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草根

( Liú Lí Cǎo Gēn )

别名: 展枝倒提壶 , 琉璃草 , 倒提壶 , 大赖毛子

琉璃草根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性味:
淡;寒
归经:
肺经
化学成分:
根含生物碱及多酚酸(polyphenol acid);地上部分含展枝倒提壶碱(cyanodivaricatin),倒提壶芬碱(cynoglossobhine),缘花倒提壶碱(vindiflorine),展出枝倒提壶种碱(divarine)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500的山坡干草地、沙丘、石滩及田边、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新疆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粗壮,红褐色。茎直立,中空,具肋棱,上部叉状分枝,全株密被向下贴伏的白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的叶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4cm,宽2-4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渐狭成柄,两面密生贴伏的短柔毛;茎中上部的叶无柄,狭披针形,锐尖,被灰色短柔毛。聚伞花序分枝,顶峰一及腋生,小花稀疏,集成圆锥状,长达10cm;苞片狭披针形或线形;花梗长达1cm,花后伸长,果期长2-4cm,下弯,密被贴伏柔毛;花萼长2-3mm,5裂,裂片卵形,向下反折,外面密被短柔毛,花后宿存;花冠蓝紫色,长约3mm,5裂,裂片卵圆形,喉部有5个梯形附属物,鳞片状;雄蕊5,短小,着生于花冠简中部以上;子房4裂,花柱肥厚,扁平。小坚果4,卵形,长5-6mm,宽约5mm,密生锚状剌,腹腔部中部以上有卵圆形的着生面。花期5-7月,果期8-9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草料植物展枝倒提壶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noglossum divaricatum steph.ex ldhm.
采收和储藏:春、秋挖根,晒干或鲜用。
出处:
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琉璃草根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清热解毒。治扁桃体炎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性味:
淡,寒。
生境分布:
生于半固定沙地、平坦沙地及田边、村旁。分布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全株密生白绒毛。茎刚直,叉状分枝。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有柄,长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而具微凸头,基部狭;上部叶无柄,披针形,锐尖。蝎尾状花序牛于茎顶;花紫红色,后变蓝色;萼片花后宿存;花冠径约5毫米,瓣片圆头,基部有鳞片;雄蕊5,短小,着生于花冠筒中部。小坚果倒卵形,长6毫米,密被短钩刺,刺的先端为小锚状。花期5~8月。
来源:
紫草科植物展枝倒提壶。春、秋挖根,晒干。
出处: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