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角化病

( zhiyixingjiaohuabing )

别名: 老年疣或基底细胞乳头状瘤

西医

简介: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lc keratosis)旧称老年疣或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是一种发生中年以后的良性疣状增生性皮肤病。
病因:
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
人群:
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后。
病理:
组织病理示病变处向外呈乳头样增长,表皮下端界限鲜明,表皮突一般不向下伸长,两侧边界清楚,好像贴在皮面一样。主要病变为不同程度的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真皮乳头样增殖所组合,表皮细胞束相互交织,形成宽带状或网囊状和分枝状结构或形成角质假囊肿。主要由含有不等量黑色素的基底样细胞和棘细胞组成。通常可分为三型:棘层肥厚型、角化过度型和网状型(或称腺样型)。
诊断依据:
本病的诊断一般不难。
发病:
一般病程缓慢,无主觉症状,极少恶变。
体征:
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颞颥部、手背和上胸背部。损害一般为多发,初起为针头大淡黄色斑,大都在毛孔周围,渐增大,变成污黄褐至淡褐色,甚或黑色的略高出皮面的丘疹,表面呈细颗粒状,粗糙,覆以油腻性鳞屑,偶或有蒂,直径为0.1-1cm,边界清楚,将鳞屑剥去后,可以再长。损害若在短期内突然增多并增大,伴有瘙痒,称为lesser-trelat征,常并发内脏恶性肿瘤,特别是胃肠道腺癌,应加以警惕。
鉴别诊断:
需与基底细胞癌、色素病及日光性角化病相鉴别,尤其是后者,临床上常类似本病,但其为一种癌前期皮肤病,皮损数目较少,可单发,色泽常较深,质地较硬,鳞屑不易剥去,如用力去除,基底易出血,组织病理示表皮间变。
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治疗,但应避免刺激。如需治疗时,可采取液氮冷冻和刮除,或外用氟尿嘧啶软膏。如有瘙痒发生炎症或诊断有困难时,可手术切除并作组织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