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苏

参考:假荆芥 , 心叶荆芥 , 毛罗勒 , 荆芥

“假苏” 相关论述

味辛温。
寒热鼠瘘瘰疬生创,破结聚气,下淤血,除湿痹,一名鼠蓂,生川泽。(旧在菜部,今移)
吴普》曰:假苏一名鼠实,一名姜芥也。(《御览》)名荆芥,叶似落藜而细,蜀中生啖之。(蜀本注)
《名医》曰:一名姜芥,生汉中。
案陶宏景云:即荆芥也,姜荆声讹耳,先居草部中,令人食之,录在菜部中也。

释名姜芥荆芥、鼠萤。
气味」(茎、穗)辛、温、无毒
「主治」
1、风热头痛。用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茶调下。
2、风热牙痛。用荆芥根乌桕根、葱根等分,煎汤随时含漱。
3、小儿惊症。用荆芥穗二两、白矾(半生半枯)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姜汤下。一天服二次。
4、一切偏风口眼歪斜)。用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烂,取汁浓煎成膏。加将药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晒干为末。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5、中风口噤。用荆芥穗研细,取二钱,酒送服。此方名“荆芥散”。
6、产后中风(手足抽筋,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用荆芥穗子,微焙为末。每服三钱,酒或童便送下。口噤则挑齿灌入,齿紧则由鼻灌入。此方名“华陀愈风散”,还有“如圣散”、“举卿古拜散”(亦即荆芥散之意,因举卿切音为荆,古拜切音为芥。这是用切音隐语来为药方名)等名。
7、产后血眩(精神昏冒)。用荆芥穗一两三钱、桃仁五钱(去皮尖,炒),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水磅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钱。
8、产后下痢。用荆芥穗四、五枝,烧存性,不能触油火。烧好后加麝香少许,以热开水调下。
9、口鼻出血如泉涌。用荆芥烧存性,研累。每服二钱,陈皮煎汤送下。二服可愈。
10、吐血不止。用荆芥连根洗过,捣汁半碗服下。服干穗末亦可。又方:荆芥穗为末。生地黄调服二钱。
11、尿血。用荆芥缩砂,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12、血崩。和荆芥穗在麻油灯上烧焦,研细。每服二钱,童便送下。
13、痔漏肿痛。用荆芥煮汤,每日洗痛处。
14、大便下血。用荆芥(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妇女用酒送下。又方:荆芥二两、槐花一两,同炒,研细。每服三钱,茶送下。
15、瘰疬溃烂(牵连到胸前两腋,结块大如茄子)。用荆芥根下段剪碎,煎汤热洗。洗后,见破烂处有紫黑点,以针刺破,让恶血流出。另用樟脑雄黄,等分为末,麻油调匀扫烂处出水。次日洗过又扫,直至病愈。
16、疔肿诸毒。用荆芥一把,切细,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为两次冷饮。
17、各种。用荆芥研末,加地黄自然榨汁熬膏,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
18、脚丫湿烂。用荆芥叶捣烂敷上。
19、头目诸疾(眼疾,风气头痛,头昏目眩等)。用荆芥穗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0、小腹急痛,癃闭不通。用荆介、大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水磅下。小便不通者,大内用量减半;大便不通荆芥用量减半。此方名“倒换散”。


味辛,温,无毒。主治寒热,鼠 ,瘰 ,生疮,结聚气破散之,下瘀血,除湿痹。一名鼠 ,一名姜芥。生汉中川泽。
方药亦不复用。(《新修》二七八页,《大观》卷二十八页,《政和》五一三页)


味辛,温,无毒。主寒热鼠 ,瘰 生疮,结聚气破散之,下瘀血,除湿痹。一名鼠 ,一方药亦不复用。
〔谨案〕此药,即菜中荆芥是也,姜、荆声讹矣。先居草部中,今人食之,录在菜部也。


《要术》卷三
一名鼠 ,一名姜芥也。叶似落藜而细。蜀中生啖之。


(一)辟邪气,除劳,传送五脏不足气,助脾胃。多食熏人五脏神。通利血脉,发汗,动渴疾。〔嘉·证〕
(二)又,杵为末,醋和封风毒肿上。〔证〕
(三)患丁肿荆芥一把,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证〕
(四)荆芥一名菥 。〔遗〕


荆芥也,只用穗。治产后血晕,及中风带上、四肢强直。为末,二三钱,童子小便一小盏,调,下咽,良久即活,甚有验。又治头目风,荆芥穗、细辛川芎等为末,饭后汤点二钱。风搔遍身,浓煎汤淋渫,或坐汤中。

假苏_图缺)
味辛,温,无毒。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一名鼠 ,一名姜芥。生汉中川泽。
陶隐居云∶方∶药亦不复用。唐本注云∶此药即菜中荆芥是也,姜、荆声讹耳。先居草部中,今人食之,录在菜部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荆芥,去邪,除劳渴,出汗,除冷风,煮汁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引吴氏本草云∶名荆芥,叶似落藜而细,蜀中可单用。治恶风贼风,口面邪,遍身 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瓦斯,除劳。久食动渴疾,治疔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孟诜云∶荆芥,多食熏人五脏神。陈士良云∶荆芥,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香港脚,筋骨烦疼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本草呼为假苏假苏又别。按假苏叶锐圆,多野生,以香气似苏,故呼为苏。日华子云∶荆芥,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食。并煎茶,治头风并出汗。豉汁煎,治暴伤寒
图经曰∶假苏荆芥也。生汉中川泽,今处处有之。叶似落藜而细,初生香辛可啖,人取作生菜,古方∶稀用。近世医家治头风虚劳,妇人血风等为要药。并取花实成穗者,曝干入药,亦多单用,效甚速。又以一物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取干荆芥穗,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立效。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皆效。近世名医用之,无不如神云。医官陈巽处,江左人,谓假苏荆芥实两物。假苏叶锐圆,多野生,以香气似苏,故名之。假苏叶锐圆,多野生,以香气似苏,故名之。苏恭以《本经》一名姜芥,姜、荆声近,便为荆芥,非也。又以胡荆芥俗呼新罗荆芥。石荆芥,体性相近,入药亦同。
陈藏器∶一名姜芥,即今之荆芥是也,姜、荆语讹耳。按张鼎《食疗》云∶荆芥一名析。
本经》既有荆芥,又有析 ,如此二种,定非一物。析 是大荠大荠葶苈子,陶、苏大亦误尔。荆芥本功外,去邪,除劳渴,主疔肿,出汗,除风冷,煮汁服之。杵和酢敷疔肿。新注云∶产后中风,身强直,取末,酒和服,瘥。食疗性温。辟邪气,除劳,传送五脏不足气,助脾胃。多食熏五脏神。通利血脉,发汗,动渴疾。又,杵为末,醋和,封风毒肿上。患疔肿,荆芥一把,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经验方产后中风,眼反折,四肢搐搦,下药可立待应效。如圣散荆芥穗子为末,酒服二钱,必效。
《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瓷器内,看浓薄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漉滓不用,将二分滓,晒干为末,以膏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孙真人荆芥,动渴疾。
衍义曰∶假苏荆芥也,只用穗。治产后血晕中风带上,四肤强直。为末二、三钱,童子小便一小盏,调下咽,良久,即活,甚有验。又治头目风,荆芥穗、细辛川芎等为末,浓煎汤淋渫或坐汤中。

无毒.一名姜芥.生汉中.
本经》原文∶假苏,味辛,温.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一名鼠 .生川

本经中品
界域相连,依真傍假呼卢,应六性相近也。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疸
【核】曰∶假苏,即荆芥。窃似卢苏,原属野生,今为俗用,遂多种莳。二月布子生苗,方茎细叶,似落篱而细;八月开小花,作穗成房,房如水苏,内有细子似葶苈,色黄赤,连穗
【 】曰∶假者苏之,故名假苏。如假寒热为鼠 ,为瘰 ;假气为结,为聚;假血为瘀;假湿为疸;假伪非真者,苏苏震行,缓散自释矣。别名疆 、荆芥。疆画界分,荆方芥辛也。言能画疆界,殊方域,悉新以辛也。

假苏(图缺),一名荆芥,南方呼为姜芥。花似扫帚,夏末采之。然滇南之荆芥与别省不同,惟南荆芥功效不同。味辛,性温。无毒。主治口眼歪斜,通利血脉,化瘀血死血,驱风利窍,治头风如神。用此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亦效。治吐血,清疏风化痰,养肌,筋骨疼痛,解酒即醒,目昏,效如神。 笼地区作菜食,令不染瘟疫。兼之,男妇老幼从不落齿,皆呼为稳齿菜
──务本卷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