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

参考:刺竹笋

“竹笋” 相关论述

释名」竹萌、竹芽、竹胎、竹子。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治消渴,利膈下气化热消痰爽胃。

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

竹笋,古时称之为“竹萌”、“竹胎”。竹笋的种类繁多,概略地分,可分为冬笋、春笋、鞭笋三类。冬笋为毛竹冬季生于地下的嫩茎,色洁白,质细嫩,味清新;春笋为斑竹、百家竹春季生长的嫩笋,白色,质嫩,味美;鞭笋为毛竹夏季生长在泥土中的嫩杈头,状如马鞭,色白,质脆,味微苦而鲜。
竹笋,自古被视为“菜中珍品”,清代文人李笠翁把竹笋誉为“蔬菜中第一品”,认为肥羊嫩也比不上它。
据分析,每百克冬笋含蛋白质4.1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5.7克,钙22毫克,磷56毫克,铁0.1毫克,并含有维生素b[xb]1[/xb]、维生素b[xb]2[/xb]、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竹笋中所含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所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胱氨酸等,都有一定含量。另外,竹笋具有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等特点,食用竹笋,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促进排便,是理想的减肥佳蔬。
竹笋不仅脆嫩鲜美,而且对人体大有益处。古代人对此早有认识。《本草纲目》概括竹笋诸功能为:消渴,利水道,益气化热,消痰,爽胃。如治疗肾炎心脏病肝病等的浮肿腹水,可用竹笋、陈蒲瓜各100克,或加冬瓜皮50克,水煎服;治疗久泻久痢脱肛等症,可用鲜竹笋煮白米粥食之。以毛竹笋猪肉鸡肉,是春夏的滋补佳品。此外,竹笋对防治咳喘糖尿病高血压、烦渴、失眠等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竹笋既为“山珍”,在吃法上也不同于一般蔬菜。古人有训:“食笋譬如治药,得法则益人,反是则有损”。因此,竹笋从采收到烹调都有讲究。首先,采笋时应避风日,以防其本变坚,肉变硬。加工时尽量不用刀削,因竹笋肉一遇铁往往会变硬,发死。存放时不宜去壳,以防失去清香的风味。另外,竹笋性属寒凉,又含较多的粗纤维和难溶性草酸钙,所以患有胃溃疡、胃出血肾炎、尿结石、肝硬变或慢性肠炎的人,应慎食。

竹笋,即竹的嫩茎,柔嫩清香,滋味鲜美,历来被誉为“蔬中第一品”。竹笋是低糖低脂肪高纤维食物,它含的粗纤维较多,有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解便秘之效,所以又被称为“刮油菜”,是一种有效的减肥保健佳蔬。竹笋性味甘凉,具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纲目拾遗》)的作用。常食可清热化痰、利膈下气、促发痘疹。可治浮肿急性肾炎糖尿病、二便不利等症。
竹笋因含粗纤维和草酸钙较多,故胃痛、胃溃疡、胃出血肾结石及肠炎患者应慎食或忌食。
【应用实例】
1.风湿性关节炎:鲜笋适量,捣烂敷患处,隔日换1次,数次有效。
2.小儿麻疹:鲜竹笋鲫鱼煮汤食之。
3.久泻久痢脱肛:鲜竹笋与米同煮粥。
4.腹水:用早蛀竹笋虫笋)10克加陈葫芦10克、冬瓜皮50克,用水煎服。


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多食发病。

竹笋化痰更利水,爽胃利膈消渴止,冷证香港脚人休餐,干者难化滞脾土地笋即是泽兰根,吐衄血病堪作主。
味甘,无毒下气,消痰,利水,爽胃气,利膈化热,止消渴益气,可常食。惟有冷证、动气、香港脚人不可食。新者稍可食,陈者难化不益脾。昔有小儿食干笋噎喉中,喘急瞑目,似慢惊,以巴豆药吐出乃愈。诸笋皆发冷血及气,惟苦竹笋不发痰,主不睡,去面目舌上热黄,止渴除热,解酒毒,明目健人,利水道,理风热香港脚,取蒸煮食之。地笋,甘温,无毒。利九窍,通血脉,止吐血衄血,治产后心腹痛,一切血证食之,肥白人。蒲笋,即棕笋也。甘寒,无毒。去热燥,利小便芦笋,即芦根也。茭笋,即菰根也。俱见前卷。

味苦,有小毒。主六畜中蛆,捣碎纳之,蛆尽出,亦如皂李。叶能杀蛆虫,南人谓之黄笋,灰汁煮可食,不尔戟人喉,其竹丛生,丑类非一。张鼎《食疗》云∶慈竹,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色白,取洗之和姜、酱食之,主一切赤白痢,极验。

竹笋是禾本科多年生植物竹子的嫩茎。又称毛笋、毛竹笋等。主要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是我国南方一种普通的蔬菜。竹笋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冬季采摘的冬笋,春季采摘的春笋,以及夏季采摘的鞭笋。其中以冬笋的质量最佳,春笋次之,鞭笋最差。
中医学认为,竹笋性甘、寒;入胃、大肠经。其具有清热化痰、利水消肿、润肠通便等功用,还有不少食疗方。例如:
(1)急性病发热时的咳嗽:冬笋50克,猪肉末50克,粳米100克,加适量食盐、葱末、麻油煮粥食用。
(2)小儿麻疹水痘病初发热口渴、小便不利:鲜竹笋50克,鲫鱼一条约250克,煮汤食用,可促使透疹疾病早愈。
(3)久泻久痢脱肛:鲜竹笋50克,粳米100克,煮粥常食。
(4)产后虚热心烦手足心热:鲜竹笋100克,最好用鲜竹茹竹叶心,水煎服,喝汤。
(5)便秘:鲜竹笋100克,炒菜、煮食均可。
此外,用鲜竹笋的根煮水代茶常饮可降低血中胆固醇,起到减肥、治疗高血脂症、高血压病的作用。
由于竹笋中含有较多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儿童正在长身体阶段,不宜多食;有尿路结石者也不宜食用。有些人对竹笋过敏,则应忌吃。
李淑兰 中新社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苗。
【异名】竹笋、笋。
性味归经】甘,寒。入胃、大 肠经。
【功效】清热消痰,利尿消肿,止泻痢
【应用】
1.痰热咳嗽毛笋同肉煮食。(《本草求原》)
2.肾炎心脏病,肝脏病等浮肿腹水毛笋、陈蒲瓜各60g,或加冬瓜皮30g,水煎服。(《食物与治病》)
【按语】
竹子种类多,竹笋品类亦多。市场现售的有圆笋、毛笋、冬笋、青笋、鞭笋等。毛笋浙江、福建山区多,青笋出于云贵山区,鞭笋为毛竹鞭之嫩者。且竹笋自古被视为菜中珍品,故有“山珍”之称。
【参考文献】
1.《食物本草》:“消痰,除热狂,壮热头痛头风,并妊妇头旋颠仆,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2.《饮膳正要》:“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多食发病。”
3.《本草求原》:“甘而微寒,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痘疹热毒盛,不发起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
4.《随息居饮食谱》:“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

通、爽胃消痰.
甘微寒.利膈下气化热爽胃.消痰.(笋与竹沥功近、有人素患痰病、食笋而愈.)竹能损气.虚人食笋.多致疾也.(常见俗医治痘、往往劝饮笋尖汤、不知痘疮不宜大肠滑利受其害者、不知其若干人矣.)小儿尤不宜食.最难化.(干笋尤甚.)冬笋、鞭笋较胜.
以上柔滑类.

甘,寒。入手阳明经。利膈下气,消热痰,通二便。
煎汤煮药。脾胃弱者不宜食。同羊肝食,令人目盲

味甘微寒.入手太阴足阳明经.功专利膈下气化热.爽胃消痰.虚人及小儿不宜多吃.因其滑肠.痘症尤宜忌之.

味甘微寒,爽胃利膈,化热消痰。冬笋∶味胜,然竹能损气,虚人不宜多食,苦竹尤干笋∶尤能消痰化水,不得蔬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