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
( Tónɡ Yè )
别名: 白桐叶
桐叶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治痈疽,疔疮,创伤出血。 ①《本经》:"主恶蚀疮着阴。" ②《纲目》:"消肿毒,生发。" |
用法用量: |
外用:以醋蒸贴、捣敷或捣汁涂。内服:煎汤,0.5~1两。 |
性味: |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
药理作用: |
熊果酸不仅在化学上与齐墩果酸相近,作用也相近,为皂甙元,可作乳化剂用于制药或食品工业,对人或动物并无毒性。对水、盐代谢无明显作用。曾有人报告,与山楂酸之合剂能扩张冠状血管,可治疗冠脉循环及心功能不足,但也有人认为对冠状血管并无特异作用,而是由于其不溶于水,因而静脉注射后在体内形成小颗粒,伤害了肺脏,引起机体的各种反应。 |
化学成分: |
毛泡桐叶含熊果酸,并含糖甙及多酚类。 |
附方: |
①治痈疽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桐叶醋蒸贴上,退热止痛,渐渐生肉收口。(《医林正宗》) ②治无名肿毒:泡桐花或叶、醉鱼草各五钱。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白喉:霜打泡桐叶一两。水煎,红糖一两冲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④抬人须鬓秃落不生长:麻子仁三升,白桐叶一把。米泔煮五、六沸,去滓,洗之。(《补缺肘后方》) |
来源: |
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叶。 |
出处: |
《本经》 |
“桐叶” 相关论述
(桐叶_图缺)
味苦,寒,无毒。主恶蚀疮着阴。皮,主五痔,杀三虫,疗贲豚气病。
花,主敷猪疮。饲猪,肥大三倍。生桐柏山谷。
陶隐居云∶桐树有四种,青桐,叶、皮青,似梧而无子。梧桐,色白,叶似青桐而有子,子桐无异,唯有花、子尔,花二月舒,黄紫色,《礼》云∶桐,始华者瑟者。今此云花,便应是白桐,白桐堪作琴瑟,一名椅桐,人家多植疮。恐误矣。岂有故破伤猪敷桐花者。臣禹锡等谨按尔雅疏云∶榇,一名梧。郭云∶今梧桐。《诗·大雅》云∶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是也。又曰∶桐木,一名荣。郭云∶即梧桐与榇梧一也。药性论云∶白桐皮,能治五淋。沐发去头风,生发滋润。
日华子云∶桐油,冷,微毒。敷恶疮疥及宣水肿,涂鼠咬处,能辟鼠。
图经曰∶桐,生桐柏山谷,今处处有之。其类有四种。旧注云∶青桐,枝、叶俱青而无子;梧桐,皮白,叶青而有子,子肥美可食;白桐,有华与子,其华二月舒,黄紫色,一名椅桐,又名黄桐,则药中所用华、叶者是也;岗桐,似白桐,唯无子,即是作琴瑟者。陆机《草水疏》云∶白桐宜为琴瑟。云南 人,绩以为布,似毛布。是作琴瑟宜岗桐、白桐二种也。
梧桐二种,俱有椅名也。或曰∶梧桐以知日月正闰。生十二叶,一边有六叶,从下数一叶为一月,至上十二叶。有闰十三叶,小余者。视之,则知闰何月也。故曰梧桐不生则九州异,或云今南人作油者,乃岗桐也,此桐亦有子,颇大于梧子耳。
江南有 桐,秋开红花,无实。有紫桐,花如百合,实堪糖煮以啖。岭南有刺桐,叶如梧桐,花侧敷如掌,枝干有刺,花色深红。主金殊效。又梧桐白皮,亦主痔。《删繁方》疗肠中生痔,肛门边有核者,猪悬蹄青用之,其膏敷疮,并酒服之。
子母秘录∶治痈疮疽痔恶疮,小儿丹。用皮,水煎,敷。
衍义曰∶桐叶,《经》注不指定是何桐,致难执用。今具四种桐,各有治疗条,其状列于后∶一种白桐,可斫琴者,叶三杈,开白花,亦不结子。《药性论》云∶皮能治五淋,沐发,去头风,生发。一种荏桐,早春先开淡红花,状如鼓子花成筒子,子或作桐油。日华子云∶桐油,冷,微毒。一种梧桐,四月开淡黄小花,一如枣花。枝头出丝,堕地成油,沾渍衣履。
一种岗桐,无花,不中作琴,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