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肚

参考:鱼鳔

“鱼肚” 相关论述


推拿穴位名。位于小腿后方。能醒神,止泄,平喘。《小儿推拿秘诀·身中十二拿法》:“十拿鱼肚穴,能止泻,醒人事。”《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承山穴,在腿肚中。一名鱼肚穴,一把拿之。拿此穴,小儿即醒。又治喘。”

【方歌】鱼肚发如鱼肚形,青灵穴生心火凝,暴肿红活焮热痛,痈疽治法即成功。
【注】此证生于臑之后垂肉处,属心经青灵穴,由火毒凝结而成。暴肿色赤,焮热疼痛,形如鱼肚。肿、溃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其引经之药,惟在临证加之。

申斗垣曰∶鱼肚生小腿肚上,多因幼小坐卧湿地,引入风邪寒湿,透入骨间遂成此证。半月不治。毒瓦斯攻心则死。(《启玄》)

鱼肚发如鱼肚形,青灵穴生心火凝,暴肿红活 热痛,痈疽治法即成功。
【注】此证生于 之后垂肉处,属心经青灵穴,由火毒凝结而成。暴肿色赤, 热疼痛,形如鱼肚。肿、溃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其引经之药,惟在临证加之。
鱼肚发图(图缺)

臂疽、鱼肚发者,俱生臂上。在臂外为臂痈,在臂内垂肉处为鱼肚发。总缘经络热极,风邪外干,气血有乖而生也。当分经络,用本经之药为引,行其气血,则未成可消,已成亦易溃而易愈矣。其分经治法,则东垣之论綦详焉。其曰臂痛有六道,以两手伸直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后而定之。前廉痛者属阳明,以升麻干葛、白芷行之;后廉痛者属太阳,以本、羌活行之;外廉痛者属少阳,以柴胡行之;内廉痛者属厥阴,以柴胡、青皮行之;内前廉痛者属太阴,以升麻、白芷行之;内后廉痛者属少阴,以细辛独活行之。夫臂肘之上,接骨之下,内连大小筋脉,此处发,每举动不便,垂手多坠疼;如脓深彻骨,即伤筋脉,拳缩不舒,搐搦,又宜加缓慢筋脉之药,此治法之大较也。至其散邪清热、化毒和营,则与诸痈疽同治。如秋令伏邪阻络,舌白呕恶、寒热胸闷者,即用泻心或温胆法。如风温湿火入络者,即用羌、防、灵仙、片黄之类。

鱼肚毒,生于小腿肚上,属足少阴足太阳二经。初起憎寒壮热烦躁,结肿 痛。皆由肾经素亏、膀胱湿热下注而成。宜服清利湿热凉血和营之剂;成脓后,即宜刺破,勿使毒瓦斯蔓延,致久难收口;虚,则以补剂托之。
如小腿肚漫肿坚硬下塌,紫暗 痛者,即名腓 疽。穿溃后,出稠脓兼血者为顺,出清水者为凶。初服仙方活命饮,或萆 化毒汤;溃后,宜八珍汤、十全大补之属,补其气血。
黄鳅痈,生于小腿肚里侧,又名胫阴疽,由肝脾二经湿热凝结而成。微红微肿,坚硬如石,三、四寸许,痛楚难禁。如期溃出稠脓者,吉;如溃流污水败酱者,凶。治同痈疽

患生腿肚,此乃肉紧筋横,在一身用力之处,最痛难忍。外以扎药扎上,内以五通、醒消二丸,每日早晚轮服,初起立消。以药咬穿,庶不伤筋,而无缩脚之损。色白者应以疽治,扎药忌用,孕妇亦然。
马曰∶此乃湿热瘀血凝结而成。即色白者,亦不可以治疽之法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