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廉

( shanglian )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主治:手臂和肩部疼痛,上肢运动障碍(上肢不遂),腹鸣,手臂麻木,呼吸困难,腹痛,偏瘫,头痛麻痹;胸部疼痛。。
功效:祛风; 清热; 祛湿; 调理大肠; 清除经络淤阻.
针灸方法:针法直刺 0.5 - 1寸。
灸法艾炷灸 3 - 5 壮或艾条灸5 - 10 分钟。
释义:〖别名〗 手上廉。〖名解〗上,与下相对,指上部或上方;廉,侧也,又隅也,棱也。前膊外侧,肉棱凸起处。在侧棱下端者为“下廉”,在侧棱上端者为“上廉”。该名称指明本穴位的位置而言。

“上廉” 相关论述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肠鸣腹痛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麻木
[刺灸法] 直刺0.5~1寸。


①人体部位名。指上侧缘。《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
②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圣脐总录》称手上廉。属手阳明大肠经。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布有前臂背侧神经,桡神经深支,桡动脉肌支与头静脉。主治头痛目眩肠鸣腹痛肩膊酸痛,手臂麻木,上肢不遂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经穴别名。即上巨虚。见该条。

三里下一寸,其分独抵阳明之会外。《铜人》斜针五分,灸五壮。
小便难黄赤,肠鸣胸痛偏风半身不遂骨髓冷,手足不仁喘息大肠气,脑风头痛

三里下三寸,两筋骨罅中,举足取之。《铜人》灸三壮,针三分。甄权随年为壮。《明堂》针八分,得气即泻;灸日七壮。
主脏气不足偏风脚气,腰腿手足不仁,脚胫酸痛屈伸难,不久立,风水膝肿,骨髓冷疼,大肠冷,食不化,飧泄,劳瘵,夹脐腹两胁痛,肠中切痛雷鸣,气上冲胸,喘息不能行,不能久立,伤寒中热
东垣曰:『脾胃虚弱,湿痿,汗泄,妨食,三里气街出血,不愈,于上廉出血。』
{4}【条口】:
下廉上一寸,举足取之。《铜人》针五分。《明堂》针八分,灸三壮。
主足麻木风气足下热,不能久立,足寒膝痛,胫寒湿,脚痛胻肿,转筋,足缓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