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癌

( jidixibaoai )

西医

简介:
基底细胞癌主要由向表皮或皮肤附属器分化的基底样细胞组成的一种低度恶件肿瘤。其特点为生长缓慢,很少转移。经常暴露于日光下者易发本病。损害初为蜡样高出皮面小结节,表面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轻度外伤后表面见持久性痂,将痂去除后,可破溃成溃疡。常发于面、耳、颈等处。临床上可分为浅表型、结节溃疡型、硬斑病型、纤维上皮癌型、色素沉着型、痤疮样型。
病因:
经常暴露于日光下者易发本病。
病理:
组织病理示典型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胞核深染,胞质少而胞界不清,细胞间桥常不明显。实质与间质间有对pas染色呈阳性反应之基底膜。间质结缔组织内纤维母细胞增生,常见较多幼稚纤维母细胞,因有大量酸性粘多糖而呈粘液样,具有异染性。由于标本经固定和脱水,间质内粘蛋白皱缩,致部分或完全与实质分离。此现象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基底细胞癌因发展阶段、分化程度和分化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未分化型和分化型两类。而每一类又可分为几种类型。
体征:
常发于面、耳、颈等处。损害初为蜡样高出皮面小结节,表面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轻度外伤后表面见持久性痂,将痂去除后,可破溃成溃疡。临床上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①浅表型:常见于上胸部,开始为鳞屑性红斑,继而有线状卷起边缘,常有小片溃疡和结痂,倾向于多数性。②结节溃疡型:开始可为结节,以后中心溃破,向外周扩张,边缘卷起发亮,但不呈线状,损害较坚实,破坏性大,称侵蚀性溃疡。③硬斑病型:常见于面部,为浅表坚实。黄白色或象牙色小片。④纤维上皮癌型:似粉红色或无色素沉着的脂溢性角化病或纤维瘤,略高起,表面光滑,或呈蒂形,可为多数性,常见于背部。⑤色素沉着型:损害有棕色或黑色素沉着,余同结节溃疡型。⑥痤疮样型:在青年中即发生结节,逐渐增多扩大,分布于面部和躯干,最后溃破。此型破坏性大。
鉴别诊断:
本病与皮内痣、角棘皮瘤、皮脂腺增殖性丘疹鉴别。
预后:
生长缓慢,很少转移。部分晚期患者可复发,应定期随访。
治疗:
治疗应考虑损害的位置和组织病理,治疗方法如:①手术彻底切除。②x线照射:适用于无并发症的不易切除的浅表损害。③刮除、液氮、激光。④局部搽氟尿嘧啶、秋水仙碱等。

“基底细胞癌” 相关论述

(一)概述
肛门皮肤癌中以鳞状细胞癌发病多见,基底细胞癌发病相对较低,临床上较少见。作者在120例肛门皮肤癌中仅发现一例基底细胞癌。其病变主要发生肛门周围有毛的皮肤内。早期为皮内小丘疹状,表面平滑,但有时成鳞状,生长较为缓慢。病情延长时生成溃疡,然后逐渐向周边蔓延,很少侵犯肛管及肛门括约肌,也很少发生转移。内细胞无明显退行性改变,有不同程度角化。有的时候其中央有钙化。癌肿内有鳞状细胞时称鳞状细胞基底癌或者基底细胞样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很少见。
1.与鳞状细胞癌相类似,其症状有肛门处酸痛、瘙痒、出血,排出粘液分泌物及里急后重。检查肛门时可见肛门边缘溃疡,边缘不规则,质硬,并向外突起,面积约2cm左右,确诊必须依赖活组织检查。
2.治疗肛门基底细胞癌用激光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其优点在于不需像常规手术,切除过多的肛门皮肤组织,能保持正常生理解剖处不畸变,且治疗速度快、损伤轻,能一次性治愈,无畸变,功能无损伤。
(二)激光术前准备
肛门基底细胞癌可用co2激光、nd:yag激光治疗,单一或联合应用均可。术前一天晚上清洁灌肠,或用20%甘露醇口服清洁肠道。手术用无菌敷料严格按外科要求操作。
麻醉:基底细胞癌面积小者采用局部注射麻醉。面积大者采用骶管麻醉或腰麻。术前1小时肌注鲁米拉那0.5g。
(三)激光手术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肛门会阴皮肤用0.1%新洁尔灭液冲洗消毒,勿用75%乙醇、因对肛门周围及外阴皮肤刺激较重。co2激光功率25w、聚焦、连续输出激光汽化肿瘤组织。由于激光汽化术中局部温度升高,对癌细胞有高温破坏作用。汽化从边缘逐渐向中心及对侧进行。每次汽化时产生大量黑色炭化组织,钳夹纱布浸湿0.1%新洁尔灭液擦净,用激光点射病灶,呈正常组织时可见收缩,而癌组织无正常组织受热作用时的收缩功能。由于激光高温的作用,从病理结构分析癌细胞核大,容易吸收激光能量,因而癌细胞内液水分膨胀快速爆裂,而产生声响。正常组织肌纤维丰富,细胞核小,吸收激光热能量轻,在相同时间及相同功率作用下组织细胞收缩明显。此现象可作为区别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明显标志,十分有效实用。
较大面积基底细胞癌,用nd:yag激光光纤(术前削去出光头保护层3~4mm消毒)直接插入肿瘤底部及周围组织。在插入组织内每次输出40w激光2~4秒,间隔插入3mm,使肿瘤体加温达50℃。向外生长癌组织用nd:yag激光或co2激光(25w)汽化切除。手术完毕,局部上消炎软膏保护。
(四)术后处理
激光术后除给予常规消炎及支持治疗外,手术部位的处理十分必要,某些情况下作好手术部位保护及处理,可以免去抗炎等治疗。由于肛门周围皮肤基底细胞癌所处部位特殊,容易受排便等污染,这就要求在术后每日定时对手术面进行清洗换药。尤其是排便后很重要。先用0.1%新洁尔灭液去除污渍、擦干后上红霉素或四环素软膏即可。清洗除用0.1%新洁尔灭液外,还可用1%利凡诺液,可不用纱布等包扎。激光手术治疗后2~3周,创面已基本痊愈。面积较大的基底细胞癌激光术后愈合稍迟约3~4周。
激光术后除给予药物治疗及手术创面的处理外,每日可用he-ne激光照射治疗,一次15~20分钟,10~15日一疗程。照射时可将光束扩大,光斑直径以能覆盖病灶为主。

基底细胞癌是起源于表皮基底层的一种皮肤癌。
基底细胞癌通常发生在暴露于日光的皮肤表面。肿瘤开始为皮肤上一种很小、光滑、坚硬、凸起的结节,生长很慢,有时甚至没有察觉新生物的出现。肿瘤生长速度差异很大,有的一年可增长10mm以上。基底细胞癌的中心可形成溃疡或结痂,有时较为扁平,看上去有点像瘢痕。有时癌的边缘像白色珍珠状,也可表现为出血、结痂、愈合交替出现,使人误认为是而不是癌。实际上,这种交替出现的出血和愈合,常常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主要表现。
基底细胞癌一般只浸润和破坏周围组织,而不扩散到远处部位。基底细胞癌生长在眼、口、骨或脑附近时,浸润的后果可能较严重。但大多数患者的癌变向皮肤深部生长的速度缓慢。不过,尽早切除癌变,可预防深部组织进一步损害。
【诊断与治疗】
医生通常可直接观察诊断基底细胞癌,但应通过活检确诊。常在诊断室用刮除术、电针烧灼术或切除术治疗癌变,术前应作局部麻醉。很少使用放射疗法。对复发的肿瘤和瘢痕状基底细胞癌需要作显微外科手术(莫氏手术)。
不宜使用氟尿嘧啶之类的霜剂治疗这种癌,因为有时可在治愈皮肤下引起癌扩散。

眼睑皮肤恶性肿瘤的首位当数基底细胞癌,大多发生在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下眼睑内眦部。癌组织生长缓慢,极少转移。
早期,皮肤常为轻度隆起的半透明结节,可有色素,逐渐在隆起中央部形成一表浅溃疡溃疡边缘变硬,隆起内卷,似有鼠咬状,溃疡内常有浆液或脓性渗出,反复出血和有血痂形成。
基底细胞癌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治愈率高。也可行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