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

( feiqixu )

别名: 复发性感冒 , 慢性支气管炎 , 支气管哮喘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中医

简介:
本证多由秉赋不足或年高体弱,或积劳内伤,或久咳久喘耗伤肺气所致。
病机:
本证多由秉赋不足或年高体弱,或积劳内伤,或久咳久喘耗伤肺气所致。因肺气虚使卫外不固治节无权,开合失司,宣降失职而出现咳嗽感冒哮证喘证肺胀自汗虚劳疾病
治疗:
治疗法则:补肺,益气,固表。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玉屏风散或补肺汤加减:黄芪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防风5克、五味子10克、紫菀10克、桑白皮10克。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温服,日1剂。
2.加减变化:若咳嗽有痰可加用枳壳10克、茯苓24克、陈皮10克、甘草6克;若怕冷畏风明显,加桂枝6克、白芍10克、生姜3片;若伴恶寒发热咳嗽无汗,可加用苏叶6克、葛根10克、生姜3片;若见自汗出,可加浮小麦15克、大枣5枚、龙骨24克、牡蛎30克;若肺虚有寒怕冷,舌随淡加肉桂10克、干姜6克、钟乳石15克;若见大便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加陈皮10克、火麻仁10克、白蜜10克;若气虚下陷,肛门坠胀可加陈皮10克、升麻6克、白术30克、柴胡6克。
(二)外敷药物
1.罂粟壳五味子适量,研细末,将药末放胶布中心,贴脐部及肺俞、膏盲、膻中气海等穴。适用咳嗽患者。
2.五倍子枯矾等分,共研细末,用冷水调匀敷脐中并用胶布固定。治自汗盗汗
3,龙骨牡蛎糯米各等量,共研细末,布包扑身上,一日数次。治自汗盗汗饮食疗法
(1)黄芪粥黄芪20克、粳米60克,煮粥加白糖适量食用。
(2)人参粥人参末6克(党参末30克)、生姜5片、粳米100克,煮稀粥,每天服2~3次。
(3) 二鲜饮:鲜茅根150克切碎,鲜藕200克切片,煮汁常饮,1日4~5次。治虚劳痰中带血。
施治要点:
(一)肺气不足,法当补虚以复其正。由于肺虚无力布散气津,必然出现津凝气阻而痰嗽,成为虚中夹滞。若只补虚而不化痰降气,治法未臻完善,故尔只有补中寓泻,标本兼顾,才是两全之策。针对病机,当用人参党参黄芪茯苓五味子蛤蚧冬虫夏草之属组合成方,体现益气补虚之法。选用上述药物,补肺而兼顾脾肾,通过补肾使元气得充,通过补脾使谷气充盛。由于肺虚每成痰嗽,所以本法每在补虚同时,兼顾紫菀款冬花桔梗杏仁、瓜萎仁、贝母之属以宣降肺气,止咳化痰,共呈补肺宁嗽之效。
(二)肺气不足之证,可行三种转归:一是经过治疗,逐渐恢复;二是途穷归肾,呈为肾不纳气;三是影响心脏,成为心肺虚损。其治疗不可不辩。
针灸:
咳嗽取穴肺俞风门列缺天突,痰多配足三里丰隆,气急配定喘咳血尺泽孔最。用补法
哮喘:针刺取穴天突定喘内关列缺肺俞肾俞关元,痰多配丰隆足三里,胸闷配膻中气海,一般用补法。可用灸法,取肺俞肾俞关元三穴。灸三壮。
推拿:
咳嗽哮喘反复发作,在缓解期可用此法,以扶正固本,宽胸理气。取穴:风池大椎肩井命门曲池、台谷。常采用擦、拿、抹、摇、拍击等手法。

“肺气虚” 相关论述

肺气虚弱。主要症状有面色淡白、短气,声音低弱,畏风,自汗等。

病证名。又称肺气不足。即肺的生理功能减弱。多由寒温不适,久咳伤气,悲伤不已,劳逸不当所致。症见咳喘无力,气短,动则益甚,痰液清稀,声音低怯,神疲体倦,面色(白光)白,畏风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治宜补益肺气。《灵枢·本神》:“肺气虚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