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

( feiqizhong )

别名: 肺胀 , 虚喘

中医

简介:
灵枢·胀论》说:“肺胀者,虚满喘咳”,肺气肿临床表现喘咳上气,痰多,胸部膨满,胀闷如塞等特征,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心慌心悸,脘腹胀满,肢体浮肿
病因:
本病的致病原因为久病肺虚,易感外邪,痰浊储留致使病情逐渐加重演变而成,故其发生与发展有内因外因两方面因素。
1.内因为久病肺虚,如内伤久咳哮证支饮肺痨等慢性肺系疾病迁延失治,经久不愈,痰浊壅肺,气还肺间,致使肺脏虚损,成为发病的基础。
2. 外因为感受外邪,肺气虚,卫外不固,外邪六淫易反复乘虚入侵,诱发本病发作。
病机:
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可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肺主气、司呼吸,开窃于鼻,主表卫外。故外邪每易从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病邪壅滞于肺,气道不利,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则见喘促咳嗽,咯痰。另肺为五脏华盖,朝百脉而通他脏,肺为娇脏,不耐邪侵,他脏之病气上犯亦可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壅阻气道,呼吸不利,发为喘促。由于内外合邪,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终致肺脏虚损。肺虚则气失所主,短气喘促日益加重。肺虚日久及肾致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动则喘甚,吸入困难,呼吸短促难续。由于肺气虚,治节失职,不能辅佐心脏运行血脉。又心阳根于命门之火肾虚心气心阳亦亏虚,不能鼓动血脉运行,则血行瘀滞,出现面、唇、舌、甲床青紫,喘促加重,胸满不得卧,屡屡频作,肺肾虚损日趋严重形成恶性循环,病势愈深。
诊断:
(1)痰浊壅肺:
        证候: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状,喘促气急,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辨证分析:肺虚脾弱,痰浊内生,上逆干肺则咳嗽,痰多色白粘腻,痰从寒化而成饮,则痰呈泡沫状。肺气虚弱复加气因痰阻,故喘促气急,稍劳即著。肺虚卫外不固则怕风易汗。脾虚气弱,健运失常,故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浊腻,脉小滑为肺脾气虚痰浊内蕴之候。
(2)痰热郁
        证候:咳嗽,咯痰色黄粘稠,咯吐不爽,喘息气粗,胸部胀满,烦躁,口渴欲饮,身热恶寒,溲黄便干,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辨证分析:痰浊内郁化热,痰热壅肺故痰黄粘,咯吐不爽,肺内蕴热,清肃失司,肺气上逆喘息气粗,胸部胀满烦躁,溲黄便干。热伤津液不能上承则口渴欲饮。复感风热之邪,故见发热恶寒等表征。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数或滑数为痰热内郁之象。
(3)肺肾气虚
        证候:喘促日久,倚息不能平卧,呼多吸少,声低气怯,气不得续,动则喘促更甚,胸闷,心悸咳嗽,痰多清稀或白如沫,形寒肢冷,夜尿多,重者面青唇暗,舌淡或紫暗,苔白,脉沉细数无力或结代
        辨证分析:久病肺肾两虚,不能主气纳气故倚息不能平卧,呼多吸少,声低气怯,气不得续。劳则伤气,故动则喘促更甚。寒饮伏肺,肾虚水泛则痰多清稀或白如沫。肾阳虚形体失于温养则形寒肢冷,不能蒸化水液,故夜尿增多。肺病及心、心气虚弱则心悸。肺失治节,不能助心运行血脉,血行瘀滞则面青,唇紫舌暗。阴盛阳衰,搏血无力,遂勉力亢奋而为之乃呈数象,脉虽数但沉细无力。
(4)肺肾阴虚
        证候:喘促气短,动则喘甚,咳嗽痰少,质粘难以咯出,面红烦热,口咽干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久病肺肾俱虚则喘促短气,动则喘甚。肺肾阴虚虚火灼津为痰,见咳嗽,痰少,质粘,难以咯出。真阴衰竭,孤阳上越,气失摄纳,见喘急面红烦热,口咽干燥。阴虚内热手足心热,潮热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疗:
一、辨证治疗
(1)痰浊壅肺: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方药: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加味苏子降气汤降气化痰平喘、偏温,以“上盛”兼有“下虚”,寒痰喘咳为宜。三子养亲汤理气豁痰平喘,偏降,以痰浊涌盛,肺实喘满为宜。痰多喘急,胸满不能卧,加葶苈子泻肺化痰,因外感风寒而诱发,见喘咳胸闷,痰多粘白泡沫,干呕恶寒发热,不渴无汗,脉浮紧,可用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感已解,而咳喘未除,去桂枝以减缓发散之力,麻黄用蜜灸以偏重宣肺平喘。病情稳定时,可用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自汗短气、乏力,痰量不多时可加黄芪五味子等益气固表。临证时方剂中宜酌情加入丹参活血以提高疗效。(2)痰热郁肺: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桑白皮汤加味。麻杏石甘汤,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清肺化痰用于痰热壅肺喘息气粗,胸满咯吐黄痰者,痰热内盛、痰胶粘不易咯出者加鱼腥草瓜蒌皮海蛤粉清热化痰利肺,痰呜喘息不得卧者加射干葶苈子肺平喘。痰热伤津、口渴欲饮、苔黄燥者加知母花粉玉竹芦根以生津润燥。
(3)肺肾气虚: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平喘固本汤和补肺汤加减,前方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用于肺肾气虚。动则喘甚有痰者。后方功在补肺益气,用于肺气虚弱、喘咳短气不足以息者。阳虚甚,形寒肢冷,夜尿多,舌淡加熟附片肉桂钟乳石气虚血瘀颈脉动甚,面唇青紫,舌紫暗加当归丹参桃仁红花活血通脉。喘脱危象可急加参附汤蛤蚧粉或黑锡丹补肾纳气,回阳固脱。
(4)肺肾阴虚:治法:滋补肺肾。
        方药:生脉散都气丸加味。肺阴亏虚,虚火上炎,口咽干燥加元参、沙参玉竹百合以清热养阴生津润燥手足心热,潮热加知母地骨皮鳖甲虚热盗汗糯稻根浮小麦龙骨牡蛎山萸肉,敛汗,临床上单纯肺肾阴虚证较少见,多兼有不同程度气虚,临证时应权衡主次治之。埋线疗法  以羊肠线埋膻中肺俞心俞大椎穴位,对咳痰喘症状有较好疗效,而且能改善机体过敏体质。
二、气功疗法:适合练内养功,可提高老年人的心肺功能。
三、氧疗:对氧分压持续低于7.33kpa  (55mmhg),合并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或顽固性右心衰竭者,应坚持氧疗。
四、单方验方
(1)紫河车粉1.5g,每日服2次。
(2)蛤蚧焙微焦研末冲服1~2g,每日2次。
(3)胡桃肉3个,每日1次。
(4)人参15g,蛤蚧一对焙微焦,杏仁30g,川贝30g,紫河车30g,研细末冲服,每次3g,每日2~3次,用于肺肾气虚症。
中药:
针灸:
针灸治疗  取肺俞膻中大椎足三里三阴交太渊太溪,根据证型采用补、泻、平补平泻等不同手法。

西医

简介: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过度膨胀,或同时伴有气腔壁破坏的病变。各种常见的肺气肿:一、老年性肺气肿:因年老而肺组织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但无组织破坏,供应血管也不减少,仅有肺泡及肺泡壁弹性减退,内腔扩大,称为老年性肺气肿。二、代偿性肺气肿:部分肺组织失去呼吸功能(如肺萎陷不张或在肺叶切除术后),使胸腔内负压增高,从而有另一部分正常的肺组织过度充气以填充空隙,称为代偿性肺气肿。三、旁间隔性肺气肿:肺小叶问隔纤维组织附近的肺泡过度扩张充气或破裂融合,形成大泡,称为旁间隔性肺气肿。四、大泡性肺气肿:肺泡气肿直径>1cm者称谓肺大泡。大泡性肺气肿系指x线检查时发现肺大泡的肺气肿。五、间质性肺气肿:肺泡或细支气管壁破裂,气体逸入肺间质,称为间质性肺气肿
病因:
由于肺气肿多继发于慢性肺及支气管病变,所以凡能引起肺及支气管炎症、阻塞的病变也都是肺气肿的病因。如感染、吸烟、大气污染等可使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腺体肥大分泌亢进,支气管痉挛、狭窄引起气道阻塞等。有调查表明,环境因素、大气污染、吸烟与肺气肿的发病率有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发现先天性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或活性减低与肺气肿的发病有关。α1 抗胰蛋白酶是由肝脏合成的可抑制多种蛋白酶活性的一种糖蛋白。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或活性降低,不能有效地抵抗由崩解粒细胞中释放出的蛋白酶对肺支持组织的破坏,因此可发展成肺气肿
人群:
40岁左右即可出现。本病多为慢性不可复性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α1 抗胰蛋白酶严重减少的人肺气肿的发生率约为正常人的15倍。
发病机理:
一、 老年人肺组织呈生理性退行性改变,肺泡弹性减退而膨大,则形成“老年性肺气肿”。二、 因一部分肺组织失去呼吸功能而另一部分代偿性过度充气,历久可形成“代偿性肺气肿”。三、 旁间隔性肺气肿:常发生在肺的锐缘(如上叶、中叶或舌叶的前缘,肺的肋隔缘以及大血管、大支气管周围的肺组织)。可能由于这些部位的血管壁的弹力纤维网支持组织稀少而萎缩,使肺泡缺乏血液供应而易形成肺气肿泡。局部感染及间隔纤维组织的牵拉作用可能是形成间隔性肺气肿的直接原因。四、 大泡性肺气肿:可以由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泛小叶性肺气肿而成,也可为旁间隔肺气肿的一部分,有时纤维疤痕起活瓣作用。使位于远端的肺单位膨胀,形成肺大泡。大的肺大泡可占据一侧胸腔的1/4或1/3。五、间质性肺气肿:剧烈咳嗽、机械正压呼吸、重度哮喘或在爆炸空间环境中呼吸,均可使肺泡内压增高泡壁破裂,气体逸入肺的间质。
病理:
肺气肿肺大体外观容积增大,可达正常肺的2倍,表面苍白或灰白,弹性回缩力减弱,开胸后仍保持膨胀状态而不萎陷,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大泡。按其病变部位形态结构的不同,慢性肺气肿可分为两型。
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多由炎症造成终未细支气管管腔狭窄阻塞,其远端的Ⅰ级及Ⅱ级呼 吸性细支气管发生囊状扩张,因这种扩张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肺小叶的中央区,故名。当受累的肺小叶数增多,肺呈囊泡状,数个囊腔又可融合成较大大泡。镜下可见慢性支气管炎的变化及肺组织的严重破坏全小叶型肺气肿:本型特点是末梢肺组织即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弥漫性扩张,肺泡扩张及破坏性病变比较均匀,有的可合并肺大泡。此型多见于青壮年由于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所引起者。
以上两种病理改变可同时存在同一肺内,则称为混合型肺气肿
病理生理:
一、老年性肺气肿:因无气道阻塞因素存在,肺功能损害一般也较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为轻,仅有残气量、功能残气量略有增加,肺顺应性稍有增高;肺活量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减少。年龄越大者,肺气肿越明显。吸烟者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
二、代偿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并无支气管阻塞因素,也无组织破坏,只有肺泡膨胀,其通气功能正常,但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增大。如原有病变恢复,代偿性过度充气是可逆的;若原有病变为永久性的,肺泡和小气道长时期受牵拉而弛张,弹性纤维断裂,纤维组织增多,则形成不可逆的肺气肿
三、间质性肺气肿:气体常在小叶间隔与脏层胸膜连接处排列成囊,形成串珠气肿小囊。这些肺表面的气肿泡不一定与支气管直接通连。肺间质充气使整个肺体积增大,但肺泡并不一定过度充气或胀大。
诊断依据:
严重肺气肿的临床诊断并不难,但在早期诊断却不易,应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胸部x线表现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发病:
起病缓慢,病程长。
症状:
本病多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其他慢性肺系疾病,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咯痰,并逐渐出现气急现象,进行性加重,早期气急多表现在活动后,以后发展至走路甚至穿衣、说话时也气急,并有疲乏、纳差、消瘦等全身症状。
体征:
本病早期体检多无异常发现,严重肺气肿时,胸部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肋间隙饱满,走向水平,呼吸活动减弱;语音传导减弱;叩诊回声增强,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呼吸音减弱,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及罗音、还有心音遥远,心率加快,紫绀等。合并肺心病右心衰竭时还有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水肿等。
影响诊断:
x线检查
早期x线检查无明显征象。后期严重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容积增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肋骨走向水平,膈肌位置下降,膈穹窿变平;侧位片前后径增大;肺血管纹理变细变稀且直,心脏垂直狭长。
实验室诊断:
肺功能检查:
肺总量增加,残气及功能残气量增加,残气量与肺总量百分比量显著增高(>45%),1秒用力呼力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r)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均有降低。由于弥散面积减少,肺内气体分布不均匀,通气/流量比例失调,因而弥散功能降低,一般pao2降低,paco2升高。但有的老年性肺气肿pao2和paco2变化不明显。
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虽然发展到后期都可合并肺气肿,但在早期,慢性支气管炎病变主要局限于支气管,虽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但程度轻,且弥散功能多正常;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和肺通气过度,气体分布严重不均,但慢性支气管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敏感,而单纯肺气肿则不敏感。
预后:
本病早期病情轻、无并发症、呼吸功能尚能代偿,可胜任一般工作。若病情严重,反复感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则可危及生命。
治疗:
咳嗽、痰多者可给予止咳、祛痰剂如甘草合剂、必嗽平等。合并感染者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气急加重者可给予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或口服。
合并肺心病右心衰竭,呼吸衰竭者,见相应篇章。
中西医结合:
本病为不可逆性改变,其治疗主要在于功能锻炼和合并症的治疗。若合并感染、肺心病右心衰竭可中西药并重联合治疗,以求迅速控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中药、气功以及功能锻炼为主以增强体制,提高抗病能力。

“肺气肿” 相关论述

肺气肿是指肺脏充气过度,终末细支气管的远端部分,如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胀或者破裂的一种病理损害。
肺气肿这种病实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所以经过比较缓慢。在终年不愈的情况下出现咳嗽、咳痰,多在冬季发病,或在伤风感冒时症状明显。病人咳痰量不多,痰多呈粘性,不易咯出,症状上反反复复,与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相似,但有时伴有呼吸困难,呼吸不畅,有时出现喘息,症状时轻时重。经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慢性经过,咳嗽、咯痰、肺换气功能障碍的症状逐渐加重。
肺气肿病除了咳嗽、咯痰症状之外,细心看一下病人的呼吸状态就可以知道,如呼气延长,胸廓前后径增大,外呈桶状,即俗称桶状胸,呼吸运动减慢。肺气肿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体征,早期呼吸困难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疾病的加重,病理损害的加深,则会出现呼吸困难,同时也可出现心脏方面的损害症状。早期发现这种病并不难,主要是防止病理损害的进展。

肺胀,主要指肺气肿,病源在肺,累及心肾。“胀”兆是本病的重要外露,气憋、胸满是本病的报标信号……
一、概述
肺胀是由于久咳哮喘之后,出现胸廓胀满,喘咳痰壅,气滞瘀阻的病证。正如《灵枢·胀论》说:“肺胀者,虚满喘咳”。《金匮要略》说:“咳而上气,此为肺胀”。肺胀是一种久咳致痰瘀挟杂,气浊交阻的肺病。日久累及心肾,出现面晦唇绀,心慌气促胸满如桶,腹胀肢肿等症。其特点为咳、喘、胀三症并见,该病重则痰迷心窍,神识昏迷心阳衰竭阳气外脱。属于现代医学的肺气肿肺心病,发病率高,病程缠绵,预后不良。由于该病发病率较高,农村尤多,老年人深为其害,故探索该病的早期先兆,争取早期治疗,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二、肺胀先兆的临床意义
胀病多由久咳、哮病、喘症发展而来,最早潜证多呈痰浊质型:即素禀形体肥胖面目虚浮咳嗽痰多,食少腹胀舌质淡、苔白腻,舌体胖大等症。
阻截治则 祛痰清肺,方宜桑杏二陈汤化裁:桑叶杏仁象贝栀子梨皮沙参茯苓、法夏、陈皮竹茹瓜蒌黄芩。早期先兆为:咳嗽努挣,常呛咳气急,痰少发粘,动则气促,咳则面紫气粗,舌质紫或有瘀斑,治以清肺化痰顺气活血为主。方宜蒌贝温胆汤化裁:瓜蒌贝母枳壳竹茹茯苓、法夏、陈皮甘草,酌加厚朴赤芍气虚则用人参蛤蚧散人参蛤蚧杏仁甘草人参茯苓贝母桑白皮知母,并加胡桃仁补肾纳气。日久渐现杵状指,桶状胸,张口抬肩面浮脱,呼气延长等症,则已成为典型肺胀病
肺胀凶兆
肺胀如突然昏厥,四肢厥冷,汗出如油,呼吸微弱为阳脱征兆,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肺源性休克。
如出现嗜睡、神迷,为痰迷心窍的险讯,继之则神志不清,喘息更甚,陷入昏迷状态则预后不良,属现代医学肺性脑病
喘喝抬肩,汗出如珠,面浮唇绀,四肢厥冷,神识不清,脉沉微欲绝,或脉浮大,为心阳虚阳气外脱之凶兆,正如《金匮要略》说:“上气浮肿肩息,其脉大,不治,又加利尤甚”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心力衰竭
如突然唇绀面紫,鼻煽憋气,胸闷烦躁,痰声漉漉,神志恍惚,则为肺闭的危候,继而气闭,终由闭到脱,肺绝而亡,肺绝者气去而无还也。正如《中藏经·虚劳死证》说:“肺绝则气不反,口如鱼口者,三日死。”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支气管炎是在内外因素反复作用下所发生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发病以北方地区,尤以秋冬寒冷季节或急性呼吸道感染时,症状比较明显。主要临床表现可概括为“咳”、“痰”、“喘”、“炎”四症,以长期反复咳嗽最为明显。患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老年人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常可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初时往往在活动后气短,渐至休息时也感气促,在寒冷季节常因呼吸道感染使症状加重,甚至发生紫绀或呼吸衰竭。由于长期反复咳嗽使肺泡膨胀、压力增高、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受压而阻力加大,加重了心脏负担,久之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一)饮食原则
2.保证优质蛋白质供高的人,称得上是最理想的水果。
给,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每日应有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各种鱼、禽、瘦肉、蛋、奶及豆类食品,应尽可能保证,做到每餐荤素搭配,粮、豆、菜混食。
3.新鲜蔬菜及水果不可少,特别是绿色叶菜类含丰富的维生素及无机盐,对提高细胞免疫力有重要作用。
4.鼓励病人多饮水,有助于排痰。
5.患严重肺心病急性感染使病情加重时,可给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盐饮食,伴浮肿时应限制水的摄入。
6.遵循冬病夏治的原则,以达扶正固本之目的,能有效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与恶化。
7.多选择中性食物,少选偏寒凉的食物,或在偏寒凉的食物中加些生姜胡椒等热性食物,或在蔬菜中加些羊肉牛肉狗肉等温性食物。
8.某些食物易引起过敏,如虾、蟹等,应适当加以限制。
(二)食谱举例
早餐:
馒头(面粉100克)
小米稀饭(小米50克)
咸鸭蛋50克
榨菜丝10克
午餐:
大米饭150克
红烧鱼(白鲢鱼100克)
菠菜豆腐汤(菠菜100克、豆腐100克)
晚餐:
面包100克
大米稀饭(大米50克)
酱牛肉50克
素炒小白菜小白菜100克)
水果100克
全日烹调用油20克
全日热能9030千焦(2150千卡)左右。
(三)食物选择要点
1.注意选择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肝、蛋黄、绿叶及黄色蔬菜、鲜橘、橙、柑等。维生素a能维护气管粘膜上皮细胞正常功能,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抵抗力,b族维生素能增加食欲。
2.木耳花生丝瓜竹笋萝卜、藕、核桃、梨、蜂蜜海带等食品具有祛痰、润肺功能。
3.禁忌刺激性过强和过冷、过热的食物,如酒、茶、葱、辣椒等,还应戒烟。

肺气肿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终末细支气管管腔狭窄,造成肺泡内积聚多量气体,肺泡明显膨胀疾病,肺组织部分失去呼吸功能。中医属于“喘”、“痰饮”等范畴,因机体正气不足,邪气侵袭而发。病因多与吸烟、废气污染、慢性支气管炎及遗传性x1—抗胰蛋白酶缺乏有关。临床表现多在慢性咳嗽、咯痰基础上加重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不能平卧,只能端坐呼吸。查体可见呼吸运动减弱,桶状胸,触诊语颤减弱或消失;肺部叩诊清音,肺下界及肝浊音界下移,心浊音界不能叩出或缩小,心音遥远,呼气延长,呼吸音减弱等。
肺气肿为不可逆的肺实质损害,易转为肺心病,目前对本病无特殊疗法,适当的调养对本病尤为重要。
(一)起居调养法
老年肺气肿患者在冬春季节或天气转变时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常备氧袋。防止有害气体吸入,防止慢性支气管发生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露蜂房30克,醋60毫升,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2)补骨脂9克,核桃仁30克,水煎服汤,早晚分服。
(3)蛤蚧60克,紫河车60克,炒五味子24克,地龙24克,人参30克,上药共研细未,混匀备用。每次服6克,每日2次。以上为1剂量,服2剂为1疗程,未愈者可继续服第二三疗程。一般以入冬服用为好。
2.中成药
固本咳喘片,每次3~4片,每日2次;七味都气丸,每次9克,每日2~3次。
(三)饮食调养法
烟酒,予以易消化、少刺激的清淡饮食。可服食药茶、药粥等。
(1)柚子(约1000克重,去肉留皮),百合125克,白糖125克,将上述三味加水适量,煎2~3小时,分3次服完,每日1次,每服3个柚子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2)核桃粥:核桃仁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核桃仁先用沸水氽,浸泡去皮,然后切碎,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熬煮至米粒开花时,加入核桃仁冰糖,再煮至粥熟。
(3)猪肺250克,冬虫夏草10~15克,猪肺洗净,切块,加水与冬虫夏草同煮,食猪肺喝汤。
(四)体育调养法
除加强耐寒锻炼、散步等以外,还应进行呼吸锻炼:取立位(亦可坐位或仰卧位),一手放于前胸,一手放在腹部,作腹式呼吸。吸气时尽量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呼吸须按节律进行,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或1∶3,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收拢,作吹口哨样,胸向前倾,要求深吸缓呼,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保持在7~8次左右,每日锻炼2次,每次10~20分钟,坚持进行。

刘××,男,49岁。安徽省某局干部。
【病史】十余年前,患慢性支气管炎,后发展为哮喘,经常发作,每冬必重,常须住院治疗。经安徽省××医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久治未愈。1978年7月4日来诊,按少阴证论治。前后八诊,已一年未再复发。
【初诊】气紧,心累,乏力,偶有咳嗽,痰少,清稀色白。体稍胖,两颧赤暗,唇乌,舌淡白,苔灰白厚腻。时值伏天,哮喘虽未大作,但病根犹存,此证属少阴。法宜扶先天元阳,镇纳浊阴之气,以四逆加味主之。
处方
附片60克(久煎) 干姜片60克 炙甘草18克 上肉桂15克 生白术30克
【二诊】上方加减服二十余剂,渚证皆减。活动后还觉气紧、心累。舌质仍淡,苔腻稍退。阳衰阴盛,日久难复,守原法再进。
【三诊】上方加减又服二十余剂,气紧、心累明显减轻。双颧暗赤色稍退,舌质微现淡红,苔厚腻减。为扶正驱邪,巩固疗效,拟四逆、理中合方加味,配成丸药,坚持服用两月。
处方
附片150克 干姜片150克 炙甘草60克 红参30克 炒白术120克 上肉桂60克 宁枸杞120克 菟丝子120克 紫河车120克
共研细末,加红糖为丸,如枣大,每日2次,每次2丸。
1978年冬季,在中央党校学习时,经服药后,与往年冬季截然不同:在严寒之晨,可在室外坚持打太极拳和跑步约1小时,咳喘未再发作。
1979年4月,患者从安徽来京,特来看望范老,介绍自去冬以来,至今良好。过去走一、二里路,上二、三层楼,皆觉困难,经常住院。现在,一直坚持工作和体育锻炼,身体日益康复。
【按语】患者于1979年1月,向有关研究部门反映,着重提出两个问题:
(一)据说川附片超过四钱,就要中毒,多服干姜有害于肾。但范老所处药方,每剂药附片用到二两以上,干姜用量亦不少,四个月内,附片累计服用二十余斤,不仅没有中毒其他反应,而且疗效显著,究竟是何缘故?
(二)我在京服汤药,是从1978年7月12日开始,至9月20日。时值伏天,每天一剂,早中晚三次分服。
有的医生,对盛暑服用如此大量热药很担心。象类似陈规,范老为什么敢于突破?建议一并作为专门课题研究总结。
我们认为,病人提出的这些问题十分中肯。如能采取现代科学手段,加以认真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

何谓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活动后呼吸困难的临床综合征。客观上具有不能以其他肺部疾病心脏病来解释的气流减少,病人有咳嗽、咳痰和气促等症状,体检有气流减少所致的两肺呼吸音,尤其是呼气音减低。气流减少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测而确定。肺气肿是肺部形态学上的变化,有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异常膨大,伴肺泡壁的破坏性改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共同存在时,尚有细支气管炎哮喘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