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毛虫

参考:雀瓮

“刺毛虫” 相关论述


〔世〕春夏月,树下墙堑间,有一等杂色毛虫极毒。凡人触着者,则放毛入人手足上,自皮至肉,自肉至骨。其初皮肉微痒,以渐至痛,经数日,痒在外而痛在内,用手抓搔,或痒或痛,必致骨肉皆烂,有性命之忧,此名中射工毒,诸药不效。用好豆豉约一碗,清油半盏,拌豉捣烂,浓傅痛痒处,经一时久,豉气透骨,则引出虫毛,纷纷可见。取下豆豉,埋在土中,煎香白芷汤,洗痛处。如肉已烂,用海螵蛸乌贼鱼骨为末敷之,愈。一方,取蒲公英根茎白汁敷之,立瘥。
又方 用锅底黄土为末,以酸醋捏成团,于痒痛处搓转,其毛皆出在土上,痛痒立止,神效无比。(黄土伏龙肝也。)
治蛐 吹。用老茶叶细末调敷。

〔丹〕治蚯蚓咬,如大风状,眉皆落,夜则蚯蚓鸣于身上。浓作盐汤,浸数次安。(《传信方》)

〔《衍》〕 昔有病腹大,夜闻蚯蚓鸣于身,有人教用盐水浸之而愈。

〔《圣》〕治蝼蛄咬。用槲叶烧灰细研;以泔水浸槲叶,取洗拭之,纳少许灰于中。又方,治蝼蛄咬人,用锻石醋和涂之。

〔丹〕蚕咬人,用麝香研蜜调敷。(《广济方》)

〔《山居》〕蚕咬,用苎汁涂之。

春夏月,树下、墙堑间,有一等杂色毛虫,极毒。凡人触着者,则放毛入人手足上,自皮至肉,自肉至骨。其初皮肉微痒,以渐至痛,经数日,痒在外而痛在内,用手抓搔,或痒或痛,必致骨肉皆烂,有性命之忧,此名中射工毒。诸药不效。用好豆豉约一碗,清油半盏,拌豉捣烂,浓敷痛痒处,经一时久,豉气透骨则引出虫毛,纷纷可见,取下豆豉,埋在土中。煎香白芷汤洗痛处,如肉已烂,用海螵蛸,即乌贼鱼骨为末,敷之愈。一方,取蒲公英根茎白汁,敷之立瘥。又方,用锅底黄土为末,以酸醋捏成团,于痒痛处搓转,其毛皆出在土上,痛痒立止,神效无比。(黄土伏龙肝也。)按∶治刺蝥伤,无如甘草妙,口内细嚼敷之,实时愈。今苏州虎丘山下民家,皆以种植树木为生,周十里内无刺蝥,乃时用甘草汁,洒树故也。

本病因刺蛾幼虫(俗称“洋辣子”)的毒刺刺伤皮肤所引起,大多发生在6~9月间。我国常见的有黄刺蛾和青刺蛾的幼虫两种。刺毛虫体上有大量毒刺;当刺伤皮肤后,其刺中的毒液即可进入皮肤而致病。
当人体皮肤被刺毛刺伤后,初感瘙痒、刺痛或烧灼感,久则外痒内痛。在刺伤部位的中心,出现荨麻疹样皮疹或较大的肿胀,皮疹好发于面、颈、手及前臂等暴露部位,在患处如用放大镜观察,有时可发现刺毛。
在刺毛刚进入皮肤时、可用胶布或透明胶纸粘贴患处,并立即取下,如此反复数次,可将未深入皮内的部分刺毛带出,外搽炉甘石洗剂等以消炎、止痒。
在6~9月间刺毛虫盛发期,可在树上喷射0.1%敌百虫水溶液以消灭刺毛虫。个人防护方面,应注意勿在有刺毛虫的树荫下纳凉,教育儿童勿在树下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