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

( yiniao )

别名: 习惯性遗尿

中医

简介:
以入睡后尿液不随意地流出为主要表现的肾系疾病
病机:
遗尿指同禀赋不足,肾气不固,或湿热瘀血内蕴,膀胱失约。
类证:
1.精癃:主要表现少腹胀满,小便淋漓不尽,直肠指诊触知前列腺肿大。
2.其他:3岁以内幼童偶有遗尿,可认作生理性。高热昏迷、脑神病变(如中风、痫病等)出现昏迷前阴损伤、截瘫等所致小便失禁,只为症状之一,不得独立诊断为遗尿
治疗:
辨证论治
1.肾气不固证:睡中遗尿,尿量多,尿色清,熟睡,不易叫醒,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补气固脬。菟丝子丸加减。
2.脾虚气陷证:睡中遗尿,尿频量多,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偏淡,脉细缓。升清固涩。补中益气汤加减
3.肝经湿热证:睡中遗尿,尿频不畅,性情急躁,手足心热,唇红而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清利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
4.心肾不交证:心烦,夜寐不安,常于梦中遗尿,精神不振,头晕耳呜,形体消瘦,小便色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沉细数。交通心肾、固脬止遗。桑螵蛸散加减。
针灸:
针灸疗法
(1)针刺夜尿点,每次留针15分钟,隔天1次,7次为1疗程。
(2)针刺百会关元中极三阴交,针后加灸,每日下午1次。
(3)以上疗法效果不明显时,可配合拔罐疗法:先在所选穴位施针,得气留针,随后再以针刺点为中心拔火罐15分钟,常用穴为关元或中极
(4)耳针疗法:取肾、膀胱尿道、皮质下、交感、肾上腺、神门
推拿:
推拿疗法
每日下午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揉龟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俞八髎,以热为度。

“遗尿” 相关论述

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婴幼儿时期,由于形体发育未全,脏腑娇嫩,“肾常虚”,智力未全,排尿的自控能力尚未形成;学龄儿童也常因白天游戏玩耍过度,夜晚熟睡不醒,偶然发生遗尿者,均非病态。
年龄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的儿童,睡中经常遗尿,轻者数日一次,重者可一夜数次,则为病态,方称遗尿症。
本病发病男孩高于女孩,部分有明显的家族史。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重症病例白天睡眠也会发生遗尿,严重者产生自卑感,影响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遗尿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九针》:“膀胱不约为遗溺。”明确指出遗尿是由于膀胱不能约束所致。《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亦云:“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以后历代医家多有阐述。现代医学通过x线诊断,发现某些顽固性遗尿的患儿与隐性脊柱裂有关,这类患儿治疗困难。
[病因病机]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说明了饮食人胃,经消化后,其中精微散布到脾,由脾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使水道通畅,而体内多余的水分,则下输至膀胱成为尿,然后排出体外,这是水液代谢的过程。《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且肾主水,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气化有赖于肾气充足温煦。由此可见,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与肺、脾、肾、三焦膀胱有着密切关系。遗尿的发病机制虽主要在膀胱失于约束,然与肺、脾、肾功能失调,以及三焦气化失司都有关系。其主要病因为肾气不固脾肺气虚肝经湿热
肾气不固遗尿的主要病因,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引起,如早产双胎、胎怯等,使元气失充,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尿液,而为遗尿
脾肺气虚素体虚弱,屡患咳喘泻利,或大病之后,脾肺俱虚。脾虚运化失职,不能转输精微,肺虚治节不行,通调水道失职,三焦气化失司,则膀胱失约,津液不藏,而成遗尿。若脾虚失养,心气不足,或痰浊内蕴,困心神,亦可使小儿夜间困寐不醒而遗尿
肝经湿热平素性情急躁,所欲不遂,肝经郁热,或肥胖痰湿之体,肝经湿热蕴结,疏泄失常,且肝之经络阴器,肝失疏泄,影响三焦水道的正常通利,湿热迫注膀胱而致遗尿
此外,亦有小儿自幼缺少教育,没有养成夜间主动起床排尿的习惯,任其自遗,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性遗尿
[临床诊断]
1.发病年龄在3周岁以上。
2.睡dr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天发生尿床,甚则每夜遗尿数次者。
3.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
4.x线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隐性脊柱裂,或作泌尿道造影可见畸形。
i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遗尿日久,小便清长,量多次频,兼见形寒肢冷、面白神疲、乏力自汗者是为虚寒;遗尿初起,尿黄短涩,量少灼热形体壮实,睡眠不宁者属于实热。虚寒者多责之于肾虚不固、气虚不摄膀胱虚冷实热者多责之于肝经湿热
二、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虚证温肾固涩,健脾补肺为主;实证泻肝清热利湿为主,配合针灸、激光、外治等法治疗。
三、分证论治
1.肾气不固
证候: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软,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肾气虚弱,膀胱虚冷,不能制约,故睡中经常遗尿,且尿量多而清长。肾虚阳不足命门火衰,故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为肾之府,骨为肾所主,肾虚故腰腿酸软。肾主髓,脑为髓之海,肾虚脑髓不足,故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寒之象。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方药:菟丝子散加减。常用药:菟丝子肉苁蓉附子温补肾阳五味子牡蛎益肾固涩缩小便,鸡内金消食助运以利发挥温肾固涩止遗之效。可合缩泉丸协同发挥其效。
神疲乏力,纳差便溏,加党参白术茯苓山楂益气健脾和中助运;智力较差者,加人参菖蒲远志心气,开心窍
2.脾肺气虚
证候:睡中遗尿少气懒言,神倦乏力,面色少华,常自汗出,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少力。
分析:脾肺气虚三焦气化不利膀胱失约,故睡中遗尿脾肺气虚,输化无权,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少华;不能荣;b养神濡养肢体,故神倦乏力。肺气虚少气懒言,常自汗出;脾气虚则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少气,均为气虚之象。
治法:益气健脾,培元固涩。.
药补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培土生金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之气,当归黄芪调补气血,陈皮理气调中,益智仁山药乌药温肾健脾固涩。
常自汗出,加煅牡蛎五味子潜阳敛阴止汗;食欲不振,便溏,加砂仁、焦神曲运脾开胃,消食止泻;痰盛身肥,加苍术山楂半夏燥湿化痰;困寐不醒,加石菖蒲麻黄醒神开窍
3.肝经湿热
证候:睡中遗尿,尿黄量少,尿味臊臭,性情急躁易怒,或夜间梦语磨牙,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分析:肝经湿热,蕴伏下焦,耗灼津液,迫注膀胱,故睡中遗尿,尿黄量少,尿味臊臭。肝经有热,肝火偏亢,故心情急躁易怒;肝火内扰心神,故梦语磨牙。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是肝经湿热之象。
治法:泻肝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膀胱湿热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配柴胡疏调肝气柔肝甘草调和诸药。
夜寐不宁加黄连竹叶连翘清心除烦;尿味臊臭重,舌苔黄腻,加黄柏滑石清利湿热
若痰湿内蕴,困寐不醒者,加胆星半夏菖蒲远志化痰湿,开窍醒神。若久病不愈,身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虽有郁热但肾阴已伤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滋肾阴,清虚火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五子衍宗丸每服3—5g,1日3次。用于肾虚不固证。
2.缩泉丸每服3—5g,1日3次。用于遗尿虚证
3.补中益气丸每服3-5g,1日3次。:用于脾肺气虚证。
4.龙胆泻肝丸每服3-5g,1日3次。用于肝经湿热证
二、单方验方
夜尿警觉汤益智仁12g,麻黄石菖蒲各10g,桑螵蛸15g,猪膀胱1个。将猪膀胱洗净先煎半小时,然后纳诸药再煎半小时,去渣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连用4—8剂。用于肾虚痰遗尿
三、药物外治
1.五倍子何首乌各3g,研末。用醋调敷于脐部,外用油纸、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1次,连用3-5次。用于遗尿虚证
2.连葱白3根,生硫黄末3so先将葱白捣烂,人硫黄末捣匀为膏,睡前置药膏于脐部,外用油纸、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1次,晨起除去,7天为1疗程。用于遗尿虚证
四、针灸疗法
1.针刺夜尿点(在小指掌面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每次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疗程。
2.耳针主穴:遗尿点(在肾点与内分泌点之间,食道点下方)。配穴:肾点、皮质下。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五、激光疗法
取穴关元气海百会足三里三阴交。以1.5—2.0mw的氦—氖激光照射。每穴照1-2分钟,1日或隔日1次,6-10次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用于肾气不固脾肺气虚遗尿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自幼儿开始培养按时和睡前排尿的良好习惯。
2.积极预防和治疗能够引起遗尿疾病
二、护理
1.对于遗尿患儿要耐心教育引导,切忌打骂、责罚,鼓励患儿消除怕羞和紧张情绪,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每日晚饭后注意控制饮水量。
3.在夜间经常发生遗尿的时间前,及时唤醒排尿,坚持训练1-2周。
[文献摘要]
素问·宜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大小便诸证》:“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肾主水膀胱津液之腑,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不能约制。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睡里自出,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俱虚而挟冷所致也。”
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证治》:“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谓之遗尿;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
[现代研究]
吴进录.遗尿灵治疗小儿遗尿症200例临床观察.中医药研究。1995;(5):”
遗尿灵(鹿茸1.5g,山药12g,煅龙骨、煅牡蛎各20g,鸡内金log,菖蒲6g,共研细末,装0号胶囊),<10岁每次3—4粒,>10岁4-5粒,每日3次,盐开水送服,15日为1疗程。治疗遗尿症200例,结果:痊愈168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3%。

病源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膀胱足太阳,肾为足少阴,二经为表里,不为阴绝脉当今力一通集验疗遗尿方。
雄鸡肠烧灰为末,用三指一撮服之,朝暮服当愈。(范汪同出第五卷中)
千金遗尿小便涩方。
牡蛎(熬) 鹿茸(炙各四两) 桑耳(三两) 阿胶(二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作散以饮送之。(经心录同)
又方:木防己(二两) 葵子(二两) 防风(三两)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煎取二升半,分温三服,作散亦佳。(古今录验同并出第二十一卷中)
古今录验牡蛎汤,疗遗尿小便涩方。
牡蛎(四两熬) 鹿茸(炙四两) 阿胶(炙各二两) 桑螵蛸(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又方:桑耳(三分) 矾石(二分熬汁尽) 阿胶(二分炙) 龙骨(三分)
上四味为散,空心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桑耳(二两) 牡蛎(三两熬) 矾石(二两熬汁尽)
上三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并出第二十六卷中)

【病因】多因肾与三焦气化不足,下元不能固摄,致使膀胱约束无权而成遗尿
【症状】在睡觉中不自觉的尿床,甚至一夜数次,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如成人遗尿或失禁,则表现为精神不振,形体瘦弱。平掌测试检查:肾俞命门及小腹部多有密集、凉麻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先按揉脾俞肾俞三焦俞命门三阴交穴。
2.以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发气于命门肾俞丹田各11息或22息。并用推引手法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向下肢导引,使上下气机调顺。
3.以平掌式,用推引手法发气于丹田,并左旋导引气机。(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关元中极百会三阴交。以龙含式,用推引手法发气,并左旋导气,使各穴气机平衡。
(三)练功自疗:
壮肾固尿功:站位,两手握拳,抵住腰部两侧软肉处,以腰为轴向左转6圈,再向右转6圈;然后坐位,两手掌在腰部两侧自上向下搓36次;最后以右手托兜阴囊,左手掌按于耻骨联合处,两手同时一托一兜81次,再以同法换手托兜81次。

或曰:小便频数遗尿、不禁,有火有应,有分别乎?余曰:有溺尿时玉茎内疼痛,尿一点一滴而出,兼之色红,乃是火症;若高年人,或虚弱人,尿长而痛,其色清白,乃属气虚溺孔开张,尿流而不知,名曰遗尿;不禁者,尿欲出而入禁止不溺,尿仍自出,此专指小便自病而言。若半身不遂,兼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绝无玉茎疼痛之苦,此是气虚不固提也。

气血太虚,不能约束,宜八珍汤加升麻柴胡,甚者加熟附子一片.


病证名。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一名遗溺。详见遗溺条。


城南妇人.腹满身重.遗尿.言语失常.他医曰.不可治也.肾绝矣.其家惊忧无措.密召予至.则医尚在座.乃诊之曰.何谓肾绝.医家曰仲景谓溲便遗失狂言.反目直视.此谓肾绝也.予曰.今脉浮大而长.此三阳合病也.胡为肾绝.仲景云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白虎证也.今病患谵语者.以不当汗而汗之.非狂言反目直视.肾绝脉.方可言此证.乃投以白虎加人参汤.数服而病悉除.

疫症小便自遗,非肾虚不约,乃热毒流于膀胱。其人必昏沉谵语,遗不自知。

孕妇遗尿.有虚与热之分.医者当审其因.如系脬中有热.用加味逍遥散.系脾肺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益智.系肝肾阴虚.宜六味丸
如孕遗尿
白薇散
白薇白芍等分) 为末.米饮送下.空心服.
遗尿不知而出.
桑螵蛸散
桑螵蛸(七个) 炒黄.研为细末.空心米饮下二钱.


〔《大》〕治产后遗尿。取故燕巢中草烧灰,研细,酒调服五分。男子亦治。
又方 白矾(枯) 牡蛎( )
上等分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男女同治。

〔华〕病患卧,遗屎不觉者死。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转侧,谵语遗尿,汗出者,白虎汤。(论见身重。)
风温病,脉浮汗出者,身重多眠,若下之,则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论见风温。)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吞酢;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汗出则四肢厥冷。太阳病,火熨其背,大汗出谵语十余日,振栗下利,欲小便不得,反呕而失溲者,此为欲解也。(论见谵语。)遗溲狂言反直视者,此为肾绝。(论见大法。)


〔汤〕治小便不禁,或睡中遗出不觉。
鸡肠草(一两) 牡蛎粉(三钱) 龙骨麦门冬(去心) 白茯苓桑螵蛸(各半两)
上件 咀,每服一钱,枣子一枚擘破煎,食前服
又方 破故纸一味,炒为末,黄柏汤调下。

〔外〕疗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桂末、雄鸡等分,捣丸如小豆大,温水下,日三服。

〔世〕小儿梦中遗尿薏苡仁一合许,去心不去壳,敲碎,入盐一小撮,同炒黄色。用水二钟,煎至半钟,空心服之,累效。

仲景云∶溲便遗失狂言反目直视者,此肾绝也。风温被下必失溲三阳合病,一焦气绝,不归其部,不可汗下。
【温】阴阳俱虚,下焦脱,用附子
【清】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身不仁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自汗而热,白虎加人参汤

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乃心肾之气,传送失度之所为也。故有小便涩而遗者,有失禁而出不自知者。又妇人产理不顺,致伤膀胱遗尿无时。又有脬寒脏冷遗尿不禁,治之宜各详其类也。
鹿茸丸 治妇人久虚,小便白浊,滑数不禁。
鹿茸川椒 桂心 附子牡蛎(制) 破故纸石斛肉苁蓉沉香(各一两)桑螵蛸(十枚,酒炒)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
(《千金》)白薇散 治妇人遗尿不禁。
白薇白芍药等分
上为细末,酒调服方寸匕,空心日三服。
秘元丸内虚自汗小便不禁
白龙骨(三两) 诃子(十枚,煨,去核) 砂仁(一两,去皮)
上为末,糯米粥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五十丸。
牡蛎散遗尿
牡蛎白矾(枯。各等分
为细末,米饮调下方寸匕,效。
一方∶鸡 炙为末,空心调二钱,酒下。
一方∶鹿角屑炒令黄色,为细末,空心温酒调下二钱。
一方∶猪脬洗净,铁铲上炙,食之,以酒吞下。
一方∶桑螵蛸酒炒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姜汤调下。
一方∶糯米 果一片,睡时炙令软熟,啖之,仍以酒吞。不饮酒者沸汤下,多啖愈佳,行坐良久,待 下膈,心下空则睡最效。

小儿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夫肾主水,肾气下通于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膀胱津液之府,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衰弱故不能约制,其水出而不禁,故遗尿也。又有尿床者,亦由膀胱冷。夜属小便不禁,胞里自出,谓之尿床也,宜破故纸散益智仁散、鸡肠散服。

1。膀胱热结癃闭,寒虚遗尿与不禁,闭即尿闭无滴出,少腹胀满痛难伸,癃即淋沥点滴出,茎中涩痛数而勤,不知为遗知不禁,石血膏劳气淋分。膀胱热结,轻者为癃,重者为闭。膀胱寒虚,轻者为遗尿,重者为不禁。闭者,即小便闭无点滴下出,故少腹满胀痛也。癃者,即淋沥点滴而出,一日数十次,或勤出无度,故茎中涩痛也。不知而尿出,谓之遗尿。知而不能固,谓之小便不禁

2。呕哕尿闭为关格,若出头汗命将倾,伤寒狂冒遗尿死,尿闭细涩不能生。
【注】上为呕哕不入,下为小便不通,则阴阳之气关格,若出头汗,则为阳绝,故命倾也。伤寒狂冒属阳邪盛,遗尿不守,若尿闭脉细涩,知亦竭,故俱死也。

遗尿者,小便自出而不知也。大抵热盛神昏遗尿者,可治。若症下寒,逆冷遗尿,脉沉迟欲脱者不治,宜四逆汤,加益智仁主之。厥阴囊缩逆冷,脉沉遗尿者,宜四物加茱萸汤。阳不回者,死。若汗下之后,热不解,虚火动而遗尿者,用人参三白汤加黄柏、知母麦冬五味、归地主之。

小儿遗尿者,乃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是以传送无度,亦有禀受阳气不足,而胞冷不能约制,其水出而不禁。亦有内虚湿热,是以不禁遗沥者有焉。色赤者为血热,白者气虚也。更有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亦肾虚膀胱虚冷,至夜属,故小便不禁,睡中自出也。白浊者,其尿白如米泔,由乳哺失节,有伤于脾,致使清浊不分,久则成。先赤后白者,心热也。便下纯白者,症也。若小儿长大,而有赤白二浊者,其色虽殊,总归于火。赤浊者,湿热乘于血分也。白浊者,湿痰流下所致也。又有肾气虚寒,不能收摄精华,以是尿白如油,光彩不定,凝如膏糊者,久则肾败成痨。虚而挟热者,先行分利,虚而挟寒者,惟宜温补,当以脉候详之。

《巢氏病源》小儿遗尿候∶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足太阴膀胱之经,足少阴为肾之经,此二经为表里肾主水,肾气下通于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膀胱津液之腑,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
千金》治小儿遗尿方。
瞿麦龙胆皂荚 桂心 石韦(各半两) 鸡肠草人参(各一两) 车前子(一两六铢)
上八味末之,蜜丸,每食后服小豆大五丸,日三,加至六七丸。
千金》又方
上以小豆叶捣汁服。
千金》又方
上烧鸡肠末之,浆水方寸匕,日三。一云面北斗服。
外台》∶《千金》疗失禁不觉尿出方。
上以豆酱和灶突墨,如大豆许,内尿孔中佳。
圣惠》治小儿遗尿不可禁止。鸡 散方
鸡 (六具,炙令黄) 桑螵蛸(三分微炒)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黄 牡蛎(烧为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二小盏,煎至六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遗尿、体瘦、心烦不欲食。牡蛎散
牡蛎桑螵蛸(微炒) 龙骨(各三分) 甘草(七分,炙微赤,锉) 麦门冬(去心焙) 鸡肠草白茯苓(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二枚,煎至六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遗尿足寒,宜服白术散
白术土瓜根(各半两) 牡蛎粉(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二枚,煎至六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婴孺》治小儿遗尿方。
上杵小豆末,取乳汁调服之。
《婴孺》又方
瞿麦龙胆石韦皂荚(炙) 桂心(各二分) 鸡肠草人参(各三分) 车前子(五分) 桑螵蛸(炙,十分) 肉鸡肠(自死者,十二分)
上为末,蜜丸如小豆大。服五丸,日三,至六、七丸,食前。
千金灸法遗尿灸脐下二寸半,随年壮。又灸大敦三壮亦治。

原病式》云∶遗尿不禁者为冷。《内经》云∶不约为遗溺。仁斋曰∶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肾主水膀胱津液之府,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不能拘制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睡里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俱虚,而挟冷所致也,以鸡肠散主之。亦有热客于肾部,干于足厥阴之经,挺孔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而神无所用,故液渗入膀胱,而旋溺遗失,不能收禁也。薛氏用六味地黄丸脾肺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补骨脂山茱萸。曾氏谓∶乃心肾传送失度,小肠膀胱关键不能约束,有睡梦而遗者,皆是下元虚冷所致,亦因禀受阳气不足,用《三因方》家韭子丸治之,及参苓白术散补肾地黄丸,然又当实土以存水,乃免渗泄之患,所谓补肾不如补脾,是也。平胃散倍加益智仁锉碎,姜枣烧盐煎,空心温服
鸡肠散
鸡肠(一具,男用雌鸡,女用雄鸡,烧、存性) 牡蛎茯苓(去皮) 桑螵蛸(炒。各五钱)桂(去粗皮) 龙肾(各二钱半)
上为极细末,仍以鸡 一具,鸡肠一具,烧存性,研极细末。每用前药末一钱,用温酒调化,食前服
〔张〕鸡肠散 治因膀胱有热,服冷药过多,小便不能禁止,或遗尿病。
鸡肠草龙骨麦门冬(去心,焙) 白茯苓桑螵蛸(各半两) 牡蛎粉(七钱半)
上件药,捣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按∶此与前方,盖一方而传写之讹,窃详用鸡肠较是,而张氏、娄氏、薛氏、皆主用草,今两存之。
益智 治脾肾虚热心气不足,遗尿白浊
益智仁茯苓茯神(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滚汤下。
破故纸散膀胱虚冷,夜间遗尿,或小便不禁。用破故纸为末,每服一钱,热汤调下。
又方 破故纸,炒为末,黄柏汤调下。
外台》疗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桂末、雄鸡等分,捣,丸如小豆大。温水下,日三服。
初虞世治小儿遗尿薏苡仁一合,去心不去壳,敲碎,入盐一小撮,同炒黄色,用水二钟,煎至半钟,空心服之。累效。
三因家韭子丸(方见杂病小便不禁

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卧则阳气内收。肾与膀胱之气。虚寒不能约制。故睡中遗尿。一味补骨脂酒炒为散。醇酒或益智仁煎汤送下。脾肺气虚者。补中益气加补骨脂山茱萸

〔大〕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者,乃心肾之气传送失度之所为也。故有小便涩而遗者,有失禁而出不自知者。又妇人产蓐产理不顺,致伤膀胱遗尿无时。又有脬寒脏冷而遗尿不禁,治之各有方。
〔薛〕内经》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注曰∶膀胱津液之腑水注由之,然足三焦脉实,约下焦而不通,则不得小便。足三焦脉虚,不约下焦,则遗溺也。《灵枢经》曰∶足三焦者,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窃谓前证若肝肾虚热,挺孔痿,用六味丸,如不应,用加减八味丸阳气虚惫,膀胱冷,用鹿茸丸,如不应,用八味丸。若脾气虚弱不能禁止,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萸、五味。若肺气虚寒,前汤加桂、附。此证属虚热者多,真寒者少,治宜审察。一妇人小便自遗,或时不利,日晡益甚,此肝热阴挺不能约制,用六味丸料加白术、酒炒黑黄柏七分、知母五分,数剂诸证悉愈。若误用分利之剂,愈损真阴,必致不起。一老妇患前证,恶寒体倦,四肢逆冷,余以为阳气虚寒,用补中益气加附子三剂,不应,遂以参附汤四剂稍应,仍以前药而安。附子计用四枚,人参三斤许。
一妇人病愈后,小便出屎,此阴阳失于传送,名大小肠交也。先用五苓散二剂而愈,又用补中益气汤而安。
〔大〕鹿茸丸 治妇人久虚冷,小便白浊,滑数不禁。
鹿茸(炙) 椒红 桂心 附子(炮) 牡蛎( ) 补骨脂(炒) 石斛肉苁蓉(酒浸)
鸡 (炙) 沉香(各一两) 桑螵蛸(炙,半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
又方 鹿角屑炒令黄,为细末,空心温酒调二钱。
又方 雄鸡 炙为末,空心酒调服二钱。
治妇人遗尿,不知出时。《千金翼》方。
白薇白芍药(各等分
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空心。
又方 以桑螵蛸酒炒,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汤调下。
又方白矾牡蛎(各等分
为细末,饮服方寸匕。亦治丈夫遗尿
疗妇人遗尿不禁 雄鸡翎烧灰为末,酒服方寸匕
补遗秘元丸内虚自汗小便不禁
白龙骨(三两) 诃子(十个,去核) 缩砂仁(一两)
为末,糯米粥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油吞下。
又治小便不禁,用猪脬洗净,铁铲上炙熟食之,以酒咽下。

〔薛〕若脬中有热,宜用加味逍遥散。若脾肺气虚,宜用补中益气汤加益智。若肝肾阴虚,宜用六味丸。一妊妇遗尿内热肝脉洪数,按之微弱,或两太阳作痛,胁肋作胀。余以为肝火血虚,用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寻愈。后又寒热,或发热,或恚怒,前证仍作。用八珍散逍遥散兼服,以清肝火、养肝血而痊。
白薇散妊娠胎满,不知小便出时。(见前三卷遗尿。)
桑螵蛸散妊娠小便不禁
桑螵蛸(二十枚,炙黄)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又方 益智仁为末,米饮下,亦效。

遗尿者,溺出不自知也。闭癃者,溺闭不通而淋沥滴点也。唯肝与督脉三焦膀胱主之。肝脉督脉主之者。经云∶肝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所生病者,遗溺闭癃。又云∶督脉者,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生病癃遗溺。故遗溺闭癃,皆取厥阴俞穴、及督脉俞穴也。三焦主之者。经云∶三焦下脉在于足太阳之前,少阳之后,出于 中外廉,名曰委阳足太阳络也。三焦者,足太阳、少阳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 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是也。膀胱主之者。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是也。然遗溺闭癃,不取膀胱俞穴者,盖膀胱但脏溺,其出溺,皆从三焦及肝、督脉也。闭癃,合而言之,一病也。分而言之,有暴久之殊。盖闭者暴病,为溺闭点滴不出,俗名小便不通是也。癃者久病,为溺癃淋沥点滴而出,一日数十次,或百次,名淋病是也。今分其病立为二门。

一论小儿遗尿失禁者。膀胱冷弱也。益智仁七个。桑螵蛸七个。为末。酒调服。用熟白果七个送下。
故纸散
破故纸炒为末。每服一钱。热汤调下。
一治小儿遗尿六味丸破故纸益智仁人参肉桂
一治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者。官桂为末。雄鸡肝一具。等分捣丸。如小豆大。温水送下每日进三服。
一治小儿遗粪。用枯矾牡蛎 。等分为末。米汤调下。

人有夜卧遗尿者,其人畏寒喜热,面黄体怯,大便溏泄,小水必勤,人以为小肠之虚,谁知肾气之虚乎。夫肾与膀胱表里膀胱之开阖,乃肾主之也。盖膀胱奉令于肾,肾寒则膀胱自不尊肾之令,故肾不闭而膀胱亦不闭也。治法约肾之水而水寒,不若温肾之水而水缩也。方用温泉饮∶
白术(一两) 巴戟天(一两) 益智仁(三钱) 肉桂(一钱)水煎服。一剂即止遗,连服四剂,不再遗矣。
此方脾肾两补之法。肉桂温命门之寒,益智膀胱之漏,且白术通腰脐之气,自然病与药宜。盖遗尿之病,虽成于肾寒,亦由腰脐之气不通,则水不走于小肠,而竟走于膀胱也。
通其腰脐之气,则水迂 其途,自走小肠小肠与心为表里,而心气能摄之而不遽遗也。且白术又上能补心之气,心气虚水泻心气旺而水又难泻矣。心肾交而泉温,亦心肾交而泉缩矣。
此症可用萸术益桂汤治之。
山茱萸(五钱) 白术(一两) 肉桂(一钱) 益智仁(一钱)水煎服。
人有年老遗尿者,不必夜卧而遗也,虽日间不睡而自遗,较前症更重,此命门寒极不能制水也。夫老人孤阳,何至寒极而自遗乎?盖人有偏偏阳之分,阳旺则有虚火动之忧,阳衰则有阴冷水沉之患。少年时,过泄其精,水去而火又何存。水火必两相制者也,火无水制则火上炎,水无火制则水下泄。老人寒极而遗,正坐水中之无火耳。惟是补老人之火,必须于水中补之,以老人火衰,而水亦不能甚旺也。方用八味地黄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一两) 山药(五钱) 茯苓(二钱) 泽泻(一钱) 丹皮(一钱) 附子(一钱) 肉桂(一钱)水煎服。连服二剂,溺即止矣,服十日全愈。
约照此方分两,修合丸散,每日服一两,永不再遗。
八味地黄汤正水中补火之圣药。水中火旺,则肾中阳气自能通于小肠之内,下达于膀胱
膀胱得肾之气,能开能阖,一奉令于肾,何敢私自开关,听水之自出乎?气化能出,即气化能闭也。惟是八味汤中,茯苓泽泻过于利水,老人少似非宜,丹皮清骨中之热,遗尿之病助热而不可助寒,故皆略减其分量,以制桂附之横,斟酌得宜,愈见八味汤之妙。然此方但可加减,而不可去留,加减则奏功,去留则寡效也。
此症亦可用助老汤治之。
熟地(一两) 山茱萸(一两) 益智(一钱) 肉桂(二钱) 远志(一钱) 炒枣仁(五钱) 人参(三钱) 北五味(二钱)水煎服。
人有憎热喜寒,面红耳热,大便燥结小便艰涩作痛,夜卧反至遗尿,人以为膀胱之热也,谁知是心火之炎亢乎。夫心与小肠表里心热小肠亦热。然小肠主下行者也。因心火太盛,小肠之水不敢下行,反上走而顾心,及至夜卧,则心气趋于肾,小肠之水不能到肾,只可到膀胱,以膀胱与肾为表里,到膀胱即是到肾矣。然而膀胱小肠之水,原欲趋肾,意不相合,且其火又盛,自能化气而外越,听其自行,全无约束,故遗尿而勿顾也。治法将泻膀胱,而膀胱无邪,将补膀胱,而膀胱又未损正。然则奈何?泻心火之有余,而遗尿自止矣。方用清心莲子饮加减治之。
茯苓(三钱) 麦冬(三钱) 竹叶(三十片) 莲子心(三钱) 黄连(二钱) 白芍(五钱) 陈皮(五分) 丹皮(二钱) 天门冬(三钱) 紫菀(一钱) 玄参(三钱)水煎服。一剂少利,再剂大利,三剂全愈。
此方专清心火,不去止小肠之水,盖此等遗尿,愈止而愈遗也。
此症亦可用加减逍遥散治之。
茯苓白芍当归车前子(各五钱) 山药丹皮(各三钱) 柴胡黄连(各一钱)
人参(五分) 陈皮(三分) 甘草(五分)水煎服。

不知而出为遗,知而不能忍为不禁,比小便数为甚,故另为一篇。多由肺肾虚寒,气不能摄,补中益气汤(见气)送肾气丸。(见虚损。)大抵上虚补气,下虚固脱。睡着遗尿大菟丝子丸(见咳嗽),猪脬炙碎煎汤下。韭子丸六味丸(见虚损)去泽泻,加故纸四两,益智仁人参各三两、肉桂一两。老人尿不节,山茱萸一味最妙。产后不禁,血气兼虚,八珍汤(见虚损)。以上皆言虚寒之证,亦有热甚神昏,尿出不知者,即《伤寒论》所谓直视失溲也,此为死证。热甚,阳邪盛也,失溲失守也,故死。河间谓热甚客于肾部,干于肝经廷孔郁结之极,气血不能宣通,神无所用,故遗尿不禁。(肝主疏泄,郁极则泄愈甚。)后人又推展之,谓各脏腑之热,皆能令小便不禁,皆热证也。实热者,神芎导水丸,(见肿胀。)每服百丸,空心白汤下,一服利,即止后服。
薛立斋治因劳发热作渴,小便自遗,(肝火疏泄。)或时闭涩,(肝血虚故涩,气郁故闭也。)作肝火血虚阴挺不能约制,午前服补中益气汤,(见气。升散其郁。)加山茱、山药,午后服六味丸。(见虚损滋阴养血。)月余悉退,此虚热也。有洗手足,尿即急,不能忍者,岂房劳伤肾,尿为火持不下,得水则阳得化,故尿出乎?又岂肾冷不摄,得水则益其冷,而即出乎?然阴性迟,火性急,似当以前说为是。(大抵内水与外水相感应之理。)

韭子(炒,六两) 鹿茸(四两,酥炙) 肉苁蓉(酒浸) 牛膝(酒浸) 熟地黄当归(各二两) 菟丝子(酒浸) 巴戟(去心,各一两半) 杜仲(炒) 石斛(去苗) 桂心 干姜(各一两) 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食前盐汤、温酒任下。小儿遗尿者,多因胞寒,亦禀受阳气不足也,别作小丸服。

赤茯苓白茯苓等分,为细末,以新汲水 洗,澄去筋脉,控干,复研为末,别取地黄汁与好酒,同于银石器内熬成膏,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空心,用盐酒送下。

薛氏曰∶若脬中有热,宜用加味逍遥散;若脾肺气虚,宜用补中益气汤加益智;若肝肾阴虚,宜用六味丸
一妊妇遗尿内热肝脉洪数,按之微弱,或两太阳作痛,胁肋作胀。余以为肝火血虚,用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寻愈。后又寒热,或发热或恚怒,前证仍作,用八珍散逍遥散,兼以清肝火、养肝血而痊。
白薇散妊娠尿出不知。
白薇白芍药(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食前温酒调服。(本草芍药白补赤泻,盖金收而火散也,故子淋方中多用赤,而遗尿方中则用白也)
桑螵蛸散妊娠小便不禁
桑螵蛸(炙黄,二十枚)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一方
白矾牡蛎上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一方益智为末,米饮下,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