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

参考:大结胸 , 寒实结胸

“腹膜炎” 相关论述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病人中,大多都有长期的溃疡病史。在穿孔前,多数病人自觉溃疡病有复发和加重的现象,或有暴饮暴食、进刺激性食物、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作为诱发因素。穿孔后症状突然剧烈,其疼痛性质也是突然发生显着改变。
突然出现的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的剧烈腹痛是穿孔后最初、最经常、最重要的表现。疼痛如刀割样或烧灼样,多为持续性、很快扩散到全腹。有的也可引起右下腹疼痛。由于疼痛十分剧烈,难以忍受,病人常出现面色苍白,神情恐惧,自觉如大祸临头。出冷汗,四肢发凉,脉搏细而快等。与原来的胃痛的性质和程度截然不同,所以病人往往很清楚地记得这次剧痛突发的时间。同时伴有恶心呕吐,一般经数小时后,腹痛可稍有减轻,再往后就演变为腹膜炎
腹膜炎的病人因为腹痛不敢深呼吸,也不敢翻动或扭动身体。如用手按压腹壁则引起疼痛,按压后如果很快地将手抬起,则疼痛在抬手的一瞬间突然更加明显,称之为“反跳痛”。同时腹壁紧张发硬,称之为“腹肌紧张”。如是腹膜炎较重的病人可出现高热、脉快、四肢发凉、心慌气短、血压下降等而呈现感染性休克等危重证候。
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胃肠内的空气进入腹腔,所以在做“x”射线透视时,膈下有游离气体的存在是诊断的有力证据。
对于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如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一、病因和病理
继发性腹膜炎是继发于腹腔内器官炎症穿孔、损伤破裂,或血运障碍坏死等的腹膜炎症。最常见的原发病为急性阑尾炎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并发穿孔、绞窄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此外尚有胃肠道肿瘤坏死穿孔、溃疡性结肠炎穿孔、坏死性肠炎肠伤寒穿孔、憩室炎穿孔、创伤所致胃肠道穿孔等。手术引起的吻合部位漏或端瘘、胆道漏等均是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因,胃肠道内容物一旦进入腹腔,必致化学性或细菌性腹膜炎症。腹膜充血水肿、大量渗出、脓液形成,毒素的产生和吸收,遂出现临床症状。
引起腹膜炎的细菌多系消化道常驻细菌,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他细菌如粪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均很常见,另一常见细菌为一大类无芽胞厌氧菌。继发性急性腹膜炎常有混合感染,治疗中有时不注意厌氧菌,结果厌氧菌感染得以发展,常造成腹腔各处脓肿,如膈下、盆腔、肠间隙等,脓液中无芽胞厌氧菌的检出率很高,故治疗时不能忽视。
根据患者的机体抵抗力,腹膜炎可以局限,也可发展而不可收拾。原发病对预后亦有重要影响,总的来说毒血症休克在继发性腹膜炎发生率很高,是本病的一个特点,也是强调外科手术处理的一个原因。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总是先有原发病的表现,外伤则有外伤史;也有无明显病史突然发作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少数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开始部位和原发病部位一致,很快弥散,这是腹膜炎的一个特点,但又不一定扩展到全腹部。疼痛变为持续性,改变了原发病疼痛的性质为又一特点。一般均很剧烈,咳嗽、翻身均可加剧,故病人常取平卧位或侧向一侧。
胃肠道症状可以是原发病所有,如呕吐恶心,在继发性腹膜炎时也可以并不明显。腹胀往往很突出,或病人自觉发胀,待麻痹肠梗阻发展到后期,腹胀常是一个严重问题。
体温上升、脉率变快,中毒症状、脱水症状、少尿等均是常见的表现。
原发病的症状有时为继发性腹膜炎掩盖,有时仍显著。
体格检查常见病人呈急性病容,腹式呼吸减弱或甚至消失,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亦很明显,但可因年龄、肥瘦、病因、感染严重程度等因素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是常见体征。晚期中毒症状显著时可以观察到病人神志恍惚、面容憔悴。眼球凹陷、额出冷汗、鼻翼煽动、口唇发绀、口干舌燥、腹部膨胀等一派危象。此为弥漫性腹膜炎的后期表现,现在已不多见。至于局限性腹膜炎则情况要好得多。局限性和弥漫性可以互相转化是处理时应考虑之点。
诊断腹膜炎不难,诊断原发或继发有时不易;诊断继发于何种原发性如病人就诊早一般不难,如就诊过晚,病史不清则有时相当困难。x线、超声等诊断手段有助于诊断,如腹腔有游离气则可知有消化道穿孔。超声可以诊断阑尾有无病变,胆道有无扩张。血清淀粉酶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胰腺炎,有的应做血清脂肪酶和尿淀粉酶检查。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显著有助于诊断肠坏死。
腹腔穿刺在诊断继发性腹膜炎时帮助很大,且有助于鉴别原发病(表35-1)。
表35-1 腹腔穿刺液的鉴别诊断

疾 病肉眼外观、嗅味显微镜检查
原发性腹膜炎脓性,色白、黄或草绿,均可无臭味有大量中性粒细胞,革染色阳性球菌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色黄,含胆汁,混浊,碱性,不臭(淀粉酶含量可高)有大量中性粒细胞,革染色细菌很少
小肠穿孔或破裂色黄,稀粪样,混浊,稍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革染色有较多阴性杆菌
肠绞窄坏死血性液,常有腥臭味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大量革阴性杆菌
阑尾炎穿孔脓性,色白或微黄,混浊,稀、稍臭或无臭味大量中性粒细胞,革染色阴性杆菌
胆囊炎穿孔色黄,含较多胆汁,混浊,无臭味中量中性粒细胞,革染色阴性杆菌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血性液,一般无臭味(淀粉酶含量很高)大量中性粒细胞,无细菌
急性结核性腹膜炎草黄色渗出液,易凝固,无臭味粒细胞不多,多为淋巴或单核细胞染色无细菌,浓缩涂片偶可发现抗酸杆菌
脾破裂鲜血,放置数分钟不易凝固大量红细胞
穿刺误入血管鲜血,放置2~3min即凝固大量完整红细胞
穿刺误入肠道黄色粪样,混浊有臭味无白细胞

三、治疗
继发性腹膜炎需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允许采用非手术疗法,如有恶化则迅速转为手术治疗。
(一)一般支持疗法 亦须加强,输液、输血及血浆、补充血容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保持酸碱平衡、抗休克、改善微循环、改善缺氧情况、胃肠减压、应用有效抗生素包括应用针对厌氧菌的药物,均需尽量全面地考虑到。但根本还是在作适当准备后采取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
1.手术目的 ①引流脓液,消除中毒休克的来源;②找到原发病,并予以处理,如切除已穿孔的阑尾、胆囊,引流坏死穿孔的胆道,切除坏死的肠道,切除坏死的胰腺组织,切除坏死穿孔的胃肠道肿瘤,修补十二指肠穿孔等等;③预防合并症,冲洗腹腔,引流易于形成脓肿的膈下、肝下、小网膜囊、盆腔等处,冲洗与否并非一律;④胃肠减压造瘘,或为今后胃肠营养而作空肠造瘘;⑤明确诊断。
2.手术麻醉的选择 如病人情况良好,可采用连续硬脊膜外;如休克前期或休克病人则宜采用气管内插管,以保证给氧及抢救之用;剖腹麻醉可以较浅,辅以肌肉松弛剂常可得到满意效果,比硬膜外要相对安全。手术探查务必彻底,不要遗留问题,否则需再次手术,危险性极大。
3.术后 为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针灸、中药常有帮助。术后营养支持早期可用全胃肠外营养,以后用胃肠营养支持。
尽管如此,由于病人的全身情况,原发病、腹膜炎的程度,处理的早晚等因素,仍有相当高的病死率,医师在处理时应全面考虑,严密注意变化及时处理,不可掉以轻心。

腹膜炎是腹腔内层(腹膜)的炎症,通常由感染引起。
腹膜是薄而光滑的一层膜,正常情况下,覆盖着腹部所有器官和腹壁的内面。腹膜炎通常是由腹腔内某一器官的感染扩散所致。常见原因是胃、肠、胆囊或阑尾穿孔。腹膜对感染有较强的抵抗力,除非污染持续存在,否则一般不会发生腹膜炎,腹膜本身也有自行修复愈合的功能。
在有性生活的妇女,盆腔炎性疾病是腹膜炎的一个常见原因。子宫和输卵管感染可扩散到腹膜腔,包括引起淋病的细菌和衣原体感染。在肝脏和心脏功能衰竭的病人,腹腔内可聚积液体(腹水),发生感染。
手术后,有几种原因可引起腹膜炎。胆囊、子宫膀胱肠道在手术中的损伤可使细菌溢出到腹膜腔内,引起感染。在肠段吻合手术时,也可发生肠内容物的渗漏,进入腹膜腔引起感染。
腹膜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方法)常常引起腹膜炎。其常见原因是经腹腔的液体引流管而引起感染。
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腹膜炎也可因受某些刺激而引起。例如,胰腺发生炎症(急性胰腺炎)时可引起腹膜炎。同样,手术时,外科医生手套上的滑石粉或淀粉也可以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引起腹膜炎
【症状】
腹膜炎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感染的类型和程度。通常,病人会出现呕吐、高热和腹部压痛,还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脓肿。感染还可以带状组织的形式留下瘢痕(粘连瘢痕),继而有可能引起肠梗阻
除非及时治疗,否则腹膜炎会迅速引起并发症。肠道蠕动消失,液体潴留于小肠大肠内。液体还可从血液渗入到腹膜腔内。可发生严重脱水,血液中电解质丢失。随后,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肺、肾或肝脏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
关键是早期诊断。病人取卧位和坐位作x线检查,在x线片上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则提示有胃肠穿孔。偶尔,医生用空针穿刺腹腔,抽出其中的液体作实验室检查,能够确定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还可以检测这种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但是,剖腹探查术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治疗】
通常,首选的措施是紧急剖腹探查,尤其是怀疑为阑尾炎、溃疡穿孔或憩室炎时。胰腺炎或女性病人的盆腔炎,通常不需要急诊手术。
要及时给予抗生素,常常是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还有,经鼻腔插管至胃和小肠,抽吸其液体和气体,经静脉输液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