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

参考:肺气肿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肾不纳气 , 肺肾阴虚

“肺胀” 相关论述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为病理改变,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肺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寻求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广阔的前景,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待进一步发掘与提高。
肺胀的病名首见于《内经》。《灵枢·胀论》说:“肺胀者,虚满喘咳”。《灵枢·经脉》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指出了本病虚满的基本性质和典型症状。汉代《金匮要略》还观察到肺胀可出现浮肿烦躁如脱等症状,认为本病与痰饮有关,开始应用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等方药进行辨证论治。隋代《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乏气也”。
可见隋代对本病病机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刻。后世医藉多将本病附载于肺痿肺痈之后,有时亦散见于痰饮喘促咳嗽等门,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有所充实和发展。如金元时期,《丹溪心法·咳嗽》说:“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在病理上充实了痰瘀阻碍肺气的理论。清代.《张氏医通·肺痿》说:“盖肺胀实证居多。”《证治汇补·咳嗽》认为肺胀:“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提示肺胀应当分虚实辨证论治
根据肺胀的临床表现,主要见于西医学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也见于老年性肺气肿,当这些疾病出现肺胀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每因复感外邪诱使本病发作加剧。
1.肺病迁延肺胀多见于内伤久咳久喘、久哮、肺痨肺系慢性疾患,迁延失治,逐步发展所致,是慢性肺系疾患的一种归宿。因此,慢性肺系疾患也就成为肺胀的基本病因。
2.六淫乘袭六淫既可导致久咳久喘、久哮、支饮等病证的发生,又可诱发加重这些病证,反复乘袭,使它们反复迁延难愈,导致病机的转化,逐渐演化成肺胀。故感受外邪应为肺胀的病因。
3.年老体虚肺胀患者虽可见于青少年,但终归少数,而以年老患者为多。年老体虚,肺肾俱不足,体虚不能卫外是六淫反复乘袭的基础,感邪后正不胜邪而病益重,反复罹病而正更虚,如是循环不已,促使肺胀形成。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肝。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主气功能失常。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伤及肾,肾气衰惫,摄纳无权,则气短不续,动则益甚。且肾主水肾阳衰微,则气不化水,水邪泛溢则肿,.j::凌心肺则喘咳心悸。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心脏运行血脉,肺虚治节失职,则血行涩滞,循环不利,血瘀肺脉肺气更加壅塞,造成气虚血滞,血滞气郁,由肺及心的恶性后果,临床可见心悸、紫绀、水肿舌质暗紫等症。心阳根于命门真火肾阳不振,进一步导致心肾阳衰,可呈现喘脱危候。
病理因素有痰浊、水饮、瘀血气虚气滞,它们互为影响,兼见同病。痰饮的产生,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渐因肺虚不能布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潴留益甚。痰、饮、湿(浊)同属津液而成。痰饮水浊潴留,其病理是滞塞气机,阻塞气道,肺不能吸清呼浊,清气不足浊气有余,肺气胀满不能敛降,故胸部膨膨胀满,憋闷如塞。痰浊水饮亦可损伤正气和妨碍血脉运行。气虚气滞的形成,因气根于肾,主于肺,本已年老体虚,下元虚惫,加之喘咳日久,积年不愈,必伤肺气,反复发作,由肺及肾,必致肺肾俱虚。肺不主气气滞肾不纳气气逆气机当升不升,当降不降,肺肾之气)s能交相贯通,以致清气难人,浊气难出,滞于胸中,壅埋于肺而成肺胀瘀血的产生,与肺,肾气虚,气不行血及痰浊壅阻,血涩不利有关。瘀血形成后,又因瘀而滞气,加重痰、气滞胸中,成为肺胀的重要病理环节。
由此可见,肺胀的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标实为痰浊、水饮、瘀血和气滞,痰有寒化热化之分;本虚为肺、脾、肾气虚,晚期则气虚及阳,或阴阳两虚。其基本病机是肺之体用俱损,呼吸机能错乱,气壅于胸,滞留于肺,痰瘀阻结肺管气道,导致肺体胀满,张缩无力,而成肺胀。如内有停饮,又复感风寒,则可成为外寒饮证。感受风热或痰郁化热,可表现为痰热证痰浊壅盛,或痰热内扰,蒙蔽心窍,心神失主,则意识朦胧、嗜睡甚至昏迷;痰热内闭,热邪耗灼营,肝肾失养,阴虚火旺肝火挟痰上扰,气逆痰升,肝风内动发生肢颤,抽搐;痰热迫血妄行,则动血而致出血。亦可因气虚日甚,气不摄血而致出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阴损及阳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成为阳虚水泛证;阳虚至极,出现肢冷、汗出、脉微弱等元阳欲脱现象。
【临床表现】
喘、咳、痰、胀,即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胀闷如塞等是肺胀的证候特征。病久可见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症。兼外邪或调治不当,其变证坏病可见昏迷抽搐以至喘脱等。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故有长期的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胸肺膨胀和病变由肺及心的过程是逐渐形成的。早期除咳嗽、咯痰外,仅有疲劳或活动后有心悸气短,随着病程的进展,肺气壅塞肿满逐渐加重,叩之膨膨作响,自觉憋闷如塞,心悸气急加重或颜面爪甲紫绀;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颈脉动甚,右胁下症积,下肢浮肿甚至有腹水。病变后期,喘咳上气进一步加重,倚息不能平卧,白粘痰增多或咯黄绿色脓痰,紫绀明显,头痛,有时烦躁不安,有时神志模糊,或嗜睡谵语,或有肉困,震颤抽搐,甚或出现咯血吐血便血等。舌质多为暗紫、紫绛,舌下脉络瘀暗增粗。
【诊断】
1.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及烦躁心悸等,以喘、咳、痰、胀为特征。
2.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可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病重可并发神昏、动风或出血等症。
3.有长期慢性喘咳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一般经10-20年形成;发病年龄多为老年,中青年少见。
4.常因外感而诱发,其中以寒邪为主,过劳、暴怒、炎热也可诱发本病。
5.体检可见桶状胸,胸部叩诊为过清音,肺部闻及哮鸣音或痰鸣音及湿性锣音,且心音遥远。
6.x线、心电图等检查支持西医学肺气肿肺心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肺胀与哮病、喘病均以咳逆上气喘满为主症,有其类似之处,其区别如下。
1.哮病哮痼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常突然发病,迅速缓解,且以夜间发作多见;肺胀是包括哮病在内的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每次因外感诱发为逐渐加重,经治疗后逐渐缓解,发作时痰瘀阻的症状较明显,两病有显著的不同。
2.喘病喘病是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常为某些疾病的重要主症和治疗的重点。但肺胀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来,喘咳上气,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标本虚实肺胀的本质是标实本虚,要分清标本主次,虚实轻重。一般感邪发作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本虚。标实为痰浊瘀血,早期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后期痰瘀壅盛,正气虚衰,本虚与标实并重。
2.辨脏腑阴阳肺胀的早期以气虚气阴两虚为主,病位在肺脾肾,后期气虚及阳,
以肺、肾、心为主,或阴阳两虚
治疗原则
根据标本虚实,分别选用祛邪扶正是本病的治疗原则。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侧重祛邪为主,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活血化瘀,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平时偏于正虚,侧重以扶正为主,根据脏腑阴阳的不同,分别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或气兼调,或阴阳兼顾。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祛邪与扶正只有主次之分,一般相辅为用。
分证论治
·风寒内饮
症状: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恶寒,周身酸楚,或有口干不欲饮,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方药:小青龙汤
方中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半夏甘草祛痰降逆;佐白芍五味子收敛肺气,使散中有收。若咳而上气,喉中如有水鸡声,表寒不著者,可用射干麻黄汤。若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石膏汤兼清郁热。
·痰热郁
症状:咳逆喘息气粗,痰黄或白,粘稠难咯,胸满烦躁胀睛突,或发热汗出,或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
方用麻黄石膏,辛凉配伍,辛能宣肺散邪,凉能清泄肺热;半夏生姜散饮化痰以降逆;甘草大枣安内攘外,以扶正祛邪
若痰热内盛,痰胶粘不易咯出,加鱼腥草黄芩瓜蒌皮贝母海蛤粉以清化痰热,痰热内盛亦可用桑白皮汤。痰热壅结,便秘腹满者,加大黄、风化硝通腑泄热。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者,加射干葶苈子肺平喘。若痰热伤津,口干舌燥,加花粉知母麦门冬以生津润燥。,
·痰瘀阻肺
症状: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祛瘀,泻肺平喘。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桂枝茯苓丸
方中用葶苈子涤痰除壅,以开泄肺气;佐大枣甘温安中而缓药性,使泻不伤正;桂枝通阳化气,温化寒痰;茯苓除湿化痰丹皮赤芍桂枝血脉,化瘀滞。痰多可加三子养亲汤化痰下气平喘。本证亦可用苏子降气汤加红花丹参化痰祛瘀乎喘。若腑气不利,大便不畅者,加大黄、厚朴以通腑除壅。
·痰神窍.
症状:咳逆喘促日重,咳痰不爽,表情淡漠,嗜睡,甚或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入夜尤甚,昏迷撮空理线,或肢体困动,抽搐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涤痰汤半夏茯苓甘草竹茹、胆南星清热涤痰橘红枳实理气行痰除壅;菖蒲芳香开窍人参扶正防脱。加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清心开窍。若舌苔白腻而有寒象者,以制南星易胆南星开窍可用苏合香丸。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舌红苔黄者,加黄芩桑白皮葶苈子天竺黄竹沥以清热化痰热结大肠,腑气不通者,加大黄、风化硝,或用凉膈散增液承气汤通腑泄热。若痰热引动肝风而有抽搐者,加钩藤全蝎、羚羊角粉凉肝熄风。唇甲紫绀,瘀血明者,加红花桃仁水蛭活血祛瘀。如热伤血络,见皮肤粘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配清热凉血止血药,如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生大黄等;如血色晦暗,肢冷,舌淡胖,脉沉微,为阳虚不统,气不摄血者,配温经摄血药,如炮姜、侧柏炭、童便或黄土汤柏叶汤
·肺肾气虚
症状: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如白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补虚汤合参散。
方中用人参、黄芪茯苓甘草补益肺脾之气;蛤蚧五味子补肺纳肾;干姜半夏温肺化饮;厚朴陈皮行气消痰,降逆平喘。还可加桃仁川芎水蛭活血化瘀。若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加桂枝细辛温阳散寒。兼伤,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玉竹知母养阴清热,如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等喘脱危象者,急加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补气纳肾,回阳固脱。另参附、生脉、参麦、参附青注射液也可酌情选用。
·阳虚水泛
症状:面浮,下肢肿,甚或一身悉肿脘痞腹胀,或腹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
治法:温阳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
方中用附子桂枝温阳化气以行水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健脾利水;白芍敛阴和阳。还可加红花赤芍泽兰益母草北五加皮行瘀利水。水肿势剧,上渍心肺,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涎者,加沉香、黑白丑、椒目葶苈子行气逐水
【转归预后】·
肺胀的多种证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各证常可互相兼夹转化。其预后受患者的体质、年龄、病程及治疗等因素影响。一般说来,素体较壮、年轻、病程短、病情轻,治疗及时有力者,可使病情基本控制,带病延年,反之则迁延恶化。如出现气不摄血,咳吐泡沫血痰,或吐血便血;或痰神窍,肝风内动谵妄昏迷震颤抽搐;或见喘脱,神昧,汗出肢冷,脉微欲绝,内闭外脱等危象时,如不及时救治则预后不良。.
【预防与调摄】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一旦罹患咳嗽、哮病、喘病、肺痨肺系疾病,应积极治疗,以免迁延不愈,发展为本病。加强体育锻炼,平时常服扶正固本方药,有助提高抗病能力。既病之后,宜适寒温,预防感冒,避免接触烟尘,以免诱发加重本病。如因外感诱发,立即治疗,以免加重。戒烟酒及恣食辛辣、生冷之品。有水肿者应进低盐或无盐饮食。
【结语】
肺胀是慢性肺系疾病迁延,反复感邪,导致肺管不利,肺气不能宣降,清气难人,浊气难出,气壅于胸,滞留于肺的病变。病位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肝。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标实为气滞痰浊、水饮、瘀血气虚血瘀、痰阻则贯穿于肺胀之始终。由于标本虚实常相兼夹,又互为影响,故成为迁延难愈,日渐加重的病证。临床以肺气胀满胸闷,咳喘短气,紫绀、心悸浮肿为主症,若病情加重,还可出现心脉瘀阻、阳虚水泛、痰神窍、痰热动风、气不摄血、内闭外脱等危重证候。本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与生命,应积极防治。预防上重视治疗原发疾病,控制其迁延发展是关键。治疗上应祛邪扶正标本兼顾。感邪时偏于邪实,急者祛邪治标为主,平时偏于正虚,缓者以扶正治本为主,常在祛邪宣肺降气化痰、温阳行水、活血化瘀、补益肺气健脾化痰补肾纳气滋补阴阳诸法中灵活施治,病危时还采用开窍熄风止血、扶正固脱、救阴回阳等法以救急。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顾应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全过程。
【文献摘要】
素问,大奇论》:“肺之壅,喘而两肤满。”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
诸病源候论·上气鸣息候》:“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上气喘逆鸣息不通。”
圣济总录·肺胀》:“其证气胀满,膨膨咳喘
寿世保元·痰喘》:“肺胀喘满,膈高气急,两胁煽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嘎不鸣,痰涎壅塞。”
证治汇补·咳嗽》:“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如痰挟瘀血碍气,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以清利其痰,……风寒郁于肺中,不得发越,喘嗽胀闷者,宜发汗以祛邪,利肺以顺气。”
【现代研究】
肺胀主要包括西医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其严重并发症,如肺心病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等。近年来,随着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在临床研究,还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理论研究
肺胀的成因是久病肺虚,痰浊瘀血既是肺胀气虚导致的病理产物,又是肺胀病机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病理因素,痰浊瘀血交阻是肺胀病机中的中心环节。肺胀病机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本虚与标实两个主面,本虚导致标实,标实加重本虚,本虚与标实的互患是肺胀病机的主要特点。由于本虚与标实互患形成的恶性病理循环,最终将导致伤及气血阴阳,累及五脏的恶性结果[中国医药学报1995;10(3):157)。尹氏主张应从虚、痰、瘀论治肺心病。认为肺脾肾三脏亏虚,痰饮瘀血互结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扶正固本,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痰平喘是其基本治法[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64儿
·辨证论治研究
朱氏辨证论治本病101例,其中肺热痰瘀型53例,用清热利肺化痰逐瘀汤(鱼腥草黄芩银花连翘天竺黄地骨皮、全瓜蒌丹参竹沥桃仁冬瓜仁地龙);肺热痰瘀合心脾肾虚型22例,采用阴阳盛衰服药法,即上午阳盛服药,用清热利肺化痰逐瘀汤,下午盛服阳药,用益气温阳利水汤(制附子桂枝北五加皮破故纸红参茯苓泽泻车前子龙骨牡蛎);肺热痰瘀合痰迷心窍型(肺性脑病)15例,方用清热利肺化痰逐瘀汤加石菖蒲郁金远志安宫牛黄丸元阳欲绝型11例,方用保元参附龙牡汤(制附子黄芪红参龙骨牡蛎炙甘草),待四肢转温,汗出止,保元参附龙牡汤和清热利肺化痰逐瘀汤交替使用。病情较重者配合西药对症处理。结果:显效69例,好转18例,无效及死亡各7例,总有效率为86.1%[浙江中医杂志1992;(4):197]。晁氏将本病分为肺肾气虚外感型,偏寒者选用小青龙汤加味、偏热者选用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心脾肾阳虚水泛型,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痰热窍型,用涤痰汤加减;元阳欲绝型,用参附汤、四逆汤合生脉注射液;热瘀伤络型,用生脉饮加生地、大黄炭、大蓟小蓟三七赤芍等。共治疗本病286例,总有效率为90%[天津中医1985;(1):1]。谷氏以二陈汤为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49例,表寒里饮型22例,用麻杏二陈汤加味;痰饮蕴肺型11例,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饮热郁肺型9例,用连茹二陈汤加味脾胃阳虚型4例,用和胃二陈汤加味肾阳虚水泛型3例,用桂附二陈汤加味。观察10日,结果:显效.20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无效2例均属肾阳虚水泛型,服药1-2剂后,要求改为西莉治疗者[实用医学杂志1989;5(6):43]
·治法研究
吴氏以健壮)号(由大蒜素脱臭提炼有效成分、巴戟天蛇床子流浸膏提取物,按2:1:1比例,装胶囊)治疗脾肾阳虚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8例,对照组20例,用先锋霉素、氨茶碱,常规剂量治疗。均治疗1个月,结果:两组分别显效27、4例,好转28、4例,无效13、12例,总有效率为80.8%、《0,0%(p<0.05)。本组rv(残气量)、tlc(肺总量)及rv/tlc、肺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杂志1995;36(12):731)。
阎氏以自拟益气化瘀汤(党参五味子桔梗五灵脂丹参杏仁炙甘草)随证加减,配合西医治疗32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并与同期西医治疗30例作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显效2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16例,无效4例。两组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5)[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1):11)。易氏以益气活血化痰之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34例,中药用制苏子当归沉香末、炙黄芪丹参陈皮厚朴石菖蒲郁金胆南星桃仁红花随症加减;对照i组32例,用酚妥拉明、多巴胺,加10%葡萄糖盐水静滴;对照Ⅱ组28例,用肝素加10%葡萄糖盐水静滴。三组均给氧、抗感染,并对症处理。结果:三组分别显效23、24、16例,有效6、3、6例,无效5、5、6例,有效率为85.3%、84.3%、78。5%,。本组疗效优于对照h组(p<0.01)[江西中医药1995;26(1):11)。张氏以补阳还五汤为主,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肺心病70例,必要时配用西药,对照组50例,西医常规治疗。10日为1疗程,1疗程后,结果:两组分别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心衰控制,紫绀消失,肺锣音明显减轻或消失,pa02上升>1,33kpa)44、15例,有效21、23例,无效5、12例,有效率92.8%、76%(p<0.01)。本组血液流变学指标p-sod、e-lpo均明显改善(p<0.05-p<0.01)[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33]。
徐氏用益气免疫冲剂(红参茯苓白术刺五加山茱萸等)20旷次,1日3次,治疗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72例,对照组30例用贞芪扶正冲剂(含女贞子黄芪等,甘肃定西制药厂生产)15旷次,1日3次均口服,连用30日。结果:两组分别显效(症状积分下降~>2/3)47(65.3%)、10(33.3%)例(p<0.05),有效20、16例,无效5、4例,总有效率93.1%、86.7%。本组症状积分值治疗前后自身及组间比较均有显者性差异p<0.01、p<0.05。本组免疫指标(cd,、cd4、cd4/cd8、igm)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两组cd8、cd4/cd8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2):81)。
·雾化吸入治疗
陶氏以菖蒲雾化合剂菖蒲郁金丹参黄芩半夏防己等)雾化吸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30例,轻症患者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重症患者配合氧疗、抗生素及其他对症治疗,但不用呼吸兴奋剂、祛痰剂,10-15天为一疗程。结果:临床痊愈5例(重症1例),显效12例(重症5例),有效13例(重症6例),有效率100%,通过本组临床观察分析,其作用机制是雾化吸人后,使其气道分泌物特别是微痰栓得以排除,缓解了气道的痉挛状况,故1秒量(w真)、最大呼气流速(pefr)、动脉血氧分压增加,说明了肺通气(v)的改善。同时药物使用后即刻及用药7天后肺阻抗血流图提示右心功能(q-b/b-y)、右心指数(m)增高,肺动脉压(ppa)、肺血管外周阻力(pvr)降低,说明了肺循环(0)的改善。由于v/q比值的改善,使患者咳、痰、喘临床症状缓解,临床肺功能增加,活动强度加大,向良性循环过渡[中国中医急症1994;3(4):148]。陶氏以中药湿化鼻导管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呼吸衰竭10例。方法:采用kb-Ⅱ型高频喷射型呼吸机,以氧气瓶压力为动力,压力调在0.3—0.5kg/em2,频率为60次/分,正确联接恒温湿化瓶,瓶中加人中药煎剂(石菖蒲连翘菊花银花鱼腥草薄荷郁金),温度恒定在60~c左右,经过湿化的氧气经过输运管道(测温37~c左右),接普通鼻导管(单侧)持续供氧。根据病情转换频率、压力及停机。一般持续供氧不超过12小时,患者症状改善后改为每2-4小时停用15分钟-半小时,多在2天内逐渐停用。10例患者中,因停机后症状加重,又未及时使用,致病情恶化死亡1例;配合其他综合治疗痊愈9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9):556]。

肺气胀满。是泛指喘咳胸满的病症。是由于肺失肃降所致。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邪气壅肺,肺气不降;虚证多由肺肾两虚,导致肾不纳气,而肺气上逆。可见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合并感染等疾患。

《广济》疗患肺胀气急,咳嗽喘粗,眠卧不得,极重,恐气欲绝。紫菀汤方
紫菀(六分) 甘草(八分炙) 槟榔(七枚) 茯苓(八分) 葶苈子三合炒末,汤成下)
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绞去滓,分温三服,每服如人行四五里久进之,以快利为度。忌生葱、菜、热面、海藻菘菜、大醋、蒜、粘食。(出第二卷中)
仲景《伤寒论》,肺胀者,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以心下有水。宜服小青龙汤加石膏主之方。
麻黄(三两去节) 五味子(半升) 石膏(绵裹) 干姜芍药细辛(各三两) 桂心甘草(各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强人一升,瘦人及老小以意减之,日三夜一。忌生葱、生菜海藻菘菜羊肉、饧等。
肺胀者,病患喘,如脱状,脉浮大也。肺胀而咳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方。
大枣(十五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 麻黄(六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先煮麻黄三二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不知,更作之。忌海藻菘菜羊肉、饧。(并出第十八卷中)
深师》疗咳而上气肺胀,其脉浮,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设若有实者必躁,其人常倚伏。小青龙汤方。(用前仲景方)《千金》疗肺胀咳嗽上气,咽燥脉浮,心下有水。麻黄汤方
麻黄(去节) 芍药生姜(五两) 细辛 桂心(各三两) 半夏(半升洗) 石膏(四两)五味子(半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生葱、羊肉饧、生菜。(《集验》同,出第十七卷中)

论曰肺胀者手太阴经是动病也,邪客于肺,脉气先受之,其证气胀满,膨膨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是为肺胀也,脉经肺胀者,虚而满,喘咳逆倚息,如脱,其脉浮是也。
肺胀咳逆倚息,喘如脱,脉浮大,越婢加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汤洗七遍去滑)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六两) 石膏(碎半斤) 甘草(炙二两)
上四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五片,枣二枚劈破,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
肺胀,咳而上气,咽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麻黄汤方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 细辛(去苗叶)芍药 桂(去粗皮各三两)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上七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五片,同煎取一盏,去滓温服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心下有水,小青龙石膏汤方
石膏(碎二两)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 芍药 桂(去粗皮) 细辛(去苗叶) 甘草(炙锉) 干
上九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小儿量减治肺气胀满,咳嗽痰壅,四肢萎弱,积渐虚羸,半夏饮方
半夏生姜汤洗七遍去滑)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 升麻前胡(去芦头各一两) 槟榔(锉二枚)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大黄(蒸三度炒各半两) 竹叶(三十斤水洗) 生地黄(三两)
上九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再。
治肺气胀,心腹满闷,槟榔汤方
槟榔(两枚锉) 诃黎勒(两枚去核)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 甘草(炙半两) 桑根白皮(一两
上六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葱白五寸切,同浸一宿,次日煎至一盏半,去滓温服
治嗽喘肺胀不得眠卧,气急欲绝,紫菀汤方
紫菀(去苗土焙干一两半) 甘草(炙锉二两) 槟榔(七枚锉) 赤茯苓(去黑皮二两) 葶苈子(炒一
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以快利为度。
肺胀石膏汤方
石膏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 桑根白皮(锉炒) 甘草(炙锉) 款冬花(去梗焙) 熟干地黄(炒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入竹叶少许,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一治肺胀皱肺丸
五灵脂(研二两) 柏子仁(半两) 胡桃(八枚去壳研)
上三味,研成膏,滴水为丸,如小豆大,煎木香甘草汤下十五丸治肺乘风邪,气胀不利,上气逆喘,杏仁丸方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马兜铃蝉蜕(各半两) 砒霜(研一分)
上四味,捣研为末,煮枣二十枚,去皮核烂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空心薄荷汤下。

肺胀,主要指肺气肿,病源在肺,累及心肾。“胀”兆是本病的重要外露,气憋、胸满是本病的报标信号……
一、概述
肺胀是由于久咳哮喘之后,出现胸廓胀满,喘咳痰壅,气滞瘀阻的病证。正如《灵枢·胀论》说:“肺胀者,虚满喘咳”。《金匮要略》说:“咳而上气,此为肺胀”。肺胀是一种久咳致痰瘀挟杂,气浊交阻的肺病。日久累及心肾,出现面晦唇绀,心慌气促胸满如桶,腹胀肢肿等症。其特点为咳、喘、胀三症并见,该病重则痰迷心窍,神识昏迷心阳衰竭阳气外脱。属于现代医学的肺气肿肺心病,发病率高,病程缠绵,预后不良。由于该病发病率较高,农村尤多,老年人深为其害,故探索该病的早期先兆,争取早期治疗,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二、肺胀先兆的临床意义
胀病多由久咳、哮病、喘症发展而来,最早潜证多呈痰浊质型:即素禀形体肥胖面目虚浮咳嗽痰多,食少腹胀舌质淡、苔白腻,舌体胖大等症。
阻截治则 祛痰清肺,方宜桑杏二陈汤化裁:桑叶杏仁象贝栀子梨皮沙参茯苓、法夏、陈皮竹茹瓜蒌黄芩。早期先兆为:咳嗽努挣,常呛咳气急,痰少发粘,动则气促,咳则面紫气粗,舌质紫或有瘀斑,治以清肺化痰顺气活血为主。方宜蒌贝温胆汤化裁:瓜蒌贝母枳壳竹茹茯苓、法夏、陈皮甘草,酌加厚朴赤芍气虚则用人参蛤蚧散人参蛤蚧杏仁甘草人参茯苓贝母桑白皮知母,并加胡桃仁补肾纳气。日久渐现杵状指,桶状胸,张口抬肩面浮脱,呼气延长等症,则已成为典型肺胀病
肺胀凶兆
肺胀如突然昏厥,四肢厥冷,汗出如油,呼吸微弱为阳脱征兆,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肺源性休克。
如出现嗜睡、神迷,为痰迷心窍的险讯,继之则神志不清,喘息更甚,陷入昏迷状态则预后不良,属现代医学肺性脑病
喘喝抬肩,汗出如珠,面浮唇绀,四肢厥冷,神识不清,脉沉微欲绝,或脉浮大,为心阳虚阳气外脱之凶兆,正如《金匮要略》说:“上气浮肿肩息,其脉大,不治,又加利尤甚”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心力衰竭
如突然唇绀面紫,鼻煽憋气,胸闷烦躁,痰声漉漉,神志恍惚,则为肺闭的危候,继而气闭,终由闭到脱,肺绝而亡,肺绝者气去而无还也。正如《中藏经·虚劳死证》说:“肺绝则气不反,口如鱼口者,三日死。”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衰竭

证名。胀病之一。因肺气壅塞所致虚喘咳之证。《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石膏汤主之。”《医醇剩义》:“肺为气之脏,居于至高,寒气逆上,肺气壅塞……故虚满喘咳,当温肺降气,以解寒邪,温肺桂枝汤主之。”参见喘、胀病条。

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左右不得眠者是也。若痰挟瘀血,阻碍气机者,宜行血以流动乎气,降火以清利其痰,用归、芍、桃仁枳壳陈皮、栝蒌、竹沥。若风寒郁于肺中,不得发越,喘咳胀闷者,宜发汗以祛邪,利肺以顺气,用麻黄越婢加半夏汤。有停水不化,肺气不得下降而胀者,其证水入即吐,宜四苓散葶苈桔梗桑皮。有肾虚水枯,肺金不得施化而胀者,其证干咳烦冤,宜六味汤加麦冬五味子。他如气散而胀者,宜补气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又肺胀壅遏不得卧,喘急鼻煽者难治。(《证治汇补》)

金匮云。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两手寸口。原为手太阴肺脉。此云寸口脉数。云滑数。云数虚。云数实。皆左右三部统言也。
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顷之遍地者为肺痿。言咳者口中不干燥也。若咳而口中辟辟燥。则是肺已结。火热之毒出见于口。咳声上下触动其胸中即隐隐而痛。其脉必见滑数有力。邪气方盛之征也。数虚数实之脉。以之分别肺痿肺痈。是则肺痿当补。肺痈当泻。隐然言表。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肺热则膀胱之气亦热。小便必赤涩而不能多。若但吐涎沫而不咳。复不渴。反遗尿小便数者。明非热在上焦肺痿。亦非重亡津液之所致。必系上焦虚冷。不能制下。以故小便无所收摄耳。此为肺中冷。气上逆侮其阳气故必眩。阴寒之气凝滞津液故多涎唾。宜与甘草干姜汤之甘辛以温其脾肺也。若始先不渴。服温药即转渴者。明是消渴饮一溲二之证。消渴又与痈疽同类。更当消息之矣。
喻嘉言曰。肺痿其积渐。已非一日。其热不止一端。总由胃中津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然后成之。于是肺火日炽。肺热日深。肺中小管日窒。咳声以渐不扬。胸中脂膜日干。咳痰艰于上出。行动数武。气即喘鸣。冲击连声。痰始一应。金匮治法非不彰明。但混在肺痈一门。况难解其精意。大要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痰。止浊唾。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散火热。以复肺之清肃。如半身痿废。及手足痿软。治之得法。亦能复起。虽云肺病。近在胸中。呼吸所关。可不置力乎。然肺痈属在有形之血。血结宜骤攻。肺痿属在无形之气。气伤宜徐理。兼润肺燥。然肺虽燥而多不渴。勿以其不渴而用燥热之药。此辨证用药之大法也。
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炙甘草汤主之。此外台法也。肺痿虚寒。羸瘦缓弱战掉。嘘吸胸满千金生姜温中汤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千金生姜甘草汤肺痿咳嗽有痰。午后热。并声嘶者。古法用人参养肺汤。今改用紫菀散加丹皮、姜、枣。心火克肺。传为肺痿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喉不利者。古法用人参平肺汤。今改用紫菀散加葳蕤、橘红、姜、枣。肺痿咳嗽不已。往来寒热自汗烦渴者。古法用知母茯苓汤。今改用紫菀散知母、银州柴胡、姜、枣。盖咳嗽声嘶咽喉不利。皆是火郁痰滞。必用生姜之辛以散之。然须蜜制。藉甘以润之。此标本兼该之义也。刘默生言。痿本虚燥。总不离壮水清金。滋补气血津液。消痰止嗽。宜天冬麦冬、生地、熟地知母人参葳蕤紫菀为主。痞结。去天冬、生地。加橘红苏子泄泻。去天冬、生地、知母。加山药茯苓。并用固本丸。不时噙化肺痿咳嗽痰中红丝盗汗发热。热过即冷。饮食减少者。劫劳散虚劳肺痿失音。咳唾腥血稀痰。或面上生疮。人参蛤蚧散。丹方治肺痿。每日用人参细末一钱。入猪肺管内。砂锅中煮烂。加葱酒服效。肺痿咳唾。咽燥欲饮水者自愈。
张口短气者危。咳而口中自有津液。舌白苔滑。此为肺寒。甘草干姜汤肺痿属热。如咳久肺kt 。
喉哑声嘶咯血。此属阴虚。多不可治。肺痿六脉沉涩而急。或细数无神。脉口皮肤枯干。而气高息粗者死。
金匮云。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肺胀而发其汗者。即内经开鬼门之法。一汗而令风邪外泄于肌表。水无风战。白顺趋而从下出也。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
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小青龙石膏汤主之。
接二方分治肺胀。皆以其脉浮。当从汗解之例。越婢方中有石膏半夏小青龙方中有半夏石膏。观二方所加之意。全重在半夏石膏二味协力建功。石膏清热。藉辛温亦能豁痰。半夏豁痰。藉辛凉亦能清热也。观麦门冬汤方中。下气止逆。全藉半夏入生津药中。此二方又藉半夏入清热药中。仲景加减成方。无非生心化裁。后学所当神往矣。
上气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气之候。而至面目浮肿喘息动肩。是肺气壅逼。上而不下。加以脉浮大。气方外出。无法可令内还而下趋。故云不治也。加利则上下交争。更何以堪。
肺胀而咳。左右不得卧。此痰挟瘀血碍气而胀。当归丹皮赤芍桃仁枳壳桔梗半夏甘草竹沥、姜汁、如外邪去后宜。半夏海石香附、栝蒌、甘草为末。姜汁蜜调噙之。喻嘉言治施眉苍。肺痿喘嗽吐清痰。肢体痿软。不能举动。脉来虚数。以蛤蚧二十枚。酒浸酥炙。人参黑参各十两。蜜丸。时噙化。不终剂而痊。
石顽治陆去非。肺痿声飒吐痰。午后发热自汗。左脉细数。右脉虚濡。平昔劳心耽色所致。
先与生脉散保元汤。次与异功散加黄 。并加姜、枣。与都气丸晨夕兼进。调补半月而热除痰止。月余方得声清。
又治孙起柏肺胀。服耗气药过多。脉浮大而重按豁然。饮食不入。幸得溺清便坚。与局方七气。每剂用人参三钱。肉桂半夏曲炙甘草各一钱。生姜四片。四剂霍然。盖肺胀实证居多。此脉虚大。不当以寻常论也。
又治一尼肺胀喘鸣肩息。服下气嗽药不应。渐至胸腹胀满。脉得气口弦细而涩。此必劳力气上。误饮冷水伤肺。肺气不能收敛所致也。遂与越婢汤麻黄。加细辛葶苈大泻肺气而安。又治一酒客。严冬醉卧。渴饮冷茶。肺胀喘嗽。脉得气口沉紧搏指。与小青龙芍药。加葶苈半夏。一剂而痊。则知肺胀喘满。当以葶苈为向导也。

肺胀嗽者,或左或右,不得眠,动则喘急息重,此痰挟瘀血。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疏肝以清其痰,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诃子青皮竹沥、姜汁。肺胀不得卧者难治。
四物汤(方见血证条。)

肺胀之症】喘不得卧,短息倚肩,抬身撷肚,肩背皆痛,痛引缺盆,此肺胀之症也。
肺胀之因】内有郁结,先伤肺气,外复感邪,肺气不得发泄,则肺胀作矣。
肺胀之脉】寸口独大,或见浮数,或见浮紧,浮数伤热,浮紧伤寒;寸实肺壅,浮芤气脱和缓易治,代散则绝。
肺胀之治】脉实壅盛者,葶苈泻肺汤;肺受热邪,加味泻白散;肺受寒邪,小青龙汤加石膏,家秘立加味泻白散、前胡汤、三因神秘汤,随症加减治之。
[b]加味泻白散[b]
桑白皮地骨皮陈皮石膏桔梗黄芩知母甘草
胸前满闷,加枳壳苏梗
[b]前胡汤[b]
前胡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甘草陈皮枳壳桔梗
有风,加防风。有寒,加麻黄。有热,加石膏黄芩
[b]三因神秘方[b]
苏梗桔梗桑白皮地骨皮青皮陈皮木香枳壳

患者肺胀气急,咳嗽喘粗,眠卧不得,势极沉重,气似欲绝。宜用∶
紫菀六分 甘草(炙)八分 槟榔七枚 茯苓八分 葶苈子(炒)三合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以快利为度。

黄敬修兄店内,有同事鲍宗海者,因感风寒,喘嗽多日,就彼地某姓老医看视,谓其证属内亏,药与地归参术。予见方劝其勿服,宗海以为伊芳体素虚,老医见识不谬,潜服其药。是夜喘嗽益甚,次日复往加减,医谓前药尚轻,更增黄 五味子,服后胸高气筑,莫能卧下,呷呀不休,闭闷欲绝。敬兄询知其故,嘱予拯治。予曰∶前药吾原劝其勿服,伊芳不之信,况加酸敛,邪锢益坚,如何排解?敬兄云∶渠与我同事多年,不忍见其死而不救,揣摩至再,立方用麻黄桂枝细辛半夏甘草生姜杏仁葶苈子,并语之曰∶此乃风寒客肺,气阻痰凝,因而喘嗽,医不开解,反投敛补,以致闭者愈闭,壅者愈壅,酿成肺胀危证。《金匮》云∶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予于方中除五味白芍之酸收,加葶苈杏仁之苦泻者,盖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如救眉燃,不容缓待也。敬兄欣以为然,即令市药煎服,少顷嗽出稠痰两盂,胸鬲顿宽,再服复渣,又吐痰涎盏许,喘定能卧。宗海始悟前药之误,泣求救援。予笑曰∶无妨,枉自吃几日苦耳。次剂麻桂等味分两减轻,参入桔梗橘红茯苓苏子,更为调和肺胃而痊。
安波按∶风寒咳嗽,亦一大症也,不可渺视为轻浅者。徐氏灵胎,苦志三十年,始能治咳,先生于小青龙,去味芍加葶杏,真善法古人而不泥古人者也。

属肺热。
忌同肺实。
宜清热,消痰,降火,解毒散结,甘寒,苦寒,辛寒。
桑白皮桑黄黄芩蒌根贝母薏苡仁虎耳草 蕺米 连翘鼠粘子甘草败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