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

( Pú Tɑo )

别名: 蒲陶 , 赐紫樱桃 , 琐琐葡萄 , 菩提子 , 乌珠玛 , 葡萄秋 , 索索葡萄 , 葡萄秧 , 草龙珠 , 山葫芦

葡萄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烦渴;风湿痹痛;淋病;不肿;痘疹不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或熬膏;或浸酒。外用:适量,浸酒涂擦;或捣汁含咽;或研末撒。
性味:
甘;酸;平
归经:
肺;脾;肾经
各家论述:
1.《本经》: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可作酒。
2.《别录》:逐水,利小便
3.《药性论》:除肠阎水气,调中治淋,通小便
4.《本草图经》:治时气疹不出者,研酒饮。
5.《滇南本草》:大补气血,舒筋活络,泡酒服之。治阴阳脱症,又治盗汗虚证。汁,治咳嗽。
6.《滇南本草图说》:治痘症毒,胎气上冲,煎汤饮之即下。
7.《百草镜》:治筋骨湿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肿
8.《本草再新》:暖胃健脾,治肺虚寒嗽,贩血积疽瘤
9.《随息居饮食谱》: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
10.《新疆药材》:解毒,散表。
11.《陆川本草》: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腰痛胃病精神疲惫,血虚心跳。
用药禁忌:
1. 孟诜:不堪多食,令人卒烦闷眼暗
2.《本经逢原》:食多令人泄泻
3.《医林纂要》:多食生内热
药理作用:
在作用方面葡萄有某种维生素p的活性。种子油15g口服可降低胃酸度;12g可利胆(胆绞痛发作时无效);40-50g有致泻作用。叶、茎有收敛作用,但无杭菌效力。
化学成分:
果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少量蔗糖(sucrose),木糖(xylose),酒石酸(tarta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并含各种花色素的单葡萄糖甙和双葡萄糖甙。果皮含矢车菊素(cyanidin),芍药花素(peonidin),飞燕草素(delphinidin),矮牵牛素(petunidin),锦葵花素(malvidin),锦葵花素-3-β-葡萄糖甙(oenin)。此外,本品还含原矢车菊酚低聚物(procyanidol oligomers)。
附方:
①强肾: suoxuo葡萄人参各一钱。火酒浸一宿,侵晨涂手心,摩擦腰脊,能助力强壮,劳卧时摩擦腰脊,力能助肾坚强,服之尤为得力。 (《本经逢原》)②治热淋小便涩少,碜痛沥血: 葡萄(绞取汁)五合,藕汁五合生地黄五合,蜜五两。上相和,煎为稀饧,每于食前服二合。 (《圣惠方葡萄煎)③除烦止渴:生葡萄捣滤取汁,以瓦器熬稠,入熟蜜少许,同收,点汤饮。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④治吹乳葡萄一枚,于灯焰上燎过,研细,热酒调服。(《圣济总录葡萄酒)⑤治牙龈肿痛, 势欲成者: 葡萄干去核,填满焰硝煅之。焰过,取置地上成炭,研末擦之,涎出,任吐自瘥。 (《医级》葡硝散)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加50%乙醇10ml,浸渍30min,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1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2ml,发生棕红色沉淀。(检查还原糖)②纸色谱:用上述滤液点样于新华滤纸(1号),用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液15ml,加甲醇3ml为展开剂,展距15cm,用a-萘酚硫酸试剂显色,显2个蓝色斑点,其中1个与果糖对照品一致。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鲜品为圆形或椭圆形,干品均皱缩,长3-7mm,直径2-6mm,表面淡黄绿色至暗红色。顶端有残存柱基,微凸尖,基部有果柄痕,有的残存果柄。质稍柔软,易被撕裂,富糖质,气微,味甜微酸。
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表皮细胞1层,排列整齐切向延长,壁稍厚,外被角质层。中果皮广阔,中果皮内侧细胞有众多草酸钙簇晶,排列成断续的环带。中果皮细胞还有散在的簇晶、柱晶、不规则状的晶体以及棕黄色内含物。果皮外测维管束为外韧型,果实中心的维管来倒转为内韧型,常4个在一起。
生境分布:
原产亚洲西部。现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原形态:
葡萄 高大缠绕藤本。幼茎秃净或略被绵毛;卷须二叉状分枝,与叶对生。叶互生;叶柄长4-8cm;叶片纸质,圆卵形或圆形,宽10-20cm,常3-5裂,基部心形,边缘有粗而稍尖锐的齿缺,下面常密被蛛丝状绵毛;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大而长,与叶对生,被疏蛛丝状柔毛;花序柄无卷须;萼极小,杯状,全缘或不明显的5齿裂;花瓣5,黄绿色,先端粘合不展开,基部分离,开花时呈帽状整块脱落;雄蕊5;花盘隆起,由5个腺体组成,基部与子房合生;子房2室,花柱短,圆锥形。浆果卵圆形至卵状长圆形,富汁液,熟时紫黑色或红而带青色,外被蜡粉。花期6月,果期9-10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vinifer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风干。
出处:
1.《名医别录》:葡萄,生陇西五原炖煌山谷。
2.《纲目》:葡萄,其圆者名草龙殊,长者名马乳葡萄,白者名水晶葡萄,黑看名紫葡萄。《汉书》言张骞使西域还,始得此种,而《神农本草》已有葡萄,则汉前陇西旧有,但未入关耳。葡萄折藤压之最易生,春月萌生叶,颇似栝楼叶,而有五尖,生须延蔓,引数十丈,三月开小花,成穗,黄白色。乃连着实,星编珠聚,七、八月熟,有紫、白二色,西人及太原、平阳皆作葡萄干,货之

葡萄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果:解表透疹,利尿,安胎。用于麻疹不透,小便不利胎动不安
根、藤:祛风湿,利尿。用于风湿骨痛水肿;外用治骨折
用法用量:
果、根、藤0.5~1.5两;外用鲜根适量,手法复位后,捣烂敷患处。
性味:
果:甘,平。
来源:
葡萄葡萄属植物葡萄vitis vinifera l.,以果、根、藤入药。秋季采,晒干或鲜用。
备注:
(1)玫瑰香葡萄秧:为玫瑰香葡萄每年利用修剪下来的藤、叶、梢作药用,制成注射剂,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较好。同时对三叉神经的剧烈疼痛也有缓解作用。注射剂每毫升相当1克新鲜葡萄秧,每支2毫升,肌肉注射,每次注射1支,每日1次或遵医嘱,两周为一个疗程。

葡萄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病淋病浮肿
①《本经》:"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可作酒。"
②《别录》:"逐水,利小便。"
③《药性论》:"除肠间水气,调中治淋,通小便。"
④《本草图经》:"治时气疹不出者,研酒饮。"
⑤《滇南本草》:"大补气血,舒筋活络,泡酒服之。治阴阳脱症,又治盗汗虚证。汁,治咳嗽。"
⑥《滇南本草图说》:"治痘症毒,胎气上冲,煎汤饮之即下。"
⑦《百草镜》:"治筋骨湿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肿。"
⑧《本耳再新》:"暖胃健脾,治肺虚寒嗽,破血积疽瘤。"
⑨《随息居饮食谱》:"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
⑩《新疆药材》:"解毒,散表。"
⑾《陆川本草》:"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惫,血虚心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捣汁或浸酒
性味:
甘酸,平。
①《本经》:"味甘,平。"
孟诜:"甘酸,温。"
③《纲目》:"甘涩,平,无毒。"
归经:
入肺、脾、肾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阳经。"
②《本草求真》:"入肾。"
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用药禁忌:
孟诜:"不堪多食,令人卒烦闷眼暗。"
②《本经逢原》:"食多令人泄泻。"
③《医林纂要》:"多食生内热。"
药理作用:
在作用方面葡萄有某种维生素p的活性。种子油15克口服可降低胃酸度;12克可利胆(胆绞痛发作时无效);40~50克有致泻作用。叶、茎有收敛作用,但无抗菌效力。
化学成分:
葡萄含葡萄糖、果糖,少量蔗糖、木糖,酒石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又含各种花色素的单葡萄糖甙和双葡萄糖甙。每100克含蛋白质0.2克,钙4毫克,磷15毫克,铁0.6毫克,胡萝卜素0.04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01毫克,尼克酸0.1毫克,维生素c 4毫克。
葡萄皮含矢车菊素、芍药素、飞燕草素、矮牵牛素、锦葵花素、锦葵花素-3-β-葡萄糖甙。
种子含油量9.58%。又含焦性儿茶酚、没食子儿茶精、没食子酸盐等。
附方:
①强肾:琐琐葡萄人参各一钱。火酒浸-宿,侵晨涂手心,摩擦腰脊,能助膂力强壮,若卧时摩擦腰脊,力能助肾坚强,服之尤为得力。(《本经逢原》)
②治热淋小便涩少,碜痛沥血:葡萄(绞取汁)五合,藕汁五合生地黄五合,蜜五两。上相和,煎为稀饧,每于食前服二合。(《圣惠方葡萄煎)
③除烦止渴:生葡萄捣滤取汁,以瓦器熬稠,入熟蜜少许,同收,点汤饮。(《居家必用率类全集》)
④治吹乳葡萄一枚,于灯焰上燎过,研细,热酒调服。(《圣济总录葡萄洒)
⑤治牙龈肿痛,势欲成者:葡萄干去核,填满焰硝煅之。焰过,取置地上成炭,研末擦之,涎出,任吐自瘥。(《医级》葡硝散)
性状:
琐琐葡萄:干燥的果实外皮红褐色,小颗粒,果皮有皱纹,味甜。以色红褐、粒整齐、无杂质者为佳,粒瘦破烂者为次。
生境分布:
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于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产新疆。
原形态:
高大缠绕藤本,幼茎秃净或略被绵毛。叶纸质,互生,圆形或圆卵形,宽10~20厘米,常3~5裂,基部心形,边缘有粗而稍尖锐的齿缺,下面常密被蛛丝状绵毛;叶柄长达4~8厘米。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大而长,与叶对生;花序柄无卷须;萼极小,杯状,全缘或不明显的5齿裂;花瓣5,黄绿色,先端粘合不展开,基部分离,开花时呈帽状整块脱落;雄蕊5;花盘隆起,由5个腺体所成,基部与子房合生;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花柱短,圆锥形。浆果卵圆形至卵状矩圆形,富汁液,熟时紫黑色或红而带青色,外被蜡粉。花期6月。果期9~10月。
来源:
葡萄科植物葡萄果实。夏末秋初果熟时采收,阴干。多数制成葡萄干用。
出处:
本经
备注:
葡萄的品种甚多,其中新疆栽培的琐琐葡萄(又名:索索葡萄、豆粒葡萄)在《本草纲目》即有记载,一般认为入药者以该种为佳。

“葡萄” 相关论述

味甘平。
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生山谷。《名医》曰:生陇西五原敦煌。
案史纪大宛列《传》云: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萄,肥饶地,或疑此本经不合有葡萄,《名医》所增,当为黑字。
然《周礼》场人云:树之查蓏,珍异之物。郑元云:珍异,葡萄枇杷之属,则古中国本有此,大宛种类殊常,故汉特取来植之,旧作葡,据《史记》作蒲。

释名蒲桃草龙珠
气味」甘、平、涩、无毒
「主治」
1、热淋涩痛。取葡萄捣取自然汁,生藕捣取自然汁,生地黄捣取自然汁,各五合,再加白沙蜜五合,和匀,每次温服一碗。
2、胎上冲心。用葡萄汤饮服,好不上冲。
3、水肿。用葡萄嫩心十四个、蝼蛄七个(去头尾),同研烂,露七日,晒干研为末。每服半钱,淡酒调下。暑天服此方,效果更好。

主要原料:山药切片50克,莲子肉50克,葡萄干50克,白糖少许。
制作方法:将三物同煮熬成粥,加糖食用。亦可将三物同蒸烂成泥,加糖食用。
效用说明:补中健身,益脾养心。凡因心脾不足而引起的怔忡心悸腹胀便清、面色黄白、乏力倦怠、形体瘦弱等症,皆可辅食此粥。

味甘,平,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逐水,利小便,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

原料:鲜葡萄30g、人参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葡萄人参后泡茶。
功用:补气血,益精神。体弱神差者宜饮。

原料:鲜葡萄30g、茯苓3g、羌活3g、绿茶3g。
用法:用葡萄茯苓羌活的煎煮液泡茶。
功用:除风湿、运脾利水。

葡萄,又称草龙珠山葫芦,古称蒲陶,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据分析,每百克含水分87.9克,蛋白质0.4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8.2克,粗纤维2.6克,钙4.0毫克,磷7.0毫克,铁0.8毫克,并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xb]1[/xb]、维生素b[xb]2[/xb]、维生素c、维生素p、维生素pp等,此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多种氨基酸及多量果酸。因此,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作用。而葡萄酒又为一种低度饮料,含有十几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b[xb]12[/xb]和维生素p,更具有味甘、性温、色美、善“醉”、易醒、滋补、养人等特点,经常少量饮用,有舒筋活血、开胃健脾、助消化、提神等功效。
我国历代药典对葡萄的利尿、清血等作用和对胃弱、痛风等病的功效均有论述。如《神农本草经》载:葡萄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增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用葡萄汁50毫升,以文火煎浓缩至稠粘如膏时,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冷却后装瓶备用。每次1汤匙,沸水冲化代茶饮。可治疗热病烦渴。如患有脑贫血、头晕心悸者,可适量饮服葡萄酒,每日2~3次。

标本采集』
1、尿液:留取早晨起第二次尿红10ml,立即送检。尿液不能混入精液及红细胞。作为nag测定时,一定要同时测定尿中肌酐含量。
2、血液:采空腹血2ml,不抗凝,勿溶血。
『正常值范围』
血清:12—31u/l;尿液3—6u/gcr(cr为肌酐)。
『临床意义』
肾病综合症,肾实质性病变,药物性肾毒害和肾恶性肿留等疾患均升高。


味甘,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强志,令人肥健。


味甘,平,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逐水,利小便。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
魏国使人多 来,状如五味子而甘美,可作酒,云用其藤汁殊美好。北国人多肥健耐寒,盖橘之变于河北矣。人说即是此间 ,恐如彼之枳类橘耶?
〔谨案〕
葡萄亦同,然 是千岁 。葡萄作酒法,总收取子汁酿之自成酒。 ,山葡萄,亦堪为酒。陶景言用藤汁为酒,谬矣。


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筋燥湿。强志,肝藏魂。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皆培补肝脾之效。可作酒。
此以形为治,葡萄屈曲蔓延,冬卷春舒,与筋相似,故能补益筋骨。其实甘美,得土之正味,故又能滋养肌肉肝主筋,脾主肉,乃肝脾交补之药也。


(一)上益脏气,强志,疗肠间宿水,调中。〔卷·心〕
(二)按经∶不问土地,但取藤,收之酿酒,皆得美好。〔卷·嘉〕
(三)其子不宜多食,令人心卒烦闷,犹如火燎。亦发黄病。凡热疾后不可食之。眼暗、骨热,久成麻疖病。〔卷·心·嘉〕
(四)又方,其根可煮取浓汁饮之,(止)呕哕及霍乱恶心。〔卷·嘉〕
(五)又方,女人有娠,往往子上冲心。细细饮之即止。其子便下,胎安好。〔卷·嘉〕


先朝西夏持师子来献,使人兼 葡萄遗州郡,比中国者皆相似。最难干,不干不可收,仍酸澌不可食。李白所谓“胡人岁献葡萄酒”者是此。 不出,食之尽出。多食皆昏人眼。波斯国所出,大者如鸡卵


甘,酸,涩,平,无毒。逐水利尿,益气治淋。除筋骨湿痹,起痘疮陷没。


味甘、酸,气平。属土,有木与水火无毒。张骞因使西域,得种始到中华。由是州郡,尽各栽养。叶似 而大,苗成藤蔓极长。实结类马乳且圆,秋熟色紫黑或白。取汁酿酒,留久愈香。逐水气,利小便不来者殊功;治时气,发疹不出者立效。倍力强志,肥体耐饥。多食卒烦闷眼昏,因性专下走渗道。
煮浓汁,细细饮之。除妊娠子上冲心,止霍乱热甚作呕。藤茎中空相贯,俗每呼为木通
凡暮溉其根,至晨则水浸于中矣。故通便甚验,与通草无殊。山葡萄,酿酒尤极香美。饮之久久,亦能益人。
第二卷通草款后(谟)按宜参看。

味甘酸,性微温。多食助热,令人卒烦闷昏甘草作钉,针葡萄立死。以麝香入树皮内,结葡萄尽作香气。其藤穿过枣树,则实味更美。葡萄架下不可饮酒,防虫屎伤人。

葡萄苗,成藤蔓易长,实有紫黑及白,取汁酿酒,留久愈香。逐水气,利小便不来者殊功,治时气,发疹不出者立效。益气倍力,令人肥健,胎孕冲心,食之即下。多食令人烦闷昏眼。根即名木通,通便甚验。

葡萄味甘平渗下,利便通淋水气化,更治筋骨湿痹疼,酿酒调中味不亚,根止呕哕达小肠,能安胎气冲心罅。
无毒。丹溪云∶属土而有水木火,东南人食之多病烦热眼暗,西北人禀气浓,服之健力耐寒,盖性能下走渗道也。故经云∶通小便,治淋涩,逐肠间水气,主筋骨间湿痹。兼治痘疹不出,研和酒饮之。酒,甘温,收其子汁酿之自成。除湿调中,利小便,多饮亦动痰火。魏文帝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饮,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他方之果,宁有配乎?根,主呕哕及胎气上冲,煮浓汁饮之。俗呼其苗为土木通。逐水利小肠尤佳。又一种山葡萄,亦堪为酒,性亦大同。

葡萄_图缺)
味甘,平,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逐水,利小便。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
陶隐居云∶魏国使人多 来,状如五味子而甘美,可作酒,云用其藤汁殊美好。北国人多肥健耐寒,盖食斯乎?不植淮南,亦如桔之变于河北矣。人说即此间 (于庚切) (于六切),恐如彼之枳类桔耶。唐本注云∶ 与葡萄相似,然 是千岁 。葡萄作酒法,总收取子汁酿之自成酒。 、山葡萄,并堪为酒。陶云∶用藤汁为酒,谬矣。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蔓生,苗叶似 而大。子有紫、白二色,又有似马乳者,又有圆者,皆以其形为名。又有无核者。七月、八月熟。子酿为酒及浆,别有法。谨按 ,是山葡萄,亦堪为酒。孟诜云∶葡萄,不问土地,但收之酿酒,皆得美好。或云子不堪多食,令人猝烦闷,眼暗。根浓煮汁,细细饮之,止呕哕及霍乱恶心。妊孕人,子上冲心,饮之即下,其胎安。药性论云∶葡萄,君,味甘、酸。除肠间水气,调中,治淋,通小便。段成式酉阳杂俎云∶葡萄,有黄、白、黑三种,成熟之时,子实通侧也。
图经曰∶葡萄,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今河东及近京州郡皆有之。苗作藤蔓而极长大,盛者,一、二本绵被山谷间。花极细而黄白色。其实有紫、白二色,而形之圆锐亦二种。又有无核者。皆七月、八月熟。取其汁,可以酿酒。谨按《史记》云∶大宛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十数岁不败。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而还,种之,中国始有。盖北果之最珍者。
魏文帝诏群臣说葡萄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 ,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今大原尚作此酒,或寄至都下,犹作葡萄香。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浓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逐水利小肠尤佳。今医家多暴收其实,以洽时气。发疹不出者,研酒饮之甚效。江东出一种,实细而味酸,谓之 子。
衍义曰∶葡萄,先朝,西夏持师子来献,使人兼 葡萄遗州郡,比中国者皆相似。最难干,不干不可收,仍酸澌不可食。李白所谓胡人岁献葡萄酒者是此。 不出,食之尽出。多食皆昏人眼。波斯国所出,大者如鸡卵

【基原】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
【异名】山葫芦
性味归经】甘、酸,平。入肺、脾、肾经
【功效】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安胎,除烦止渴。
【应用】
1.发热口渴:生葡萄捣滤取汁,以瓦器熬稠,入熟蜜少许,同收,点汤饮。(《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2.血小板减少或粒细胞减少症:饮服葡萄酒10~15g,每日2~3次。(《饮食治疗指南》)
3.胎气上逆(孕妇胸胀满、喘急、坐卧不安):葡萄30g,煎汤饮服,每日2次。(《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多食令人烦闷眼暗,故不能多食。
【按语】
本食物适合于胆囊炎、胆石症、白细胞减少者食用。
【参考文献】
1.《随息居饮食谱》:“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
2.《陆川本草》:“滋补强壮,补血,强心利尿。”
3.《本草纲目》:“可以造酒,人饮之,则陶然而醉,故有是名。其圆者名草龙珠,长者名马乳葡萄,白者名水晶葡萄,黑者名紫葡萄。”
﹡葡萄干
葡萄制干后,糖与铁质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及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 )摄精气归宿肾
葡萄(专入肾)。种类不一。此以 名者。因其形似葡萄。琐细不大。故以 名也。张璐论之甚详。言此生于漠北。南方亦间有之。其干类木。而系藤木。其子生青熟赤。干则紫黑。气味甘咸而温。能摄精气。归宿肾脏。与五味子功用不甚相远。凡藤蔓之类。皆属于筋。(形类相似。有感而通。)草木之实。皆达于脏。(实则重着下行。实则气重内入。故多入脏。)不独此味为然。此物向供食品。不入汤药。故本草不载。近时北人以之强肾。南人以之稀痘。各有攸宜。强肾方用 葡萄人参各一钱。火酒浸一宿。清晨涂手心。摩擦腰脊。能助筋力强壮。若卧时摩擦腰脊。力助阳事坚强。服之尤为得力。稀痘方用 葡萄一岁一钱。神黄豆一岁一粒。杵为细末。一昼夜蜜水调服。并擦心窝腰眼。能助肾祛邪。以北地方物。专助东南生气之不足也。然秉质素弱宜服。反是则不免有助火之害矣!

一名蒲桃
甘、平、酸、涩。入手太阳经。治胎上冲心,疗筋骨湿痹,除肠水,发痘疮。配生藕、生地,捣汁和白蜜,治热淋涩痛。
多服令人烦闷暗。
根、藤、叶
甘、平,涩。治呕哕,利小肠,消肿满及霍乱恶心

味甘,平,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可作酒,逐水,利小便孟诜云,子不堪多食,令人猝烦闷,眼暗。根∶浓煮汁止呕哕,霍乱恶心,孕人子上冲心。饮之即下,其胎安。《药性论》云∶君。除肠间水气,调中,治淋,通小便
一云∶治时气,发疹不出者。

无毒逐水,利小便.生陇西五原敦煌.
本经》原文∶葡萄,味甘,平.主筋骨泾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

葡萄(图缺),色有绛、绿二种,绿者佳。味甘,性平。服之轻身延年。老人大补气血,舒经活络。泡酒服之。治阴阳脱症,又治盗汗虚症。
叶治火眼;根治蛇头;汁治咳嗽。
熬膏和蜜,治脑漏百病,每服一钱,开水下。又治小儿急慢惊风,苏叶汤下。
熬膏服方∶葡萄(一斤) 苹果(六十个去皮) 大黄桃(二十个去皮) 花红果(十个去皮) 共捣熬成膏,入酒内,埋土地二十一日取饮。然上好谷酒二十斤。忌荤菜同食。
──务本卷一下
葡萄,味甘、酸,性微温,无毒。主治筋骨湿痹益气为,令人肥健,治痘症毒,其走下之性,渗水道,利小便胎气上冲,煎汤饮之即下。不宜多食。昔李太白酿酒,常饮此可轻身耐老,但服而有益者,惟每日临卧时饮三杯,多则不效。采叶贴无名肿毒,最良。
──模板卷九

葡萄,味甘,无毒。形似家葡萄,亦非野间所有,乃生于石上。高尺余,软枝倒挂,子如小乌饭果。采食,乌黑发之圣药也。治小儿痘疮,乌头顶陷,或烂痘蛊痘,服之立效。
──务本卷一上
葡萄,生于石壁,倒挂而成。高仅一、二尺,亦如家葡萄,而小如乌饭果样。采取服食,乌黑发。又治小儿痘疮、发痘助浆,陷者能起,烂者能平,奇效异常。
──《通志》卷六十七引《滇南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