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僵
( dongjiang )
别名: 意外低温
西医
简介: |
冻僵是在寒冷环境中保暖措施不足、陷埋于积雪或浸没于冰水中引起体温过低,导致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害为主的严重全身性疾病。 |
病因: |
陷埋于积雪或浸没于冰水中引起体温过低. |
发病机理: |
低温是指体温降至35℃或以下。初期影响脑和心血管功能。体温26—33℃时,寒冷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心功能紊乱。 |
病理生理: |
17—26℃时,血红蛋白氧离解曲线左移,氧释放减少,使组织缺氧;肝细胞缺氧,影响葡萄糖代谢使血糖降低和血钾增高;并影响肾小管对水和钠的吸收。体温<12℃时,细胞膜钠通道阻断,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困难,使肌纤维无应激反应,并出现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受冻僵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解冻后血管内易形成血栓和引起组织缺血性坏死,在四肢更易见到。 |
体征: |
初期患者觉头痛,不安,四肢肌肉和关节僵硬,皮肤苍白、冰冷,血压增高,心跳、呼吸加快。体温26—33℃时,心跳减慢和心律失常,脉搏细弱,感觉和反射迟钝。17—26℃时,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甚至发生心室颤动;尿量增多,血容量减少。还可引起胃肠道粘膜糜烂、出血和胰腺炎。体温<12℃时,周围血管麻痹使血管扩张而导致失热,引起体温进一步降低。倘若低温持续数小时,即使以后体温恢复正常后,其已变性的神经和肌肉的功能亦较难恢复。 |
并发症: |
血栓形成、继发性感染、脑水肿和肾功能衰竭。 |
治疗: |
患者应迅速移至温暖处,搬动要小心,避免碰撞引起骨折。首先脱去患者湿冷衣服。宜逐渐复温,切忌直接靠近热源,加重组织损伤。体温在32℃以上,用毛毯或被褥裹身,使患者在温暖环境中逐渐自行复温。体温<3l℃,应加用热风或44℃热水袋温暖全身或裸体浸浴于40—44℃温水中。在复温过程中主要是心肺复苏,纠正心律失常、缺氧和血容量,预防血栓形成、继发性感染、脑水肿和肾功能衰竭。 |
“冻僵” 相关论述
【发病因素】冻僵亦称全身冻伤,是身体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引起,致全身新陈代谢机能降低,热量大量丧失,体温无法维持,最后意识昏迷,全身冻僵。人体受寒之初,一方面用增强代谢产生热量,故肌肉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加;另方面外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如继续受冻,散热超过产热,体温即开始下降,至32[sb]0[/sb]c以下,寒战不再发生,代谢逐渐降低,血压,脉搏、呼吸也开始下降;致30[sb]0[/sb]c以下,进入昏迷状态全身木僵。若不及时抢救,终将导致死亡。
冻僵常发生于突然降温或遭遇暴风雪时,尤其是衣着单薄,饥饿,疲劳,迷路,醉酒等意外情况下容易发生,平时少见。但我国国土辽阔,在高山雪地作业的勘探队员或侦察员,于寒带地区遇险的飞行员,在海洋中遭受暴风雪的意外袭击的水兵、渔民等均可能发生冻僵。
【病理生理】机体对寒冷反应的病理过程分为机能代偿和机能衰竭两方面,主要表现如下:
1.神经系统:体温在34[sb]0[/sb]c时可出现健忘症,低于32[sb]0[/sb]c时触觉,痛觉丧失,而后意识丧失,瞳孔扩大或缩小。
2.循环系统:体温下降后,血液内的水分由血管内移至组织间隙,血液浓缩,粘度增加,20[sb]0[/sb]c时半数以上的外围小血管血流停止,肺循环及外周围阻力加大;19[sb]0[/sb]c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正常的25%,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出现传导阻滞,可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
3.呼吸系统:呼吸中枢受抑制,呼吸变浅,变慢,29[sb]0[/sb]c时呼吸比正常次数减少50%,呼吸抑制后进一步加重缺氧,酸中毒及循环衰竭。
4.肾脏 由于肾血管痉挛,肾血流量减少,紧小球滤过率下降。体温27[sb]0[/sb]c时,肾血流量减少一半以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1/3。如果持续时间过久,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和诊断】伤员皮肤苍白,冰凉,有时面部和周围组织有水肿,神志模糊或昏迷,肌肉强直,肌电图和心电图可见细微震颤,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降低中测不到,可出现心房和心室纤颤,严重时心跳停止。呼吸慢而浅,严重者偶而可见一、二次微弱呼吸。
如有受冻病史只要测量肛温和作心电图使可确定诊断。不必作过多的化验。但应注意,普通的体温计不适用(只能测到35[sb]0[/sb]c)。可用水温计插入肛门,最少5厘米以上。
一般来说,直肠温度在28~30[sb]0[/sb]c以上,多可复苏,25[sb]0[/sb]c左右即有死亡的危险。新疆军区总医院救活了一例严重冻僵。肛温仅22[sb]0[/sb]c的病人。国外也有中心体温18[sb]0[/sb]c 而得以复苏的个别病例报导。
【急救与治疗】关键是迅速恢复病人中心体温,防止并发症。
迅速而稳妥地将病人移入温暖环境,脱掉衣服、鞋袜,采取全身保暖措施,盖以棉被或毛毯,并用热水袋,水壶加热(注意用垫子,衣服或毯子隔开,不要直接放在皮肤上以防烫伤)放腋下及腹股沟,有条件用电毯包裹躯开,红外线和短波透热等,也可用温水,将病人浸入40~42[sb]0[/sb]c温浴盆中,水温自34~ 35[sb]0[/sb]c开始,5~10分钟后提高水温到42[sb]0[/sb]c,待肛温升到34[sb]0[/sb]c,有了规则的呼吸入心跳时,停止加温。
如病人意识存在,可给予温热饮料或小量酒,静脉滴入加温10%葡萄糖水(可将输液管加长到5~6米,浸泡在38~40[sb]0[/sb]c水浴中),有助于改善循环。
除体表复温外,也可采用中心复温法,尤其是那些严重冻僵的伤员。可采用体外循环血液加温和腹膜透析。腹膜透析在一般医院都能进行,可用加温到49~54[sb]0[/sb]c的透析液悬挂在3~4尺高度,通过在43[sb]0[/sb]c水浴中保温的导管,灌入腹腔内,进行腹膜透析,每次约20~30分钟,可连续透析5~6次。每小时可使肛温升高2.9~3.6[sb]0[/sb]c,有助于改善心、肾功能。
其它治疗,包括纠正心律紊乱和酸中毒,注意并发症(肺炎,心肾功能不全、脑、肺水肿)的防治等。如伴有局部冻伤,应先抢救冻僵后,再按冻伤治疗原则处理。
冻僵是不正常的体温过低。
老人和小孩最容易冻僵。单独生活的老人在寒冷的房子里坐上几个小时或几天,慢慢变得意识模糊、不能自救,特别危险。冻僵的老年人约有一半是在发现前已经死亡或发现后不久死亡。即使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有时也难免冻僵。
【病因】
当身体消耗热量的速度比补充热量快得多时常常引起冻僵。人体散热的方式有:对流,如冷空气通过对流把身体的热量带走;传导,如坐在冰冷的地面或金属上,或穿潮湿衣服,经过一段时间,身体的热量被传导到较冷的表面;辐射,热量从裸露的皮肤,特别是头皮,以辐射散热或通过汗液蒸发散热。
浸泡在冷水中,水越冷发生冻僵越快。长时间浸泡在不很冷的水中,但通过水能使身体不断散热,也容易发生冻僵。必须懂得浸泡在冰水中即使很短时间或不太冷的水中很长时间,都有冻僵的危险,特别是受害者常常有意识障碍。
【症状】
冻僵通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以致无论是受害者或其他人都措手不及。患者出现行动迟缓、手足不便、反应迟钝,意识不清、判断力下降,有时会产生幻觉。冻僵的人可能跌倒、精神恍惚或完全躺下不动,可能导致死亡。如果在水中冻僵,开始会挣扎,不久就下沉、淹死。
【治疗】
冻僵早期应换上温暖干燥的衣物,喝热饮料,或与同伴睡在一个睡袋里,就可能恢复。如果发现患者意识不清,应用温暖干燥的毯子包裹患者,以防热量进一步散失。如有可能在等待转送医院期间,将患者移至温暖的地方。常常扪不到脉搏也听不见心跳。处理患者要轻柔,因为突然刺激可能引起心律紊乱,危及生命。因此,除非患者浸泡在冷水中冻僵并已失去知觉,在医院以外,都建议不使用心肺复苏器。意识丧失患者死亡率很高,因此,对还有存活希望的患者都要送医院进行治疗和监护。不应轻易判断冻僵患者死亡而放弃救治,除非经过充分的复苏措施仍无明显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