失用,发生外斜。但后者的关系远没有前者那么重要。②中枢神经控制失调;眼外肌的平衡和协调受中枢神经所控制,如控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视轴呈分离状态,就会发生斜视。正常的辐辏兴奋由融合反射所调节,调节减弱或增强都可发生斜视;此外融合反射随时会修正偏离的眼位,如融合反射功能发生障碍,也是发生斜视的重要原因之一。③肌肉解剖因素:眼外肌 的先天解剖异常、附着点位置异常、节制韧带肌间膜异常及眼外肌有一定程度损伤时均可发生斜视。④遗传因素:发生斜视的条件如屈光状态、融合能力、眼外肌发育情况有一定遗传因素,因此有些斜视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共同性斜视可以分为共同性内斜视和共同性外斜视两种。 |
诊断依据: |
斜视的诊断有以下几方面: 1.询问病史:较准确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有何诱因斜视的发展情况、家族史及有否治疗等。 2.望诊:观察患者眼位偏斜方向和程度,颜面及眼眶是否对称,睑裂是否等大;有无内眦赘皮及解剖异常所造 成的假性斜视,有无代偿头位。 3.视力及屈光检查:仔细检查远、近视力与矫正视力。对青少年必须用1%阿托品溶液滴眼,在调节充分麻痹后检查眼的屈光状态和屈光程度。 4.眼球运动检查:诊断眼位就是检查两眼共同运动时的3个眼位6个注视方向,以便了解眼外肌运动是否平衡及协调一致。 5.斜视角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有: (1)角膜光点反映法: (2)视野计测量法: 6.遮盖加三棱镜检查法: 7。maddox杆加三棱镜检查法: 8。同视机检查法: 9.红玻片复视检查: |
体征: |
一、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双眼眼球主动运动正常的斜视称为共同性斜视。根据眼位偏斜的方向不同,临床上分共同性内斜视与共同性外斜视两大类。按注视性质的不同,它又有两种情况:①单眼恒定式斜视:这种斜视常是一眼视力好,一眼视力差,患者常用视力好的一眼注视,视力差的一眼呈恒定性偏斜。②交替性斜视:这种斜视往往两眼视力相等或近似,两眼能交替注视目标。当右眼注视目标时左眼偏斜,左眼注视目标时则右眼偏斜。 (一)共同性内斜视可分为先天性内斜视及后天性内斜视。 1.先天性内斜视:这种内斜往往发生在生后6个月之内。原因可能为内直肌肌力过强或附着点过前,外直肌肌力薄弱或附着点过后,节制韧带先天发育异常。也可能因为胎儿在分娩中外直肌受到牵拉损伤所致。本型特点是发病早,斜角大,两眼视力相等,常无较早的远视,两眼均可作注视眼,形成交替性内斜。 此型视觉发育基础差,较难恢复双眼视觉。 2.后天性内斜视:它又可分为调节性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继发性内斜视。 (1)调节性内斜视:①完全调节型:由远视眼引起,大都发生在有中度远视的儿童。如远视未经矫正,患儿常可由于过度调节而激发过度辐辏而致内斜。典型的调节性内斜ac/a值正常,这种调节性内斜戴远视镜后,矫正内斜的效果良好。ac/a值增高则看近时内斜较看远时明显。②部分调节型,有远视调节的因素,也有眼外肌解剖异常的因素,也可能与胎儿期内或分娩时外直肌受损有关。远视矫正后只能消除调节部分所引起的内斜度数。 (2)非调节性内斜视:①集合过强型:看远时眼位正或内斜很轻,且有双眼单视,而看近时出现内斜。因看近时由于ac/a值增高而发生的过强辐辏所致。②分开不足型:看远内斜,看近减轻或为内隐斜,常为先天性近视,只能看清近物而看远模糊。 (3)继发性内斜视它包括下列情况①继发于麻痹性斜视的内斜,眼球运动无障碍。②继发于手术后的内斜,包括内斜欠矫正或外斜过矫正。③知觉性内斜,因生后早期眼部器质性病变致一眼视力低下,视力差的眼向内偏斜。 共同性内斜视的共同性临床表现有:一眼向鼻侧偏斜。两眼眼球运动基本正常,向任何方向注视斜角皆相等。第1斜视角等于第2斜视角。无复视。 (二)共同性外科视可分以下三型: 1.原发性共同性外斜视:此型主要是因中枢性辐辏及分开功能不协调以及中枢的融合功能不足所致。因此患者在疲劳或注意力分散时,辐辏功能不能控制眼位,过强的分开兴奋使眼位向外。因融合功能差,所以矫正性融合反射也不能将两眼调正到正位。本型可能为正视或轻度远视,视力一般正常,所以大多是交替性外斜视。发病开始在儿童,初常为外隐斜视,后渐变为间歇性,最后则演变成交替性外斜视。 2.继发性外斜视:本型可能为内直肌过弱、附着点过后,或外直肌过强、附着点过前等解剖因素所致。也可因分娩时损伤内直肌所致。此外上、下直肌轻度麻痹也可引起。 3.与近视有关的外斜视:本型都有近视、视物不用或少用调节。因此引起辐辏失用而致功能逐渐减退。开始只是在视近时呈现外斜视,随年龄增长,眼眶变宽,分开作用也相应增大,看远也出现外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的共同性临床表现有:一眼的眼位偏向颞侧。眼球运动无障碍,向任何方向注视斜角皆相等。第1斜视角等于第2斜视角。无复视。 二、麻痹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由于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使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眼外肌发生完全或部分麻痹,眼球向麻痹肌作用相反的方向偏斜,称之麻痹性斜视或非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可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的病因多系发育异常,后天性病因有:①炎症或中毒:见于周围神经炎症、脑炎、脑膜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眶上裂炎症,白喉、破伤风等细菌产生的毒素所致的神经炎症,以及铅、一氧化碳中毒。②代谢性、血管性、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动脉硬化、血栓、脑溢血、脑水肿、脑动脉瘤和多发性硬化都能引起眼外肌麻痹。③肿瘤:眶内肿瘤压迫第Ⅲ、Ⅳ、Ⅵ脑神经,鼻咽癌颅底转移压迫第Ⅵ对脑神经,引起外直肌麻痹等。④外伤:眶及颅脑外伤,如颅底骨折导致第Ⅵ对脑神经损伤,眶上裂骨折可损伤动眼神经,眶上缘的挫伤则容易发生滑车神经移位。 麻痹性斜视的临床表现有:①眼球运动受限:眼球沿麻痹肌行使作用的方向运动时有不同程度的受限,眼球斜向麻痹肌作用方向的对侧。②斜视角不等:第2斜视角大于第1斜视角。③复视:当眼外肌麻痹后发生眼位偏斜,形成视网膜对应点异常,因此患者感到视物呈现双影,称为复视。麻痹性内斜视呈现同侧性复视,麻痹性外斜视出现交叉性复视,垂直肌肉的麻痹可呈现有上、下或旋转的复视。④代偿头位:为麻痹性斜视的特征之一。复视患者为克服或减轻复视症状,尽量不使用麻痹肌,头向麻痹肌作用方向偏斜。如右眼外直肌麻痹时病人习惯将头面部转向右侧;如果是垂直肌麻痹,患者的头位向左肩或右肩倾斜。⑤全身症状:可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等症,主要由复视所引起。 |
治疗: |
防治要点分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外斜视、麻痹性斜视。 1.共同性内斜视的防治对各种类型的内斜视,首先应查视力。如患儿年幼不合作,可用儿童视力表或各种大小的玩具在不同距离内估计视力。然后检查中间质与眼底,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再用阿托品扩瞳作检影验光。对有远视包括远视散光的患儿应予全部矫正,以提高视力并使调节得以松弛,如果是完全调节性,则在戴镜3-6个月后内斜可望得到矫正。如戴镜后看远时眼位正,看近时仍有不同程度的内斜,表示ac/a值高,可戴双焦镜矫正。 调节型内斜戴镜后眼位获得矫正,还必须检查视力,如有弱视需予治疗,并用同视机训练双眼视觉功能,以达到功能性痊愈。戴镜后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远视度数渐降,因此务必在1-1.5年后重新扩瞳检影。在保证内斜改善的原则下逐渐将远视度数减少否则可引起辐辏功能减退而造成外斜。 如患儿戴镜后,内斜只部分被矫正,则表示为部分调节性内斜,剩余的非调节部分须手术予以矫正。手术量应按戴镜后剩下的内斜度计算。术后弱视治疗及同视机训练同样不可偏废。 非调节性内斜一经诊断明确即应手术矫正同时进行弱视治疗、同时机训练以建立双眼视觉功能。 继发性内斜应先给予病因治疗,然后手术矫正眼位,但一般仅能获得美容性效果。 与先天性近视有关的内斜,可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并用手术矫正眼位。因看近的功能尚好,通过同视机训练常可获得较满意的双眼视觉。 共同性内斜手术的原则是根据内斜的程度作不同量的内直肌减弱及外直肌加强。 2.共同性外斜视的防治①矫正屈光扩瞳验光,如有近视应予全矫正或稍过矫正,以促进其调节辐辏功能,有助于矫正外斜视,但大部分与近视有关的外斜视仍需手术治疗。如为远视,戴镜后如能提高视力则给以低度矫正。如有散光,不论远、近视都必须矫正,以提高视力,促进融合功能。②训练:如有弱视须给予治疗,以提高视力,并用同视机训练融合力。③手术治疗:原发性共同性外斜视可在训练出一定的融合力基础上作手术治疗。继发性外斜视须早期手术,术后继续用同视机训练双眼视觉功能。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的原则是根据外斜视的度数作双外直肌后移或一眼的外直肌减弱与内直肌加强。 3.麻痹性斜视的防治①通过与有关科协同检查,寻找神经麻痹的原因,尽可能进行病因治疗。病因一时未能明确者,可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及抗生素等,也可酌情试用适量激素类药物。②可用理疗及针刺疗法。③发病原因已去除或未找到病因,经保守治疗6个月后,麻痹肌功能仍未恢复者,可考虑作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减弱麻痹肌的直接拮抗肌,如矫正不足可再减弱对侧眼的配偶肌。加强麻痹肌的手术疗效较差。 |
“斜视” 相关论述
眼睛时常出现疲劳,感觉眼内发胀、发酸、灼热或同时伴有头痛、头晕以及影响注意力集中时,应当警惕是否患了近视,此病多见于青少年。眼睛疲劳也叫视力疲劳,长时间的做近距离工作,使眼睛的调节过度紧张,睫状肌呈持续收缩状态。如果能够让眼睛充分的休息一下,看看远处,看看绿色植物,视力可以得到恢复,如果不能复原,最后失去了调节的灵活性,甚至向远处看也看不清楚时,医学上称为“假性近视”,此时应及早矫正治疗,避免发生近视。
斜视,发生在儿童期为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可自然恢复正常。先天性脑积水的眼部症状有严重的视力障碍,重症双目失明,眼睛运动出现眼球受压,向下旋,眼球向外。
向下移位,出现内斜视。成人眼球发生不自主的外斜或内斜应注意以下几种病:外斜可见于癌症和一氧化碳中毒,单眼外斜可见于糖尿病;出现内斜且见双眼,多为脑溢血发生的前兆。
幻视,对病人可有一种真实感,并可影响其情绪和行为。
当正常人在极度疲劳、极度恐惧或长期处于孤独境地时,容易产生幻视。司机应当注意休息好,以免出现幻视造成不良后果。另外,精神病患者可出现幻视。
视物发花俗称“老花眼”,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易出现这种症状。
眼前发黑是一时性视力低下,多由于大脑后动脉栓塞引起,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维生素a的缺乏可引起夜盲症。
如眼前出现“飞蚊”症状,示有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等。高度近视者眼前也会出现“飞蚊”。
斜视,即两眼的视线不一致,一只眼向前看时,另一只眼却偏向一边,或者两眼都不在中间位置上,这种现象就称为斜视。
斜视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多是7岁以前的儿童,主要病因是维持眼球正常活动的肌肉中的某条肌肉发育不良,力量过强或过弱,都可使两眼位置不对称。其次,患儿惊吓、震动等内外因的影响,使大脑细胞的融合功能受到破坏也可造成斜视。
平时常见的“斗眼”也叫对眼和内斜视,多发生在3~5岁前的儿童,多数由高度远视而引起。由于远视眼患儿在看近物时,要依靠较强的辐辏调节作用使双眼向内(即鼻根方向)集中或转动,久而久之,眼球就向内斜,形成常见的“斗眼”。另外,颅内疾病、眼眶疾病等也可引起麻痹性斜视,可见于任何年龄。
(一)起居调养法
斜视患者看书应有正确姿式,不得躺着看书,阅读时应距离眼睛33厘米,灯光亮度要充足(起码40瓦白炽灯),阅读或写字30~60分钟要休息一会,最好向远方绿色树丛远眺等,以防止视力过度疲劳。
(二)药物调养法
本病除常规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及b12,帮助恢复神经功能外,也可用中药进行调理。
(1)正容汤:羌活6克,防风9克,白附子6克,秦艽9克,胆星6克,白僵蚕6克,半夏9克,木瓜9克,黄松节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宜麻痹性斜视)。
(2)羌活胜风汤:银柴胡9克,黄芩9克,白术12克,桔梗9克,枳壳9克,羌活9克,防风9克,前胡9克,薄荷6克,全蝎3克,钩藤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三)针刺调养法
常用穴为睛明、瞳子髎、承泣、四白、阳白、丝竹空、太阳、攒竹、颊车、地仓、合谷、太冲、行间、风池。每次局部取2~3穴,远端循经配1~2穴。斜向右者,针刺右侧;斜向左者,针刺右侧(本法适宜麻痹性斜视)。
(四)眼肌训练法
眼肌训练,对斜视明显的儿童,可以到有条件的大医院用弱视镜、主体镜或同视镜等进行训练,有助于纠正斜视位置。
对婴幼儿的斜视眼肌训练,可采用柳条花纹筒来训练矫正。方法是:将2厘米左右宽的深色纸条或布条贴在宽30厘米、长40厘米白色硬纸板上,每两道纸条的间隔相距1.5厘米,贴好后将其卷成半圆筒状,穿眼栓绳,悬挂在取仰卧位的婴儿正上方,距眼睛60~70厘米,让其每天观看4~5次,每次5~6分钟,全天总观时间约30分钟即可,为集中婴幼儿注意力,可将柳条花纹筒在婴幼儿眼前适当摆动,对婴幼儿斜视效果较好。
(一)遮盖法
是检查眼外肌功能是否正常或平衡的一种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一般可以查出具有5度以上的隐斜视或斜视。
检查方法有两眼交替遮盖法及单眼遮盖法。先作两眼交替遮盖法,如果查出有眼位不正现象,再作单眼遮盖法。
1.两眼交替遮盖法:让被检者面对光亮处,两眼注视远处(五米外)或近处(33cmm)目标。先观察双眼位置是否平衡,然后用一不透光的遮眼器或手掌反复交替遮断左、右眼的视线。使被检者两眼没有同时注视的机会,观察在轮换遮盖的瞬间,去掉遮盖的眼球有无转动现象。
判断
正位者:换遮他眼时,去除遮盖的眼不转动,被遮盖眼也不见眼球偏斜。
斜视者:换遮他眼时,去掉遮盖的眼球立即从偏斜位置向前方注视目标方向转动,而被遮眼则偏斜。
2.单眼遮盖法:受检查者两眼注视远处(五米处)或近处(33cm)目标,用遮眼器或手于一眼前反复遮盖与除去(另眼始终不加遮盖),观察两眼是否转动,然后用同法检查另眼。
判断
隐斜视:未遮眼始终固视目标不动,另眼遮盖时偏斜,去遮时又能转至注视目标位置,向内转动者为外隐斜,向外转动者为内隐斜,向下方转动者为上隐斜。
共转性斜视:
(1)单眼性斜视:假设右眼为单眼性斜视。遮盖右眼让左眼注视目标时右眼偏斜,去除右眼遮盖时,两眼均在原位不动。反之遮盖左眼(正位眼),让右眼注视目标时,则左眼偏斜;但当去掉左眼遮盖时,左眼立即恢复原来注视位置,而右眼则偏向斜视方向,出现两眼均有转动。
(2)交替性斜视:遮盖右眼嘱左眼注视目标,或遮盖左眼嘱右眼注视目标,当去掉遮盖时,两眼均保持原位不转动。
(二)角膜映光法(hirschbeng法)
是一个检查显性共转性斜视的粗略方法,比较适用于幼儿及弱视、或不能进行详细检查的患者。
方法:在受检者正前方33cm处置一灯光,嘱注视之。如角膜光反射点位于两眼瞳孔正正央则为正位眼;如果角膜光反射出现于一眼瞳孔正中央,而另眼在瞳孔缘,则偏斜约10~15度;在角膜缘上,则偏斜约45度;在角膜中心与角膜缘之间的中点处,则斜视度约为25度。(注:每偏斜1mm约相当于斜视弧7~7.5度)。(图2--21)
[imgz]yankexue072.jpg[alt]角膜光反射点偏离距与斜视之关系[/alt][/img]
图2-21 角膜光反射点偏离距与斜视之关系
(三)视野计法
用于检查显性斜视的斜视角,检查时按视野检查法将受检者头部固定于颏架上,检查视远斜视角时,斜视眼正对视野计弧的中心点处,使健眼注视正前方5米处目标;检查视近斜视角时,双眼连线的中点(即鼻根部)正对视野计弧中心点处,健眼则注视视野弧上中央零度处目标点,然后以手电筒或烛光在视野计上往返移动,检者也随灯光移动,使检者的眼、灯光、受检者的眼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当灯光映在斜视眼瞳孔中央时,记录灯光在视野计上的刻度,即为斜视的度数。(图2--22)
[imgz]yankexue073.jpg[alt]视野计测量斜视角法[/alt][/img]
图2-22 视野计测量斜视角法
(四)马多克(maddox)杆检查法
主要用于检查隐性斜视。马多克杆(简称马氏杆)由多根小玻璃杆彼此平行排列构成,由于柱状透镜具有与其轴平行的光线通过不屈折,与轴垂直光线屈折的性质,因之通过马氏杆看光源(点状),成为一条与柱镜轴垂直的光条。
检查在暗室进行,嘱受检者注视5米处一灯光。
1.检查水平方向眼位时,在一眼前戴一水平放置的马氏杆,如受检者所见垂直光条穿过灯光,则无水平方向之斜位;如果垂直光条偏于灯光的一侧,则有水平方向之隐斜视。垂直光条在戴马氏杆眼的同一侧(右眼戴马氏杆,光条在光的右侧)时内隐斜;垂直光条在对侧(右眼戴马氏杆,光条在灯光的左侧)是为外隐斜。(图2--23、24)
[imgz]yankexue074.jpg[alt]马氏杆[/alt][/img]
图2-23 马氏杆
[imgz]yankexue075.jpg[alt]检查结果(马氏杆置右眼前)[/alt][/img]
图2-24 马氏杆
检查结果(马氏杆置右眼前)
2.检查垂直眼位方向时,右眼前戴一垂直放置的马氏杆,如受检者所见水平光条穿过灯光点,则无垂直方向的斜视。如水平光条偏于灯光的上或下,则有垂直方向的隐斜视。光条在下为右眼上斜视;光条在上为左眼上斜视。
有时外观上看来似有眼位偏斜,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斜视,称之为假性斜视。见于:
(一)鼻梁过宽、内眦赘皮将鼻侧巩膜遮盖,造成内斜的错觉,特别是在向一侧注视时明显,这种情况可见于婴儿或小孩。
(二)大的α角,即眼的视轴与光轴间的夹角:过大的+α角(阳性α角)外观似有外斜,过大的-α角(阴性α角)则似有内斜.正常眼的α角约为4°~5°以内,可用视野计或同视机测出。
(三)瞳孔距离异常:过宽的瞳孔距离,看起来似有外斜,过窄者则似有内斜。
以上情况,均可利用角膜映光法、遮盖法等鉴别。
此外,在4个月内的婴儿有时出现间歇性的眼向内聚,是由于过分集合所致,4~6个月时,这个现象即消失。
[imgz]yankexue189.jpg[alt]假性斜视[/alt][/img]
a同侧性复视b 交叉性复视
a&右眼外直肌(虚线)麻痹,右眼内斜。目标o的影像落在右眼p处,即在中心窝的左侧,而向视野投射时,假象o'位于目标o的右侧(同侧性复视)
b 右眼内直肌(虚线)麻痹,右眼外斜。目标o的影像落在右眼p处,即在中心窝的右侧,而向视野投射时,假象o'位于目标o的左侧。(交叉性复视)
图17-5 同侧性复视与交叉性复视
f,f'为右左眼的中心窝
表17-1 诊断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的鉴别诊断
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 | |||
起 病 | 逐渐发生 | 突然发生 | |
复 视 | 无 | 有,常伴有眩晕,恶心等 | |
眼球运动 | 无运动障碍 | 有运动障碍,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不能或受限制 | |
眼位偏斜 | 两眼向各方向转动,斜视角恒定不变 | 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斜视角增大,反之变,甚至消失 | |
斜视角 | 第二斜视=第一斜视角 | 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 |
头位代偿 | 无 | 常有 | |
视力 | 单眼性者斜视眼常有弱视 | 斜视眼视力无变化 | |
[imgz]yankexue190.jpg[alt]α角[/alt][/img]
ab光轴 fn视轴
图17-6 α角
[imgz]yankexue191.jpg[alt]正α角与负α角[/alt][/img]
ma(实线)-视轴 ao(虚线)-光轴
左图:视轴在光轴之鼻侧为正α角 右图:视轴在光轴之颞侧为负α角
图17-7 正α角与负α角
斜视是指一只眼同另一只眼的视线移动不平行,即双眼视线在同一时间不能对准同一物体。
正常情况下,双眼视线移动是一致的,通过双眼在大脑融合成像。因为每只眼睛的焦点有微弱的差异,故这个图像是立体图像。如果视线不能恰当地平行,大脑可能从每只眼睛接收的图像也就难以融合,成为双视力(复视)。大脑可抑制斜视眼的成像,消除双视力。因为单眼形成的图像不是立体图像,如果人为地持续抑制单眼成像,这只单眼的视力将逐渐丧失,深度视觉也同样会丧失。
斜视有几种类型,视轴可能向内旋转形成内斜视,向外旋转形成外斜视,向上旋转形成上斜视或向下旋转形成下斜视。图中,儿童的右眼受到影响。
[imgz]mokejiatingzhenliao241.gif[alt]斜视[/alt][/img]
【病因和症状】
斜视通常由一条或多条眼肌不平衡牵拉眼球的移动(非麻痹性斜视)或由一条或多条眼肌麻痹(麻痹性斜视)引起。
一条或多条眼肌不平衡牵拉通常是由于支配眼球的神经受损害引起。患者在视物时视力方向不能集中,斜视的位置通常停留不变,即一只眼与另一只眼的相关位置不改变。轻微的斜视称隐斜视,双眼焦点对不准并非重要,因为大脑能够调节好不平衡的肌肉,使双眼的视线平行,以及使来自眼的图像能融合。因为隐斜视通常无症状,它只能通过眼科专家用特殊的检查手段才能发现。
眼肌麻痹可能由于支配那条肌肉的神经被损害引起,因此,受到影响的眼球移动能力减弱,并且斜视的位置随眼球的移动而改变。如果是先天性麻痹将不会出现复视,因为受影响眼的视觉被大脑抑制。
另一种斜视的类型发生于有远视的儿童。正常情况下,看近距离物体,双眼通过晶体聚焦和向内旋转(集合)去适应。远视眼甚至在看远处物体时,也必须这样去适应,导致眼球向内旋转(调节性内斜视)。
【诊断和治疗】
斜视通常因儿童的双眼位置出现异常,而首先被父母或医生发现。眼的检查可确定诊断和鉴别斜视的类型。
假如儿童患有斜视决不能忽视。如果不在9岁以前治疗,斜视可能导致患眼永久的视力减弱(弱视)。弱视在较小的儿童进展很快,而在较大的孩子则需接受较长时间的纠正,因而应早期治疗,以减少严重的后遗症。同样,斜视有时可能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疾患的早期症状。
用一个眼罩遮盖正常的眼睛可改善斜视的不良视力,强制大脑从病眼接收图像不产生复视,改善视力,最终给孩子一个视力正常发育的最佳机遇,即立体视觉。一旦每只眼睛视力相同,手术可完成对眼肌力度的调节,如使每一条眼肌的牵引力相等。
远视儿童的调节性内斜视在早期可用眼镜治疗,这样,看远物体时不需要调节视力。在有些病例,戴双焦点眼镜是有益的。其他治疗包括药物如乙膦硫胆碱滴剂,可帮助眼睛在看近物时聚焦。
麻痹性斜视可配戴形成曲光的棱镜予以治疗,使双眼接收到几乎相同的图像,或者可通过手术治疗。
至少在10岁以前必须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