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

( xueguanliu )

西医

简介:
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全身各部位都可发生,但以皮肤、口腔粘膜为最多见。其次为肌肉骨髓、肝、脾、中枢神经系统及消化道、心、肺、肾等。大多数血管瘤生长于四肢,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病。
人群:
多见于儿童,约75%左右病人出生时即已发现,部分于婴幼儿期发现,于成人期发现者极少。女多于男,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
诊断标准:
血管瘤诊断标准:
1.毛细血管瘤:色鲜红或紫红,高出皮肤,界限清楚,质地柔软。
2.海绵状血管瘤:常为单个,不规则,界限不清,皮面暗红或浅紫色,稍隆起,有弹性,质地柔软,有压缩性。
3.蔓状血管瘤:状如虫样蜿蜓,有动脉搏动,皮色紫红,局部温度稍高。听诊有时可闻及血管杂音。
4.穿刺可抽出血液。
5.表浅血管瘤累及深部组织或骨骼时,可行血管造影或x线摄片以明确诊断。
体征:
1.毛细血管瘤
(1)单纯毛细血管瘤:为最常见,或称草莓状痣。由无数鲜红或紫红色的毛细血管或完全由内皮细胞围成,无明显管腔,平坦或隆起于皮肤表面,扩大后形成斑块、质软、表面呈桑椹样,其间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体积可缩小。临床上发现生长愈快,消失也愈早。一般不留痕迹,有时可留有轻度皮肤萎缩。肿瘤的营养血管逐渐栓塞可能是消退的主要原因。
(2)葡萄酒色斑痣:是一种先天性的毛细血管瘤。色淡红或紫红,随年龄增长而增大,颜色逐渐变深,压之可呈苍白,好发于面颈部,且往往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口唇及口腔粘膜常被波及,四肢及躯下部位少见。此斑痣无不适症状,仅影响美观。
(3)蜘蛛形痣:或称星状血管瘤,由一中央营养血管向外放出酷似蜘蛛状的毛细血管,痣的中央稍高出皮肤,呈鲜红色,压之则四周小毛细血管的红色可褪而放压则又出现。多见于面、颈、臂、手和躯干上部,脐以下少见。肝硬化病人及孕妇多见,肝功能好转及分娩后,可自行逐渐消退。
(4)osler-weber病:又称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主要特征是有显著出血倾向的皮肤、粘膜呈弥漫性毛细血管扩张。好发于鼻腔粘膜,其次为面、舌、手指,偶见于头皮、耳郭咽喉、颈胸部、胃肠、泌尿生殖道等,由于有反覆出血倾向,患者常有贫血面容。
(5)老年性血管瘤:多见于40岁以后,是一种后天性毛细血管扩张。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远端,呈圆形或半球形略高出皮面的鲜红丘疹,直径为1—5mm,数目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组织病理示早期在真皮上部有许多新生的毛细血管,以后逐渐扩张。毛细血管间的间质出现水肿和胶原纯一化,表皮轻度萎缩。
(6)硬化性血管瘤:是位于皮肤或皮下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有大量毛细血管扩张所形成的毛细血管瘤。色棕红、质硬,如结节状,稍突出皮面,大小不一,直径自0.5—5cm。
(7)肉芽性血管瘤:位丁皮肤的肉芽状血管瘤,中央为毛细血管,周围为炎性肉芽肿,因此又名化脓性肉芽肿。多见于手指,可能由于刺伤或毛细血管瘤继发感染所致。
2.海绵状血管瘤:是多数血管呈囊状扩张并延伸而呈一柔软如海绵的团状血管瘤。根据血管瘤所在部位的深浅,使色皮肤正常或呈浅蓝色。好发于四肢、躯干、面、颈,消化道和骨骼时而也可见到。有局限性及弥漫性两型。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累及范围大,可累及整个肢体,使患肢粗大,如侵入深部肌层及骨骼,则使肌纤维及骨质受到损害而使肢体变形,甚至丧失功能,并可扩展到躯干,有继续发展倾向,罕见自行萎缩。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经治疗后,血管瘤无残留。
2.好转:经治疗后,血管瘤仍有部分残留。
治疗:
1.毛细血管瘤
(1)单纯毛细血管瘤: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加速其消退。早期可试用x线或镭锭放射治疗或放射性核素90sr敷贴,此法适用于小儿毛细血管瘤,亦可用液氮冷冻治疗及钇铅石榴石激光烧灼,效果较佳。手术切除只适合于非暴露部位的毛细血管瘤
(4)osler-weber病:治疗方面可用电灼凝固或压迫止血,亦有采用激素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5)老年性血管瘤:多本病一般不需治疗,损害数目少时可考虑二氧化碳激光烧灼或液氮冷冻治疗。
(6)硬化性血管瘤:可手术切除治疗。
(7)肉芽性血管瘤:可采用手术或电灼治疗,但易复发,如切除后加用x线放射或镭锭治疗,基本上可根治。
2.海绵状血管瘤:有局限性及弥漫性两型。在前者,中,小的血管瘤可用手术切除或用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或纯酒精作内注射,也可用激光辐照,使扩张的血管栓塞、纤维化而使消退,达到治疗的目的。大的血管瘤由于体基底常宽而深,切除亦较困难,对切除不全处加以放射治疗,可增加疗效。至今无良好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也不见效。如增长迅速,并伴血小板减少,可考虑短程皮质激素治疗。
3.蔓状血管病:小的蔓状血管瘤应及早手术切除,较大的尤其是长于头部的蔓状血管瘤则常因侵蚀颅骨板障静脉和颅内静脉窦,术中出血机会多,难以彻底切除。如先作动脉造影后将主要动脉支结扎,可使症状缓解,但亦易复发。对溃疡坏疽并影响功能的肢体,可考虑截肢。

“血管瘤” 相关论述

鼻部血管瘤大部属先天性,占鼻部良性肿瘤25%以上,多发生于血管丰富区,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青壮年。本病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类,以前者较多见。
【诊断】
1.毛细血管瘤:多发于鼻中隔前下方,少发于鼻底和中鼻甲,极少发于筛窦。由于鼻中隔前下方血管丰富,毛细血管瘤好发于此,单侧鼻腔多见。
(1)症状特点是反复鼻出血,出血量不等,出血多时可继发贫血,单侧鼻塞为主要表现。
(2)鼻镜检查见血管瘤大小不一,细蒂或广基,红色或紫红色,大如樱桃,小如高粱米,质软,有弹性,探触极易出血,继发感染表面糜烂坏死。
2.海绵状血管瘤发生于上颌窦和下鼻甲较多,肿瘤较大致窦腔膨大变形,骨壁被压迫吸收变菲薄,肿瘤向邻近扩展出现临床症状。
(1)症状有进行性鼻塞,反复涕血,面颊畸形,眼球被推移呈复视,头痛等。
(2)鼻窦x线摄片,鼻窦ct,可显示病变范围。与上颌窦炎、囊肿、恶性肿瘤相鉴别。为了预防出血,不宜活检,不宜诊断性上颌窦穿刺和抽出鲜红色血液,可考虑上颌窦探查术。术中冰冻切片常报告为出血坏死性息肉和海绵状血管瘤,诊断最后确立。
【治疗】
1.毛细血管瘤:在鼻中隔处较小者,手术摘除后电凝固其根部既止血又能防止复发。体大、基广或复发的肿瘤可沿血管瘤周边切开粘膜,从骨膜下连同肿瘤一起切除。也可用激光凝固、气化血管瘤,出血少而疗效好。
2.海绵状血管瘤发生于鼻甲者,用激光凝固气化或冷冻治疗。估计出血多,体大可行鼻侧切开。发生于鼻窦者可经上颌窦途径全部切除,必要时输血和颈外动脉结扎。硬化剂注射疗法可使体缩小变硬,使易切除且减少出血。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属先天性,是由血管内皮增生而来。多见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和口腔粘膜(如唇、舌、颊、口底等)(附图16,17)(图3-26,27)。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而以前两种常见。

[img]kouqiangkexue072.jpg[alt]毛细血管瘤(左面部)[/alt][/img][img]kouqiangkexue073.jpg[alt]海绵状血管瘤(舌及左颊部)[/alt][/img]
附图16 毛细血管瘤(左面部)附图17 海绵状血管瘤(舌及左颊部)
[img]kouqiangkexue074.jpg[alt]面部血管瘤[/alt][/img][img]kouqiangkexue075.jpg[alt]舌部血管瘤[/alt][/img]
图3-26 面部血管瘤图3-27 舌部血管瘤

【临床表现】
毛细血管型血管瘤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面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
海绵状血管瘤肿瘤由扩大的血管腔和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血窦大小不一,有如海绵状结构,窦腔内充满静脉血,彼此交通。表现为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的柔软肿块。头低位时,肿瘤因充血而扩大,恢复正常体位后,肿块即恢复原状。表浅的肿瘤,表面皮肤或粘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色正常。触诊时肿块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痛。挤压时肿块缩小,压力解除后则恢复原来大小。
蔓状血管瘤:主要由扩张的动脉与静脉吻合而成。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或蚯蚓。扪之有博动感与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若将供血的动脉全部压闭,上述之博动及杂音消失。
【治疗】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应根据肿瘤的类型、部位、深浅及病员的年龄等因素而定。常用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冷冻外科、硬化剂注射及激光照射等。

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在胚胎时期部分血管组织脱离开全身血管系统、单独在眶内(肌锥空隙内)发育而成,由于生长缓慢,多在青壮年期出现症状,为眼眶常见的良性肿瘤。
(一)病理:可分为两型,即窦型和毛细血管型,窦型者多见于成年人,多具有完整的包膜,肿瘤为园形、卵园形或分叶状,由扩大的血窦构成,血窦间有纤维组织间质隔开,在维织丰富者,易误认为纤维瘤。
毛细血管型:较少见。常见于幼儿,由毛细血管构成,呈弥漫性生长,无完整的包膜,故手术时不易彻底切除。
(二)症状:眼球多向正前方突出,对眼球运动影响较小,如果肿瘤发展到肌锥外,则可引起眼球偏位和眼球运动受限,在眶缘处往往可扪到带有弹性的柔软光滑肿块,边界不清,无压痛,有时有压缩性,即用手压眼球时,可将突出的眼球推回眶内,除去压力后又恢复突出原状。当向眶外发展时,可见皮肤呈色不规则肿块。
眼底变化多以后极部为主,随肿瘤的增大,眼底出现相应的改变,如视网膜出现放射条纹,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界模糊,静脉扩张直至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视力随眼球受压迫的程度不同,而产生相应的视力改变或视野缺损,有时可出现复视。
(三)诊断
1.过去认为低头试验阳性为血管瘤诊断依据之一,但事实上眶血管瘤多为窦性,所以低头试验并不可靠。
2.x线拍片及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ct )可帮助定位及定性,少数病例可出现钙化点。
3.超声波检查。
(四)治疗:手术摘除,剥离肿瘤时用手指或在直视下作钝性分离,尽量避免损伤眶内正常组织。预后一般良好。

(一)概述
1.血管瘤分类 在临床上血管瘤的分类较多,任何器官均可发病,成人血管瘤生长缓慢,但小儿血管瘤伴随儿童发育在短期内生长较快。血管瘤主要是由血管组织构成。其基本结构是由扩张、增生的血管或充满血液内壁补覆内皮细胞间隙和窦腔所构成。血管瘤来源于中胚叶组织。胚胎初期脉管内皮细胞索或细胞岛出现继而发展成毛细血管,再经此穿通而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脉管。胚胎期失常发育时原始细胞离散残存,可以不受约束地生长发展或血管瘤
血管瘤好发于头、面、四肢及躯干。此外各器官也可发病。作者根据激光临床的实际经验总结,这里主要介绍肢体关节功能位的巨大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而颜面部血管瘤及口腔血管瘤五官部分阐述,敬请参照。根据临床病例总结分析,巨大的血管瘤(文献资料报道3cm以上血管瘤称为巨大血管瘤),作者发现在众多的血管瘤的治疗中,特大型的血管瘤病例不少有的常达10~30cm以上,病史都很长,往往生长巨大后,影响功能而就诊的较多(见附图22、23、24、28、29),因而给治疗带来新的困难。由于血管瘤分类不同,发生于各器官部位也不同,因而外科常规手术切除及其它综合治疗受条件的限制,使许多大型血管瘤患者诊治困难。把激光应用于临床,对多种类型血管瘤治疗方便,安全有效,而且无器官残缺及功能缺损。
血管瘤由于结构类型不同,在临床上可分多种:
(1)毛细血管瘤 主要是由发生于真皮内增生,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通常在出生后出现,1岁以内活跃生长,2岁以后静止或缓慢自行消退。但据临床观察及病例总结分析,逐渐自行消退者极罕见,而缓慢生长发展成巨大血管瘤的发病率确相当高,约占50%以上。毛细血管瘤结构有的呈葡萄酒斑样,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面积大的鲜红色或暗红色斑片,边缘不规则,不高出皮肤,手按压易退色,大小不一。草莓样毛细血管瘤最常见,既可单发也可多发,色可呈鲜红或暗红色,高出皮面而分叶状改变的肿瘤,形似草莓,体积大小不一,界限清楚,柔软可压缩,有的典型病例局部呈丘状突起,而丘状突起间隙内表面颜色突出而无隆起改变。
(2)海棉状血管瘤 由内皮细胞增生构成的血管迂曲、扩张并汇集而成。呈紫红色或深红色,较浅者呈半球状隆起,不规则,边界清楚。深在皮下组织及粘膜下组织内者,皮面颜色略隆起,颜色可以无改变。用手触压时,柔软而有波动感,偶有少数呈柔韧及坚实感,境界不清,无搏动及杂音。文献资料记载常见于头面、颈部位,但是临床中以肢体关节位及躯干发病较多。
(3)蔓状血管瘤 主要由新生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相互吻合成为迂回弯曲而有转动性的一种血?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注射造影剂(术前注意皮试阴性后方能推注),而后快速、多位摄片数张、经冲洗后观察,血管瘤有否与脏器有交通,供激光手术时作重要参考,并经手术得到彻底处理。
3.治疗激光治疗血管瘤,在改进操作方法后激光可进入深部治疗。血管结构、分类及发病部位不同,激光治疗的手法、手术准备、麻醉选择不同。术前对患者常规体检以了解第一手资料。
(二)激光术前准备
血管瘤大于2~3cm以上按无菌外科手术准备。巨大血管瘤除按外无菌术准备外,应作好手术前交叉配血准备,以防术中失血过多给患者带来危险。合并感染患者应待其得到控制后再行激光手术治疗。
麻醉:手术麻醉以局部注射麻醉法较多,对肢体巨大血管瘤,而以关节功能位的局部麻醉用药量大的可选用神经干阻滞麻醉,或行臂丛、腰麻等。颜面头皮巨大血管瘤激光术,因面积大,局部注射麻醉药量大而致患者中毒的可选用全麻。不合作儿童、肿瘤体积大病儿选用全麻。
(三)激光手术
血管瘤中的治疗中使用最多的是nd:yag激光。因nd:yag激光波长为1.06μm,对含血量丰富的器官组织切割较为理想,而且应用灵活、疗效确切。co2激光波长为10.6μm,用于血管瘤的治疗仅为1cm以下,由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吸收co2激光极快,因而使用受到限制。但用于血循环少,而纤维结构较多的组织切割较好。nd:yag激光功率常用40w,根据肿瘤体积、结构分类、需要激光能量也不同。
毛细血管瘤由于发病于真皮层内,故而属于皮肤内治疗。目的不仅使肿瘤消失痊愈,而且要使皮肤无创伤性损伤痕迹遗留,或以最小的皮肤损伤变化而获最佳治疗效果,皮内治疗局部消毒后,注射0.5%~1%利多卡因液(注意切不可加入肾上腺素、否则激光治疗后局部皮肤可能坏死)nd:yag激光光纤60cm操作部消毒备用,刀头削去外保护层2mm。激光刀头依血管瘤不同采取光刀快速插入皮内或于真皮层下。鲜红不突出的毛细血管瘤,光刀头与皮肤是90°垂直,点状插入皮内,但每次插入皮内的点与点之间最少间隔3mm,不能过密,功率可使用15~20w,或视肿瘤反应调节大小。此法治疗安全性高、而且无副作用。治疗后病人无须特殊处理。术毕,局部涂龙胆紫液,无菌纱布包扎2~3天后拆除。
海棉状血管瘤因其形似海棉,含血窦较丰富,激光治疗主要是将光刀经皮进入内切割增生迂曲的血管组织。手术按外科要求严格铺敷,手术人员洗手消毒,戴无菌手套自始至终严格无菌。由于皮肤切口微小,均为封闭式手术,一旦污染、术后极易形成脓肿,而且脓液不易引流,毒物吸收,病人很危险。可见无菌激光手术的重要性。
激光刀进入皮肤血管瘤后,连续输出激光(使用功率40~60w,肿瘤体积巨大者,功率达80w),光纤刀头在体内多方位切割血窦及血管组织,手术中光刀的切割动作要快,不能在长时间内停留输出激光,因为激光刀在内停留过长,输出激光功率过高时,收到的疗效不一定好。激光刀插入后输出激光时向肿瘤深部前行,再退出光刀至切口,再按原切割方向前行,每次前行间隔3mm,待恢复后不留损伤。插入口选用多点,每次插入改变方向要视肿瘤所处部位而行,一是为便于操作,二是不损伤正常组织,特别是肢体关节功能极其重要。手指血管瘤激光治疗时,光刀应与血管、神经走向平行,不可作圆周率式切割,否则坏死的器官多发,造成不应有的医源性损伤。
术毕,伤口用多层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并于术后第2日检查加压包扎情况。如果包扎过紧,适当放松,以免过紧引起缺血性坏死。掌指(趾)关节激光术后,包扎时应让指(趾)尖外露,以观察血循环。
蔓状血管瘤其结构主要由新生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相互吻合而成迂回弯曲有转动性的一种血管瘤。相互交通,血循丰富,因而张力比前述二类血管瘤不同。手术治疗在严格无菌术下进行,术前了解主要供应以及新生的小动脉及小静脉走向。光刀进入内,与较明显动静脉平行切割。此类肿瘤血循环好,血液量多,输出激光功率适当加大,手术切割方式与海棉状血管瘤相同。切割后用手挤压血管瘤,排出血管瘤内经激光炭化的血红蛋白及其血管组织。手术中失血主要是挤压排出,而非激光切割肿瘤丧失血液。血管组织经激光切割完毕,用无菌纱布覆盖数层,布绷带加压包扎。由于激光切割入口小,勿缝合,加压包扎后即能很快止血,即使有渗出,在短时间内很快止血。术后每日检查伤包扎情况,过紧时应适当放松。术后检查应在24小时内进行,重要的是包扎时注意使用力恰到好处。不可用重力把绷带拉得过紧,只要包扎用力能起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即可。
激光术后,血管瘤纤维性修复需3周,有的很长达1月~1.5月,视肿瘤类型,激光手术时间,输出激光功率等有关。第一次激光术后血管瘤被纤维组织修复取代血管瘤组织,因而手术部位感觉稍硬,但不影响功能。作者采用二期手术治疗,对面积大,术后完全纤维组织修复的,经过3月不能软化的。有轻微影响功能活动的,第二次整行纤维组织切除术,手术后即可完全恢复到最佳生理水平。据观察经外科常规手术切除的大血管瘤复发率较高,完全性剥离血管瘤极困难,其原因主要是出血太多,手术时止血极困难。特别是对生长在头面、躯干的大血管瘤,手术中为减少失血外科驱血手术很难。肢体上血管瘤采用驱血后切除比较容易,肿瘤位于远端的更方便驱血手术。而激光在切除时行肢体驱血,用手术刀柄保护光刀,从切开皮肤直至分离切割肿瘤、自始至终都可用nd:yag激光。血循丰富的组织器官生长的血管瘤经插入法作封闭式肿瘤切割比较安全有效。并可对一次不能彻底切除的血管瘤行二次、三次激光术。术后不一定遗留色素沉着或疤痕形成。大部分病人术后恢复3个月即可痊愈。
(四)术后处理
激光手术虽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但也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性,尤其是采用微切口封闭切割法,所以术后应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1周以防感染,药物可选用青霉素,加庆大霉素,疑有或预防厌氧菌感染可静滴甲硝唑。加大维生素丙用量,及综合性的支持治疗。治疗中,还可配合应用类固醇,可起双重治疗作用,尤对迅速生长的血管瘤、手术后配合应用收效较好。
新法激光术应用于临床各类型血管瘤,无论肿瘤部位、结构、年龄大小均不是禁忌症或相对禁忌症。据大量临床资料总结,是众多治疗血管瘤方法快速安全,疗效好的一种新方法。

(一)概述
发生于手部的海棉状血管瘤多属先天性。肿瘤可生长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神经及骨骼内。肿瘤体为柔软团块突出体表,较小者直径1~2cm,大者可波及全手或上肢。肿瘤边界不清,浅者表面呈紫蓝色。有的抬高上肢或压迫肿瘤后体积可缩小。临床表现多无疼痛。肿瘤压迫神经、骨膜时可产生疼痛,过大的肿瘤对功能有妨碍。
手部摄片时可见点状钙化阴影,为静脉石。肿瘤侵及骨质时骨骼有虫蛀状透盲区及骨膜反应。
(二)nd:yag laser激光手术
手部海棉状血管瘤体积较大或对深层组织影响者,以往手术难以切除。由于手部的特殊结构,较大的血管瘤手术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应视肿瘤的体积及部位而采取相应措施。
(1)体积<4cm的海棉状血管瘤按一般激光手术准备。常用v切开包。
(2)体积>4cm直径,已波及全手及上肢者按大手术准备、术中应做好输液准备。激光虽有止血的特殊功能。但特大体积的血管瘤激光手术时有血液损失。
(3)手术麻醉采用血管瘤体注射麻醉(1%利多卡因+1:1000肾上腺素5~6滴)。全手部及上肢血管瘤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4)光刀按常规准备,不上手术刀柄
(5)手术步骤手术应根据血管瘤体积及影响组织深度而决定激光刀的手术方法。较浅血管瘤,光刀与皮肤垂直输出激光(常用功率40w)每次进入肿瘤内输出激光时间3~5秒,或大功率激光(60w)快速进出肿瘤,创面出血较多者,停止手术,用无菌纱布压迫3~5分钟,出血即止。手术中尽可能排出激光作用后的肿瘤内血液。
较深血管瘤,如手指血管瘤已扩大到任何一指者,光刀切割时必须与手指固有动、静脉平行,并间隔0.1~0.2cm,应边切边进光刀不可在深部组织中停留。手指血管瘤已涉及到掌部或在手指根部者,光刀切割时忌行圆周率式手术,否则在光刀切割部位易造成远端坏死,造成不可逆转的恶果。
血管瘤已侵及骨骼,可根据x光表现所见,光刀可直接经皮肤进入骨骼内输出激光将血管瘤切割,功率及时间比率视肿瘤而定。采用多点插入法或单口内切法进行切割,光刀进入皮内后进行多方位输出激光切割,不要退出切口外。此种手术方法进行较大血管瘤切割时损失血液较少。
术毕,尽可能地将肿瘤内血液排尽,血管瘤的交通供血量极为丰富,只要失血对生命体征无伤害的不论肿瘤体积大小,结束手术时尽可能的把肿瘤内血液排出,皮肤用75%乙醇纱布覆盖,加压包扎。包扎加压适中,不可过大,以免引起压迫性缺血坏死。
(三)术后处理
手术时间长,海棉状血管瘤体积较大者,术后给予抗菌消炎治疗7~10天,同时给予多种维生素类制剂。口服或静脉,肌注给药均可。用药剂量及方法按手术要求考虑。
术后三月检查包扎伤口敷料,无渗出液时解除纱布。
术后由于激光作用,海棉状血管瘤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局部会稍变硬。待反应、增生、修复期过后,逐渐康复,一般反应周期约7天,修复期中对手部功能无影响。浅在紫蓝色血管瘤激光术后2周,紫蓝色消失,转为正常组织颜色。激光手术的主要优点在于较大肿瘤可一次或分次手术,而且术后不形成疤痕,皮肤不留任何痕迹。手术后病人反应轻,除特大血管瘤需做好手术中丢失血液的补充外,一般情况下很安全。

(一)概述
外阴的毛细血管扩张性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与身体其他部位血管瘤一样,从先天性焰色痣发展生成。常生长于大阴唇,有时可在阴阜生长,呈小红血管痣,或蓝、红海绵状肿物,柔软,边界不清楚,可发展较大。一般无临床症状,但大的海绵状血管瘤会引起压迫症状和坠重感。
镜下为数量众多的毛细血管及腔不规则扩大、壁厚薄不一的海绵状两种血管瘤
(二)激光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外阴备皮,剃除外阴毛,用0.1%新洁尔灭液冲洗外阴。视血管瘤体积,病人可采取平卧位(双下肢外展)或膀胱截石位。
麻醉选择:血管瘤体积不大局部麻醉,对面积较大血管瘤选腰麻、骶管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三)nd:yag激光手术
不论血管瘤类型及体积大小,nd:yag治疗为首选。水循环启动机内电源工作正常,光纤末端外露4mm。手持光纤部分40~50cm长用5%碘酊消毒后再用75%酒精脱碘备用。术者左手持无菌纱布,右手持nd:yag激光光纤。海绵状血管,光纤与皮肤成15°角插入皮肤血管瘤内,根据血管瘤分型注意插入深度及激光输出量。血管瘤在插入nd:yag激光后血管受到破坏。对血管瘤分型光纤插入点与点之间应间隔1~2mm。对较平血管瘤采用垂直于皮肤插入法,治疗范围超正常皮肤组织2mm,插入密度,深度视体形态变化。注意,过密易致皮肤组织成片坏死。术毕,局部用无菌敷料覆盖保护。
(四)术后处理
术后隔2日更换1次。对面积大,激光术后可配合口服或静脉用抗菌消炎药及支持治疗。伤口敷料小便打湿者及时更换。术后2~3周痊愈。病人术后无严重疼痛感。
根据众多病例观察,nd:yag激光治疗血管瘤各型疗效较好,特别是对外较大类型血管瘤均能应用,对不宜广泛切除者更佳,且可反复治疗,术后不造成畸形及功能障碍。

(一)概述
发生耳廓血管瘤(haemangioma)最多见,血管瘤也可侵入或原发于外耳道。发病多为先天性,也可发生外伤。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分类最常见,均属于良性肿瘤。病理特点是毛细血管瘤位于皮肤浅层,由毛细血管网组成;小的似针头状,大的范围很广,表面与皮肤平齐或微突起,颜色呈浅红或紫红色。有的血管瘤呈鲜红色,常位于表皮下,尤如扩张的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由大小不等的血窦构成,其血管形态结构不同,有的可累及深层组织,可呈局限性,或者蔓延很广,这类血管瘤表面常高起为结节状,血管瘤甚至明显肿起,呈紫红色,可象动脉样间有搏动。
肿瘤位于外耳道者,可引起阻塞感、耳鸣及听力减退,重者甚至耳疼痛。
在治疗外耳血管瘤时主要用nd:yag激光,co2激光容易被富含血液的组织吸收。因此在治疗后观察,疗效较差,且复发率高。nd:yag激光能经血液直接作用于血管组织,并且根据血管瘤特殊病理解剖,临床应用非常灵活,治疗时间快,即可做表面照射,也可做血管瘤内插入性治疗,疗效可靠。术后不易形成畸形。
(二)激光术前准备
激光手术治疗在外科属无菌手术,因而作者在手术前对海绵状血管瘤按无菌要求准备。由于nd:yag激光刀直接进入血管瘤内手术,无菌操作对手术无感染极其重要。准备敷料打包消毒备用。
麻醉:血管瘤的手术麻醉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对海绵状血管瘤直接做血窦内注射麻醉,常用1%~2%利多卡因液加1:1000肾上腺素。非海绵状血管瘤不加肾上腺素。麻醉也可做耳前颞神经支及耳后支神经(三叉神经分支)阻滞麻醉。
(三)激光手术
nd:yag激光输出功率常用10~15w,非海绵状血管采用间隔皮肤照射。光刀距血管瘤0.5cm照射,直至血管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即可,照射切忌汽化或炭化。对表皮下毛血管瘤照射一次即可,3周后复查。未彻底痊愈者可同法再照射一次。
海绵状血管瘤,尤其血管瘤血窦较多类型。激光治疗主要是体内插入,nd:yag石英光纤削去外保护层3mm,光纤出光端40cm长度用碘酊消毒后,再用75%乙醇脱碘。患者取侧卧位,于外耳道内塞湿棉球,按无菌术消毒铺敷。光纤插入血管瘤内血管及血窦进行封闭。插入方式很多,可与皮垂直做蜂窝状插入,也可与皮肤平行插入,光刀在内做180~360°多处治疗,光纤不退出皮肤刀口外。血窦多而且大者直接并高输出激光,血管瘤表面色不能改变过度,根据血窦及毛细血管扩张程序随时变化激光功率。手术只要得当,术后2~3周基本痊愈,而且不留任何皮肤损伤痕迹,血管瘤消失,正常组织代替扩张的血管瘤组织,红色变为正常肤色。
术毕,局部上龙胆紫液,手术创面开放,无须包扎。
(四)术后处理
激光手术给予抗生素口服1周,12周岁以下小儿术后禁用四环素类药物,可肌注青霉素或口服smz 3~5天即可,给予多簇维生素类药物。
手术部位护理:术后二周内创面保护很重要。有分泌物渗出可用无菌棉签拭净,凝结块状无感染现象时不必剥离,待其自然脱落。睡眠时勿压住手术侧耳廓

(一)概述
口腔内血管瘤是一种多发病,由于发生其内的血管瘤大小、分型及部位不同,因而在临床上的治疗中方法众多,但均无较好的疗效。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应用,在治疗口腔内血管瘤的病例中解决了硬化、切除难及特殊部位的血管瘤治疗难题、昔日无法治疗的特殊肿瘤,今日可以不难得到治疗。由于激光治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而必须全面了解口腔中各类血管瘤的性质(见附图22、23、24、25、28、29)。
[imgz]linchuangjiguangzhiliaoxue028.jpg[alt]口腔(颜面)巨大血管瘤术前[/alt][/img]
附图22 口腔(颜面)巨大血管瘤术前。女,6岁,正位照
[imgz]linchuangjiguangzhiliaoxue029.jpg[alt]口腔(颜面)巨大血管瘤术前[/alt][/img]
附图23口腔(颜面)巨大血管瘤术前。女,6岁,侧位照
[imgz]linchuangjiguangzhiliaoxue030.jpg[alt]口腔(颜面)巨大血管瘤nd:yag laser术后照[/alt][/img]
附图24 口腔(颜面)巨大血管瘤nd:yag laser术后照
[imgz]linchuangjiguangzhiliaoxue031.jpg[alt]颜面毛细血管瘤[/alt][/img]
附图25 颜面毛细血管瘤
[imgz]linchuangjiguangzhiliaoxue032.jpg[alt]口腔内(下唇及颊部)巨大血管瘤术前[/alt][/img]
附图28 口腔内(下唇及颊部)巨大血管瘤术前。女,16岁
[imgz]linchuangjiguangzhiliaoxue033.jpg[alt]口腔内(下唇及颊部)巨大血管瘤术后[/alt][/img]
附图29 口腔内(下唇及颊部)巨大血管瘤术后
1.病理  血管瘤主要是由血管的内皮细胞或外皮细胞或血管球细胞发生肿瘤先天发生的约占70%,血管的发育分三个阶段:①丛状期,形成广泛分布的毛细血管网。②网状期,部分血管合并和扩大形成较大的血管腔。③管状期,形成可识别的动脉和静脉。有的观点认为血管异常发生于丛状期,可出现毛细血管瘤;异常发生于网状期时形成海绵状血管瘤;管状期发生异常形成动、静脉畸形。
2.临床分型 血管瘤可发于口内舌、颊、龈、腭、悬雍垂、咽后壁等部位。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有的突起似桑椹,有的表面光滑微隆起,呈紫红色或鳞红色。触之柔软,可压缩。良性血管瘤分类有:
(1)毛细血管瘤  此型在临床中最多见,而以儿童多发。病变主要由增生的毛细血管构成,毛细血管排列紧密,呈弥漫性或分叶状。肿瘤高出皮表,鲜红色或者紫红色斑块结节。粘膜毛细血管瘤常呈息肉样突起,体积一般不大,无包膜,但境界清楚。用手指压迫时肿瘤可缩小,颜色变白,解除压迫后恢复原来肿瘤的体积及颜色。
(2)海绵状血管瘤  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生肿瘤浅在时局部呈蓝色或紫色;深在时其表皮颜色正常。形状不规则,表面高低不平,似海绵状柔软并有压缩性。触到结节状硬物系静脉结石改变。海绵状血管瘤主要由内皮细胞衬里的海绵状血管构成。其表现可以为局限性斑块,也可呈弥漫性增生。而后者往往使器官变形,如舌部发病者呈巨舌症,或口唇发病者呈巨唇症。有毛细血管瘤者形成混合型血管瘤(见附图30)。
[imgz]linchuangjiguangzhiliaoxue034.jpg[alt]上唇大血管瘤[/alt][/img]
附图30 上唇大血管瘤(海绵状)
(3)蔓状血管瘤  主要由弯曲、厚擘的静脉型、动脉型血管所构成的良性肿瘤。动脉型血管为主的病变常见于头颈部,外观呈蔓藤状或蚯蚓状的突起,边界不明。触诊时局部温度感觉较高,并有震颤。听诊有吹风样的杂音。
(4)良性血管内皮瘤  主要以婴儿多发,体积一般不大,为灰红色结节状,实性感,无包膜,分界不清。肿瘤由典型的内皮细胞构成,大部分呈实性。良性血管内皮瘤呈浸润性生长。手术治疗为首选。
(5)血管球瘤成人多发。临床表现为疼痛性结节体比较小,约为1厘米。分界清楚,比较柔软。组织内有较多的厚壁血管,周围环绕多呈排列整齐,形态一致的嗜酸性上皮样细胞,即血管球细胞增生形成的细胞(见附图27、31)。
[imgz]linchuangjiguangzhiliaoxue035.jpg[alt]顶左侧血管瘤[/alt][/img]
附图27 顶左侧血管瘤
[imgz]linchuangjiguangzhiliaoxue036.jpg[alt]左手腕尺侧蔓状大血管瘤[/alt][/img]
附图31 左手腕尺侧蔓状大血管瘤
(6)葡萄酒色痣  面部发病损较多,但也常见于口腔粘膜中。主要由毛细血管扩张所致,外观呈深红色或紫红色斑片,边缘不整齐,与皮表平行,不突出或形成肿块,按压退色。
3.laser治疗激光治疗的方法应用也较多,根据肿瘤的分类以及发病部位,可选择co[xb]2[/xb]激光或nd:yag激光。但从分类与激光的波长作用,nd:yag(1.06μm)激光应用最多,co[xb]2[/xb]激光仅适用于1cm以下,及体表皮肤上的血管瘤,若发生于真皮层内的血管瘤co[xb]2[/xb]激光治疗后,遗留下的皮肤损伤较大,因而在临床血管瘤的分类中,适用的类型较少,与其波长(10.6)有关。治疗中大量血红蛋白吸收激光而不能进行血管切割。
(二)激光术前准备
血管瘤的治疗,术前准备主要以巨大血管瘤为主(5~15cm以上肿瘤),手术必须严格无菌,由于大多数血管均采用肿瘤内密闭切割术,手术不严格极易造成感染。严格无菌铺敷准备。手术洗手等。nd:yag石英光刀60cm长用碘酊消毒,再用75%乙醇脱碘,以肢体、躯干常用。
麻醉:血管瘤体积不同,及部位、年龄等各异,所用麻醉也不同,一般>5cm以上肿瘤,不合作患儿用全麻。合作儿童、成人等常用局部注射麻醉(2%利多卡因+1:1000肾上腺素直接注入肿瘤内)。
(三)激光手术
毛细血管瘤选择nd:yag激光或co[xb]2[/xb]激光治疗。前者常用功率15~20w,后者功率10~20w。患者仰卧或坐位头抬高(较小毛细血管适用)。术者手持光刀,如用nd:yag激光,无突出增生灶,光纤头与平面垂直,扫描式照射直至肿瘤变白。突出肿瘤体,光刀与平面平行切割,创面有轻微渗血时将光刀与之呈90°垂直,间隔切面3mm,照射创面。用co[xb]2[/xb]激光治疗时光束对正血管瘤连续输出,把血管汽化。治疗中光束必须与术面均匀,切不可过深,或将创面汽化成高低不平。光束与肿瘤保持均衡功率及整齐的运行切割速度对治疗恢复比较完整。而且不留愈合后伤痕。
海绵状血管瘤主要发病于真皮及粘膜下组织等深部,因而治疗中激光主要用nd:yag光刀,采用插入肿瘤内,进行封闭式切割。肿瘤形状不规则,高低不平,突出明显的肿瘤均系血管增扩张部位,光刀输出高功率能量,在此同时将光刀插入不退出,并将主要血管结构的组织切割。密闭式切割,能量输出及切割肿瘤的时间、速度必须严格掌握。每次切割应根据肿瘤的发病部位及肿瘤内血窦大小随时调整输出功率。光刀在肿瘤内运动必行快速。较大血窦可延长1~2秒,功率稍增高。采用多点进入。切割完一个部位,退出光刀后排出经激光作用后的血液。结束手术时口腔内可用无菌纱布卷成团对肿瘤做适当压迫。
蔓状血管瘤由于为厚壁的动、静型血管构成,多呈很明显的蚯蚓状或蔓藤状突起,光刀可直接似穿刺静脉血管输液样插入。输出功率(作者常用50~60w)较高,光刀将整个血管切割,范围达边缘的正常组织(此时应减少激光功率)。结束治疗后用纱团嘱患者咬于口内进行压迫,最好12小时拆除口内压迫物。
良性血管内皮瘤发生于口腔内的临床上也较常见,但肿瘤一般不大而成灰红色结节状。作者主要用co[xb]2[/xb]激光,功率15~20w,光束与肿瘤相一致汽化切割,采用连续输出。切割深度及宽度治疗前应比较清楚,不必做大范围切除过多的正常组织。手术中出血影响光的切割作用时用棉球稍作压迫,待血液暂停后继续将肿瘤切割完。出血较多,co[xb]2[/xb]激光无法进行手术者,改换nd:yag激光手术。
口腔血管球瘤发生于粘膜下组织的较多见而且分界清楚,及肿瘤体积较小。手术用co[xb]2[/xb]激光或nd:yag激光均可,但是nd:yag激光比co[xb]2[/xb]激光更易于手术。用co[xb]2[/xb]激光治疗(功率15w~20w)必须连续性,将肿瘤体切割后再处理残基。nd:yag激光(功率20~30w)刀直接输出激光插入内,出光时延长3~5秒钟将血管瘤彻底汽化。排出内血液,无出血后结束手术治疗。
葡萄酒色痣以皮肤浅层的毛细血管扩张而致。根据临床观察nd:yag治疗1次痊愈率占90%以上;co[xb]2[/xb]激光治疗不易彻底,尤其是治疗面过深时易留下不同程度的创痕,可能与光波有差别。nd:yag激光功率15w,刀头平齐。出光无散射,对局部进行无均衡扫描式照射。光刀头与病灶间隔0.5~1cm。治疗面以局部组织由深红或紫红色转变为淡白即可,切不可过重。治疗面可涂龙胆紫。
(四)术后处理
激光治疗血管瘤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有效方法,为取得完好的结果,大血管瘤术后必须应用药物治疗,尤其是口腔内巨型血管瘤。因此术后施以抗菌消炎药及能量合剂,手术中严格无菌术者加大维生素c用量(5~8g)及多簇维生素的治疗1~2周,可不需用抗生素。术后不用激素治疗,凝血剂的应用应根据治疗考虑,一般激光治疗中多以密闭式切割,而且激光有直接封闭血管的特殊功效,因而出血极少,可不必应用促凝剂。
手术后口腔内创面加强保护1~2周,忌食粗硬食物损伤术面,同时避免高温、刺激强的食物,尤以巨舌症血管瘤术后更应注意。口腔卫生,这一点很重要,特别是巨大血管瘤的激光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不便,可用硼砂漱口液或雅仕洁口剂每天含漱数次,或用棉签清洁口腔。治疗后,肿瘤灶可出现反应,不能正常进普食(咀嚼受限),应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血管瘤是血管或淋巴管团聚形成的皮下肿块,呈红色或紫色。
血管瘤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可作为出生标记(出生时存在的其他新生物也可作为出生标记)。新生儿中约1/3有血管瘤,外形各不相同,一般只影响美观。有的会自行消失。葡萄酒色痣、草莓状痣、海绵状血管瘤蜘蛛血管瘤和淋巴血管瘤都是常见的血管瘤
葡萄酒色痣
葡萄酒色痣(鲜红斑痣)是出生时就有的扁平、淡红、红或紫色的皮损。
葡萄酒色痣一般是永久性的损害,但面部的一些小痣可在几个月内消失。大多数葡萄酒色痣对身体无害,但可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偶尔它可能与斯-韦氏(sturge-weber)综合征(一种罕见的遗传病)一起出现,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小的葡萄酒色痣若有碍美观,可用化妆品掩盖,也可用激光治疗。
草莓状痣
草莓状痣(毛细血管瘤)是突起的、鲜红色血管瘤,大小从1~10cm不等。
草莓状痣一般在出生后不久出现,几个月内慢慢长大。3/4以上患者在7岁以前可完全消失,有时皮肤上可留下浅褐色皱纹。一般不需要治疗,除非它们在眼或其他重要器官附近,影响器官功能。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可使草莓状痣缩小;在痣开始长大时立即服药效果最好。草莓状痣很少用手术切除,因为可能留下明显的瘢痕。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出生时就有,由畸形扩张的血管形成的红色或紫色、高出皮肤的肿块。
海绵状血管瘤有时在形成溃疡和出血后,可部分消失。不经治疗很少完全自愈。儿童患者可口服强的松消除海绵状血管瘤。小的海绵状血管瘤可在局麻下用电凝法去除,然后用加热电探头破坏异常组织。有时需要用手术切除,特别是血循环丰富的海绵状血管瘤导致上肢或下肢变粗时。
蜘蛛血管瘤
蜘蛛血管瘤是一种鲜红色的皮损,通常中心有一淡红色或紫色的点并有向外伸展的很像蜘蛛足的突起。
压迫中心点(蜘蛛血管瘤的血液来源)可暂时使颜色消退。蜘蛛血管瘤出现的数目一般较少。肝硬化病人、孕妇或使用口服避孕药妇女常出现较多的蜘蛛血管瘤。产后或停用避孕药后6~9个月不经治疗可能消失。蜘蛛血管瘤不引起任何症状。如果有碍美观要求治疗,可用电凝法破坏中心血管。
淋巴管
淋巴管是由扩张的淋巴管团引起的皮肤肿块,淋巴管是将淋巴液(与血液有关的透明液体)带到全身的通道。
大多数淋巴管呈浅黄褐色,少数呈淡红色。受外伤或穿刺时,可溢出无色液体。一般不需要治疗,也可手术切除。因为淋巴管生长的部位较深,手术要切除较多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是一类先天性肿瘤,可分为三种:
毛细血管瘤 多见于婴儿,出生后见皮肤红斑,逐渐长大。体边界清楚,压迫后退色,但很快又恢复红色,早期生长很快,应乘其小时用冷冻或激光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 由小静脉组成,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和肌肉内。皮肤正常或呈青紫色,肿块质软,有压缩性。应及时手术切除,以免增长范围过大而影响功能和增加处理上的困难。
蔓状血管瘤 由粗而迂曲的血管组成,范围较大,侵及肌肉甚或骨组织。血管瘤位于浅层的有压缩性和膨胀性,累及青少年骨组织的,肢体可增长和增粗。争取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