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障碍

( qingganzhangai )

别名: 心境障碍

西医

简介:
情感障碍,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原因不同,轻重各异,其中原因不明的或以素质性因素为主的称为内因性或内源性,程度严重的称为情感性精神病。本组疾病情感障碍为突出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或高涨(躁狂),因而躁狂抑郁症为本组疾病的代表性疾病,有时也作为情感性精神病的同义语使用。

“情感障碍” 相关论述

在人的精神活动中,情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情绪良好使人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思考敏捷,效率提高,反之则使人精神萎靡,思考迟钝,效率下降。
常见的情感障碍有焦虑(anxiety)、忧郁(depression)和应激性(irritability),指各种不同程度的易怒倾向。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对事物采取各种不同的态度,产生各种不同的内心体验,如喜悦.悲伤.惊恐.愤怒.不满.欣赏.同情.失望等。称为情感(affect)。情感的性质与个体的生理需要能否获得满足有关。在沙漠中没有水喝所产生的紧张不安的感觉,就是因为人体对水的需要未能满足的缘故。满足了就会产生愉快舒适的体验。同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或本能活动(如饥、渴、性活动)有关的内心体验,多伴有比较明显的躯体方面的变化,称为情绪(emotion)。情感或情绪的产生及其强度则由个体的认知评价所决定。人在动物园里看到野兽不感到害怕,如在森林中见到野兽则立即感到惊恐,准备逃走。这是因为认知评价不同。在森林中人们认识到现实的危险是产生惊恐的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和不同的应对能力。因此,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个体可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面临威胁或某种阻碍,焦虑人格容易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的情感体验;但在另外一些人,认为这些威胁或阻碍很小,自信有能力克服,就会精神振奋或产生愤怒,以排除威胁或阻碍。
人的情感过程与其他心理过程密切相关。例如,情感可影响感知的清晰性。注意力的集中和持久性、记忆的保存和再现以及思维的速度和指向等。情感高涨时思维敏捷、智力活动增强、动作增多;反之,情感低落时思维迟钝、智力操作困难、动作减少或增多。情感活动常伴明显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变化,特别是呼吸与循环的变化。如惊恐时,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表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竖毛、皮肤血管收缩以及皮肤呈鸡皮样变化等现象。
持久的情绪基调会影响人们的内心体验和行为,这称为心境(mood)。心境好坏同客观发生的事件以及自身感觉如何是密切相关的。健康不佳,自身感觉不良,心境亦不愉快。亲人去世,悲哀往往长时间占据了心境。暴发性的、强烈而短促的情绪反应,如暴怒、恐怖、绝望、狂喜等,称为“激情”。正常人久别重逢时的狂喜,称为“生理性激情”。癫痫、脑外伤或其他器质性疾病时出现暴怒乃至杀人,则称为“病理性激情”往往有意识模糊。
由于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具有流动、变化性质,其差别多得不可胜数,因此难于描述和分类。通常分为:①心境障碍或病理优势情感:焦虑、恐惧、抑郁、欣快。②情感反应异常:指对客观刺激发生情感反应的速度、强度与持久性方面的异常,如易激惹性、情感暴发、情感脆弱、病理性激情等。③情感统一性异常:指情感体验的矛盾性.、与刺激的不协调、倒错以情感淡漠等。本节仅以最常见的几种情感障碍作重点讨论。

情感(feeling)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
情感活动与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有着重要的联系。大脑皮层则调节着情绪和情感的进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包括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机能。网状结构在情绪的构成中起着激活的作用,它所产生的唤醒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它可以降低可提高脑的积极性,加强或抑制对刺激的回答反应,人的情绪色彩和情绪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状结构的状态。动物实验表明边缘系统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最高。并对情感活动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情感障碍的基础是皮质与皮质下部神经过程的紊乱,情感的改变与代谢障碍有关,尤其是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障碍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倒错、表情倒错是由于其大脑皮质出现弥散性抑制,而引起情感调节方面障碍的结果;情感淡漠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功能衰退的结果,或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部的抑制。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癔症患者的情感脆弱、强制性哭笑及易激惹与大脑皮质活动的破坏或减弱有关。躁郁症中的抑郁发作可能是中枢儿茶酚胺缺乏,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的缺乏及活性减低所致;躁狂发作可能为儿茶酚胺过多,受体部位的去甲上肾腺素活性增强所致。
情感障碍一般分四大类:①病理优势情感;②情感诱发障碍;③情感协调障碍;④情感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