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茶

( Shí Chá )

别名: 东南长蒴苣苔 , 石麻婆子草 , 石芥菜

石茶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风热解毒。主感受风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性味:
味苦;辛;怀凉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下或山坡石上或石崖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地。
原形态:
东南长蒴苣苔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圆柱形,长约4cm。叶4-16,均基生;叶柄长1.8-8cm,粗壮,有短糙毛;叶片纸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有2.2-10cm,宽1-3.6cm,先端急尖或微尖,基部楔形,边缘密小牙齿,两侧均被短伏毛,侧脉每侧5-7条。聚伞花序状,2-4条,2-3回分枝,第短伏毛;花萼长4.5-7mm,5裂达基部,裂片狭线形,外面被短伏毛,内面无毛;花冠长1.5-2cm,外面被短柔毛,内面近无毛,简狭钟状,上唇长3-5mm,2裂至中部,裂片斜扁三角形,下唇3裂至中部,裂片卵形;雄蕊无毛,花药椭圆形,退化雄蕊2,长约0.5mm;花盘环状;雌蕊长约1.6cm,疏被小腺体;子房无柄,柱头扁球形。蒴果线形,长2-3.4cm,无毛。种子狭窄椭圆形或纺锤形,长0.4-0.5mm。花期4月左右。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东南长蒴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dymocarpus hancei hemsl.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晒干。

石茶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清凉解毒。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疾患。
用法用量:
2~3钱。
性味:
苦,凉。
生境分布:
江西福建、湖南、广东。
来源:
苦苣苔石茶didymocarpus hancei hemsl.,以全草入药。

“石茶” 相关论述

原料:石膏3g、寒水石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寒水石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涤痰
用途:痰热咳喘
来源:《内经素问》。

原料:竹叶5g、茯苓3g、石膏3g、小麦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前四味药至水沸后,冲泡绿茶。也可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
功能:清热解渴。
用途:热渴、口臭
来源:《外台秘要方》。

原料:石韦5g、滑石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湿热,化石止痛。
用途:石淋尿路结石腹痛
来源:《古今录验》。

原料:酸枣仁5g、代赭石3g、花茶1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酸枣仁代赭石至水沸后10分钟,冲泡茶饮。也可不用茶。
功能:养血,重镇安神
用途:阳燥动神不安舍所致失眠
来源:传统药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