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血栓形成

( menjingmaixueshuanxingcheng )

西医

简介: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门静脉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根据其发病的缓急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各异。
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较少见,多发生于:①脾切除术后,术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血小板的增高为其重要因素。病人可同时有脾静脉栓塞和门静脉栓塞、肝内和肝外门静脉阻塞。②门静脉吻合术后,吻合口处有血栓形成。③化脓性门静脉炎。④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伤寒等)和外伤
慢性门静脉血栓形成:较常见,多发生于:①肝硬化,门静脉内血流减慢,常伴发慢性门静脉内膜炎和静脉硬化,故易发生血栓。②癌瘤压迫或侵蚀门静脉,如胃、胰、胆囊的癌肿或癌肿转移性肿块。③肠系膜或脾静脉血栓形成并蔓延至门静脉。④腹腔内化脓性感染引起化脓性门静脉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血液呈高凝状态等。
人群:
本病多见于30—50岁的男性,男女比率约为2:1。但单纯的肝外门静脉阻塞则多见于儿童,其发病率约为门静脉高压症的10%—20%。
发病机理:
门静脉血栓形成致门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阻塞,将引起门静脉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表现门静脉系统压力的增高和侧支循环血管网的形成,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当这些怒张的侧支血管破裂时,则可发生消化道大量出血。肝外门静脉阻塞,肝结构及功能在较长期内可维持正常,肝静脉楔入压亦可在正常范围;肝内门静脉阻塞,则肝脏结构及功能均受损,肝静脉楔入压亦增高。后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较前者为著。
体征:
临床表现依血栓形成的缓急而各异。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骤,有剧烈腹痛腹胀呕吐。如血栓形成延及肠系膜静脉,可有腹泻血便腹膜炎麻痹肠梗阻症状。患者迅速形成腹水,并可致休克,部分患者可在短期内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肝外门静脉急性阻塞的首发症状可为突然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婴幼儿。此类病人脾多肿大,腹壁静脉曲张则偶尔可见。慢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由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顽固性腹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病因和血栓形成的部位。门静脉主干的血栓形成可致全面的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压、肠系膜静脉压和脾静脉压均见增高,常可超过2.94kpa(30cmh2o,脾门静脉造影显示梗阻位于肝前。由于门静脉血供减少,肝功能受损明显,尤其在发生大量消化道出血后,易出现腹水和脑病。脾静脉或肠系膜下静脉在进入门静脉前处血栓形成,仅引起局限的门静脉高压,肝性脑病较少发生,门静脉测压可正常,仅见脾静脉压力增高,即使有静脉破裂出血,多能迅速停止。
治疗:
本病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和对症处理。有门静脉高压者可行脾切除或分流术。

“门静脉血栓形成” 相关论述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栓导致的门静脉阻断。
门静脉阻断可由肝硬化或肝、胰、胃的癌肿引起,或由胆管炎、胰腺炎或肝脓肿引起。新生儿门静脉血栓可由肚脐感染(脐炎)引起。门静脉血栓形成也可发生妊娠妇女,特别是伴有妊娠中毒症(一种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癫痫样发作,有时伴昏迷疾病)的妇女。
门静脉血栓形成也可发生于任何导致门静脉血流淤滞的情况下,如巴-希氏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限制性心包炎,不正常的血凝倾向同样可引起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常不能查明。
【症状和诊断】
因为门静脉提供肝脏3/4的血液,门静脉的部分或完全堵塞可以损害肝细胞。损伤程度决定于血栓的位置、大小以及形成速度。门静脉堵塞提高门脉内的血压,其他邻近静脉分流血液,食管静脉增粗。门静脉血栓的首发症状常常是食管下端曲张静脉出血(食管静脉曲张),咳出或呕出血液。脾脏增大,特别是患此病的儿童,医生可触及其脾脏,有触痛。
大约1/3门静脉堵塞的病人,静脉堵塞发展较慢,允许其他血管围绕栓子形成侧支(侧支血管),最终门静脉再通。尽管如此,门静脉高压可以持续。
如果病人有门静脉高压,肝脏标本显微镜检查显示细胞正常,有可能诊断门静脉血栓。超声波或ct扫描可显示堵塞部位,血管造影可肯定诊断(一种x线技术,在门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后摄影)。
【治疗】
治疗针对降低门静脉压力和预防食管曲张静脉出血进行。医生可以首先应用橡胶圈或经内镜(一种可弯曲的可视性、带有外科附件的导管)注入混合液,闭锁曲张静脉。必要时行手术再建门静脉和腔静脉间的联接,引导血液经旁路分流,减少门静脉压力,但这种旁路手术增加肝性脑病的危险(肝疾病的脑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