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出血热

( agentingchuxuere )

西医

简介:
阿根廷出血热是由虫媒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出血热
病因:
病原体为鸠宁病毒(juninvirus),属于沙粒病毒的tacaribe复合群。
季节:
流行季节为4-7月,高峰为4-5月。
地区:
本病流行于阿根廷北部,主要见于农村,近年来有不断扩大之势。
人群:
人与人之间传播罕见,发病以农民为主。
病理:
病理变化主要为小血管受损,有血浆外渗和出血,炎性反应较轻微。大量出血可见于胃肠道和脑部。
诊断依据: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在发热期病人,可取血、咽拭或尿作动物接种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查可用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检测抗体,抗体在病程第3-4周出现,7-10周达高峰。
体征:
潜伏期约7-16d。起病较缓,体温逐渐升高达39.5-40.5℃,伴有头痛、肌痛(以腰部最为明显)、食欲减退等。体征有结膜、颜面、颈、胸部充血,相对缓脉,全身淋巴结肿大。第4病日左右,充血部位及口腔、上腭等处有淤点,面、颈部水肿,以后出现鼻出血血尿、胃肠道出血及子宫出血等,一般均较轻。在第6-8病日,体温下降前后可出现休克,常为致死原因。休克期后可有轻度少尿等肾功能衰竭现象。以后即逐渐恢复。
部分病人可在病程第5-6病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舌部、眼球和肢体有定向性震颤,重者可影响讲话和饮食。有些病人出现谵妄或有全身抽搐,但脑脊液正常。恢复期有明显软弱和自主神经紊乱,如体位性低血压,自发性皮肤发红和发白,阵发性多汗等。病死率约为5%-10%。
实验室诊断:
发热期末有血液浓缩。肾功能损害多不严重。
尿:
尿有蛋白及红细胞。
治疗:
治疗主要为对症疗法。近年来应用免疫血浆治疗早期病人,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