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痔

( qizhi )

别名: 脉痔 , 静脉曲张性外痔

中医

简介:
本病是以肛门皮瓣隆起呈椭圆形或环形,表面青紫而光滑柔软,其下有曲张、扩张的静脉团块,排便或劳累时增大为主要表现的病类疾病
病机:
气痔是因气血瘀滞于肛管或肛缘皮下所致。
诊断:
本病诊断:
1.发生在肛缘皮下,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时仅有肛门轻度坠胀不适感。
2.检查时可见肛缘皮下有不规则及椭圆形或环形隆起,皮色青紫,按之柔软,不痛,增加腹压时皮下隆起尤为明显,按压或卧床休息可缩小或消失。
本病辨证:
辨证论治
1.气血瘀滞肛门证:肛缘皮下隆起,排便、下蹲、增加腹压时可增大,有异物感,有时有轻度坠胀感,触之柔软,舌紫,苔薄黄,脉弦涩。
2.脾虚气陷证:肛缘皮下隆起,肛门坠胀,似有便意,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苔薄白,脉细无力。
类证:
1.葡萄痔肛门缘突然出现肿块,疼痛剧烈,好发于肛门缘两侧皮下,多为单发青紫色肿块,边界清楚,触痛明显。
2.肛门水肿:多因便秘手术不当等所致,呈弥漫性水肿,肿胀处触痛,按之不能消散。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气血瘀滞肛门证:
治法:活血行气。方药:桃红四物汤金铃子散加减。
2.脾虚气陷证:
治法:补气升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二、其他治疗:局部如有坠胀不适感,可敷贴九华膏黄连膏,或用活血散瘀药,煎水熏洗。
中药:
便秘时服麻子仁丸或液状石蜡。

西医

简介:
外静脉丛曲张扩张,刺激组织增生而成。多生于肛门左右两侧,伴有内痔并存。参见“外痔”条。
病因:
参见“外痔”条。
人群:
常见于成年人,男女发病率相似。
诊断标准:
参见“外痔”条。
体征:
多生于肛门左右两侧,平日无症状,只见一柔软之肉块。发作时可有红肿,甚至引起内痔外翻。此型外痔排便时用力努责可见肉块增大而硬,便毕即能自行复位。这种外痔多伴有内痔并存。
体检:
静脉曲张性外痔病人下挣时,肛缘突起物加大,为青紫色团斑(静脉曲张团)。局部触之为柔软团块,团块按压后可消失。参见“外痔”条
治疗:
参见“外痔”条。
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下蹲过久。

“气痔” 相关论述

论曰气痔者,因便下血,或肛头肿凸,良久乃收,风也。此由邪毒瓦斯蕴积肠间,及恚怒不节,酒食过伤,令下部气涩壅结而成。
肠风下血,及脱肛等疾,久不瘥者。栝蒌丸方
栝蒌(大者二枚)(大者二枚以上二味盛于瓶内烧令存性) 白矾绿矾(二味各于姜同杵烂捏十五枚瓶内烧存性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以米醋煮面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日三。
气痔大便秘涩下血脱肛。乌蛇黄 丸方
乌蛇(酒浸炙取肉五两) 黄 (一两半) 大黄(锉炒) 大麻子仁(炒各二两) 独活(去一两半) 羚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小豆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以利为度,未快利,即加丸数。
气痔,下部肿痛生疮,脱肛不收。 皮丸方
皮(烧灰三两) 续断槐实(微炒) 黄 (切焙) 白矾(熬令汁尽) 连翘(各三分) 生干地黄(焙) 当归(切焙各一两半) 干姜(炮)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半两)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陈米饮下,日三五服。
大肠热结,成气痔。黄 散方
黄 (锉二两半) 苦参玄参(各三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半) 大黄(锉炒一两半)(一具烧焦)
上一十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晚再服。
肠风五痔下鲜血,多秘结疼痛,成气痔者。槐豆散
槐豆(炒二两) 皂荚子(仁三分炒) 枳壳(去瓤麸炒) 防风(去叉) 桑耳(各一两)
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樗根汤调下,日三。
气痔大便涩。威灵仙丸
威灵仙(去土) 乳香(研)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以粟米饭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日三。
治因气成 。卷柏散方
卷柏枳壳(去瓤麸炒) 猪牙(皂荚各一两)
上三味,入一小藏瓶内,以盐泥固济,慢火烧透,去火和瓶于湿地上,用黄土罨一复时,取出药入麝香一钱,同研极细。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气痔。 皮散方
皮(一枚烧焦) 桂(去粗皮一两) 磁石(火烧醋淬十遍四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空心米饮调下二钱匕,日晚再服。
气痔下血,肛边疼痛。圣功丸
鸡冠花(焙) 臭椿皮(炙锉各二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黄 汤下,不拘时。
气痔下浓血。白矾丸
白矾(熬令汁枯)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十丸,日晚再服。
气痔脱肛不收,或生鼠乳,时复血出,久不瘥者。必效丸
枳壳(去瓤麸炒) 黄 (锉各一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以陈米饭和丸,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饮下三十丸。
气痔脱肛。熏熨方
枳壳(去瓤麸炒) 防风(去叉各一两) 白矾(熬令汁枯一分研)
上三味,除白矾外,捣为粗末,入白矾拌匀,水三碗,煎至二碗,乘热熏之,仍以软帛蘸汤熨之,通手即淋洗。
气痔脱肛良久乃收。掺药方
海螵蛸(研) 染燕脂(研各半两)
上二味,各为末,仍同研匀,先以温汤洗略拭,干掺药少许。
大肠风壅,滞不通,变成气痔疼痛。黄 汤方
黄 (锉半两) 当归(切焙) 大黄(锉焙) 槟榔(煨锉各一两) 枳实(炒) 防己木香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病名。指因情绪因素而发之者。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该之作多因风邪蕴积肠间,情志过激,酒食所伤所致。证见肛门部位肿突,大便难而血出,腹胁胀满,甚或形成脱肛良久而不能入。治疗当辨证施治。因风邪蕴积者,可选用威灵仙丸加减;因情志过激而发者,可选用加味香苏饮;若因酒食所伤者,可用橘皮汤。必要时可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