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门

( zhangmen )

定位: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腹胀;胁部疼痛;呕吐腹泻消化不良;腹鸣;消瘦;肥胖;食欲不振;胳膊疼痛;呼吸困难;肝炎肋间神经痛;胰腺炎;多尿;肩部疼痛;脾肿大;口渴难耐,胀气,恶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功效:促使肝气平稳运行;调节气血;调和脾胃;缓解食郁积食;祛湿;驱寒;强壮营气
针灸方法:针法斜刺直刺 0.5 - 0.8寸。
灸法艾炷灸 3 - 5壮或艾条灸5 - 10分钟。
释义:〖别名〗长平,胁髎,季胁,脾募,肘髎肘尖,后章门季肋。〖名解〗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备注:脾经募穴八会穴脏会肝经胆经交会穴

“章门” 相关论述

[定位] 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配伍] 配足三里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脾俞中脘足三里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肝俞水道京门阴陵泉三阴交阳谷气海肝硬化腹水肾炎
[刺灸法] 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脾经募穴八会穴脏会
[img]12-12-5.gif[alt]足厥阴肝经穴[/alt][/img]

【位置】第11肋骨端。
【主治】胁肋胀痛腹胀肠鸣痞积呕吐眩晕失眠烦躁
【应用】章门又名肘尖长平、胁髎,是脾之募穴,脏之会穴足少阳厥阴会穴。向该穴发气导引,可以激发、调整肝、胆二经之气机。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痞散结的作用。用外气打通章门与内劳宫之气,二穴相合,相互促进,导火下行,清泻心肝之火,疏肝和胃之功益彰。


穴名。出《脉经》。别名长平、胁髎、季胁。属足厥阴肝经。脾之募穴足厥阴、少阳之会。八会穴脏会。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尖处。一说“在季肋前一寸半”(《脉经》)。其稍下方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脉末支。主治胸胁满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痞块,背强腰痛,及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直刺斜刺0.5-1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大横外,直季胁肋端,当脐上二寸,两旁六寸,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又云:『肘尖尽处是穴。』脾之募。足少阳厥阴之会。《难经》曰:『脏会章门。』疏曰:『脏病治此。』《铜人》针六分,灸百壮。《明堂》日七壮,止五百壮。《素注》针八分,留六呼,灸三壮。
肠鸣盈盈然,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口干不嗜食胸胁痛支满,喘息心痛而呕,吐逆,饮食却出,腰痛不得转侧,腰脊冷疼,溺多白浊伤饱身黄瘦,贲豚积聚,腹肿如鼓,脊强,四肢懈惰善恐少气厥逆,肩臂不举。
东垣曰:『气在于肠胃者,取之太阴阳明。不下,取三里章门中脘。』
魏士珪妻徐病疝,自脐下上至于心皆胀满,呕吐烦闷,不进饮食。滑伯仁曰:『此寒在下廉,为灸章门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