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庭

( neiting )

定位:在足背,当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上牙疼痛,面部疼痛,口角歪斜,喉痛,鼻出血鼻衄),胃痛反酸腹泻痢疾便秘发热性疾病(热病),腹胀,化脓性或出血性腹泻面瘫,足痛,口渴异常,四肢发冷,下巴活动受限,腹部疼痛,鼻流血,神经过敏、紧张,失眠扁桃体炎三叉神经痛
功效:清热,祛除面部风湿,调和肠道,清胃热理气,缓解疼痛,调和逆气,帮助消化。
针灸方法:针法直刺 0.3 - 0.5寸.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释义:该名称指明本穴位的功能而言。
备注: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

“内庭” 相关论述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解剖] 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法] 直刺斜刺0.5~0.8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溜为“荥”。


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荥(水)穴。在足背,当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之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发热头痛牙痛口?鼻衄咽喉肿痛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瘾疹,足背肿痛等。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荥(水)穴。在足背,当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之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发热头痛牙痛口?鼻衄咽喉肿痛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瘾疹,足背肿痛等。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部位 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
证治 四肢厥逆.腹胀满.数欠.恶闻人声.振寒.咽中引痛.口 .齿龋痛.不嗜食
针灸 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按∶内庭乃阳荥水穴.在足次指外间.中指内间.跗上半寸.两指之正中.如一庭竖于内.故名内庭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牙疼疟疾不思食,耳鸣针便清。
注:●内庭穴,在足之大趾次趾外间陷中,属足阳明胃经穴也。
●主治四肢厥逆,喜静恶闻人声,瘾疹不快,咽喉肿痛数欠牙龈疼,疟疾,不思饮食,耳内蝉鸣等证。
●针三分,留十呼,灸三壮(图一一五)。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牙疼疟疾不思食,耳鸣针便清。
〖注〗内庭穴,在足之大趾次趾外间陷中,属足阳明胃经穴也。主治四肢厥逆,喜静恶闻人声,瘾疹不快,咽喉肿痛数欠牙龈疼,疟疾,不思饮食,耳内蝉鸣等证。针三分,留十呼,灸三壮。
内庭穴图(图缺)

大趾次趾外间陷中。足阳明胃脉所溜为荥水。《铜人》灸三壮,针三分,留十呼。
主四肢厥逆,腹胀满,数欠,恶闻人声,振寒,咽中引痛,口喎,上齿龋不嗜食,脑皮肤痛鼻衄不止,伤寒手足逆冷,汗不出,赤白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