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损伤

( naogansunshang )

西医

简介:
头部损伤引起丘脑、中脑、脑桥或延脑的出血或软化称为脑干损伤
病因:
如病变直接为损伤所造成,称为原发性脑干损伤。其发生机制有:①头部受击时脑在颅内大块移动,使脑干与小脑幕切迹的游离缘或斜坡相撞击而受伤。②被枕骨大孔区骨折直接损伤。③受脑室液的冲击波致伤。④被穿入颅内的异物直接伤害。⑤颅颈交界部的挥鞭性损伤引起脑干的牵伸、扭屈而致伤。病变多发生于脑干的一侧或腹侧,以淤点状、片状出血或挫裂伤为主。大脑脚或脑桥臂部有时亦被挫伤。
脑干损害是因损伤后继发病变引起的称为继发性脑干损伤。其发生机制为:①脑损伤后的严重脑水肿、血肿、颅内压增高引起脑干的缺血、缺氧。②脑疝形成使脑干受压、变形、移位而受损。病变大多位于脑干的背盖部或中央部,以片状或长条状出血或小片软化为主。
诊断依据:
ct检查能提供较大的诊断帮助。
体征:
临床表现:①持续性昏迷。②瞳孔时大时小.两侧不等大,光反应消失。③眼球分离或高低不等,有同向偏视,或眼同向运动障碍。④去大脑强直性发作,轻微刺激即可诱发。⑤双侧病理反射阳性。⑥有较明显的生命体征改变,表现在呼吸的节律变慢、不规则、出现暂停,心率时快时慢,心率不齐等。⑦脑神经损害,中脑损伤时出现动眼神经瘫痪;脑桥损伤时出现外展和面神经瘫痪;延脑损伤时出现吞咽困难。
鉴别诊断:
本病急性期应注意排除合并的颅内血肿
预后:
本病属严重颅脑损伤之一,预后较差,病死率可达50%—60%,并常可导致植物性生存。
治疗:
治疗与较严重的脑挫裂伤相同,重点在缓解颅内压增高,降低脑的代谢,给予胞二磷胆碱、吡硫醇(脑复新)等促使苏醒药物及三磷腺苷、辅酶a等神经营养药物;应用激素和脱水药物减轻脑水肿;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尿路及皮肤的并发症;注意营养,水分及电解质的平衡。有继发脑干损伤者应尽早查明原因,及时手术,去除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