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

( luneizhongliu )

别名: 脑瘤

西医

简介:
颅内肿瘤发生于颅内的新生物,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的来源于颅内各种组织如脑膜、脑组织、脑血管、脑神经、脑垂体及颅内残留的胚胎组织等。继发的则由邻近的肿瘤侵人或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人颅内者。
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年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发病机理: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细胞的染色体上都带有多个结构上或功能上异常的基因,称为基因。这是在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学的因素刺激下逐步突变而形成的。当正常细胞的染色体接上了这种基因就可使细胞发生间变,失去正常的增值规律,不再受正常细胞生长调节作用的影响。癌细胞接指数速度增长,经过10代、20代以至40代以上的增殖,形成有相当体积和重量的肿瘤,可用两个肿瘤生长特性参数来表达:①细胞的增殖时间,以细胞两次分裂相隔的时间为代表。②肿瘤倍增时间,以增大一倍所需的时间为代表。这两参数反映了的活性程度,但并不完全平行一致,因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处于增殖期,而且增殖细胞不是等速度地分裂。另外由于内在环境(如血供不足)或外界原因(如空间的限制)亦可使细胞的增殖受到影响。从肿瘤培养中可大体测定此参数。
病理:
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可分为下列类型:
(1)神经上皮组织的肿瘤,统称为神经胶质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绝大多数属恶性肿瘤。
(2)神经鞘膜细胞的肿瘤,有神经鞘神经纤维瘤等,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0%,良性为多。
(3)脑膜及其有关组织的肿瘤,有各种脑膜瘤、脑膜肉瘤、原发黑色素细胞等,约占20%,良性为多。
(4)残留的淋巴组织肿瘤,如网状细胞肉瘤、小胶质瘤、中枢神经系的原发淋巴瘤等。较少见,多为恶性。
(5)血管组织的肿瘤,有血管网状内皮、血管外皮等。
(6)生殖细胞的肿瘤,有原始生殖细胞、畸胎瘤、绒毛膜癌、胚胎及内胚窦瘤等,多为恶性。
(7)先天性肿瘤,有颅咽管瘤、皮样及上皮样脊索瘤脂肪瘤等。
(8)脑垂体肿瘤,有各种腺瘤、腺癌等,约占10%。
(9)转移性及侵入性肿瘤,如各种转移癌、鼻咽癌中耳癌、鼻窦圆柱细胞癌、颈静脉球等。
诊断依据:
小儿反覆呕吐头晕、头围进行性增大,步态不稳等;成人有进行性头痛痛、瘫痪、原因不明的视觉障碍、感音性耳聋等均应疑及颅内肿瘤。如眼底检查发现有视乳头水肿时,则这可能更大。对可疑的病例应作辅助性检查来核实诊断。这类检查能提供两类资料。其一是有关肿瘤位置的资料,称为定位诊断。其二是有关肿瘤类型的资料,称为定性诊断。
体征:
脑瘤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决定其生长形式。生长活跃但活动性较小的肿瘤,呈扩张性生长,细胞集结成球块状。生长活跃、活动性大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癌细胞与正常组织混杂一起,没有明确的边界。脑的各处均可发生肿瘤,发生率依次为大脑半球、蝶鞍区、脑膜、脑桥小脑角、脑室内和脑干。不同的肿瘤在颅内各有其好发部位,脑胶质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的各叶,脑膜瘤好发于大脑突面及矢状窦旁,垂体腺瘤及颅咽管瘤好发于蝶鞍区,髓母细胞好发于小脑蚓,血管网状内皮好发于小脑半球,神经鞘好发于脑桥小脑角等。颅内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出现继发性改变,常见者有坏死、出血、血栓形成、间变等,使肿瘤突然增大,引起症状加重。颅内肿瘤较少向颅外转移。这是因为脑肿瘤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不适应于非神经组织中生长。另外,病人的生存期短,在没有发生转移以前,病人已经死亡。近年来随着治疗上的进步,病人的生存期延长,颅外转移的发生渐趋增多。转移最多的部位依次为肺、胸膜、纵隔淋巴结、肝、椎骨及骨骼系统、肾及其他。脑肿瘤也可循脑脊液通路转移至颅脊腔的各部,称为种植性转移,多见于富于细胞而少间质的肿瘤,如髓母细胞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生殖细胞等。颅内肿瘤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也可因压迫邻近组织引起局灶性功能障碍,如运动区的肿瘤可引起对侧的局限性痛,肌力减弱以至偏瘫。蝶鞍区肿瘤出现内分泌紊乱、视力障碍、视野缺损。脑桥小脑角肿瘤出现听觉障碍及三叉神经及面神经的部分瘫痪、小脑共济失调等。
影响诊断:
常用的检查有①头颅超声检查,a型超声仅能提供脑中线波的移位,因此只有大体的定位意义。b型实时超声检查在成人因受颅骨的阻挡不能提供颅内结构的图象,但在儿童则可取得较清晰的图象,其定位诊断价值不亚于ct检查。(2)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能将异常的脑电活动区构划出来,因此具有定位诊断价值。③脑诱发电位记录,视觉诱发电位o吧p)对诊断视觉通路上的肿瘤有较大帮助;听觉诱发电位记录(baep)对诊断听神经瘤及桥小脑角有较大价值。④头颅x线摄片,能显示蝶鞍区的骨质改变、颅内病理性钙化、颅骨的局部破坏或增生、内耳孔及颅底各孔的扩大等情况,因此对一部分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听神经瘤等具有定性诊断价值。⑤脑血管造影,特别是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能提供有关血管病变的资料,亦有助于脑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双重价值。(6)脑或脑室造影,将气体或造影剂注人脑蛛网膜下腔或脑室,摄脑x线图象,从脑室脑池的变形来判断脑肿瘤的位置。具有间接定位诊断的价值。在ct较普及的情况下此类检查已很少应用。(7)放射性核素扫描,对血供丰富的脑膜瘤、胶质瘤、转移均有相对的定位诊断价值。(8)脑ct检查,因肿瘤与脑组织的密度不同而被显示出来,注射造影剂后可使图象得到增强,分辨力得以提高。这是目前用得最广泛的具有定位及相对定性诊断的检查方法。(9)磁共振成象(mri),能提供脑及脊髓各种层面的清楚解剖图象,对定位诊断十分有利。用顺磁性药物(gd-dtpa)作增强后可使分辨力更为提高。
鉴别诊断:
颅内肿瘤需与视神经乳头炎、脑蛛网膜炎、痛、脑积水内耳性眩晕症、脑卒中及脑血管病、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脑脓肿及脑肉芽肿、脑寄生虫病、假脑瘤等作鉴别。
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是最基本的治疗,应首先考虑。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缩减肿瘤的体积,使残留的组织能较容易被其他疗法所控制。对于不能作全切除的神经胶质瘤、恶性脑膜瘤、垂体腺瘤、生殖细胞、先天性肿瘤及转移癌等可在颅内压增高症状得以缓解的基础上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源可选用高能量x线治疗仪,一co治疗机或电子直线加速器等。肿瘤区总剂量应达到50—60gy。对于有种植性转移可能的肿瘤,应辅以全脑放射及脊髓放射。y刀是另一种放射治疗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原理,将201根放射源发射的,射线聚焦于病灶靶点,使之摧毁。对颅内界线比较清楚的、体积不大于3 cm直径的用此法照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化学治疗对部分恶性脑瘤具有抑制作用,采用的制剂取决于的类型,但以能进人血脑屏障的药物为宜。常用的有一定疗效的药物有:①双氯乙基亚硝(bcnu),剂量80—120mg/m’体表面积,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3d为一疗程,休息4——8周可重复。③洛莫司订(环己亚硝w,ccnu),剂量120—140mg/m‘,每6一8周口服回次。3次为一疗程。与此相似的药物尚有司莫司汀(甲环亚硝肥,me.ccnu)及尼莫司订(acnu人后者可作静脉注射,而司莫司订仍属口服药物。③丙卡巴胁(甲基竿跳,pcz),剂量为150mg/m‘体表面积,口服,每日1次,28d为一疗程。④长春新碱(vcr),剂量每次0.02mg/kg体重,静脉注射每周l—2次,4次为一疗程。上述②、③、④诸药可联合应用(kider;1986),称为 pcv治疗。 @羟基w(hydrowhrea, hu),为放射治疗的增敏剂,可于放射治疗期内使用。③顺铂(cis-platin,pdd)对生殖细胞有效。其他可以选用的化疗药物尚有氟尿呼陡、甲氨蝶吟(mtx)、替尼泊成(teniposide,vm-26)等。
免疫治疗已有20余年历史,曾使用过免疫增强剂(如卡介苗等)、自体肿瘤疫苗、免疫淋巴细胞中提取的淋巴因子(lpophokine)、t细胞中提取的低肽化合物(thy-nosis a-l)、兔疫淋巴组织中提取的免疫核糖核酸(irna)、人白细胞中提取的干扰素等作注射治疗以增进肿瘤病人的免疫活力,均未能取得有说服力的疗效。近年来发展的单克隆抗体技术有可能对人类脑瘤的各种特异性抗原的分离、鉴定与破坏创造条件,从而使免疫治疗走向新的纪元。
其他正在试行中的治疗尚有①光动力学治疗(photodpoamic therapy或称 pdt治疗),用某些光敏化合物如血叶琳的衍生物(hpd)给病人注射,由于肿瘤组织对此类药物有较大的亲和力,给药后内的药物浓度较正常组织为高,用选定的光波如氛激光照射,肿瘤细胞因受光物理及光化学反应失去活力而达到治疗的效果。②热治疗,一般细胞不能耐受42—43oc高温。通过微波发射或射频发射机在区或手术后的床区加温,可使残留组织团营养不足或缺氧而加速死亡。理论上这疗法可与放射及化学治疗起到协同与增强作用。
脑瘤引起的一般性症状如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痛等可选用药物作辅助性治疗。

“颅内肿瘤” 相关论述

颅内肿瘤系指生长于颅内的肿瘤,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可能与脑胚胎组织发育异常、遗传、化学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可归纳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部症状。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症状有头痛呕吐、视觉障碍等;局部症状随脑组织受损部位不同而异,可表现为对侧偏瘫、对侧同侧偏盲,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脾肾两虚、痰湿内阻、气血郁结、肝风内动所致,属中医“风痰”、“头风”、“虚劳”范畴。脑瘤患者死亡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脑组织的移位,最后导致脑疝,压迫脑干而危及生命。
(一)起居调养法
(1)注意精神调养,减少病人的恐惧心理,保持情绪愉快,力戒激动或突然性的精神刺激。
(2)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金剪刀(干品)30克(鲜品100克),水煎,1日内分2~3次服。
(2)芪龙天麻汤黄芪40克,地龙12克,天麻12克,蜈蚣2条,当归30克,鸡血藤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30克,葛根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桃仁12克,川芎12克,丹参25克,胆南星10克,生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2.中成药
(1)复方粉:每日3次,每次服20克。注意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2)平消片(丹):每日3次,每次6~8片。
(三)饮食调养法
肿瘤病人因饮食不振,营养摄入不足,体质每况愈下,所以,对肿瘤病人的饮食调养显得尤为重要。癌症患者饮食调养总的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无机盐。
药粥:玉米粉5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将粳米淘洗净,入锅内加水煮粥,煮熟后加入玉米粉再煮成稀粥,食时红糖调匀即可。
(四)针灸调养法
针刺合谷太阳人中涌泉足三里中脘内关穴。
(五)气功调养法
颅内肿瘤病人不宜做剧烈的大幅度运动,这里介绍中度风呼吸法自然行动,包括:
(1)迈步法。患者根据病情所在侧,决定出脚次序。步法要有节奏,不要形成“八”字脚,要注意松腰、松胯,眼向前方平视。同时,舌抵上腭,即将舌轻抵上腭与牙龈交界处,沟通任、督二脉。
(2)摆臂法。臂与手的摆动要自然,与迈步配合好,要有节律而自然,不用力。动作时,肩、肘、腕、全身关节都要放松,腋下要虚,臂要保持做弧形运动,不要拉直,否则影响气血的运行。
(3)调息法。用鼻呼吸,先吸后呼。吸气时略带“风”声,声音不要太大,吸比呼短而略重,呼吸与步子配合。
(4)收功法。使身体由练功时的动作末式恢复到行动开始时的松静站立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