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抽搐

( mianjichouchu )

别名: 偏侧面肌痉挛

西医

简介:
面肌抽搐是指面部肌肉的阵发性不自主抽动,常为一侧性。
病因:
可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两类。继发性者可有面神经受到轻微压迫或刺激的病因。如见于小脑脑桥角蛛网膜炎、肿瘤、血管畸形或小脑前下动脉分支的异位、硬化压迫等。部分病人继发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损伤之后。原发性者病因尚未阐明。
人群:
生于中老年,女性为多。
诊断依据:
依据上述典型病史和症状,诊断一般不难,但应尽可能查明病因。三叉神经痛性痉挛多有面部剧痛发作,习惯性和癔症性面部抽动常为双侧性,容易区别。
体征:
临床表现为限于固定一侧的、间歇性面肌抽搐,常先发于眼轮匝肌。随病情进展,抽搐范围逐步扩大涉及口角、面部其他肌肉及颈阔肌。抽搐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因素可加重发作。发作时无疼痛。但严重者由于眼睑痉挛口角抽动,妨碍视物、说话、进食而深感不适,或可伴有头痛耳鸣、出汗、鼻塞等症状。入睡后抽搐停止。神经系统检查原发性者多无阳性体征。但嘱其用力闭眼、露齿则常可诱发面肌抽搐。继发性者视原有病因而可查见相应体征。发作可间歇数天或数月不等。间歇期间一如常人但很少有完全缓解、自愈者。
影响诊断:
脑电图检查常无发现。肌电图检查可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
治疗:
对有阳性神经体征,拟诊继发性者应力求查明病因,治疗原发病和手术切除肿瘤,松解压迫面神经的粘连、畸形或异位血管等。治疗原发性者可试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硫必利、地西泮(安定)等药物。如效果不显著,发作频繁而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者可适用外科治疗,但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面神经瘫痪。常用的疗法有:①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将面神经从脑桥的发出处与它紧邻的微血管用小片止血海绵隔开(jannett手术)。②面神经射频电热疗法:在茎乳突孔处针刺面神经主干,应用适当剂量的射频电热,毁损面神经部分纤维。此外尚有面神经乙醇封闭疗法,面神经压榨或部分切断术,面神经吻合术,面神经松解术等,自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发展以来,这些手术已废弃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