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

( feiyuanxingxinzangbing )

别名: 肺心病

西医

简介: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因而发生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增大,伴有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组疾病
肺心病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肺心病主要指急性肺栓塞引起的右心室扩张,中国较外国少见。慢性肺心病指影响肺功能和结构的病变所导致的右心室肥厚和扩张。病程发展缓慢,多数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阻塞性肺气肿。由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或广泛性肺部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一旦发生右心室扩张、肥大或右心衰竭,即可诊断为肺心病,称为慢性高压性肺源性心脏病
有关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见“肺动脉高压”、“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各条。
病因:
肺心病形成前,病人都有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很多,心输出量增加、心动过速、血容量增多、血粘稠度高、缺氧、酸中毒心功能不全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持续肺动脉高压可导致右心增大和心力衰竭,但不是任何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所导致的右心增大都称为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 相关论述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因为是肺及于心,根源在肺,故先兆症必然先见于肺……,尤其心兆往往被肺兆所掩盖,待出现典型征兆时,心脏代偿能力已近竭绝,故掌握先兆预报,及早阻截,具有重要意义……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亦为怔忡心悸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该病是由于肺部病变,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负荷加重引起右心肥大的疾病。最终导致右心衰竭。此病为常见心脏病之一,尤多见于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包括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其中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极为少见,主要因于肺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房颤动骨折气胸等),导致肺循环阻力急剧增高,使右心室负荷突然加重,代偿无力而出现衰竭。临床上常见的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及农村寒冷地区。该病主要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矽肺结核肺等疾病,以后形成阻塞性肺气肿,最终转归为肺心病。本病由于进展缓慢,心功能代偿期较长,临床症状长期被气管炎症状所掩盖。待心悸、气急、紫绀等心功能代偿不全征兆出现时,则提示已进入肺心病失代偿期。因此,肺心病早期先兆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胸痹的实质主要为肺心病,指肺病及心,心肺具病的疾患,常由咳嗽喘息肺胀疾病发展而来。胸部为心肺之清廓,故胸痹多由心肺具病所致,如《金匮要略》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即是。心肺关系在胸痹中非常重要,喘息心悸常为心肺具病的标志,如《素问·阴阳别论篇》说:“二阳之病发心脾……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为心累及肺的论述,《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中藏经·脉证定死生》说:“病气人一身尽肿,四肢不收,喘无时,厥逆不温,脉候沉小者死,浮大者生”。《丹溪心法》载戴元礼注曰:“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等,又为肺累及心的征兆。
一、先兆潜证
胸痹主要为肺病及心,病根在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又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其先兆证与肺肾及寒痰燥火的关系最大,约为下列几型:
(一)肝火犯肺先兆潜证
该型性情多急躁易怒,常惹动肝火,上灼肺津,肝火升动致肺失肃降(所谓“木火刑金”),则胸胁闷胀、咳吐不爽、痰干而粘、咽燥舌红、脉数。
阻截原则
清肝润肺,方予黛散:青黛海蛤,酌加贝母麦冬沙参枇杷叶、山梔。
(二)阴虚内热先兆潜证
素体消瘦、阴虚火旺虚火灼津、致肺阴受损,故常呈夜热盗汗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阻截治则
滋阴润燥,方用养阴清肺汤:大生地、麦冬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白芍
(三)肺肾阳虚先兆潜证
该型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肺肾阳虚,证见乏力气短,劳即咳喘、痰涎清稀、畏寒肢冷、脉沉细、舌胖嫩、苔白腻。
阻截治则
补益肺肾,散寒化痰,方用人参胡桃散人参蛤蚧杏仁茯苓贝母桑白皮知母甘草
上述三型,皆易导致久咳,损伤肺络、日久痰瘀阻脉,累及于心,为肺心病形成的潜证,因此,必须及早纠正以防后患。
肺气肿的存在,是肺心病发生的前躯阶段,在长期咳嗽的基础上,逐渐出现呼气延长,劳累后气急,休息时得以缓解,以及偶感胸闷,为早期肺气肿的信号。以后气急逐渐加重至休息也不能缓解,并常感憋气、胸闷、疲惫,则已进入肺气肿的典型阶段,此时肺部体征可出现明显肺气肿征兆,如桶状胸、语颤减弱,叩诊清音x线检查也可助诊。由于肺部循环阻力的增高出现肺动脉高压,心脏负荷也随之增大,右心室逐渐肥大,即构成肺心病,劳累后出现心悸、气急、紫绀为肺心病信号。x线检查可见心界扩大,叩诊亦呈心界扩大。
二、阻截治则
偏肺寒的呈气短胸闷,咳痰清稀,形寒肢冷,苔白腻舌质淡,脉浮紧或浮数等症,则温肺化痰,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偏痰热的证见气阻胸闷、咳吐粘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为清肺化痰。方用三子蒌贝汤:苏子葶苈子杏子瓜蒌贝母、梔子、黄芩地龙甘草。偏心肺阳虚的,呈胸闷心悸、气短喘息、面白唇紫、足肿肢冷、肺细数无力、苔白润舌青紫,以益心气回阳、化痰行水,方用真武汤:炮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如挟瘀甚者,证见胸闷憋气,面晦滞舌紫,胁下胀痛,痰挟血丝又当益肺化瘀,方用人参蛤蚧散人参蛤蚧茯苓杏仁贝母知母桑皮甘草酌加青黛。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三、肺心病凶兆
(一)呼吸衰竭(肺气脱
由于低氧血症(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相继出现呼吸性及代谢性酸或碱中毒,导致酸碱平衡紊乱,水盐电解质平衡失调,出现昏迷、紫绀、抽泣式呼吸是呼吸衰竭的凶兆,为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肺性脑病(肺脑病)
由于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脑缺氧称为肺性脑病。先兆症为躁动、心烦(为脑麻痹前的兴奋),继而淡漠→嗜睡→昏睡,一旦出现昏迷抽搐、叹息式呼吸即为肺性脑病的危象,预后不良。
(三)右心衰竭(心气脱)
由于右心长期负荷过重,日久失代偿而致心力衰竭,早期先兆为劳累后气急,心悸加重,休息不能缓解,颈静脉搏动增强,渐之,除心悸、气急加重外,还出现尿少、下肢浮肿、紫绀、肝肿大,则为右心衰竭的典型征兆。x线检查心界已扩大。如见表情淡漠或烦躁、肢冷、出冷汗、面色苍白、唇紫、鼻扇动,则为心源性休克的危象,提示心肺衰竭,生命濒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