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

( dazhui )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颈项强直癫痫;热疾;疟疾;潮热;气喘咳嗽支气管炎角弓反张肺胀胁满肺气肿呕吐;疲劳;发烧;中暑;四肢发冷;瘫痪头晕、头昏眼花;精神分裂症自汗肺结核恶心
功效:祛湿; 清热, 清暑热; 驱风; 解表; 调理营卫(气); 壮阳清心; 健脑; 健脾肺之气, 清肺热; 和镇胃部逆气、抑制肝阳上亢舒筋安神
针灸方法:针法: 向上斜刺0.5 - 1寸.
灸法艾炷灸3 - 7 壮或艾条灸 5 - 15分钟。
释义:〖别名〗百劳上杼
〖穴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阳气上行头颈。〖名解〗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
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备注:三阳(即手足太阳阳明、少阳经脉的总称)、督脉交会穴。四海穴之气海

“大椎” 相关论述

[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配伍] 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乳根治脾虚;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双胆俞);配曲池预防流脑;配合谷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命门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孔最哮喘;配曲池、合谷泻热;配腰奇间使癫痫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位置】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主治】督脉气机阻滞,枕后凝滞疼痛,气冲百会阳气不振,头项疼痛,热病癫痫骨蒸盗汗,幻听,幻视。
【应用】本穴又名百劳上杼督脉是气通小周天的背部通道。本穴为阳中之阳,是调益阳气之总纲,又为督脉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会穴,故凡阴阳相交,一方偏盛不得平者,多取本穴调之。欲导气发气调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之气,需先调大椎,再调其他配穴。此处最能振奋、激发阳气。以震颤手法发气于本穴,再与命门尾闾关等相配伍,可以激发患者动象。但对有的病人易导致气晕厥现象,临床要特别注意。

穴名。出《素问·气府论》。《肘后备急方》作大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大顀。别名百劳上杼。属督脉三阳督脉之会。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及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分支。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癫狂癫痫骨蒸潮热,盗汗咳喘脊背强急,项强;及肺结核支气管炎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一椎上,陷者宛宛中。手足三阳督脉之会。《铜人》针五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以年为壮。
肺胀胁满呕吐上气,五劳七伤,乏力,温疟气注背膊拘急颈项强不得回顾,风劳食气、骨热,前板齿燥。
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颈项强痛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