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状突骨折
( chizhuangtuguzhe )
西医
简介: |
齿状突骨折是因强大剪性暴力造成的一类颈椎骨折。 |
病因: |
齿状突是第二颈椎向上一骨性柱状突起,形若牙齿状、长约1.5cm,与寰椎前弓内侧形成关节,借助坚强的横韧带及翼状韧带等维持其稳定,并限制齿状突的活动范围。头颈屈曲性损伤是造成齿状突骨折最常见原因;根据骨折部位分为三型;不同的分型对预后有不同影响。 |
体征: |
一、局部症状 早期主要表现为颈项部疼痛,疼痛以上颈部为主,颈部活动明显受限,以旋转功能受限为著。 二、神经症状 早期神经症状比较轻微,表现为四肢无力,或肢体深反射活跃,枕部疼痛。严重者四肢瘫痪和呼吸困难。短期内可死亡。迟发性脊髓损伤比较多见,术后发病时间不等,可因轻微外伤而诱发。造成痉挛性半瘫。大小便失禁、布朗-色夸氏综合征(brown-spquardssyndrome)等。 |
影响诊断: |
x线表现: 清晰张口正位可显示齿状突骨折及其类型,侧位片看齿突和寰枢前弓距离能够提示寰枢椎是否脱位。Ⅰ型为齿突尖部骨折,骨折常为斜行,是齿突尖韧带或翼状韧带抵止部的撕脱骨折,多不会影响寰枢椎的稳定性。Ⅱ型为齿状突腰部骨折,即齿状突与枢椎椎体交界处的骨折,是最多见的骨折类型。Ⅲ型为齿状突基底部骨折,此骨折线经过枢椎椎体,非手术治疗多可治愈。 |
预后: |
由于局部特殊解剖关系,其不愈合率亦较高,可能导致急性或延迟性颈椎脊髓压迫并危及生命。 |
治疗: |
一、非手术治疗 系统而正确的非手术治疗通常能使绝大多数病例获得骨性愈合,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各型骨折。非手术治疗包括牵引复位,持续牵引或外固定,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无移位的齿状突骨折可采用头颈胸石膏固定。②骨折移位者宜立即采用颅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4~5kg,前脱位者采用过伸位,后脱位采用微屈曲,牵引重量不宜过大。有人提出枕颌带(glisson)牵引优于颅骨牵引。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为后期选择的治疗方法,手术目的是稳定寰枢椎,并防止因不稳定造成迟发性脊髓压迫。手术方法分为寰枢椎固定术和枕颈固定术。对于合并神经损害者,不能单纯施行寰枢椎固定,必须切除寰椎后弓减压,必要时还应将枕骨大孔后缘压迫脊髓部分切除,再施行枕颈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