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肝

( Tǎ Gān )

别名: 水獭肝

獭肝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益肺;补肝肾;明目;止血。主虚劳赢瘦;肺虚咳嗽肺结核;潮热盗汗翳;夜盲咯血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性味:
味甘;咸;性温
归经:
肺;肝;肾经
各家论述:
1.《别录》:却鱼鲠,止久嗽,烧服之。
2.《药性论》:治上气咳嗽劳损疾。
3.《本草图经》:主(虚损劳极,四肢寒疟,虚法客热,亦主产劳。
4.《饮膳正要》:治肠风下血
5.《纲目》:杀虫。
6.《陆川本草》:治不明。
7.《四川中药志》:磨酒服,治心气痛,疗发痧。
化学成分:
水獭、江獭或小爪水獭等动物肝含大量蛋白质(protein),其次为葡萄糖(glucose),糖原(glucogen),三酰甘油,磷脂(phospholipids),胆甾醇(cholesterol)等,并含维生素(vitamin)a、d等。
附方:
(1)治痨病,使人寒热淋沥,避免避免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獭肝一具,阴干捣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一具未瘥,更作。(《补缺肘后方》)(2)治骨蒸气日渐羸:獭肝(灸)十分,人参沙参丹参各三分,鬼臼苦参各二分。上六味,捣筛,蜜和丸如丸,饮汁下,日三服,加至十丸。禁生冷猪鱼肉生血等物。(《延年方》)(3)治咳嗽咯血獭肝仙鹤草虫草白芨石斛。煎汤服。(《四川中药志》)(4)治虚劳咳嗽(肺结核),夜盲,角膜翳:将干燥的獭肝研细末,每次一至二钱,日服二次。或将獭肉焙成炭,研末,每服二钱。(《吉林中草药》)(5)治肝气痛:獭肝沉香。作散剂服。(《四川中药志。》(6)治肠痔大便常有血:烧獭肝服一匕。(《肘后方》)
炮制:
焖软,除去筋膜,切成小块,晾干。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呈大小不一的团块,肝脏分6叶,每叶长4-6cm,直径2-4cm,黑褐色,呈扁圆形,边缘较薄。正面观左右两叶对称,另两叶较小,位于右侧下方。各肝叶间为动脉血管,直径达1cm。在知管后方的上部,有1对橘瓣状的状物,由15-20个小块紧密排列而成。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呈黑棕色,胶质状。有鱼腥气,味微咸。
栽培:
生活习性,水獭栖居于河流、湖泊和两岸林木繁茂的溪流地带,以水流急,透明度大、多鱼的水域为多。靠近海岸的小岛屿也常有水獭活动。穴居,昼伏夜出,感官司灵敏,善游泳和潜水。野生状态下以食鱼为主,也可捕食蟹类、、蛙、水禽及鼠类。有贮食和固定地点排便的习性。
养殖技术,水獭繁殖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情和交配。每年可繁殖2胎,多为1胎2仔水中交配,多在黄昏时进行。妊娠期54-58天。到妊娠后期应人工设置产箱,让母獭絮窝、产仔初生仔獭重约50g,闭眼,胎毛白色或浅灰色50天龄断奶。2月龄后母獭即培养幼獭游泳,下水1星期后即可捕鱼。3个月后即可完全营独立生活。
饲养管理,水獭比较易于驯化。定向驯化的水獭可以为人类捕鱼,也可以旱养(舍养或笼养),饲料以淡水鱼类为主,适当搭配畜禽肉类、内脏、谷物、蔬菜、麦芽等。日喂量每只为0.8-1.2kg。日喂2次,幼獭可喂3次。为了增强运动和毛被光泽,夏季备水(水浴),冬季备雪(雪浴),使其活动和健壮。初生仔獭可接受人我哺乳,经过驯化可以群养。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息于河流、湖泊、水透明度较大、水生植物较少而鱼类较多处。具夜行性,以各种鱼类为食。
2.生活于江河流域与海岸。集群生活,以鱼为食。性凶猛,也与犬斗。
3.小生活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营半水栖生活。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广东珠江口沿海和云南南部地区。
3.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原形态:
1.体细长呈圆筒状,长60-80cm,体重2-7.5kg;雄较雌大。头部宽而稍扁,吻端短粗,粗硬,鼻垫小,眼小,耳小而圆。四肢粗短,趾间具蹼。爪短、侧扁而尖锐;下额中央有数根短的硬;在前肢腕垫后面有较短的刚毛数根。尾长,超过体长之半。全身毛短而密,有光泽。上唇白色,颊两侧及颈下为污白色。腹毛较长呈栗棕色,余者毛色为棕褐色或咖啡色。
2.江獭,外形与普通水獭相似,但体形较大,体重可达15kg以上。头大,耳短小而圆,鼻垫裸露的上缘与毛区的交界处,除中央稍凸外,几乎有一直线。四肢指(趾)爪,比小爪水獭略大。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尾形甚扁阔,末端尾毛甚短。体毛短呈浅黑褐色,两颊、颈侧和颏喉部针毛白色或灰白色,绒毛浅灰褐色。四肢毛色稍显棕黄色。
3.小爪水獭,体形扁而显和。体重一般不超过3kg。鼻垫上缘与毛区交界处一直线横过;脸部触须与水獭无异唯下颌的正前方和两侧有几根短刚毛;爪极小,趾垫甚发达。牙齿特征与水獭相似,但缺第1上前臼齿,下颌门齿横列整齐。全身被咖啡色毛,毛尖显白色,具光泽。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鼬科动物水獭、江獭、小爪水獭的肝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utra lutra linnaeus2.lutra perspicillata geoffroy3.aonyx cinerea illige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捕捉,捕杀后,剖腹,取出肝脏,去净油脂,洗净血液及污物,悬挂通风处阴干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1. 陶弘景:獭有两种,有bin獭,形大,头如马,身似蝙蝠,不入药用,此当取常所见者。
2.《纲目》:獭,状似青狐而水,毛色青黑如狗,肤如伏翼,长尾四足,水居食鱼,能知水信为穴,乡人以占潦旱,如鹊巢知风也。今川沔舟,往往驯畜,使之捕鱼甚捷。亦有白色者。按《朝野金载》云:竹节中水,沥取和獭肝为丸,治心腹积聚病甚效也。

獭肝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养阴,除热,宁嗽,止血。治虚劳骨蒸潮热,盗汗咳嗽气喘咯血夜盲痔疮下血
①《别录》:"却鱼鲠,止久嗽,烧服之。"
②《药性论》:"治上气咳嗽劳损疾。"
③《本草图经》:"主(虚损劳极,四肢寒疟,虚汗客热,亦主产劳。"
④《饮膳正要》;"治肠风下血。"
⑤《纲目》:"杀虫。"
⑥《陆川本草》:"治不明。"
⑦《四川中药志》:"磨酒服,治心气痛,疗发痧。"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性味:
甘咸,平。
①《别录》:"味甘,平,有毒。"
②《玉楸药解》:"味甘,微寒。"
③《医林纂要》:"甘咸苦,寒。"
归经:
本草经疏》:"入肝、肾。"
化学成分:
主产吉林、黑龙江、云南。此外,广西四川、甘肃等地亦产。以吉林产量最大。
附方:
①治痨病,使人寒热淋沥,怳怳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獭肝一具,阴干捣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一具未瘥,更作。(《补缺肘后方》)
②治骨蒸气日渐羸:獭肝(炙)十分,人参沙参丹参各三分,鬼臼苦参各二分。上六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饮汁下,日三服,加至十丸。禁生冷猪鱼肉生血等物。(《廷年方》)
③治咳嗽咯血獭肝仙鹤草虫草白芨石斛。煎汤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虚劳咳嗽肺结核),夜盲,角膜翳:将干燥的獭肝研细末,每次一至二钱,日服二次。或将獭肉焙成炭,研末,每服二钱。(《吉林中草药》)
⑤治肝气痛:獭肝沉香,作散剂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肠痔大便常有血:烧獭肝服一钱匕。(《肘后方》)
炮制:
焖软,除去筋膜,切成小块,晾干。
性状:
干燥的肝脏,呈大小不等的团块,常连有心、肺及气管部分,长约13厘米(包括心、肺)。肝脏位于心、肺之下,中间有一条大血管相连,肝脏分为6片,每片长4~6厘米,直径2~4厘米,黑褐色,呈扁圆形,边缘较薄。正面观左右两叶对称,另两叶较小,生于右侧之下方,两侧肝叶的中间为动脉血管,直径约1厘米。右血管后方的上都,有1对橘瓣状的状物,由15~20个小块紧密排列而成,是为本品的特点。肺脏在肝脏的上方,分为6片,左2,右4,灰棕色,中间为较粗的气管,气管的后下方为心脏,呈黑棕色,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呈黑棕色,胶质状。有鱼腥气。以紫红色、整个或片状、无破碎残肉者为佳。
生境分布:
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原形态:
水獭(《食疗本草》),又名:水狗(《广雅》),獭(《本草经集注》),獭猫、水毛子。
体形细长,体长50~80厘米,尾长25~48厘米,体重约为3~8.5公斤。头部宽,稍扁而短,吻端不突出。眼小。耳小而圆。四肢粗短,趾间有蹼。尾较长。雌体乳头3对。全身毛短而密,有光泽。自额面部至背部及四肢外侧均为咖啡色,尾色与身色同。两颊及颈、胸、腹部颜色较淡,有浅黄色或白色细长的针毛,底基部仍为棕色。
半水栖兽类,多栖息于江河、湖泊及溪流的岸旁,挖洞于水边的树根或苇草、灌丛下面。夜间活动,擅游泳和潜水。以鱼类为食,亦食青蛙螃蟹、水鸟、鼠类。春、夏季交配,怀孕期约2个月,每胎1~4仔。
本动物的足(獭四足)、肉(獭肉)、骨(獭骨)、皮毛獭皮毛)、胆(獭胆)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来源:
为鼬科动物水獭肝脏。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后,剖腹取肝,连同心、肺,去净油脂、肌肉,洗净血液,悬通风处阴干
出处:
本草经集注
备注:
獭肝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一种小爪水獭的肝脏亦同等入药。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数量很少。

“獭肝” 相关论述

味甘,有毒。主鬼疰蛊毒,去鱼鲠。止久嗽,烧服之。

疗疫气温病,及牛马时行病,煮屎灌之,亦良。


久痔下血不止。
獭肝(一副)
上件,煮熟,入五味,空腹食之。


甘,有毒。治肠风下血及主疰病相染。


味甘,有毒。主治鬼疰蛊毒,却鱼鲠,止久嗽烧服之。肉∶治疫气温病,及牛马时行病。
煮屎灌之亦良。
獭有两种∶有 獭,形大,头如马,身似蝙蝠,不入药用。此当取常所见者,其骨亦治食?
页,《大观》卷十八,《政和》三九二页)


味甘,有毒。主鬼疰蛊毒,却鱼鲠,止久嗽,烧服之;肉,疗疫气温病,及牛马时行病。
煮獭有两种∶有 獭,形大,头如马,身似蝙蝠,不入药用。此当取常所见者,其骨亦疗食鱼骨鲠。有牛马家,可取屎收之。多出溪岸边。其肉不可与兔肉杂食也。
〔谨案〕《别录》云


味甘。有毒。
本草》云∶主鬼疰、蛊毒,却鱼鲠,止久嗽。烧灰服之。


补肝肾,杀传尸
甘咸而温。益阴补虚,杀虫止嗽,治传尸鬼疰有神功(尸疰鬼疰乃五疰之一,变动有三十三种,乃至九十九种。其症使人寒热,沉沉默默,不知病之所苦,而无处不恶,死后传入,乃至灭门。古方有獭肝丸。獭肝烘干,炙为末。水服二钱,日三次,以瘥为度)。诸肝皆有叶数,惟獭肝一月一叶,其间又有退叶,于獭身取下,不尔多伪(吴鹤皋曰∶獭物,昼伏夜出,故治鬼疰。昂谓∶不然,缘其肝独异于他兽也)。


味甘,有毒。一云平,咸,微热无毒。一云∶惟肝性温,余皆性寒。一名水狗,多产江湖。常居深水食鱼,亦登大木憩息。故附兽列,谷捕不难。性偏嗜猫,先画板诱引;待来聚玩, 用网诛擒。与诸畜大殊,逐月生出一叶。十二数足,渐落复生。凡欲得真,必须见剖。或炙熟旋啖,或烧末酒调。疰病傅尸,一门相染者悉效;产劳发热,三时虚汗者殊功。上气咳嗽堪除,鬼毒瘟疠能遣。崔氏方尝疗蛊疫,仲景剂每治冷劳。却鱼鲠喉中,消水胀腹内。时行瘟疫及牛马病,煮汁灌良;止哎哕恶心并鱼骨鲠,烧灰调下。煨熟啖益男子,为膏敷灭瘢痕。胆汁睛,即止痛剔除翳膜,谓分杯中之酒,诚系讹传,但涂杯唇,可使高一分酒势;皮毛饰领袖,(北方人多用,饰毳服领袖。)善辟邪遮御风寒,云拭眼睫之霾,未为异事,惟穿身上,不沾受半点灰尘。足爪颈下爬之,亦去鱼鲠甚验。手足皲裂,煎服更良。

鬼疰传尸痨瘵。此五疰之一,其疰使人寒热,沉沉默默,不知所苦,而无处不恶,死后传入,乃至灭门。
獭肝一具,从獭身取下,不尔多伪,阴干,为末,水服二钱,日三服。獭肝鬼疰,此何以故?凡物恶人而僻处,昼伏而夜出者,皆类也。故假之以治阴疾,独用其肝者,肝为厥阴藏魂之脏也。然昼伏夜出者,狐鼠皆然,不独獭也。《本草》云∶诸肝皆有叶数,惟獭肝一月一叶,其间又有退叶,独异于他兽,此其所以能治鬼疰也。

獭为水兽,性寒而肝独温,味咸有小毒,入肝入肾之药也。专益阴气虚损,保劳极五脏神安,则鬼疰外邪,自能除辟也。甘咸善于解毒,且咸能润下,故主久嗷蛊毒也。《经》曰∶邪之所凑,其正必虚,獭肝长于益阴补虚,复能祛蛊逐疰,所以为传尸骨蒸,邪恶 疾瘵病之要药。仲景崔氏治诸痨,并有獭肝,凡丈此为君也。至于善却鱼鲠,乃獭性嗜鱼之小技耳。
山獭阴茎,味甘,热,无毒。主阳虚阴痿精寒,此物出广之宜州,溪峒及南丹州,土人号为插翘其性淫毒,山中有此物,凡牝兽皆避去,獭无偶,则抱木而枯,瑶女春时成群,入山以采物为事,獭闻妇人气必跃来抱之,刺骨入入牢,不可脱,因扼杀之,负归取其,一枚值金一两,若得抱木死者,尤贵,峒獠甚珍之,私货出界者罪至死,伪者试之之法,但令妇人摩手极热,取置掌心,以气呵之,跃然而动者,为真。
獭肝,獭味性寒,惟肝独温,其肝与诸畜相殊,逐月生出一叶,十二数满,渐落复生,或烧末酒调,或炙热可啖,主疰病传尸,一门相染者,悉效,产劳发热,三时虚汗者殊功,主气咳嗽堪饵。鬼毒瘟 能遣,崔氏方疗蛊疫,仲景用治冷劳,却鱼鲠喉中,消水胀腹内。
按葛洪云∶尸疰鬼疰,使人寒热,沉沉嘿嘿,不知所苦,无处不恶,月累年,至死,死后传染,乃至灭门,惟用獭肝阴干为末,水服二钱,每日三服,有虫渐渐泻出,以瘥为度。其爪亦能搜逐痨虫。

獭肝_图缺)
味甘,有毒。主鬼疰蛊毒,却鱼鲠,止久嗽,烧服之。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獭肝,君,味咸,微热无毒。能治上气咳嗽劳损疾,尸疰,瘦病。其骨治呕哕不止。药对云∶獭肝,平。孟诜云∶獭肝,主疰病。相染一门悉患者,以肝一具火炙末,以水和方寸匕服之,日再服。谨按∶服之下水胀,但热毒风虚胀,服之即瘥。若是冷气虚胀,食益虚肿甚也。只治热不治冷,不可一概尔。日华子云∶獭肝,治虚劳传尸劳疾。
疗疫气温病及牛、马时行病。煮屎灌之亦良。
陶隐居云∶獭有两种∶有 (音宾)獭,形大,头如马,身似蝙蝠,不入药用;此当取以鱼祭天者。其骨亦疗食鱼骨鲠,有牛、马家,可取屎收之。多出溪岸边,其肉不可与兔肉杂食。
唐本注云∶《别录》云,獭四足,主手足皲裂。今按陈藏器本草云∶獭主鱼骨鲠不可出者,取足于项下爬之,亦煮汁食。皮毛,主水 病者,作褥及履 着之并煮汁服。屎主鱼脐疮。研敷之,亦主驴马虫颡,细研灌鼻中。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獭肉,平,无毒。治水气图经曰∶獭,旧不着所出土,今江湖间多有之。北土人亦驯养以为玩。《广雅》一名水狗。然有两种∶有 (音宾),(或作kt )(音频)獭,形大,头如马,身似蝙蝠。《淮南子》云∶养池鱼者,不畜獭。许慎注云∶kt ,獭类是也。
入药当以取鱼祭天者,其肉性寒。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营卫虚满,及女子经络不通,血热,大小肠秘涩。然消阳气,不益男子,宜少食。五脏及肉皆寒,唯肝温。主传尸劳极,四肢寒疟,虚汗客热,亦主产劳。
诸畜肝皆叶数定。唯此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间又有退叶,用之见形乃可验,不尔多伪也。张仲景有治冷劳獭肝丸方。又主鬼疰,一门皆染者,取肝一具火炙之,水服方寸匕,日再。崔氏治九十种蛊疰及传尸骨蒸伏连、诸鬼毒疠疫等獭肝丸。
二方∶俱妙。肾,主益男子。足,主鱼骨鲠,项下爬,亦煮汁饮之。皮毛、主水 病。屎,主鱼脐疮。胆,主眼翳黑花,飞蝇上下,视物不明。亦入点药中。
食疗咳嗽者,烧为灰,酒服之。肉,性寒,无毒。煮汁治时疫及牛、马疫,皆煮汁停冷灌之。又,若患寒热毒,风水虚胀,即取水獭一头,剥去皮,和五脏、骨、头、尾等,炙令干。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二服,十日瘥。外台秘要治鱼骨鲠,含水獭骨即下。千金翼治鬼魅。水服獭肝末,日三服,瘥。经验后方∶治折伤
水獭一个,用罐子纳盐泥固济,放干,烧灰细末。以黄米煮粥,于伤处摊,以水獭一钱末粥上糁,便用帛子裹系。立止疼痛。肘后方尸疰鬼疰病者,葛洪云是五尸之一疰,又挟诸鬼邪为害。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然,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传以旁人,乃至灭门。
觉如此候者,便宜急治,獭肝一具,阴干杵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未瘥再作。姚云神效。又方∶治肠痔大便常有血。
獭肝,服一钱匕。又方∶疗牛疫疾。獭屎二升,汤淋取汁灌之。古今录验疗重下下赤者。取獭赤粪下白者,取白粪烧末。清旦空腹以饮服一小杯,三旦饮之愈。子母秘录∶易产,令母带獭皮。酉阳杂俎云∶吴·孙和宠邓夫人,尝醉舞,如意误伤邓颊,血流啼叫弥苦。
命吴太医合药。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和以百金购得白獭合膏,琥珀太多,及瘥不减,左颊赤点如痣。
衍义曰∶獭,四足俱短,头与身、尾皆褊,毛色若故紫帛。大者,身与尾长三尺余,食鱼,居水中,出水亦不死;亦能休于大木上,世谓之水獭。尝縻置大水瓮中,于其间旋转如风,水谓之成旋, 起,四面高,中心凹下,观者骇
皮,西戎将以饰毳服领、袖。问之,云∶毛端果不着尘,亦一异也。又《本草·序例》言∶獭胆分杯,尝试之,不验;唯涂于盏唇,但使酒稍高于盏面。分杯之事,亦古今传误言也,不可不正之。肝,用之有验。

治妇人骨蒸劳热,体瘦烦疼,不欲饮食。
獭肝(一具) 鳖甲(醋炙) 北柴胡(各两半) 朱砂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 川升麻 天灵盖(酥炙) 犀角栀子地骨皮知母(各一两) 黄 (三分)
甘草(半两) 麝香(一分,研)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温水下三十丸,无时候。

獭肝,味甘、平、咸,微热无毒。疰病传尸,一门传染者悉效。产劳发热,三时虚汗者殊功。上气咳嗽堪除,鬼毒瘟疠能遣,疗蛊疫,治冷劳,却鱼鲠,消水胀。乃痨瘵中必需之药,不可不先备也。取得之时,以酒煮干焙燥,藏之磁器中,经年不坏。
痨瘵之症,久则生虫,用鳗鱼之类,亦可杀虫,何以必用獭肝?盖痨虫之种类不同,而治法之制伏,亦宜各别。用獭肝以制虫者,其虫必食鱼而得之者也,其虫绝似鱼类,故取獭以制鱼也。若鳗鱼亦鱼类,安能以鱼制鱼哉。
或问用獭以制鱼类之虫,自是确义,但不知同是痨瘵之症,何易知其虫之似鱼,以用獭肝哉?不知痨虫不同,而辨法实易。凡生鱼类之痨虫者,遇天雨,则胸膈间必怦怦自动,听水声则惊,饮茶水则快,大便必滑,日间肠胃必有微动,而夜则安然者也。闻鱼腥则喜,看网缯鱼笱之类,必孛然色变。此等之症,必须用獭肝入药,始可制之,否则无益。(〔批〕辨症甚确。)

杀虫、治传尸劳
甘咸而温.止嗽杀虫.治传尸鬼疰有神功.(葛洪云∶尸疰鬼疰、使人寒热、沉沉默默、不知病之所苦、而无处不恶、月累年、 至死、死后传人、乃至灭门、唯用獭肝阴干为末、水服二钱、每日三服、以瘥为度、鹤皋曰∶獭物、昼伏夜出、故治鬼疰.)肉、甘咸寒.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营卫虚满.及女子经络不通.血热.大小肠秘.疗疫气温病.
及牛马时行病.不宜多食.消男子阳气

葛洪云∶鬼疰是五尸之一疰,其病变动有若干种,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不得知所苦,无处不恶,积年累月,渐就沉滞,以至于死。传于旁人,乃至灭门。觉如是候者,急治獭肝一具,阴干杵末,服方寸匕,日三,未止再作。《肘后》亦云此方神良。夫獭,一兽也,其肝能治鬼疰,此何以故哉?凡物恶人而辟处,夜出而昼伏者,皆类也。以类而治幽隐之疾,《大易》所谓同气相求,《内经》所谓衰之以属是也。獭有五脏六腑,而独用其肝者,肝为厥阴,其主藏魂,用之尤精良也。谚称鸱枭能疗心头气痛,亦是假类以疗幽隐尔。

獭肝(图缺)
辟魅杀虫.疗传尸鬼疰.通肝达胃.性有毒而甘温.(獭肝.獭水之兽也.无甚功用.惟其肝可以疗尸疰.杀瘵虫.味甘咸.性温有小毒.据云诸兽肝叶皆有定数.惟獭肝一月一叶.至十二月有十二叶.未知然否.大抵以血肉之品.能入肝杀虫辟魅耳.又獭善食鱼.故烧灰酒服.可治鱼骨哽亦效.)

味甘,有毒.主治鬼疰、蛊毒,却鱼鲠,止久嗽,烧服之.肉,治疫气、温病,及牛时行病,煮矢灌之亦良.又,獭四足,主手足皮 裂.

甘咸温,杀虫治传尸痨,疗鱼骨哽。肉甘咸寒,治骨蒸血热便秘,消阳气

味甘温.入足厥阴经.功专治鬼疰传尸.得竹节中水.治心腹积聚.以肝阴干为末.水服二钱.每日三服.治尸疰神效.肉治骨蒸劳热血脉不行.多食消阳气

甘咸性平,益肝止嗽,杀虫治劳。獭肉∶味甘咸寒,治骨蒸劳热血脉不行,多食能阳气

獭肝一具,阴干为末。水服二钱,日三次。
以幽通幽,而又能随月盈缩,故独为灵异。

獭肝散。
上一方。
【品考】
獭乃水獭

[食品]獭肝一副。
[主疗]久痔下血不止。
[方法]煮熟,入五味,空腹食之。

传尸劳瘵
獭肝(一具,炙干)
为末,水服二钱,每服三次,以瘥为度。
此杀虫之剂也。《紫庭方》云∶传尸劳瘵必有虫,乳香熏病患手,以帛覆之,良久出毛劳也。又法∶病患吸安息烟嗽不止者,乃属传尸,不嗽者,非传也。盖虚劳热蒸积久,则生恶虫,食人脏腑,同气连枝,多遭传染,甚至灭门。法当补虚以复其元,杀虫以绝其根,能杀其虫,虽病者不生,亦可绝其传疰。《金匮》之于虚劳门后,附獭肝散一方,岂无意哉!
他如獭爪雄黄桃仁雷丸青蒿百部皆劳症杀虫之品,不可不考。刘氏云∶凡童子室女,不生欢笑,及鳏寡僧尼,情志抑郁,郁则热蒸,久而生虫,虫侵脏腑骨髓之中,遂难疗治。此症初起,只宜畅达情志,恬淡静养,内服宣发郁热,如逍遥散之剂,不使内蒸。外用桃柳头、生艾头,捣烂,入麝香雄黄末拌匀,烘热,擦脊骨四肢关骨之处,以杜生虫之害。更用百部(一斤,)生艾叶(四两)煎汤,四周密围,不使有风,中生炭火一盆,然后洗浴,早晚洗面。房中常烧玉枢丹,鼻闻此气,可以杀虫,如法调治,以图万一之侥幸!凡近视此病者,不宜饥饿,虚者宜服补药,宜备安息及麝香,则虫鬼不敢侵也。

味甘,微温,入足厥阴肝经。补虚益损,止嗽下冲。
獭肝温中降逆,治虚劳咳嗽上气、痔瘘下血、鬼魅侵侮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