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关

( waiguan )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肘痛;热病面瘫半身不遂头痛; 颈痛; 面颊肿胀; 肺炎麻痹耳鸣;颊痛; 季肋区痛;肘,臂及手指运动肌损伤;手颤;三叉神经痛
功效:解表; 祛风; 清热;通经活络;利耳; 抑肝阳肝火
针灸方法:针法直刺 0.5 - 1 寸。
灸法艾炷灸3 - 5 壮或艾条灸 5 - 10 分钟。
释义:外:外部;外面。
关:大门关口

关,这个字通常用于穴位命名。它强调穴位的重要性。外关心包经的通路设置了界限。
备注:经络穴;与阳维脉会合

“外关” 相关论述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 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 配足临泣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胁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穴名。出《灵枢·经脉》。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本干。主治感冒头痛发热耳鸣耳聋目痛咽肿口眼?斜瘰疬胸胁痛,手颤指麻,肘臂屈伸不利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部位阳池后二寸.两骨间.与内关相对.此手少阳络.别走心主阴脉
证治耳聋浑浑无闻.肘臂不得屈伸.五指痛不能握.
针灸 针入三分.灸三壮.
按∶内关外关.乃手厥阴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经脉.别出阳.别阳入阴之络穴.掌内腕后二寸曰内关.在两筋间.掌外腕后二寸.曰外关.在两骨间.握拳取之.则两筋明晰.外关伏手取之.则两骨便于摩按.此外关内关.合于奇经.阴维阳维.乃灵龟八穴之二.待时取之.作用最大也.

肢节肿疼与膝冷,四肢不遂合头风,背胯内外筋骨痛,头项眉棱病不宁,手足热麻夜盗汗,破伤跟肿睛红,伤寒自汗烘烘热,惟有外关针极灵。
【注】●四肢骨肿痛,两膝冷,手足不遂,偏正头风,脊背、腰胯、筋骨、头项、眉棱疼痛,手足发热麻木,夜间盗汗,及破伤游风,脚跟肿痛,两眼赤红,伤寒阳明自汗,蒸热烘烘,皆宜刺外关穴。
其病立已(图十七)。

肢节肿疼与膝冷,四肢不遂合头风,背胯内外筋骨痛,头项眉棱病不宁,手足热麻夜盗汗,破伤跟肿睛红,伤寒自汗烘烘热,惟有外关针极灵。
〖注〗四肢骨节肿痛,两膝冷,手足不遂,偏正头风,脊背、腰胯、筋骨、头项、眉棱疼痛,手足发热麻木,夜间盗汗,及破伤游风,脚跟肿痛,两眼赤红,伤寒阳明自汗,蒸热烘烘,皆宜刺外关穴,其病立已。
阳维外关穴图(图缺)

腕后二寸两骨间,与内关相对。手少阳络,别走手心主。《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二壮。《明堂》灸三壮。
耳聋浑浑焞焞无闻,五指尽痛,不能握物。实则肘挛,泻之;虚则不收,补之。又治手臂不得屈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