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

( jingshenfenliezheng )

别名: 癫证

西医

简介:
精神分裂症一词,迄今尚无严格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共同的认识为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在没有大脑病变的基础上,患者表现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而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为突出症状。患者虽长期罹病,无意识障碍和智能缺损;但迁延日久,可导致精神衰退。
病因:
病因未明,目前较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大致归纳于下。
1.遗传学的研究
(1)家谱调查:国内外多数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直系亲属中,其发病危险性(high risk)明显高于一般居民。血缘关系对患病率有明显作用。
(2)孪生子研究: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得出近似的结论,即单卵孪生子(mz)的同病率显著高于双卵孪生子(dz);
(3)寄养子的研究:这是为了排除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而进一步证实遗传因素的研究。这项研究要将患者的子女送到正常人家庭中寄养,而且时间又较长,因而研究例数十分难得。寄养子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并指明了遗传因素的作用。
关于遗传的方式,现时尚难肯定。不少资料倾向于多基因遗传的可能,即多对基因共同起作用,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因素,可能是个体对本病的易感性(liability)或脆弱性(vulnerability),能否发病还应重视后天因素的影响,即外在环境和个体发育的作用。
2.素质因素素质(constitution)一词包含体质和心理两方面的内涵,有时也用气质来描述,似有同义语之意。目前公认在素质因素中,人格具有重要意义。人格是人物特征的标志,又称个性心理特点。人格具有一定的意识倾向性和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体现在性格、能力及气质方面。
对人格的阐述,不少精神病学家都有论著。对精神分裂症病前人格素有分裂人格或分裂素质之际。这种人多表现孤僻,不善交往,缺乏感情,胆怯,羞涩,顺从,敏感,遇事犹豫与人格格不入等特点,约占患者的1/3~1/2。但应指出,人格特点不是发病的必然条件,主要看后天的培养和环境,因为人格是可塑的。
3.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应激和不良的社会环境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诱因,业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事件,像家庭破裂、事业或工作上的挫折等,较正常人发生率为高。社会环境方面,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发生于低文化、经济贫困、政治上受压迫及社会低阶层居民中。对此,有人提出了易患性模式的观点,即 “素质-应激”模式(diathesis-stress model)。对于能否发病,在素质、心理应激方面有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4.其它有关因素性别和年龄方面,本病多发于青少年,而且在类型中还有青春型之称。性别以女性为高。躯体因素中,如全身性感染、中毒疾病,可削弱高级神经的活动,若本身抵抗力不强,也可作为诱发因素。
(三)中医情志学说
中医学对病因的论述较为扼要。大都认为癫证系由于情志不随,损伤肝脾。或因思虑过度伤及心神。此外,癫证的发病又与先天禀赋和体质强弱有密切关系,这与西医的论点是相近的。
病理生理: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已从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神经生化是研究得较多的课题。
1.多巴胺假说:当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酚噻嗪类和丁酰苯类等其药理作用为阻断多巴胺(da)受体,还有长期服用大量苯丙胺者,可引起苯丙胺中毒,其表现类似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此外,苯丙胺也会加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现已知苯丙胺的作用为抑制神经元突触部位对da的再摄取,从而使受体部位da含量增高。可见,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产生,可能与中枢da功能亢进有关。可是也有些事实与此不相符,如:①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阴性症状为主者,其da功能并非亢进;②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显,如用左旋多巴(加强中枢da能药物)反而有效;③抗精神病药物不仅对精神分裂症有效。因而仍处于da假说阶段。
2.5一羟色胺假说致幻剂麦角二乙酰胺(lsd25)在健康人可引起一过性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故长期以来认为是一种拟精神病药物。lsd-25是5-羟色胺(5一hd)的抗代谢药,因而提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5一ht代谢障碍有关。可是目前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中,5一ht的研究结果互有矛盾,有的结果未能被重复证实,故也称为5一ht假说。
3.脑影像学研究这是较为新近的研究资料。buchsbaum(1990)复习了有关精神分裂症应用氟去氧葡萄糖(fdg)进行的正电子发射扫描(pet)研究,多数资料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额叶,基底神经节部位的代谢较枕叶、小脑或白质为低,从而提出额叶-纹状体功能缺陷假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应与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如认知过程障碍相结合进行分检,方能深入阐明机理。
诊断标准:
我国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参考icd-10,也制订出《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现为第二版修订本,即ccmd一2一r(1995)。对精神分裂症列出如下标准:
1.症状标准凡具有以下症状中的至少两项,且无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以及情感高涨或低落,即可确诊:(1)联想障碍;(2)妄想;(3)情感障碍;(4)幻听;(5)行为障碍;(6)意志减退;(7)被动体验和(8)思维被插入或被撤走或强制性思维。
2.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且只少有下列情况之一:(1)社会功能明显受损;(2)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和(3)无法与病人进行有效的交谈。
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的病期至少持续3个月。
4.排除标准应除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及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所引起。
体征:
本病多隐性起病,早期症状往往不被人注意,常有生活散漫,不注意个人卫生,工作马虎,兴趣减少。有时可主诉头痛、乏力、睡眠不好等。
病情进一步发展,则表现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思维方面呈现联想散漫,思维空洞,破裂性思维,逻辑障碍及荒诞离奇的妄想。情感则以淡漠无欲、情感平淡或情感倒错多见。行为表现退缩或独处一隅,脱离现实而沉思于幻想境界。此外,幻觉也为常见症状之一,常听到有人在议论或责备自己。
根据上述临床不同的表现,本病可分为若干亚型。国内近期的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1995年)分为:①偏执型:以妄想为主要症状,常伴幻觉;②青春型:以思维、情感和行为明显的不协调或解体为主要表现;③紧张型:以兴奋和木僵期的紧张综合征为主要症状;④单纯型: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和⑤其它型等。需要说明的是,临床亚型是可变的,所以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年代,亚型的名称是不一致的;例如美国就取消了单纯型和青春型,而代之以紊乱型等。
精神分裂症的躯体和精神系统变化,一般认为无特征性症状。有时可发现个别患者的神经系统有阳性体征,但多不稳定,亦不典型,称作神经系统软症状(softsign)。有的患者呈现某些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出汗、四肢发凉等。脑ct扫描检查,发现少数患者脑室扩大、额叶变小等。这些变化与发病关系尚无充分解释。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具有不断发展,逐渐加重的趋势。在漫长病程中,有时患者可出现缓解,但大多数还是出现精神缺损或精神衰退的结局。
鉴别诊断:
临床上常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情感性精神病亚急性发病表现为运动兴奋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乍看来与躁狂症有些近似。精神分裂症的缄默木僵状态应与抑郁症鉴别。两种疾病的鉴别在于躁狂证的表现有感染力,其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与周围环境接触好。抑郁症的表现虽不与人主动接触,但其情绪表现为低落而不是淡漠,当耐心与患者接触时,仍可得到一些应答性反应,无古怪或不可理解内容。若既往有躁郁症发作史,缓解期良好,更可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2.偏执性精神病本病发病年龄较迟,症状以持久而较系统的妄想为特点,其情感和行为与妄想一致,而无“分裂”表现。人格保持较完整。虽长期患病,无精神衰退。对现有治疗效果欠佳。
3.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尤其是单纯型患者,可表现类似神经症。鉴别要点是神经症患者有充分自知力,迫切要求泊疗,并伴有明显焦虑情绪,与社会环境接触好,社会功能无何影响(但强迫症恐怖症会有些影响)。
4.器质性精神病某些器质性精神病,如非典型脑炎、脑肿瘤等,可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表现淡漠少语,情绪低下,幻觉或精神运动兴奋,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但深入观察和仔细检查,可发现可疑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再进行脑电图、脑ct扫描等检查,则不难予以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对病情有分析批判能力,社会功能良好,能恢复工作或参加学习。
2.显著好转:精神症状大部消失,对病情有一定批判能力,自知力部分存在,能从事简单劳动,
3.好转:精神症状稍有减轻,无批判能力,无自知力,在他人监护下可进行简单劳动。
预后:
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多数欠佳,尤以单纯型和青春型较差。自从广泛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以来,加之社区康复系统的逐步充实和完善,本病的缓解率有所提高,相对的复发率而下降,从而扭转了对精神分裂症的悲观态度。
长期以来,精神病学家希望能从生物学或心理学方面找到某些可供判断预后的指征。可迄今为止,判断预后的良否仍以临床实践为主。判断预后的指征不像诊断标准那样易于统一,因之较难有公认的项目。大体来讲,预后较好的条件如:发病年龄在成年以后,起病较急,病前个性特点良好,无家族精神病遗传史,临床表现以阳性症状为主,对现有抗精神病药物反应良好等。反之,则预后不好。
治疗:
精神分裂症病情呈慢性迁延发展,预后欠佳。因之应尽早确诊,及时进行系统治疗,之后社区康复,巩固效果。
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这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的首选药物。这类药物种类较多,要根据具体病例选用疗效好而副作用低的适当药物。常用者用氯丙嗪、奋乃静、甲硫哒嗪、氟哌啶醇等。近来氯氮平、舒必利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业已应用。
任何抗精神病药物皆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症状及耐受情况逐增至适宜治疗量。一般经6~8周未显疗效可考虑更换药物。对某些急性发病或兴奋躁动患者,可采取注射途径用药,以便尽快控制症状。治疗达到预期疗效,可缓慢减量进入维持治疗。
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某些副作用;常见的如锥体外系症状、抗胆碱能副作用、肝功异常等,可酌情进行对症处理。为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心电图等。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参阅精神药物治疗专著,不一一叙述。
2.电痉挛治疗本项治疗现已严格选择适应证,仅对木僵状态、拒食不合作患者作为合并治疗应用。为避免患者对治疗的紧张,可采取改良无抽搐电痉孪疗法。一般疗程为6~8次。
3.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有不同的见解。自抗精神病药物广泛应用后,也有所忽视。近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治疗对本病有一定的影响,才引起了重新认识和评价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作用和位置。
(1)进行治疗的原则:首先要耐心倾听,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医生或治疗者应以平等的态度与患者进行试探性交谈,切忌命令式或强加于患者。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网络比正常人小得多,应帮助患者建立并扩大社会支持系统,这对提高患者抵抗和缓冲应激性生活事件有一定作用。
(2)支持性心理治疗:这一方法应用范围较广,不仅限于精神疾病。支持疗法以同情,指导、推理等支持方法以减轻患者焦虑,从而使其更好地应付生活环境。支持疗法可以患者小组形式或让其亲属参加其中。
(3)认知(cognitive),心理治疗:这一疗法引起了大家的注目。本疗法倡导者之一beck指出,治疗的关键问题是通过内省将认知过程的全貌显露出来,即把刺激和反应这些外在事件之间的个体经验、思维过程恢复出来,并认知到那些适应不良的概念形式方法。这样使患者学会更为现实的、更为适应的原则代替那些适应不良的原则。所以从结果来讲,认知治疗是一种学习或训练过程,而不是直接消除认知障碍的治疗。通过这一过程,让患者对认知歪曲的观念(包括妄想和幻觉)有所认识,帮助他加以纠正,恢复正常的认知方法。具体操作方法较为细致,此处不能一一解释。

“精神分裂症” 相关论述

真正的精神分裂症,并非精神因素所导致,遗传因素及家族史具有重要意义。体质预报对本病具有独特的意义,即所谓分裂型气质,可以视为超早期先兆……
一、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病,主要从思维、情志、行为、知觉的分裂(障碍)为特征。常起病于青壮年,病因至今未明,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临床共分为青春型、紧张型、妄想型及单纯型四型,是精神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型,我国有学者作抽样调查,患病率竟达1.9~4.66。
中医称为、狂、呆病,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叙述曰:“女人与邪物交通,独言独笑,悲思恍惚”即是。
病因病机
精神分裂症内因性精神病,真正的精神分裂症,并非精神因素所导致,是有其生物学基础的,但并不排斥精神创伤和幼年不良遭遇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遗传因素最大,血缘越亲,潜在罹发率越高。此外,和体质神经类型亦极有关,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发生于内向型、弱而不均衡型或弱型+艺术型,或瘦长型,所谓分裂性气质。
另外,精神分裂症与性激素因素关系极大,大多数“精分症”均发生於春青性成熟期,并于月经期有波动,怀孕及分娩后急遽加重,新婚蜜月发病和更年期复发等。因上述时期皆存在性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和衰退。老年期性激素水平降低,精神病可有好转趋向,说明性激素水平增高与精神分裂症有密切关系。尤其是青春型,在精神分裂症中俗称“花癫”,即多发生于青春性成熟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阶段,以及更年期性激素忽高忽低的时期,女性更年期的性疑心病即与雌激素水平偏高有关。
目前国外有学者提出自体中毒因素、代谢因素、病毒感染因素等,皆尚无定论。因此,精神分裂症的原因,至今仍是未知数。
精神分裂在中医属于癫狂之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即《难经》所说的“重阴重阳者狂”诱因以情志不节耗伤津血,致心神不守舍,肝魂不藏宅。病理过程中痰迷心窍瘀血阻脑及痰瘀互结等,皆不断促使病情加重。气郁→痰火→血瘀为本病的主要发展环节,病位主要在肝胆心脾。治疗癫病以解郁化痰顺气开窍为主,狂证则以泻肝清火、涤痰镇心为要。又久必耗伤心,又当养心安神益气疏郁为治,狂久火盛伤阴,又当滋阴降火柔肝定心,大凡久、久狂病程长者皆应兼以逐瘀
二、精神分裂症先兆的临床意义
主要性格改变和表现与神经官能症相类似。
(一)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先兆
多起病于青少年期,起病极缓,早期先兆潜证可达数年之久,主要特点为人格衰退。
1.先兆潜证
(1)人格变异:特点为逐渐变得孤僻、懒散、冷漠和发呆,这两大特征维持较长的时间,常被人们认为“怪”,而未意识到是精神病的早期潜兆。
(2)类神经官能症:初起可出现人格衰退伴类神经衰弱症,但亦可重点呈现神经衰弱的躯体症状,如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头昏、工作能力下降。
2.鉴别
(1)与人格障碍相鉴别: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应与人格障碍的分裂型相鉴别,后者同样有冷、孤、呆、静的特征,但无呆及思路障碍。
(2)与内向性格区分:此为人的体质差异,表现为沉静、少言、不露,但并不冷漠、孤癖。
3.早期先兆 逐渐出现强迫性观念,和较轻的思维障碍,该型最大的特征为冷漠、发呆,必须抓住这一特征才能早期发现病人。因为该型患者无幻听、幻视等感觉障碍,思维障碍也不明显,发病后的基本征兆在懒、孤、冷、呆日愈明显的基础上出现思维障碍、联想障碍和情志分裂等典型征兆。
阻截治则 单纯性精神分裂症,相当于中医癫证,应早期养心益脾、豁痰开窍,方宜温胆汤加味:茯苓法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生姜菖蒲远志百合莲子肉、辰砂,并辅以天王补心丹。典型发作则用涤痰汤化裁:茯苓法半夏陈皮胆南星枳实竹茹党参菖蒲郁金远志
(二)青春型精神分裂先兆
1.早期先兆 此型患者多以类神经衰弱症为早期潜兆,以孤僻、沉默及多疑、敏感为特征。表现为头昏、失眠、食欲不振、多疑,注意力不集中,喜与异性接近,好表现自己,想入非非等症。
阻截治则 该型类似中医狂证,当以疏肝泻火涤痰开窍为原则,辅以滋养心阴使心神有所依。方宜逍遥散加减:柴胡白芍茯苓当归白术生姜薄荷菖蒲竹沥龙齿珍珠母,配服龙胆泻肝丸
2.典型征兆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发病较快,很快即出现思维分裂、情感错乱,多表现为狂型,并带有性的色彩,俗称:“色疯花癫”。
3.处理 清泻肝火开窍镇神,方宜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大黄甘草菖蒲竹沥生铁落龙齿珍珠母磁朱丸,并辅以礞石滚痰丸青礞石大黄沉香黄芩朴硝白金丸白矾郁金
(三)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先兆
紧张型先兆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及紧张性木僵,二者交替出现,以木僵状态时间最长,主要特征为在幻听,幻视支配下的运动障碍。
早期先兆
本病亦起病于青年期,起病较急,故先兆潜证较短,为多疑敏感、抑郁,对事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及失眠。继之则迅速演变为典型症候,以无原因的、进行性加重的突然孤癖、多疑、呆滞为先兆。
阻截治则 宜解郁化痰,方予逍遥散温胆汤加减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生姜薄荷白术法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菖蒲远志
典型征兆
(1)木僵状态:主要表现为强迫动作(运动障碍)、呆立、呆站、呆坐或持续于某一刻板动作,所谓“活尸”。
(2)兴奋状态:幻视、幻听,被害妄想等极为严重,因而常发生攻击性动作,凶暴冲动,呼叫打骂,口涎外流,以后渐转入木僵状态。
处理
(1)木僵状态:中医称尸厥,属之范围,原则为豁痰开窍平肝,方宜涤痰汤加味:茯苓法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生姜胆南星竹沥菖蒲郁金、煅礞石天竺黄,并配合服苏合香丸开窍,木僵状态持续日久,可酌加桃仁红花破瘀开郁。
(2)兴奋状态:宜镇肝泻心豁痰,方用生铁落饮生铁落辰砂钩藤丹参石菖蒲茯苓茯神天冬麦冬贝母胆星橘红远志肉、元参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磁朱丸灵磁石朱砂
(四)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先兆
本病起病较缓,多起于中年(30岁左右),以妄想症状为特征,故又可称妄想型,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型,以被害妄想为最多,其次为系统妄想。
早期先兆
多疑、敏感、孤癖仍为早发症状,不易发觉,人格变异不如上三型明显,但以无端怀疑为主要信号。
阻截治则 舒肝解郁、养心安神涤痰为主,方予温胆汤加味:茯苓法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生姜甘草五味子莲子肉、百合菖蒲郁金远志丹参
典型征兆
出现明显的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以致对周围的一切都怀疑,最后可发展为攻击冲动。
处理 解郁豁痰、逐瘀开窍,方用涤痰汤加味合白金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枳实竹茹胆南星天竺黄白矾郁金

【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临床表现以思维、情感、行为与环境相互之间不协调(即所谓分裂现象)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语无伦次,多疑善虑,幻视,动作离奇等。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癫狂”范畴,病因为五志过极,痰蒙清窍所致。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虎边。
操作:用3寸毫针,常规消毒后,针斜向手掌尺侧缘掌指关节后方刺2~2.5寸深。针感酸、胀至头部。
资料:《农村常见病防治手册》介绍:虎边穴,主治精神分裂症癔病癫痫
方法2:
选穴:全头点。
操作:直刺0.3~0.5寸,提插捻转1分钟,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3:
选穴:合谷后溪
操作:患者屈肘,手轻放在桌面上,从合谷进针,向后溪透刺,采取提插捻转手法,短促行针留针,日1次。并可予中药配合治疗。
(二)电针疗法
选穴:合谷、虎边。
操作:根据病情可配百会听宫。用28号毫针进针1寸左右,然后用电针仪通电20~30分钟,输出频率在每分钟200次以上,输出电流强度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宜。每日1~2次。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点就是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互不协调,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环境,即“精神分裂”现象。此多在青壮年发病,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特殊的分裂素质或分裂人格、变态心理、内分泌失调、精神创伤、感染,等等。病程多迁延,如不及时治疗,发展为慢性衰退,则久延难愈。临床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和未分型等。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狂证”或“癫证”,俗称“武痴”或“文痴”,“武痴”主要表现为精神亢奋高涨,狂言乱语,动而少静;相反,“文痴”主要表现为神情抑郁低落,沉默寡言,静而少动。精神分裂症中的单纯型与紧张型多为癫证,而妄想型与青春型则多为狂证。
(一)起居调养法
充足的睡眠可以恢复人们的体力,睡眠疗法尤适于狂躁不安的患者(即俗称“武痴”者),由于患者精神常处于亢奋状态,利用睡眠对大脑皮层有高度抑制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帮助病人恢复正常。为了保证睡眠疗法的实施成功,除了保持居室环境安静外,还需适当采用一些具有催眠作用的方法,如临睡前洗温水澡,然后喝上一杯热牛奶,以及收听节奏舒缓,具有催眠作用的轻音乐等。
通过让患者从事一些活动,可以有转移思维焦点、分神散心的作用。如养鸟、栽花、锄草,每天定时练习写字、书画,或经常出外散步、爬山、逛公园等。
(二)体育调养法
通过体育活动,可疏通气血,解郁畅情,调节身心,尤宜于抑郁少动的患者。可选用五禽戏中的猿摘果,就是模仿猿猴机敏好动、纵跳轻松自如的动作编成的一套体育康复法。其动作顺序是:自然站立,左腿迈向左前方半步,足跟抬起,脚尖点地,右腿微屈提步;左臂紧贴乳下方,指尖下垂成猿爪状;右臂弯曲上抬,右手从右脑后绕于前额,拇指中指并拢,呈摘果式,眼为动视,左右顾盼。此为左动,随后右动,动作相同,方向相反,连续各练5遍。其要领是,动作轻劲,蓄而不露,刚柔相济,呼吸缓慢柔和,以意领气,形随意转。在此前后,若将散步、慢跑、太极拳、太极剑等穿插其间,择其一二,配合锻炼,则形式多样,效果更好。
注意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可练气功,以防出现偏差。
(三)心理调养法
常言道“心病还得心药医”,精神疗法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症者尤为重要。对于狂躁不安的患者首先要换个清静的新环境,用淡雅素净的色调布置居室,然后可通过与病人促膝谈心,帮助病人恢复平静,心情得舒,自当心平气和。对于抑郁少动者,可让其听一段相声,看喜剧小品,欣赏一首振奋欢乐的音乐,乃至让病人学唱歌、跳舞,只要能让病人悦于而喜,形于色而笑,见于行而乐的,都不妨一试。当然,这些节目要适时安排,轮番进行,每次1~2个,不断更换,保持新鲜感,具体内容还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素养、娱乐嗜好等加以选择。
(四)饮食调养法
对于患者饮食,应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为佳,每日膳食中应包括各类食物,如谷类、蛋类、肉类、乳类、豆类、蔬菜类、果类、油类、调味品等,以构成平衡饮食,以防营养不良或某种营养素的缺乏,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同时,应该注意不可过饱和食用过分油腻或油炸之品,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物品,忌带刺、带骨的鱼(可用鱼丸、鱼片、鱼糜、鱼松、鱼羹等),忌用带骨的肉类,忌用有壳的食物和带壳的硬果类,以免病人自伤。在服用氯丙嗪等镇静药时,适量增加糖类、维生素和蛋白质,以求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以下食疗方可供选用:
(1)大黑色1条(500克以上),去肠洗净,装入苍耳子10克,扎紧,加水煮熟。不可用盐醋调味,吃肉喝汤,常食可治一切癫狂症。
(2)鲜猪心2个,净朱砂3克,用竹筷将每个猪心扎几个洞,然后纳入朱砂,每个猪心放1.5克。用砂锅炖熟后,吃心饮汤。隔日食1次,连服10次为1疗程。
(五)药物调养法
1.验方单方
(1)淮小麦50克,红枣20克,牡蛎50克,煎汤服用;人参10克,隔水炖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30天为1疗程。
(2)生锈铁一块磨水,小麦120克。用铁锈水煮小麦粥吃,可经常服用。
(3)桔皮15克,制半夏12克,石菖蒲12克,广郁金9克,煎汤,每日1剂,分两次服,20天为1疗程。适于抑郁少动的患者。
(4)龙胆草30克,水煎取汁300毫升,早晚两次温服,适于狂躁不安的患者。
2.中成药方
(1)礞石滚痰丸,每次6~9克,每日服2次。适于躁狂不安、气力超常或咳喘痰稠、胸闷头眩的患者。
(2)朱砂安神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适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的患者。
(3)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日服2次。适用于情感淡漠,不动不语或傻笑自语,甚至目妄见、耳妄闻者。
(六)针灸调养法
取穴以百会内关神门丰隆为主,配穴则根据病情不同而变化,抑郁安静者配以本神印堂大钟蠡沟,躁狂妄动者配以大椎风府人中鸠尾。手法操作如下所述:
百会平刺0.5~1.0寸,平补平泻法。
内关直刺0.5~1.0寸,捻转泻法。
神门直刺0.3~0.5寸,平补平泻法。
丰隆直刺1.0~2.0寸,提插,捻转泻法。
本神:向后平刺0.5~0.8寸,平补平泻法。
印堂:向下平刺0.5~1.0寸,捻转泻法。
大钟直刺0.3~0.5寸,捻转泻法。
蠡沟直刺0.5~1.0寸,捻转泻法。
大椎:微向上斜刺0.5~1.0寸,捻转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风府:向下斜刺0.5~1.2寸,患者取伏案正坐位,头微向前倾,使项肌放松,然后医者持针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注意针尖不可向上,以防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手法用平补平泻法。
人中:向上斜刺0.3~0.5寸,捻转泻法。
鸠尾:向下斜刺0.5~0.8寸,捻转泻法。针刺施术时,注意对狂症病人刺激宜强,可用透刺法百会四神聪穴,鸠尾上脘穴,印堂透鼻针心区,人中先向鼻中隔刺入5分左右,针尖退至皮下,再向左右平刺5~8分,谓之三透法。
(七)推拿调养法
1.头四肢部
(1)用掐法水沟丰隆二穴操作,手法要求从轻到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每穴操作1分钟。
(2)在百会支沟解溪足三里四穴按揉,以得气,即患者有酸、麻、胀、重感为度,每穴操作1分钟。
2.躯干部
(1)拿揉天枢穴,手法由轻到重,以得气为度,操作时间约1分钟。
(2)在中脘穴,以顺时针方向揉动,要求操作缓慢深沉,时间约2分钟。
(3)在左下腹部,以顺时针方向按摩,时间约1分钟。
(八)其他调养法
1.药浴法
青礞石50克,胆南星30克,法半夏20克,灯心草15克,黄连20克,竹沥20克,菖蒲20克。先煮青礞石30分钟,然后加入余药再煮30分钟,去渣取汁,用药液擦洗脐腹部及后背部,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2.敷脐法
生地、玄参麦冬各15克,炒枣仁18克,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清阳膏药肉温水浴上溶化,加入适量药末,搅匀,摊涂布上,每帖重20~30克,贴于患者肚脐及胃脘部。每3天更换1次,5次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狂病日久,多言善惊,时而烦躁者。
3.滴鼻法
甘遂10克,鹅不食草10克,藜芦6克,白芷10克,冰片5克。前四味加水煎成50毫升药液,然后将冰片溶于药汁中,盛入瓶中备用。使用时用盛眼药水之类洁净小塑料瓶吸取,点滴于鼻腔中4~5滴,1天3次。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和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一为常见精神病。起病多在青壮年,病程迁延,缓慢进展,可发展为衰退。本病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我国1982年资料统计,终身患病率为5.69‰,常见类型有妄想型、幻觉妄想型、单纯型、青春型及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发生可能与病人体内代谢异常的假说,在近二三十年来已成为本病理论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有关精神分裂症生化基础研究有以下几方面:
(一)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
主要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有中枢da功能的亢进或异常,其药理学证据有:苯丙胺致精神病作用。苯丙胺具有中枢兴奋作用,主要是抑制da的再摄取,使受体部位的da含量增高,功能亢进。长期服用大量苯丙胺的病人,引起慢性苯丙胺中毒而出现偏执性精神病,其表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特别有丰富的幻觉,提示精神分裂症中枢da功能亢进。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时病人出现精神症状,左旋多巴为da的前体物质,可使da合成增加。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对脑内d2受体有特异性阻断作用,通过阻断da受体使其过高的da功能降低,达到治疗效果,临床疗效与阻断d2受体的效价成正比。
据报道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浆da代谢产物hva升高,其hva浓度与病人的阳性症状及治疗反应呈正相关,而精神分裂症病人外周dβh及mao活性降低,可能为精神疾病易感性的一种遗传标志。
关于da受体的研究,有报告指出: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具有阳性症状者d2受体密度增加,而具有阴性症状者d2受体密度减低或不变。crow等(1981)提出精神分裂症有二型:Ⅰ型以阳性症状幻觉、妄想为主,有da功能亢进,对阻断da受体的神经阻断剂治疗反应好,可能以d2受体增多为病理基础;Ⅱ型以阴性症状(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为主,da功能改变不明显,对神经阻断剂反应不良,常伴有脑器质性改变。有关da功能改变原因,waytt(1985)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枢da系统可能存在易损性,由遗传决定。当受到强烈或长期应激性刺激时,其中枢da末梢受到损伤,早期表现为da更新率升高,出现阳性症状,当da末梢进行性损伤出现有神经组织缺失时,da更新率下降,表现出阴性症状。
中枢da系统的功能与ne、5-ht系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与神经肽类物质关系也密切。单纯用da功能改变解释精神分裂症的机制尚欠不足。因此,对其它神经递质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亦受到重视。例如5-ht假说提出5-ht的类似物麦角酸二乙酰胺(lsd)有明显的致幻作用,它通过阻断5-ht受体而抑制5-ht的功能,其表现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类似。5-ht耗竭剂利血平可缓解精神分裂症的孤僻、行为退缩和情感不协调等症状。ne假说指出:ne功能不足使犒赏系统失调,快感和意向活动减低,这可能与精神分裂的阴性症状有关,ne活动亢进则与偏执性症状有关。有人报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的特定区域,尤其是富含ne的前脑边缘系统,ne含量升高。在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伏隔核和乳头体内ne含量较对照组约高3倍。多巴胺能系统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皮层下da功能系统和谷氨酸功能系统不平衡所致。pcp(phencyclidine)是一种拟精神病制剂,也是谷氨酸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可产生模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主要作用部位是通过离子通路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联系,后者是谷氨酸的主要受体。pcp可引起儿茶酚胺(ca)的释放,而皮层纹状体谷氨酸通道则使ca的释放受抑制。谷氨酸能系统的功能缺陷或pcp等谷氨酸拮抗剂促使ca释放所引起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看作是一种多巴胺-谷氨酸反馈调节系统中枢神经递质平衡所致的综合征。
(二)神经肽与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病人脑脊液中内啡肽含量增高,且随病情改善而随之下降。有关神经肽在精神分裂症的机制虽有大量研究,但有二种不同的看法:一类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神经肽(包括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功能过高,用拮抗剂纳洛酮可改善其症状;另一类意见则认为本病有阿片肽功能不足,补充这类肽可能有益,大量临床研究未取得一致。近年较重视cck在精神分裂症的作用,cck在脑中特异性地与da存在于共同的神经元内,有调节da系统功能的作用。当脑中cck不足,da功能呈现过高。ferrier等(1983)研究6种神经肽的变化,发现精神分裂症Ⅱ型病人在海马、杏仁核和额叶中cck含量明显降低。有资料报道精神分裂症病人脑脊液中cck水平下降。这些结果提示cck的功能障碍以及由它调节的da功能改变可导致精神分裂症
(三)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半个多世纪以来系统的家谱调查,证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与病人的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现有遗传学研究资料推测遗传方式主要有单基因和多基因两种。主张单基因遗传者认为精神分裂症发生必需有一个病理基因,基因可以是显性、隐性或中间性。slater提出精神分裂症是单基因显性遗传伴有外显率低的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只少数是纯合子,97%是杂合子,杂合子的外显率低,为26%,只有1/4携带显性基因的人表现有病。多基因遗传是由许多基因积累作用造成,无显性、隐性基因的明显遗传规律,但有一个阈值,超过这个阈值就称异常。gottesman和schield认为精神分裂症发生是遗传的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基因遗传无特异性基因。遗传因素对产生遗传性状和遗传疾病的影响程度称遗传度,东北大庆地区算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为75.7%,辽宁铁岭地区为70%-80%。有关多态位点在家系中是否与精神分裂症的传递有关已有报道,basset认为第5号染色体5q11.2-13.3片断的三体与精神分裂症发生有关。sherrington注意到basset的报告,用位于第5号染色体的二个基因探针d5s76及d5s39对5个冰岛精神分裂症家系,2个英国家庭进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肽性(rflp)分析,,获得慢性最大优势计数(lod score)为2.45,证实连锁存在。sherrington的此一研究成为精神分裂症分子遗传学领域的首次阳性结果,引起了广泛的反应。crow(英国)依据:①两性发病的临床表现不同,男性起病早,症状严重。②先证者的亲属中,同性别患者率较异性别者高。③精神分裂者的性染色体异常远较对照组高。④精神分裂症家族中的遗传具有相当程度的常染色体遗传特征等四个方面提出精神分裂症的素质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假常染色体区域的假说。他用dxys14区域(位x、y染色体的假常染色体区域)的基因探针进行患病同胞配对分析,其结果支持精神分裂症与性染色体假常染色体区域的基因探针有连锁存在。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定位尚无定论。需进一步研究。

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疾病的特征主要有偏执、敏感多疑和非真实思维。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更为常见和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与现实脱离联系,社会功能普遍下降;而妄想性疾病较少见,常常只有部分社会功能损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与现实缺乏联系,存在幻觉、妄想和异常思维,社会功能明显损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大约接近1%,虽然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在美国,因精神分裂症住院的大约占医院床位的1/4,在残疾人中,约20%是由于罹患精神分裂症所致。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
很多疾病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如果类似于精神分裂症,但症状持续时间不足6个月,则称为精神分裂症样障碍。如果精神症状持续1天以上但不足1个月,则称为短暂性精神障碍。如果以心境障碍为主,如主要表现为躁狂和抑郁,同时又伴有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则称为分裂情感性障碍。人格障碍患者亦可以具有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症状,但这些症状常常不太严重,不符合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可称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病因】
本病存在着明显的生物学基础,但特定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很多学者认为本病具有易感性,即好发于具有生物易感性的人群。而导致本病易感的原因尚不明了,可能包括遗传因素,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损伤以及颅内的病毒感染等。如果一个人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存在问题,注意力不易集中,行为表现让人不可理解或对挫折应付不良,都预示着对本病存在易感性。承认本病具有易感性的学者认为,环境应激因素如生活事件或药物滥用均可诱发易感个体发生精神分裂症或促使其反复发作。
【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高峰年龄在男性为18~25岁,而在女性则在26~45岁。但在儿童或青少年以及晚年发病的患者并不少见。本病可以经过数天或数周急性起病,亦可经过数年缓慢或隐渐性起病。
不同的患者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下列三组症状:幻觉和妄想,思维障碍和行为异常以及阴性症状。一个患者可以存在一组或所有的症状,这些症状常常比较严重,明显影响患者的工作、人际交往,甚至是个人生活料理。
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常常是对个人知觉或经历的病理性解释。如本病患者可以出现被害妄想,认为自己被人折磨、跟踪、戏弄或监视。患者还可以出现关系妄想,认为书刊、报纸或歌曲的内容是针对自己或与自己有关。患者还可以出现思维中断或思维被插入,认为其他人能知道自己心里所想,或者自己的思想被传输给他人,或者由于外界力量把某种思想和冲动强加给自己。本病患者可以出现幻听、幻视、幻嗅、幻味或幻触,其中幻听最为常见。幻听内容可以是互相谈话,对其行为进行评论,也可以是对患者的批评或侮辱性言语。
思维障碍是指思维紊乱,在本病患者表现为言语凌乱,以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而没有中心目标时,思维障碍更为明显。患者的言语可以是轻度紊乱,亦可以是完全缺乏联贯性让人不可理解。行为障碍可以表现为愚蠢行为,激越以及不适切的外表、卫生或行为。紧张性运动是行为障碍的一种极端形式,患者保持固定的姿式,被移动时则给予抵抗,或者表现为无目的和自主性活动。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包括情感迟钝、言语贫乏、快感缺失以及孤僻不合群。情感迟钝是指情绪平淡,患者面部活动固定,目光呆滞,以及情感表达缺乏,对正常人的快乐或痛苦没有体验和反应;言语贫乏是指思维活动的减少反映出言语量的减少,回答问题简单,三言两语,内心活动贫乏;快感缺乏是指体验快乐的能力减弱,对先前的活动几乎没有兴趣,花费很多时间从事一些无目的活动。孤僻不合群,与周围人缺乏有意义的联系。在这些阴性症状的背后往往普遍存在动机不足,目的或目标感缺乏。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有些研究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单一的疾病,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包含有多种疾病的综合征(症状的集合)。为了对本病进行统一的分类,本病被划分为一些亚型。然而,在同一病人身上,随着时间不同可有不同亚型表现。
偏执型精神分裂 主要特征是存在有妄想和幻听,而言语杂乱和情感不适切不是主要症状。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主要特征是言语杂乱,行为异常,以及情感平淡或不适切。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主要特征是表现木僵,活动增多或者姿式怪异。
无法归类的精神分裂症 主要特征是有各种亚型的表现,如妄想、幻觉、思维障碍和行为怪异以及多种阴性症状等。
近年来,根据是否存在阴性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把精神分裂症分为阴性和阳性。阴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如情感平淡、动机缺乏及目的感减少等;而阳性精神分裂症以幻觉和妄想为主,阴性症状相对较少见。总的来说,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预后稍好,残疾较轻,治疗效果较好。
【诊断】
还没有特定的检查可以诊断本病,精神科医生诊断本病时必须全面评估病人的既往史和症状,只有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并且有明显的工作、学习和社会功能缺陷才能考虑诊断本病,在发病初期,来自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关于病人的情况介绍对诊断非常重要。
医生必须排除病人的精神症状是否由心境障碍所致,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排除有可能导致精神症状的内科、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例如颅内肿瘤、颞叶癫痫、自身免疫性疾病,亨廷顿病、肝脏疾病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通过ct和mri可以发现精神分裂症存在颅内异常,但这些异常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没有特异性。
【预后】
本病的近期预后(1年内)取决于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不用药物治疗,70%~80%的精神分裂症会在12个月内复发并可再次发作,维持用药可以使本病的复发率下降到30%。
本病的远期预后多种多样,1/3的病人可以获得明显而持续的改善,另1/3的病人病情部分改善,并间断发作和遗留有残疾,剩下1/3患者病情严重而有明显残疾。预后良好的因素则包括起病急、发病年龄较晚、病前有良好的社会技能,以及偏执型或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则包括发病年龄早、病前社会或职业技能差,有精神分裂症阳性家族史以及青春型或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本病有10%的自杀风险,其平均预期寿命比一般人下降10年。
【治疗】
治疗的总目的是减轻症状,避免复发,恢复功能缺陷,尽可能地增进康复。本病主要有三种治疗措施: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康复和社区支持措施及心理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症状。在急性症状消除以后,维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少复发的可能。遗憾的是,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明显的副反应,如可以导致镇静、肌肉强直震颤和体重增加;这些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这是一种不自主地以唇部和舌部皱缩或者臂部和腿部的扭转运动障碍为特征的表现。即使停药后,迟发性运动障碍亦不会消失,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大约75%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以获得效果,如氯丙咪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以及美索达嗪。其余25%病人中约有一半用相对较新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治疗可以获效。由于氯氮平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副反应,如抽搐,或者致命的骨髓抑制,往往只用来治疗对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好的病人。服用氯氮平治疗的病人必须每周进行白细胞计数监测。有研究证实,其他一些较新的药物没有氯氮平那样严重的副反应,如维思通已经应用于临床,还有其他几种药物亦有可能得到fda的批准。
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精神病药物往往是在治疗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和攻击行为时最为有效。虽然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被医生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它们对所有精神病症状均有效,而不管这些精神症状是由于躁狂、精神分裂症痴呆还是诸如苯丙胺等药物中毒所引起。第一个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咪嗪于1955年上市,从那以后已经出现了十几种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奋乃静、氟哌啶醇、奋乃静和美索达嗪等。几乎所有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即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一种能够沿着神经通路或神经之间传导电冲动的化学物质。多巴胺系统功能活动过度与幻觉、妄想有关,阻断多巴胺受体能够缓解这些症状。
在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中,其效价、不良反应和给药途径均不相同,由于几乎所有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在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时疗效均差不多,因而在选择某一特定的抗精神病药物时,要根据其不良反应及病人对该药的耐受性。
一些相对较新的精神病药物在颅内既能阻断多巴胺受体又能阻断5-羟色胺受体(另一种神经递质),如氯氮平就是属于此类的药物,它比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精神分裂症症状更为有效。然而,它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可以导致白细胞计数致命性地下降,因而仅被用来治疗对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好的病人。
康复和社区支持措施 康复措施是指教会病人掌握必要的在社区生活的技能,它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常地在社区工作、购物、照护自己、料理家务及与他人相处。虽然病人在严重发作时需住院治疗或者在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危险时要强制住院,但总的目标是使患者的生活适于社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些患者则需要住在社区诊疗所或康复中心,以便有人督促其按医嘱服药。
由于症状严重和疗效不好或者缺乏在社区生活的技能,有小部分病人不能独立地生活,他们需要在一个安全和有支持的康复中心接受全日制照料。
心理治疗 是治疗本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在病人、家庭和医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和合作关系,通过心理治疗,病人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疾病,按医嘱服药以及处理诱发疾病发作的各种应激。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包括行为和思维异常的疾病,发病于7岁以后和步入青春期期间。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不明,推测与大脑化学递质异常和遗传因素有关。有相当多的精神分裂症儿童在早期时候大多没有症状出现,而直到青春期以后才出现症状,其原因尚不清楚。但儿童精神分裂症与父母无关。
【症状和诊断】
儿童精神分裂症通常出现在7岁以后。孩子变得性格内向,对平常的活动失去兴趣,出现扭曲的思维和感知。儿童精神分裂症类似于青春期晚期或成人早期精神分裂症(见第91节),其表现类似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儿很可能出现幻觉、错觉和妄想,担心其他人故意伤害他或控制他的思维。精神分裂症可能使患儿情感生硬,即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没有面部表情的改变。甚至对一些对他们嘲笑或喊叫的事情都无动于衷。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思维障碍 大脑思维的突然阻断
持续动作 重复对不同问题的相同的回答
引用的观念 深信其他的语言和行为涉及到自己
幻觉 对并不存在事物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
错觉 尽管证据清楚,仍相信它不是事实
生硬的情感 单调的语气,即在回答问题时没有面部表情的改变
妄想狂 一种有生命被迫害的错觉的精神状态
思维控制 确信其他人或力量在控制一个人的思维
该病无特殊实验室检查方法,医生可从临床症状予以确诊。但是医生应搜寻这些患儿吸食毒品、接触毒物以及由此造成脑损伤的证据。
【治疗】
精神分裂症尚不能治愈,尽管有些症状可用药物和心理疗法加以控制。精神抑制药物有助于纠正脑部产生的某些异常化学物质,如临床上普遍使用氨砜噻吨和氟哌啶醇。然而某些新药,如利斯哌酮可使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当患儿使用精神抑制药物后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时,如震颤、动作迟缓和肌肉痉挛,其药物的使用应十分谨慎。
精神分裂症患儿病情恶化时可能需送医院住院治疗,以调整其药物剂量,避免来自患儿自己或其他人的伤害。有的患儿则必须继续留在精神病院。

其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病,好发于青壮年期,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感知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因而导致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智能及意识障碍。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症状多种多样,但同一病人在同一时期常出现部分症状。
常见的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形式或思维过程的障碍,即联想障碍,可在书写和谈话中表现出来,思维内容散漫,杂乱无章等。
思维障碍的另一表现为妄想,其内容主题亦以被害及嫉妒为常见,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内容很荒谬,如果出现被控制感,则对诊断本病很有价值。
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反应淡漠,对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事情漠不关心,而对己无关之事高度注意。严重的情感淡漠则表现对一切事情都缺乏兴趣和反应,如强制他去关心某些事情可引起勃然大怒。病人还可以对周围现实毫不关心,而完全沉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有的表现为白日梦,有的则行为离奇,我行我素。
幻觉是精神分裂症中常见的症状,急性期幻想的内容对病人的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慢性期病人对幻觉可以有所认识,因而一般不一定影响其行动。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主要根据联想障碍、妄想、情感障碍、幻听、行为障碍、被控制感、被洞悉感及思维和插入等八条症状中具有三条以上,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又缺乏自知力者,持续病程在3个月以上。
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使用抗精神药物,对兴奋骚动、幻觉、妄想等症状有良好疗效。首选药物氯丙嗪,可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另外,还可根据症状选用氟哌啶醇、奋乃静、舒必利、氯氯平等。慢性病人还可使用长效制剂,如氟奋乃静癸酸酯、长效氟派啶醇。电休克对木僵及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是最有效的治疗。
精神治疗可作为提高和巩固疗效的手段。此外,应让病人在症状缓解后早日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这样对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有肯定效果。
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家属开展家庭教育,让他们了解疾病,进一步巩固服药治疗,是预防发病和完全康复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