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

( Yánɡ Ròu )

羊肉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主脾胃虚寒;食少反胃泻痢;肾阳不足;气血亏虚;虚劳赢瘦;腰膝酸软;阳痿寒疝;产后虚赢少气缺乳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煎汤,125-250g;或入丸剂
性味:
味甘;性热
归经:
脾;胃;肾经
各家论述:
1.《别录》:主缓中,字乳余疾,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
2.《千金·食治》:主暖中止痛,利产妇。头肉:主风眩瘦疾,小儿惊癎,丈夫五劳七伤。
3.《日华子本草》:开胃肥健。头肉:治骨蒸脑热头眩,明目。
4.《日用本草》:治腰膝羸弱,壮筋骨,厚肠胃
5.李杲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凡味与羊肉同者,皆可以补之。故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也。
用药禁忌:
外感时邪或有宿热者禁服。孕妇不宜多食。
化学成分:
山羊或绵羊的肉,因羊的种类、年龄、营养状况、体躯部位等而有差异。以瘦肉为例,含水分68%,蛋白质17.3%,脂肪13.6%,碳水化合物0.5%,灰分1%,钙15mg%,磷168mg%,铁3mg%。尚含硫胺素(thiamin)0.07mg%、核黄素(riboflavine)0.13mg%、烟酸(nicotinic acid)4.9mg%,胆甾醇(cholesterol)70mg%。另含胰蛋白酶原(trypsinogen)等。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为饲养家畜之一,口种颇多。
2.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多达300余种。群居动物,以草类粉良。怕热不怕冷。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几遍全国,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
原形态:
1.山羊,体长1-1.2cm,体重10-35kg。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
2.绵羊,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最小不过20kg,最大可达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样。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无角;有的仅雄性有角。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具有两层: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内层为纤细的绒毛,藉以保温。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开口于前部。具有泪腺。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apra hircus linnaeus2.ovis aries linnaeus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羊肉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冷,腹疼,寒疝,中虚反胃
①《别录》:"主缓中,字乳余疾,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
②《千金·食治》:"主暖中止痛,利产妇。""头肉:主风眩瘦疾,小儿惊痫,丈夫五劳七伤。"
③《日华子本草》:"开胃肥健。""头肉:治骨蒸脑热头眩,明目。"
④《日用本草》:"治腰膝羸弱,壮筋骨,厚肠胃。"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煎汤。
性味:
甘,温。
①《别录》:"味甘,太热,无毒。"
②《千金·食治》:"头肉:平。"
孟诜:"温。"
④《纲目》:"头肉:甘,平,无毒。"
归经:
入脾、肾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足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用药禁忌:
外感时邪或内有宿热者忌服。
①《金匮要略》:"有宿热者不可食之。"
②《本草经集注》:"有半夏菖蒲勿食羊肉。"
③《千金·食治》:"暴下后不可食羊肉、髓及骨汁,成烦热难解,还动利。"
④《医学入门》:"素有痰火者,食之骨蒸。"
化学成分:
因羊的种类、年龄、营养状况、体躯部位等等而有差异。以瘦肉为例,含水分68%,蛋白质17.3%,脂肪13.6%,欲水化物0.5%,灰分1%,钙15毫克%,磷168毫克%,铁3毫克%。
此外,尚含硫胺素0.07毫克%、核黄素0.13毫克%、尼克酸4.9毫克%,胆甾醇70毫克%。
附方:
①益肾气强阳道:白羊肉半斤。去脂膜,切,作生,以蒜韭食之,三日一度。(《食医心镜》)
②治五劳七伤虚冷:肥羊肉一腿。密盖煮烂,食汤及肉。(《纲目》)
③治产后腹中疞痛及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生姜羊肉汤
④治胃反,朝食夜吐,夜食朝吐:羊肉,去脂膜,作脯,以好蒜、韭空腹任意多少食之。(孟诜《必效方》)
⑤治虚寒疟疾羊肉,作臛饼,饱食之,更饮酒,暖卧取汗。(《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三阴疟久疟羊肉甲鱼。寒多倍羊肉,热多倍甲鱼,加糖、盐炖,服一小碗。(《浙江中医杂志》(1):1959)
⑦治胃寒下痢:羊肉一片,莨菪子末一两。和,以绵裹纳下部。(《外台》)
⑧治崩中去血,时不止:肥羊肉三斤,干姜当归各三两,生地黄二升。上四味细叨,以水二斗,煮羊肉,取一斗三升,下地黄汁及诸药,煮取三升,分四服,尤宜羸瘦人服之。(《千金方》)
原形态:
山羊陶弘景
体长1~1.2米。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皆有角1对,雄性的角特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状。雄者颚下有总状长。四肢细。尾短,不甚下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或黑白相杂等多种。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颇多。性活泼,喜登高。好采食短草、灌木和树叶等。多秋、冬交配,怀孕期140~156天,每胎产1~4头。
分布很广,遍及全国各地。
②绵羊(《纲目》)
体躯丰满而较宽。头短。雄者角大,弯曲呈螺旋状。母羊无角或细小。唇薄而灵活。四肢强健。尾型不一,有瘦长尾、脂尾、短尾、肥尾之分。全体被毛绵密,毛长,柔软而卷曲,多白色。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颇多。胆怯,合群性强。多在秋、冬交配,怀孕期145~152天,每胎产1~5头。
分布广,几遍全国,以西北和北部为多。
以上两种羊的皮(羊皮)、骨(羊骨)、髓(羊髓)、血(羊血),脑(羊脑)、角(羖羊角)、甲状腺体(羊靥)、蹄肉(羊蹄肉),心(羊心)、肝(羊肝)、肺(羊肺)、肾(羊肾)、胰(羊胰),胃(羊肚)、膀胱羊脬)、睾丸羊外肾)、胆(羊胆)、脂肪(羊脂)、乳(羊乳)、胎兽(羊胎),以及山羊羊须)、山羊的胆囊结石(羊黄)、山羊胃中的草结羊胲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来源:
为牛科动物山羊绵羊
出处:
本草经集注

“羊肉” 相关论述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眼。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分温三服。

寒疝腹中痛手足不仁,若逆冷,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者,乌头桂枝汤主之。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不可下也,宜枳实芍药散和之。

主要原料:羊肉250克,白萝卜1个(150—200克),草果3克,陈皮30克,良姜3克,荜拨3克,胡椒3克,精盐6克,味精、葱、姜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后入沸水锅内除去血水,捞出后再用凉水漂洗干净。切成约10厘米左右的丁备用。再将萝卜洗净,切成0.3厘米厚的片。把草果陈皮良姜、革拨装烧沙布袋内,胡椒拍破,葱切成段,姜洗净拍碎。最后将羊肉丁和盛药布袋置于砂锅中注入情水,放入姜葱,先用沸水烧沸后,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煨2—3小时,至肉熟烂,捞出药袋,除去姜葱,调味即成。
效用说明:温中补虚,散寒止痛。适宜于脾胃虚寒而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

主要原料:鲜羊腿肉500克,制过的附片10克,清汤150克,料酒15克,葱节6克,葱花3克,姜片6克,猪油30克,味精、精盐、胡椒粉适量。
制作方法:将羊腿肉下锅煮熟、捞出,切成约2.5厘米见方的肉块。取大瓷碗一只,放入羊肉羊肉上面铺附片、葱节、姜片、猪油,并倒上料酒及清汤,上屉蒸2小时左右,挑出葱节、姜片,再撤上葱花、味精、花椒粉即成。
效用说明:补阳强心,强身壮骨。适宜于心肾阳虚心悸、畏花、手足不温、腰膝酸软、关节冷痛、阳痿等症。

主要原料: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于姜15克,酱油25克,葱10克,姜3克,蒜3克,植物油600克(耗油50克),精盐、味精、料酒适量。
制作方法:当归、生地、于姜均切片,每种挑出外形完整美观的切片各5克,直接加入,剩余部分同煮提取混合浓缩汁25克。把羊肉切成长4.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块。把锅置于旺火上,加入植物油,烧至油见烟时,把切好的羊肉块放入,约偏5—6分钟,肉变金黄色时捞出。把砂锅放在微火上,加入煸好的羊肉块,加清水没过肉,再放进调料及当归等混合浓缩汁,一直煨到肉烂(一般约2小时左右)。在肉烂前30分钟,把当归等三种切片放在砂锅内共煨,煨好后再把当归等三种切片挑出。将肉倒入汤盘内,然后把三种切片整齐码放在盘边,作为点缀。
效用说明:益气补血,温中补虚。适宜于病后、产后体虚、贫血肾虚的患者食用。

主要原料:羊腿1000克,枸杞子50克,清汤2000克,葱段10克,姜片5克,味精、精盐、料酒少许。
制作方法:枸杞子清水洗净,羊肉整块入开水锅内煮透,放入冷水中洗净血沫,切成2.5—3厘米的方块。将锅烧热,加入羊肉、姜片煸炒,烹入料酒炝锅。炒后将羊肉同姜片一起倒入大砂锅内,放入枸杞子、清汤、盐及葱烧开,撇去浮沫,用小火炖约1—1.5小时,待羊肉熟烂,拣出葱、姜,加入味精即成。
效用说明:精明补肾强筋。适宜于男子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性欲减退的肾虚患者,及年老体弱者食用。

主要原料:挂面100克,羊肉(切细丝)100克,鸡蛋1个(油煎),蘑菇、姜、爪齑、胡椒面、盐、醋适量。
制作方法:先用水煮羊肉、挂面、蘑菇及姜齑,将熟时加入鸡蛋、盐、醋、胡椒调味。
效用说明:补中益气。凡属大病初愈或手术后可以进食时,皆可辅食。

主要原料:羊肉250克,粳米适量。
制作方法:将新鲜精瘦羊肉切小块先煮烂,再合粳米同煮成粥。
效用说明:适宜于虚寒型胃疼、中老年气虚亏损、气不足恶寒怕冷,胃脘疼痛等症。

主要原料:熟羊肋条肉50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水发香菇1个,玉兰片3片,葱段、姜片各10克,鸡油20克,清汤200克,花椒10粒(布包),精盐、味精、料酒、胡椒粉适量。
制作方法:党参黄芪切片,水煮提取浓缩汁30克,羊肉切成6厘米长、3厘米宽的片。将玉兰片尖朝外在碗内摆成三叉形,香菇黑面朝下放在当中,羊肉面朝下整齐地码在场面,碎肉放在上边,加入盐和调料,兑入清汤及党参黄芪浓缩汁。用盘扣住,在旺火上蒸30分钟,揭去盘盖,余汁倒在锅内,将肉合在头号海碗内。锅内添入清汤,撇去浮沫,浇在羊肉上即成。
效用说明:温中益气,健脾利水,气血双补。适宜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泄泻遗精子宫脱垂胃下垂贫血小便频数、乏力等症。

味甘,性大热无毒,入脾肺二经。主虚劳寒冷,脑风大风补脾益气,安心定惊。
按∶羊肉之甘,宜其归脾,于卦为兑,实属西方之金,故亦入肺脏。十剂云∶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类是也。夫人参补气在中,羊肉补形在表凡补虚者,当分用之,不得概视也。
六月食之伤神,孕妇及水肿骨蒸疟疾,一切火症,咸宜忌之。

味甘,大热,无毒。主缓中,字乳余疾,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

羊肉,是我国人们主要食用肉类之一,也是冬季进补佳品。羊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营养。据分析,每百克羊肉含蛋白质13.3克,脂肪34.6克,碳水化合物0.7克,钙11毫克,磷129毫克,铁2.0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a、烟酸等。羊肉可制成许多种风味独特、醇香无比的佳肴。涮羊肉,烤、炸羊肉串,葱爆羊肉等,是老少皆喜食的美味食品。
羊肉性热、味甘,是适宜于冬季进补及补阳的佳品。祖国医学认为,它能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是一种滋补强壮药。《本草从新》中说,它能“补虚劳,益气力,壮阳道,开胃健力”。金代李杲说:“羊肉有形之物,能补有形肌肉之气。故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人参补气羊肉补形。风味同羊肉者,皆补血虚,盖阳生则长也”。
羊肉的补益和治疗作用都很有效。将羊肉煮熟,吃肉喝汤,可以治疗男子五劳七伤及肾虚阳痿等,并有温中去寒、温补气血、通乳治带等功效;将羊肉250克去脂膜,切块,煮至半熟,以蒜佐之,3天1次,可治疗肾虚阳痿;若有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可将羊肉50~150克洗净切薄片,与高粱米煮粥,加调料食之;若有阴虚遗尿小便频数者,可将羊肉鱼鳔黄芪共煎汤服用。
羊肉性热,宜冬季食用。如患有急性炎症、外感发热热病初愈、皮肤疮疡疖肿等症,都应忌食羊肉。若为平素体壮、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者,也应少食羊肉,以免助热伤津

【原料】羊肉250克,萝卜1个,草果3克,陈皮3克良姜3克,荜蕟3克,胡椒3克,葱白3根,姜少许。
【制作】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后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后切成1厘米左右的块。萝卜洗净切成片,草果陈皮良姜、荜蕟用洁净的纱布袋装好扎口,胡椒拍破,葱白切成节,姜洗净拍破,将以上诸物与羊肉同置砂锅中,注入清水,先用旺火烧沸,然后换小火上煨2~3小时,至肉熟烂,捞去药包,除去姜葱,略调味即成。
【作用】温中补虚,散寒止痛。适宜于平素脾胃虚寒,患有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患者。

原料:草果5克,羊肉500克,豌豆100克,萝卜300克,生姜10克,香菜、胡椒粉、食盐、醋各适量。
制作:将草果羊肉块、豌豆生姜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再煮1小时,然后放入萝卜块煮熟即成,食用时撒入香菜、胡椒粉、食盐、醋。
功效:温胃消食。适用于脘腹冷痛,食滞,胃脘消化不良等症。

原料:当归25克,黄芪25克,党参25克,羊肉500克,生姜、料酒各适量。
制作:将三味中药装入纱布袋内,与切成块的羊肉一同入锅;加入生姜、料酒,添适量水烧开,小火炖至肉烂即成,食时加入味精。
功效:补气养血。适用于老年人血虚及病后气血不足和各种贫血


肾虚衰弱,腰脚无力。
羊肉(半斤,细切) 萝卜(一个,切作片) 草果(一钱)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一钱)荜拨(一钱) 胡椒(一钱) 葱白(三茎)
上件,水熬成汁,入盐、酱熬汤,下面 子,作羹食之。将汤澄清,作粥食之亦可。


味甘,大热,无毒。主暖中,头风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


虚劳
甘热属火。补虚劳,益气血,壮阳道,开胃健力,通气(仲景治虚羸蓐劳,有当归羊血汤。《十剂》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东垣曰∶人参补气羊肉补形。凡味同羊肉者,皆补血虚,阳生则长也)。
羊肝,苦寒(苏颂曰温)色青。补肝而明目(肝以泻为补。羊肝丸,治疾加黄连)。
胆,苦寒。点风泪眼,赤障白翳(腊月入蜜胆中,纸套笼住,悬檐下,待霜出,扫取点眼。又入蜜胆中蒸之,候干,研为膏,每含少许,或点之。名二百味草花膏,以羊食百草,蜂采百花也。时珍曰∶肝窍开于胆汁减则暗。者,肝之外候,胆之精华也,故诸胆皆治病)。
胫骨,入肾而补骨。烧灰擦牙良(时珍曰∶羊胫骨灰可以磨镜,羊头骨可以消铁。误吞铜钱者,胫骨三钱,米饮下)。


膻,甘,温,无毒安中补虚,益气壮阳,开胃健力,通气
羊肉汤
羊肉一斤,水煮,入当归、黄 、生姜水煎分服。治产后心腹疝痛。又治寒劳虚羸。(诸方第一。)

味甘性热。反半夏菖蒲。同荞麦面、豆酱食。发痼疾。同醋食,伤人心。同 酪食,害人。热病疫证疟疾病后食之,复发致危。妊妇食之,令子多热病。头蹄肉味甘性平。水肿人食之,百不一愈。冷病患勿多食。妊妇食羊,令子睛白。血味咸性平。凡猪羊血食久,鼻中毛出,昼夜长五寸,渐如绳,痛不可忍,摘去复生。唯用乳石、 砂等分为丸,临卧服十丸,自落也。服丹石人忌食羊血,十年一食,前功尽亡。服地黄何首乌诸补药者忌之。能解胡蔓草毒。脑有毒,食之发风病。和酒服迷人心,成风疾。男子食之,损精气少子。白羊黑头,食其脑,作肠痈羊心有孔者勿食,能杀人。羊肺三月至五月其中有虫,状如马尾,长二三寸,去之。不去食之,令人痢下。肝味苦性寒。同猪肉及梅子、小豆食,伤人心同生椒食,伤人五脏,最损小儿。同苦 食,病青盲。妊妇食之,令子多厄。羊和饭饮久食,令人多唾清水,成反胃,作噎病。凡煮羊肉杏仁或瓦片,则易烂。同胡桃及莱菔煮,不臊。同竹 煮,助味。以铜器煮食,男子损阳,女子暴下。白羊黑头、黑羊白头、独角者,并有毒,食之生。中羊肉毒者,饮甘草汤解之。过食羊肉伤者,多食枣子草果可消。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筋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筋。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按】
「抵当」二字,衍文也。
【注】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体疼痛,此疝之寒重者也。灸刺、诸药不能取效,则急以乌头煎桂枝汤五合,以解内外之盛寒也。
【集注】
徐彬曰:起于寒疝腹痛,而至逆冷,手足不仁阳气大痹,加以身疼痛,荣卫俱不和,更灸刺诸药不能治,是或攻其外,或攻其内,邪气牵制不服也。故以乌头攻寒为主,而合桂枝全汤以和荣卫,所谓七分治里、三分治表也。

(见寒疝中)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注】
产后腹痛,不烦不满,里虚也;今腹痛烦满不得卧,里实也。气结血凝而痛,故用枳实气结芍药腹痛枳实炒令黑者,盖因产妇气不实也。并主脓,亦因血为气凝,久而腐化者也,佐以麦粥,恐伤产妇之胃也。
【集注】
尤怡曰:产后腹痛而至烦满不得卧,知血郁而成热,且下病而碍上也,与虚寒□痛不同矣。

治产后虚乏补益方
羊肉(三斤) 黄 (三两) 大枣(三十枚) 茯苓甘草当归 桂心 麦门冬干地黄上十味, 咀,以水二斗煮羊肉,取一斗,去肉,纳诸药,煎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治产后腰痛咳嗽
羊肉(四斤) 杜仲紫菀当归白术 桂心(各三两) 五味子细辛款冬花人参
上十八味, 咀,以水二斗半煮肉,取汁一斗五升,去肉纳药,煎取三升半,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产后三日腹痛,补中益脏,强气力消血方
羊肉(三斤) 生地黄(切,二升) 桂心 当归甘草人参(各二两) 芍药(三两)
上八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煎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羊得火土之气以生,味甘,气大热,无毒。凡形气痿弱虚羸不足,脾胃虚寒气乏者宜之。其主字乳余疾者,盖产后大虚,血气暴损,得甘热补助阳气,则阴血自长,余疾自除矣。中气虚则心不安或惊惕,阳气弱,则头脑大风汗出,补中则中自缓,故能安心止惊,益气则阳自足,故能疗头脑大风汗出及虚劳寒冷也。《金匮羊肉汤,治寒劳虚羸,产后心复疝痛,用肥羊肉一斤,米一斗,煮汁八升,入当归五两,黄 八两,生姜六两,煮取二升,分四服。又《千金方》治损伤青肿,用新羊肉贴之即愈,内外资治皆效,可见其功矣。肾,补肾气者,以类相从,借其气味,补其不足也。肝则性冷,故能补肝除热。目赤昏暗,翳膜羞明,迎风多泪,生食更效,薄片敷之亦良。血,主女人血虚中风,及产后血晕闷绝者,生饮一升,即活,并解丹石药毒如神。若服地黄首乌诸补药者,切忌。羊胫骨,主虚冷劳及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除湿热,健腰脚,固牙齿,去 ,治误吞铜钱金银等症。昔张女年七八岁,误吞金馈子一只,胸膈痛不可忍,一银匠炒末药三钱,米饮服之,次早大便取下。叩求其方,乃羊胫灰一物。盖羊胫骨灰可以磨镜,羊头骨灰可以消铁,故能治之,乃秘如神效之法也。擦牙固齿,羊胫骨灰一两,升麻一两,黄连五钱,为末,入青盐,和匀日用。咽喉骨鲠,羊胫骨灰,水饮下一钱。
羊肉,专肥形骸,补中益气,安心止惊,主缓中字乳余疾,劳伤脏气虚寒,风眩肌肉黄瘦,开胃且止吐食,宜肾不致痿阳,并治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但孕妇水肿骨蒸疟疾,并勿进食。铜器煮食男子损阳,女子暴下。头肉凉,善补骨蒸。肾,补肾气,益精髓,补虚损,利小便,止盗汗,疗耳聋壮阳健胃,精枯阳败者,同人乳粉五钱,空腹食之极效。心,补心,主忧恚气痛,有孔者切忌食。肝主明目,疗肝风虚热,致眼泪凝眸。肺,补肺气咳痰,及小便频数齿烧灰,逐小儿羊痫寒热烧灰,敷小儿疳疮。胆解蛊毒殊功,开青盲明。肚敛虚汗,补虚怯健脾。血解砒硫二毒,并产后血晕,生饮即苏。骨髓煮酒尝,滋阴虚血脉可利。脑髓和酒服,迷心窍中风便来,挤出,乳汁润心肺,解消渴补寒冷,虚乏。造成酪酥,益五脏肠胃,疗口舌疮疡,东垣云∶羊肉甘热,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故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但羊食毒草,凡疮家痼疾者,食之即发,故发痘疮必用之也。
主治(痘疹合参) 羊头脑俱清凉发痘,嫩羊肉亦助力行浆。

羊肉味甘性大热,补脏虚寒形羸劣,安心止汗又止惊,益肾壮阳坚骨节,骨治寒中头退热,血止诸血及晕血。
羊有三四种,以北地青色者入药,有一种无角白羊亦堪食。北地驱至南方,筋力劳损,亦不益人。南方羊受湿吃毒草,故不及。 羊肉无毒。治五劳七伤,脏气虚寒,形体羸劣,补中益气,安心止汗止惊,益肾气壮阳道,坚筋骨,健腰膝,妇人产后虚羸,脾胃冷气,字乳余疾及头脑风眩,小儿惊痫。惟素有痰火者食之,骨蒸杀人,时疾、疟疾、疮痍初起皆忌。孕妇亦不可多食,皆以其热也。若虚人痈疽溃后则宜,古人以之比黄 。
养生者忌与酒同食。六月食之伤神。心,主忧恚膈气,有孔者杀人。肝,冷。主肝风虚热目赤天行呕逆不食。若合猪肝、梅子、小豆食伤人心。肺,主咳嗽,止渴,三月至五月其中有虫如马尾,不可食。肾,主补精壮阳阴痿,治耳聋盗汗、脚膝无力。肚,补胃,治虚羸、盗汗、溺数及水气在胁,不食烦热,和白术作汤食之。胆,平。主青盲、赤瘴,白膜风泪。骨,热。主虚劳寒中羸瘦。嫩脊骨,治肾冷腰痛,转动不得,捣碎煮烂和蒜齑或酒空心食之。胫骨,热。治牙齿疏豁疼痛,火 为末,入飞盐二钱和匀,每早擦牙齿上,以水漱去。齿,主小儿羊痫寒热。头,凉。治骨蒸脑热头眩,明目,止小儿惊痫。血,主女人产后中风,血闷血晕欲绝,或下血不止,饮一升即愈。卒惊悸九窍出血,取新血热饮即止。治硫黄毒发气闷,饮一合,效。
脂,治游风并黑 ,又能柔银软铜。髓,甘、温,无毒。主男妇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以酒服之。皮,补虚劳,去一切风,治脚中虚风,去毛作 食之。屎,燔之,主小儿泄痢肠鸣惊痫,兼理聍耳,生发毛,及箭镞、木刺入肉,猪脂和涂自出;煮汤服,治大小便不通;烧烟熏鼻,主中恶心腹刺痛;熏疗诸 等。
角,治见前卷。羚羊肉,肥软益人,兼主冷劳,山岚痢,妇人赤白带下,但此羊多啖石香薷,故肠脏热人不宜多食。山羊肉,味甘于家羊,食之健人筋力,其皮可为靴履。

治下焦虚冷,小便频数。用羊肉四两,羊肺一具,细切,入盐、豉煮作羹,空心食之。

【基原】 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肉。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肾经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应用】
1.肾阳不足:白羊肉250g,去脂膜,切,以蒜同食之,三日一度。(《食医心镜》)
2.五劳七伤虚冷:肥羊肉一腿,密盖煮烂,食汤及肉。(《本草纲目》)
3.反胃,朝食夜吐,夜食朝吐:羊肉,去脂膜,作脯,以好蒜、韭空腹任意多少食之。(《必效方》)
【使用注意】
外感时邪或内有宿热者忌服。
【按语】
羊肉性味甘热,历来作为补阳佳品,尤以冬月食之为宜。它的热量比牛肉高,冬天吃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以增温御寒,因此,老年人、体弱者、阳气虚而手足不温者吃羊肉有益。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羊肉补中益气,性甘,大热。”
2.李杲:“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

〔甘温,入脾、肾二经。〕壮胃健脾益肾。〔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气温味浓,故能益气补血,而有裨脾胃,故形气痿弱虚羸不足者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