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材

( Shān Cái )

别名: 杉材木

杉材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辟恶除秽;除湿散毒;降逆气;活血止痛。主脚气肿满奔豚霍乱;心腹胀痛;风湿毒疮;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性味:
辛;性微温
归经:
肺;脾;胃经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尔雅》云:‘柀(音彼),煔(与杉同)。’郭璞注云: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也。又人家常作桶板,甚耐水。”2.《日华子》:“油杉及臭者良。”3.《纲目》:“出倭国者谓之倭木,并不及蜀、黔诸峒所产者尤良。其木有赤、白二种:赤杉实而多油,白杉虚而干燥。有斑纹如雉者,谓之野鸡斑,作棺尤贵。其木不生白蚁,烧灰最发火药。”4.《三农纪》:“杉,《图经》云:叶萃干直,青耸轩昂,叶扁排,生有刺状若凤尾,四时不凋,临冬更茂。夏月结实,果如小桃。开花白者材虚,赤者材实。质轻膏润,理起罗纹,人土不坏,可远虫甲。作盂,夏中盛食不败,《尔雅翼》云:柀,煔。《通志》云:檠。象其叶,故为杉;象其材,故为檠。临霜不凋,岁寒不变,伐而复生,剪而又茂,不荣不枯,品为木中高士。植艺:土肥处易长,忌水浸。荒芜山坡岭,先种芝麻二季,来岁芒种时用尖撅一把椿穴,勿翻转原土,将杉旁生嫩苗分采插下,筑实,离三五尺成行,排密则易生。每年耘锄,勿杂他木。或种麦、粱、稷以当耘锄,高三五尺则止耘。禁牛马践踏,易茂。白露时收杉球,晒,盛蒲篮中,令球干,打落子。子如前米状而微小。择黄壤土锄起,以草、叶铺面,火焚之再三,然后作畦,将子匀撒畦上,以细土薄粪掩之,频洒水,苗生,临冬作篷,以辟霜寒,至来年春暖时去之。畦中褥草净,至冬又盖,苗至三尺许,芒种后白露前移植。畦边生及独根者难长,须得畦中多根者易茂。成林伐而又生,萌蘖,分萌蘖旁枝而复插之,转易无穷。”5.《植物名实图考》:“杉,《别录中品。《尔雅》柀,煔。《疏》:俗作杉。结实如枫球而小,色绿有油,杉可入药。胡杉性辛,不宜作榇。又沙木亦其类,有赤心者,《本草拾遗》谓之丹桎木。雩娄农曰:按《志》皆曰杉,而土语则曰沙,疑俚音之转也。阅《岭外代答》,知杉与沙为一类而异物。《南城县志》谓杉有数种,有自麻姑山来者,持山僧所折杉枝,似榧似松,叶细润而披拂。余始识杉与沙果有异,然江湘率皆沙也。”
用药禁忌:
不可久服和过量。虚人禁服。
1.《本草从新》:“稍挟虚者忌用。”2.《本草汇纂》:“久服及过服令人泄泻。”
化学成分:
木材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柏木醇(cedrol)等。
附方:
杉从“彡”(shan)声。《说文》云:“彡, 毛饰画文也。”杉叶纤细而平行,若羽状,以“彡”名之,取义于象形。檆,徐锴系传:“即今杉字。”省作“煔”。陆德明《尔雅音义》云:“煔字或作杉,所咸反,郭音芟,又音纤。”沙为杉之音转。檠者擎也,因其树冠高而得名。
栽培:
1.生物学特性 杉木是亚热带植物,喜生长在山的中、下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忌盐碱地。土壤瘠薄、干旱的地方生长不良。
2.栽培技术 用育苗移栽和插条繁殖。育苗移栽:杉木多在2月前后播种,播前种子经过水选和消毒,多采用高畦育苗,畦宽100-120cm,高20-30cm,条播或撒播,开1cm深沟,沟距20cm,沟宽2-3cm,播种后覆土0.5-1cm,畦面盖草,每1hm2播种量45-105kg。翌年2月起苗移栽,挖深30m、直径30-40cm的穴,每穴1株,随起随栽。插条繁殖:宜选茁壮、挺直、顶芽饱满、无病虫为害的一至二年生枝条,截成50cm的节段,切口成马耳形,用植树钻钻穴深30-35cm,插入枝条,截面应朝向山坡上方,人士深应大于穗长的一半以上,插条时间以“春分前后较宜。
3.田间管理 育苗床应在种于发芽后及时揭去盖草,松土除草,幼苗期多施氮磷肥,中期追施氮磷钾肥,后期停施氮肥,苗高5-6cm时开始间苗,每1hm2留苗150-250株。移栽和扦插成活后,应中耕除草,修剪萌蘖,追施土杂肥。
4.病虫害防治 杉苗猝倒病,防治方法同马尾松猝倒病。病虫害防治 松苗猝倒病,苗床可用多菌灵消毒,或淋洒敌克松,出苗后每隔7-10天喷0.5%-1.0%等量式波尔多液或0.5%-1.5%硫酸亚铁溶液。虫害有油松毛虫为害,幼虫可冬季捕杀,也可采用白僵菌和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
生境分布:
广泛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围达2.5-3m。幼树树冠尖塔形,大树树冠圆锥形。树皮灰褐色,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平展,小枝近对生或轮生。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在侧枝上排成二列状,条状披针形,革质,微弯,坚硬,长2-6cm,边缘有细齿,上面中脉两侧有窄气孔带、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条白粉气孔带。雌雄同株;雄球花圆锥状,簇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或2-4个集生枝顶,卵圆形,鳞与珠鳞结合而生,珠鳞先端3裂,腹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卵圆形,长2.5-5m,径3-4cm,鳞三角状宽卵形,宿存。种子长卵形,扁平,长6-8mm,宽约5mm,暗褐色,两侧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杉木的心材及树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inus lanceolata lamb.]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出处:
杉材始载于《别录》。
1.《本草图经》云:“杉材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南中深山中多有之,木类松而劲直,叶附枝生,若刺针。”2.《本草衍义》曰:“杉,其干端直,大抵如松,冬不凋,但叶阔成枝也,庐山有万杉寺即此杉也……今处处有之。”3.《纲目》曰:“杉木叶硬,微扁如刺,结实如枫实,江南人以惊蛰前后,取枝插种。”以上所述特征与杉科植物杉木相同。
备注:
论杉材之功皆取其芬芳、升降之性 :1.缪希雍:“(杉材)味芬芳,可升可降,阳也。入足阳明经。《本经》主疗漆疮及苏恭疗脚气肿满者,皆以外治取其芬芳,能解漆气之秽恶。辛温能散湿毒之冲逆也。苏恭又云,服之治心腹胀痛,去恶气。《日华子》云治霍乱上气,无非假其下气散邪,辛温开发之功耳。”(《本草经疏》)2.倪朱谟:“(杉木)味辛温直达,开发升窜之性,若毒疮,若脚气,若胀满,若奔豚,四者皆属五气壅逆,不升不降之故。此药气味芬芳,能下逆气,散毒邪,有开达内出之功,大能发扬火郁,疏申肝令,独擅其长者矣。”(《本草汇言》)

“杉材” 相关论述


微温,无毒。主治漆疮
削作柿,煮以洗漆疮,无不即瘥。又有鼠查,生去地高尺余许,煮以洗漆多瘥。又有漆姑,叶细细,多生石边,亦治漆疮。其鸡子及蟹,并是旧方。(《新修》一五八页,《大观》)卷?


微温,无毒。主疗漆疮
削作柿,煮以洗漆疮,无不即瘥。又有鼠查,生去地高尺余许,煮以洗漆多瘥。又有漆姑,叶细细,多生石旁,亦疗漆疮。其鸡子及蟹,并是旧方。
〔谨案〕杉材木,水煮汁。浸捋香港脚肿满,服之疗心腹胀痛,去恶气。其鼠查漆姑有别功,别出下品


味辛,气微温,属金,有火,阳也。无毒。江南深山,多有栽植。株类松大而劲直,叶附枝生若刺针。凌冬不凋,随时收采。煎服,主心腹胀痛及卒暴心痛殊功;淋洗,疗风疹并延片膝立效。节煮浸,捋香港脚肿痛;菌煎吞,治心肺卒疼。(生老杉木上者。)

阳气而兼金化,故味辛,气温,无毒,辛温开发之性。故能下气以除心腹胀满,香港脚冲逆诸痛,其气芬芳能解漆毒之秽恶也。
杉材,煎服主心腹胀痛,及卒暴心痛殊功,淋洗疗风疹,并延片漆疮立效。节煮浸疗香港脚肿痛。菌煎吞治心肺卒痛。

杉树_图缺)
微温,无毒。主疗漆疮
陶隐居云∶削作柿煮,以洗漆疮。无不即瘥。又有鼠查,生去地高尺余许,煮以洗漆多瘥。又有漆姑,叶细细,多生石边。亦疗漆疮。其鸡子及蟹,并是旧方。唐本注云∶杉材木水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味辛。
风毒贲豚霍乱,止气。并煎汤服并淋洗,油杉及臭者良。
图经曰∶杉材,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南中深山中多有之。木类松而劲直,叶附枝生,若剌针。《尔雅》云∶ (音彼),(与杉同)。郭璞注云∶ 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用作桶板,甚耐水。医师取其节煮汁,浸捋香港脚,殊效。唐·柳柳州纂《救三死方》云∶元和十二年二月得香港脚,夜半痞绝,胁有块,大如石,且死,因大寒节一大升,桔叶(切)一大升(北地无叶,可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枚(合子碎子),童子小便三大升,共煮取一大升半,分两服。若一服得快利,即停后服。以前三死,真死矣。会有教者,皆得不死。恐他人不幸有类余病,故传焉。又杉菌,出宜州,生积年杉木上,若菌状。云∶味苦,性微温。主心脾气疼及暴心痛。采无时。
斗门方∶治霍乱。用黄杉木劈开作片一握,以水浓煎一盏,服之,瘥。
衍义曰∶杉,其干端直,大抵如松,冬不凋,但叶阔成枝。庐山有万杉寺,即此杉也。
作屑煮汁,浸洗香港脚肿满。
今处处有。

杉木、宣散肿胀.
辛温开发.除心腹胀满,香港脚肿痛.(柳子浓纂救死方云∶得香港脚、半夜痞绝、胁块如石、昏困且死、郑洵美传杉木汤、服半食顷、大下、块散气通、方用杉木节一升、橘叶一升、无叶以皮代、大腹槟榔七枚、连子捶碎、童便三升煮、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停后服.)散风毒.去恶气.洗毒疮漆疮.稍挟虚者忌用.其木不生白蚁.烧灰.最发火药.

杉材(图缺),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南中深山中多有之。木类松而劲直,叶附枝生,若刺针。(《尔雅》云∶ (音彼), (与杉同)。郭璞注云∶ 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也。又人家常用作桶板,甚耐水。医师取其节煮汁,浸捋香港脚殊效。唐柳柳州纂救三死方云∶元和十二年二月得香港脚,夜半痞绝,胁有块,大如石,且死,因大寒不知人三日,家人号哭,荣阳郑洵美传杉木汤,服半食顷大下,三下气通魂散。杉木节一大升,橘叶切一大升,北地无叶可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枚,合子碎之,童子小便三大升,共煮取一大升半,分两服。若一服得快利,即停后服。以前三死真死矣,会有教者,皆得不死,恐他人不幸有类余病,故传焉。又杉菌出宜州,生积年杉木上,若菌状。云味苦,性微温。主心脾气疼及暴心痛,采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