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草乌
( é Shān Cǎo Wū )
峨山草乌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镇痛。祛风除湿。治中风半身不遂,风湿筋骨疼痛,并涂痈疮癣癞。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8~2钱;浸酒或研末为散(须制熟用)。外用:捣敷。 |
性味: |
性温,味辛,有毒。 |
附方: |
治搁疮癣癞:峨山草乌、牛耳大黄、独脚连、散血苹、红泽兰。共捣绒涂敷。 |
原形态: |
①峨山飞燕草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具长直根,光滑或上部略具纤毛。茎无毛,有细纵校。叶互生,掌状5~7裂,阔楔形,均具缺刻,上面较光滑,有时叶脉上具刚毛,下面光滑,周围有繸状刚毛;基部叶柄长14~16厘米,上部叶柄较短。圆锥花序,具花10余朵;苞片叶状,1~3裂,裂片线状披针形;花蓝色,径约2厘米;萼片5,下部萼片长椭圆形,上面具黄色刚毛,下面无毛,上部萼片有弯曲的距,外面满具黄色刚毛,其余萼片两面无毛;上部花瓣具鸟喙状之距,套在萼距中,无毛,暗黄色,下部者卵圆形,2裂,淡紫色,具黄色刚毛;雄蕊多数;心皮3,略具黄色刚毛。蓇葖果。花期6月。 生林边半阴处。分布四川。 ②四川飞燕草 多年生草本,高60~70厘米。茎通常具倒卷刚毛。叶基生或茎生;基生叶之柄长10~12厘米,被卷刚毛,叶片掌状分裂,裂片菱形,羽裂或具粗锯齿,两面具黄色刚毛。花少,蓝色,呈总状花序;花梗密被刚毛;苞片线形,具刚毛;萼片卵圆形,表面具纤毛,里面光滑,上部萼片有距,略弯曲;上部花瓣光滑,呈暗黄色,长披针形,下部者常2裂,蓝色,具刚毛;雄蕊多数;心皮8枚,亦具刚毛,蓇葖果。 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
来源: |
为毛茛科植物峨山飞燕草或四川飞燕草的根。 |
出处: |
《四川中药志》 |
峨山草乌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峨山草乌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解毒。。主主治风湿筋骨疼痛,胃痛,跌打损伤肿痛,涌疮,癣癞,痔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场,2-6g,先煎0.5-1h;或入散剂,1-3g。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汁涂。 |
性味: |
味辛、苦,性温,有毒。 |
归经: |
肺经 |
用药禁忌: |
本品有毒,应炮制后用。年老、体弱及孕妇均禁服。 |
化学成分: |
川黔翠雀花根含川黔翠雀亭(bonvalotine),川黔翠雀醇(bonvalol),川黔翠雀酮(bonvalone),翠雀它明(deltamine),翠雀它灵(deltaline),翠雀波亭(delbotine),翠雀波星(delboxine),翠雀波宁(delbonine),翠雀宾(delbine)。 |
附方: |
治痈疮癣癞:峨山草乌、牛耳大黄、独脚连、散血草、红泽兰。共捣绒涂敷。 |
性状: |
性状鉴别 (1)川黔翠雀花 生根不规则圆柱形,长2-10cm,直径3-15mm。表面棕褐色,有较多的支根痕及突起,具细密的网状纹理,有的表皮脱落可见棕黄色纤维;细根丛生或少见;根头残留叶柄残基及一至数个中空的茎基。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黄色。气微,味辛、苦,嚼之麻舌。 (2)黑水翠雀花 根圆锥形或弯曲呈鸡肠形,长1.7-6cm,直径0.5-1cm。表面黑棕色,具弯曲纹理,有的表皮脱落,可见棕黄色纤维。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 (3)峨眉翠雀花 根团簇状或不规则弯曲圆柱形,有的支根较多,形如鸡爪,长2.5-5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的表皮脱落,可见棕色纤维交织成网。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100-2600m的山地林边。 2.生于海拔1800-3300m的山地山坡或林中。 3.生于海拔2500-3300m的山地草坡成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贵州。 2.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 3.分布于四川。 |
原形态: |
1.川黔翠雀花,多年生草本。茎高50-70cm,无毛,上部有分枝。茎下部及中部叶有长柄;叶片五角形,长4.5-9cm,宽7-12cm,3深裂,中央深裂片菱形,3裂,二回裂片有少数小裂片和牙齿,侧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两面被短糙毛,伞房状或短总状花序,有花3-11朵;苞片线形;花梗长22-4.5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以上;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椭圆状倒卵形,长1.4-2cm,蓝紫色,外面有黄色腺毛和白色短伏毛,距长1.9-2.6cm,向下作螺旋状弯曲或弧状弯曲;花瓣2,无毛;退化雄蕊2,蓝紫色,瓣片2裂至中部,有长缘毛,腹面有黄色髯毛;雄蕊多数,无毛;心皮3,有柔毛。蓇葖果长1-1.4cm。种子近椭圆形,长约1mm,有鳞状横翅。花期6-8月,果期7-9月。 2.黑水翠雀花,多年生草本。茎高60-120cm,无毛,茎中部叶有较长柄,无毛;叶片五角形,长7-8.5cm,宽10-15cm,3深裂,中央深裂片菱形,先端短渐尖,下部全缘,中部3裂,二回裂片有三角形锐牙齿,侧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上面被糙伏毛,下面脉上被毛;总状花序顶生,有多数花;轴和花梗无毛;基部苞片叶状;花梗长2-9cm;小苞片生花梗下部或中部,通常无毛;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倒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1.8cm,蓝紫色,外面中部有短柔毛,内面无毛,距长1.6-3cm,下部弓状向下弯曲;花瓣2,紫色,无毛;退化雄蕊2,蓝紫色,瓣片2裂至中部,有缘毛,腹面被黄色髯毛;雄蕊多数,无毛;心皮3,无毛。蓇葖果长1.4-1.7cm。种子倒卵球形,长约1.5mm,密生鳞状横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3.峨眉翠雀花,多年生草本。茎高60-95cm,被硬毛。下部茎生叶有长柄;叶柄长达25-30cm,基部有长鞘;叶片五角形,长5-9.5cm,宽7.5-16cm,3深裂,中央深裂片菱形,三裂稍超过中部,二回裂片有缺刻状小裂片和三角形牙齿,侧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3深裂,两面被短糙毛。总状花序有花8-12朵;轴和花梗被白色糙毛和黄色腺毛;基部苞片叶状;花梗长1-4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上部;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椭圆状倒卵形,长1.2-1.6cm,蓝紫色,外面被白色短毛和黄色腺毛,距长2-2.6cm,末端稍向下弯曲;花瓣2,紫色,无毛;退化雄蕊2,紫色,瓣片2裂达中部,上部有短缘毛,腹面有黄色髯毛;雄蕊多数,无毛;心皮3有短糙毛。蓇葖果长1.6-1.8cm。种子倒卵球形,长1.5mm,密生波状横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川黔翠雀花、黑水翠雀花和峨眉翠省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elphinium bonvalotii franch.[d.fargesii auct.non franch.]2.delphinium potaninii huth[d.grandiflorum l.var.potaninii brühl;d.fargesii franch.]3.delphinium omeiense w.t.wang[d.davidii auct.non franch.] 采收和储藏:初春或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撞去须根,用水浸泡10d以上,每日换水1-2次,至麻味甚小为止,取出拌以生姜、甘草,蒸2-3h.晾干。 |
出处: |
出自《四川中药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