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

( yazhouyan )

西医

简介:
牙周炎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牙周组织炎症,常由龈缘炎未得到适当治疗继续发展而来。
病理:
牙周炎的组织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牙龈慢性炎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致使牙周膜纤维破坏,牙槽骨吸收形成牙周袋。镜下可见牙龈组织内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也可有多核及单核细胞。
体征:
早期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到晚期牙周组织破坏严重,牙齿松动或有急性症状时才引起注意。表现为口腔卫生不良,牙龈出血水肿色泽和形态的改变。有龈上下牙石形成,挤压牙周袋有脓液溢出,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
影响诊断:
x线摄片检查,见牙槽骨呈水平杯凹状吸收。
治疗:
有急性症状时给予抗感染等药物,待急性炎症控制后,根据病情分别施行刮治术、龈切术及翻瓣术以消除牙周袋,并经常保持口腔卫生习惯。注意病人全身情况考虑给予支持疗法如改进营养给服维生素c等。促进牙周组织血液循环,应用氦氖激光照射的辅助疗法,可收到良好效果。

“牙周炎” 相关论述

单纯性牙周炎是指主要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故又名成人牙周炎。常由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为牙周炎。由于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而易被忽视,待有症状就诊时往往已较严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齿。因而必须加强宣教,使患者早期就诊和及时治疗。
单纯性牙周炎的病因与龈炎基本相同,包括菌斑、牙石食物嵌塞及不良修复物等因素。此外,若同时伴有较明显的咬合创伤,可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此时又名复合性牙周炎
临床表现
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患者常只有激发生性牙龈出血口臭的表现,与龈炎症状相似。检查时可见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的肿胀、质松软,呈深红色或暗红色,探诊易出血。随着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出现下列症状:
牙周袋形成:由于炎症的扩展,牙周膜被破坏,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牙根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针测牙周袋深度。x线检查时可发现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如图3-7~11.
牙周溢脓:牙周袋壁有溃疡及炎症性肉芽组织形成,袋内有脓性分泌物存留,故轻按牙龈,可见溢脓。并常有口臭
牙齿松动:由于牙周组织被破坏,特别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时,支持牙齿力量不足,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
此时患者常感咬合无力、钝痛,牙龈出血口臭加重。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渗液引流不畅时,可形成牙周胀肿。此时牙龈呈卵圆形突起,发红肿胀,牙齿松动度增加,有叩痛。患者感局部剧烈跳痛,有时同时出现多个部位的脓肿,称多发性牙周脓肿。此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

[img]kouqiangkexue040.jpg[alt]正常牙槽骨[/alt][/img][img]kouqiangkexue041.jpg[alt]牙槽骨Ⅰ度吸收[/alt][/img]
图3-7 正常牙槽骨图3-8 牙槽骨Ⅰ度吸收
[img]kouqiangkexue042.jpg[alt]牙槽骨Ⅱ吸收[/alt][/img][img]kouqiangkexue043.jpg[alt]牙槽骨Ⅲ吸收[/alt][/img]
图3-9 牙槽骨Ⅱ吸收图3-10 牙槽骨Ⅲ吸收
[imgz]kouqiangkexue044.jpg[alt][/alt][/img]
图3-11 牙槽骨Ⅳ吸收 

单纯性牙周炎早期应注意与边缘性龈炎的鉴别。当出现牙周脓肿时应与牙槽脓肿作鉴别(图3-13,13,表3-1)。
[img]kouqiangkexue045.jpg[alt]龈炎与牙周炎的区别[/alt][/img][img]kouqiangkexue046.jpg[alt]牙周脓肿与牙槽脓肿的鉴别[/alt][/img]
图3-12 龈炎与牙周炎的区别图3-13 牙周脓肿与牙槽脓肿的鉴别

表3-1 牙周脓肿与牙槽脓肿的鉴别诊断
 牙周脓肿牙槽脓肿
脓肿部位牙周袋接近前庭沟的根尖部位
牙冠情况一般无龋有龋坏或其他牙体疾病
牙周袋
牙齿松动可有
牙髓活力
x线照片显示有牙槽骨吸收,尖周正常牙槽嵴无变化,尖周有骨质稀疏区

青少年牙周炎是指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牙周炎。病情发展较快。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局部因素主要为特异性细菌的感染。全身因素主要是机体防御能力缺陷特别是患者周围血的中性多形核白细胞趋化功能的异常。若同时存在其他的局部因素时,则可加重病情的发展。
青少年牙周炎患病率低,约为0.1~3.4%,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是在青春期,由于年龄小,易被忽视,就诊时病情常已较严重,以致在青年时期就可丧失牙齿,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进行普查、早期防治是口腔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临床表现
一般分为两种类型:1.局限型青少年牙周炎。病变局限于切牙和第一磨牙。2.泛发型青少年牙周炎。病损波及全口多数牙齿。
病变早期就可出现牙齿的松动、移位,特别是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更为明显,严重时上颌前牙呈扇形展开。形成深而窄的牙周袋,x线片显示有牙槽骨的吸收,常纵型和横型吸收并存。但牙龈炎症往往不明显,口腔卫生情况一般较好。当病情继续发展,菌斑和牙石增多,牙龈炎症明显时,所出现的症状同单纯性牙周炎
青少年牙周炎和单纯性牙周炎的治疗。
局部治疗
1.针对局部刺激因素,可作龈上洁治术(图3-14)或龈下刮治术,必要时调整咬合、消除食物嵌塞和纠正不良修复物等。
[imgz]kouqiangkexue047.jpg[alt]牙石刮除术[/alt][/img]
图3-14 牙石刮除术
2.牙周袋的处理:牙周袋溢脓时,可用1~3%过氧他氢液冲洗,袋内置10%碘合剂或螺旋霉素、灭滴灵等药膜。在去除局部因素后,浅袋可用碘酚液烧灼。较深的袋需作牙周手术,以消除牙周炎牙周袋深达根尖、牙齿松动明显时可考虑拔除。
3.松牙固定,经上述治疗后,炎症虽已消除,但牙齿仍松动者,可作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牙周夹板以固定松动的牙齿。
4.牙周脓肿的处理:脓肿已局限时,可切开引流。牙周袋也应同时作冲洗、上药膜或碘甘油等。
全身治疗
主要是增强全身抵抗力并积极治疗与牙周炎有关的系统性疾病发生牙周脓肿时,全身反应较重的患者,应口服有关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并注意休息。
中医辩证论治。
祖国医学对牙周病的认识早有记载,并着重辩证论治。如:
1.肾阴虚型:宜滋阴补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2.肾阳虚型:宜温补肾阳,用附桂地黄丸加减。
3.胃经实火型(牙周脓肿):宜清胃泻火,用清胃汤加减。
总之,牙周炎的治疗是由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措施来完成的。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应进行口腔卫生的宣教,定期复查,必要时再予以适当的治疗,如刮除菌斑、牙石药物治疗等。

牙龈炎扩散至牙齿的支持组织时,就会发展为牙周炎(牙周溢脓)。
牙周炎是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老年人则是造成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
【原因】
大多数牙周炎是由于牙齿和牙龈之间菌斑和结石长期堆积造成的。在牙齿和牙龈之间形成牙周袋,而且向下扩散至牙根和牙槽骨之间。这些牙周袋聚积的菌斑造成一个厌氧环境,有助于厌氧菌生长。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最终因牙周袋附近的颌骨被破坏,而导致牙齿丧失。
从菌斑到牙齿损失的过程
[imgz]mokejiatingzhenliao106.gif[alt]从菌斑到牙齿损失的过程[/alt][/img]
牙周炎的发病率,即使在有相同量的牙结石人群中,也有显著的差别。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的菌斑种类和细菌的数量不同,而且人体对这些细菌的反应也不相同。牙周炎可以在持续数月不引起进一步损害的相对静止期后,出现使牙周组织加速破坏的活动期。
许多疾病,如糖尿病、唐氏综合征、节段性回肠炎、白细胞缺乏症艾滋病等,都能使人感染牙周炎艾滋病患者的牙周炎发展得很快。
【症状和诊断】
牙周炎早期症状是牙龈变红、出血和口臭。口腔医生可用细的牙周探针测得牙周袋的深度。x线片显示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消失。当牙槽骨的损坏越来越多时,牙齿发生松动和移位。前牙常常向外倾斜。牙周炎一般不引起疼痛,只有因咀嚼时或脓肿形成时才会引起疼痛。
【治疗】
与经过良好的自我护理就可以消失的牙龈炎不同,牙周炎需要专门的治疗。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只能清除到龈缘下2mm处。口腔医生使用牙刮器和根面刮除器能够清洁到龈下5mm,这样就能去除牙根面的致病菌和牙石牙周袋达6mm深时,应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切除部分游离的牙龈,以使其余的牙龈再紧贴于牙齿上,同时病人也可在家里去除菌斑。
脓肿形成时,更应给予抗生素。医生还可以把浸有抗生素的细棒插入牙周袋内,使高浓度药物达到病变区。牙周脓肿可造成骨的损害,但是及时采用外科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可以大大减少对骨的损害,甚至使骨再生。外科手术后口腔可出现疼痛,口含洗必泰漱口液1分钟,每天2次,可以暂时代替刷牙。

王桂芬,女,49岁
【初诊】
牙麻微痛,齿龈糜烂七年余,时轻时重,重时不能吃饭,多方求医无效。曾屡用生石膏、公英、地丁银花连翘大青叶、板兰根、元参黄柏苦参等苦寒解毒之品。西药用过多种维生素和抗生素。外用嗽口药为银花,生甘草各30克。均无效验,诊视见面色萎黄,齿龈肿痛轻微,糜烂色淡,牙齿麻微痛,甚则松动破溃,仅留残根,大便干燥,舌淡苔白糙老,脉濡软且数。
证属久病及肾,胃津肾液均亏,牙齿失养,虚火上炎,龈络受伤,治拟填补下元,少佐引火归源之法。
处方:熟地黄20克,玉竹15克,山萸肉6克,补骨脂10克,芡实米10克,生牡蛎30克,瓦楞子30克,肉桂粉1克,牛膝3克,楮实子10克。
漱口方:毕拨10克,干姜10克,炒川椒10克,细辛6克,加醋20克,水煎漱口,不拘时候。
【二诊】
服药六付,牙龈肿痛糜烂均减,齿微痛,舌白质淡,脉象沉软按之虚数,再拟填补下元之法。
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山药10克,补骨脂10克,芡宴米10克,生地黄10克,丹皮10克,竹茹6克。
【三诊】
继进六付,龈糜齿痛均除,口唇发干,小溲色黄,仍以填补下元,甘寒育法。
处方:生地黄10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早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芡实米10克,茯苓10克,元参6克,六付
【按】经曰:“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叶天氏说,“齿为肾之余,龌为胃之络”。可见,齿赖肾液的填充、龈赖胃津的滋养。
齿、龈的强健与否取决于肾、胃的功能盛衰肾精充足,胃津旺盛,则齿得其养而牢固色泽;龈得其润而红和色鲜。肾液不足,齿失所养则松动破溃,色枯不泽;胃肠热盛,胃津被伤,龈失所润则红肿疼痛,干燥不鲜。另外,胃热炽盛或水不济火,龙火上燔,均可灼伤龈络,发为溃疡,一实一虚,治当分辨。
赵老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每能由局部求整体,从现象探实质,综观脉症,细察病机。据其患者年已七七,肾气自衰;又因病已七载余,胃津耗伤,必累及于肾液;加之治不得法,又伤正气;从其见症为牙麻痛轻,齿松破溃,龈糜色淡,便干且难,脉濡软而数可知,全是肾阴不足,水不制火,龙火上燔引起。故用药一反前辙,重咀滋补肾掖,使龙火归源,再拟成寒甘寒并用,使肾液充足,胃津旺盛,齿得其养,龈得其滋,诸症自除。
再议外用药,前医投大剂银花漱口,意在消炎而不效;赵师用辛温走窜之药外用漱口而得效,其理何在?盖“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寒则凝,温则通,通则气血流畅,正胜则邪退,虚火自弥,所谓“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