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寒

( Liù Yuè Hán )

别名: 野薄荷 , 野荆芥 , 黄剌泡 , 风寒草 , 金线风 , 气草 , 山卷莲 , 大风寒草 , 红花野芝麻 , 路边梢 , 化骨丹 , 野芝麻 , 蜂子草

六月寒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主感冒咳嗽百日咳外障翳;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性味:
辛微苦;平
归经:
肺经
各家论述:
1.《天宝本草》:散寒清火,治诸疼,外障翳,诸般咳嗽
2.《常用草药治疗手删》:发表散寒,宣肺止咳。治风寒咳嗽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50-2600m的山坡、平地、水沟边及河边。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陕西、甘肃、河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
原形态:
直立亚灌木,高15-70cm。常自基部分枝。枝四方形,密生灰白色向下弯曲的柔毛。单叶对生;叶柄长0.2-1.5cm;叶片纸质,卵形致工卵形,长1.5-4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规则锯齿,两面均被柔毛和腺点,背面尤密集。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梗长1-3cm;通常3花,偶为1或5花;花柄长3-6mm,具锥形细小苞片;花萼钟状,5裂,裂片披针形,长8-9mm,两面均被柔毛和腺点;花冠紫红色至淡红色,先端5裂,二唇形,裂片全缘,长1.1-1.8cm ,下唇中裂片较大,圆形,外面被疏柔毛和腺点;雄蕊4,与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先端被柔毛。蒴果成熟后四瓣裂,果瓣无翅,倒卵状舟形,表面密被糙毛及凹凸网纹。花、果期6-9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三花莸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pteris terniflora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出处:
出自《天宝本草》。

六月寒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发表散寒,宣肺止咳,活血调经。用于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通经产后腹痛;外用治刀伤,烧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2~4钱;外用适量,研粉、油调敷,或鲜叶捣烂敷患处。
性味:
辛,温。
来源:
马鞭草科莸属植物三花莸caryopteris terniflora maxim.,以全草入药。夏季盛花期采收,鲜用或阴干

六月寒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解表宣肺。治外感头痛咳嗽外障翳,烫伤。
①《天宝本草》:"散寒清火,治诸疼,外障翳,诸般咳嗽。"
②《常用草药治疗手册》:"发表散寒,宣肺止咳。治风寒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性味:
《陕西中草药》:"辛微苦,平。"
附方:
①治百日咳六月寒三钱,五皮草四钱,兔耳风四钱,肺筋草四钱,青蛙草五钱。各药先经蜜炒,然后以水煎煮。一日作三次服完,药渣重煎,可再供一日服用。(《药学通报》7(8):276~276,1959)
②治烫伤:路边梢研粉,调香油或蛋黄油敷。若有溃烂,可加冰片少许。(《陕西中草药》)
③治已溃的淋巴结结核路边梢鲜叶适量,捣烂加白糖外敷;或干叶研粉,凡士林调敷。(《陕西中草药》)
生境分布:
多生于山坡下部灌丛草地。分布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80~100厘米。茎被白色柔毛,嫩枝四棱形。叶对生,宽卵形,长约3厘米,宽约2.5厘米,边缘有粗锯齿,被白色柔毛;叶柄长约7毫米。聚伞花序腋生;萼钟状,4裂,裂片卵形,先端尖,被柔毛;花冠淡紫红色,5裂,左右对称,上面4裂片相等,最下1片较大,且具紫红色斑点;雄蕊4,2强,伸出;子房4室,花柱细长,较雄蕊为长,先端2歧。蒴果,4裂,为宿萼所包。花期4~5月。
来源:
马鞭草科植物三花莸全草。春末、夏初采收。
出处:
开宝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