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沿烂眼

参考:睑缘炎

“风沿烂眼” 相关论述

病名。又名眼弦赤烂生虫、风沿烂。《证治准绳·杂病》:“……风沿眼系上,膈有积热,自饮食中挟怒气而成。顽痰痞塞,浊气不降,清气不上升,由是火益炽而水益降,而久也。眼沿因脓渍而肿,于中生细小虫丝,遂年久不愈而多痒者是也”。属今之睑缘炎。治宜疏风清热,理气祛痰,用三黄汤加减。参见眼弦赤烂条。


〔丹〕风沿眼系,上膈有积热,自饮食中挟怒气而成。顽痰痞塞,浊气不降,清气不上升,由是火益炽而水益降。而久也,眼沿因脓渍而肿,于中生细小虫丝,遂年久不愈,而多痒者是也。用紫金膏,以银钗脚揩去油腻点之。试问若果痒者,又当去虫,以绝根本。盖紫金膏止是去湿,与去风凉血而已,若前所谓饮食挟怒成痰,又更与防风通圣散去硝黄为细末,以酒拌匀晒干,根据法服之。禁诸浓味及大料物,方尽诸法之要。(紫金方未详,即《兰室秘藏》眼目门还睛紫金丹是也。)
防风通圣散(方见痫。)

〔世〕炉甘石散 治烂风眼
炉甘石不拘多少,先用童便 七次,次用黄连浓煎汁 七次,次用谷雨前茶清浓煎 七次,又并三汁余者一次,再 三次,然后安放地上一宿,出火气,细细研,入冰片麝香,点上神妙。炉甘石 时,用好紫霄炭极大者凿一穴,以安炉甘石。

〔丹〕治风沿烂眼,二蚕砂香油浸月余,重绵滤过,点之,愈久愈妙。

〔世〕紫金膏
用水飞过虢丹,蜜多水少,文武火熬,以器贮,点之。

〔《保》〕治眼赤瞎,以青泥蛆淘净,晒干末之,仰卧合,用药一钱,放眼上,须臾药行,待少时去药,赤瞎自无。

〔东垣〕目眶赤烂岁久,俗呼赤瞎是也,常以三棱针刺外,以泄湿热立愈。

〔《撮要》〕风弦烂眼∶大骨空(在手大指第二节尖,灸九壮,以口吹火灭。)小骨空(在手小指二节尖,灸七壮,亦吹火灭)

风沿眼系。上膈有积热。自饮食中挟怒气而成。顽痰痞塞。浊气不降。清气不升。由是火益炽而水益降。而久也。眼沿因脓而肿。于中生细小虫丝。遂年久不愈。而多痒者是也。服柴胡饮子。点蕤仁膏。
迎风赤烂不论何风。见之则赤烂。无风则痞。盖赤者木中火证。烂者土之湿证。此专言见风赤烂之患。与后见风泪出诸证不同。川芎茶调散
赤烂证烂惟 有之。目无别病也。赤胜烂者多火。乃劳心忧郁忿悖。无形之火所伤。
烂胜赤者湿多。乃恣燥嗜酒。风热熏蒸。有形之湿所伤。病属心络。甚则火盛水不清。而生疮于边也。洗肝散麻黄蒺藜川连。并用赤芍防风五倍子川连煎汤。入盐、轻粉少许洗之。点用炉甘石散。及晚蚕砂香油浸月余。重绵滤过点之。

紫金膏(见前。)
菊花通圣散 治两睑溃烂,或生风粟。
白菊花(一两半) 滑石(三两) 石膏黄芩甘草桔梗 牙硝 黄连羌活(各一两)防风川芎当归赤芍药大黄薄荷连翘麻黄白蒺藜芒硝(各半两) 荆芥白术山栀子(各二钱半)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七分,食后服
洗刀散(见前。)
柴胡散 治眼眶涩烂,因风而作,用气药燥之。
柴胡羌活防风赤芍药桔梗荆芥生地黄甘草上水煎服。
拨云散(见外障。) 蝉花无比散(见通治。)
黄连散 治眼烂弦风
黄连防风荆芥赤芍药五倍子蔓荆子覆盆子根(即甜勾根)
上煎沸,入盐少许,滤净,又入轻粉末少许和匀,洗眼亦效。
炉甘石散 治烂风眼
炉甘石不拘多少,先用童便 淬七次,次用黄连浓煎汁 淬七次,再用谷雨茶芽浓煎 淬七次,又并三汁余者合一处,再 淬三次,然后安放地上一宿出火气,细细研入冰片麝香,点上神妙。 时用好紫销炭极大者凿一穴,以安炉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