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根

( Xiànɡ Rì Kuí Gēn )

别名: 葵花根 , 向阳花根 , 朝阳花根

向日葵根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主淋浊水肿带下疝气;脘腹胀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者加倍;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性味:
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
归胃;膀胱经
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治跌打损伤,红肿。
2.《四川中药志》:治胃胀胸痛,胁肋滞痛,润肠通便。
3.《泉州本草》:治消渴引饮,疳疮黄水
化学成分:
含多糖(polysaccharides)[1],向是葵皂甙2(helianthoside 2)[2]。根、茎含粗糙裂片酸(trachyloban-19-oic acid),贝壳杉烯酸(kaur-16-en-19-oic acid)[3]。茎含木质素(lignin),综纤维素(holcellulose),α-纤维素(α-cellulose)[4],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向日葵环氧内酯(annuithrin)[5],4-o-咖啡酰奎宁酸(4-o-caffeoy quinic acid),东莨菪甙(scopoin)[6]。茎的芒香性成分含α-,β-蒎烯(α-,β--pinene),乙酸丁酯(bu-acetate)[7]。
原形态:
向日葵 一年生草本,高1-3m。茎直立,粗壮,中心髓部发达,被粗硬刚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宽卵形或心状卵形,长10-30cm或更长,宽8-2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具粗锯齿,两面被糙毛,具3脉。头状花序序单生于茎端,直径可达35cm;总苞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被长硬刚毛;雌花舌状,金黄色,不结实;两性花筒状,花冠棕色或紫色,结实;花托平;托片膜质。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浅灰色或黑色;冠毛具2鳞片,呈芒状。脱落。花期6-7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anthus annuu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向日葵根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胸胁胃脘作痛,二便不通,跌打损伤
①《岭南采药录》:"治跌打损伤,红肿。"
②《四川中药志》:"治胃胀胸痛,胁肋滞痛,润肠通便。"
③《泉州本草》:"治消渴引饮,疳疮黄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0.5~1两;或研末。外用:捣敷。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温,味甘,无毒。"
化学成分:
根中能合成促进植物细胞分裂的动力精,运至各部分;在叶和茎汁中都含动力精,其性质同玉蜀黍嘌呤。
附方:
①治胃脘滞痛:向日葵根芫荽子小茴香。煎汤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二便不通:向日葵鲜根捣绞汁,调蜜服,每次五钱至一两。(《泉州本草》)
③治淋病阴茎涩痛:鲜向日葵根一两。水煎数沸(不要久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疝气:鲜葵花根一两。和红糖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原形态:
详"向日葵子"条。
来源:
为菊科植物向日葵
出处:
《岭南采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