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菀

( Nǚ Wǎn )

别名: 女宛 , 女肠 , 白菀 , 织女菀 , 女宛女肠 , 羊须草 , 茆

女菀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温肺化痰健脾利湿。主咳嗽气喘泻痢小便短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性味:
味辛;性温
各家论述:
1.《本经》:主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2.《别录》: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3.《湖南药物志》:温肺下气,止咳化痰,利尿。
用药禁忌:
卤碱
化学成分:
全草含槲皮素(quercetin),根含挥发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地、山坡湿润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态:
女菀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下半部光滑,上半部有细柔毛。叶互生;基部叶线状披针形,长5-12cm,宽5-12mm,基部渐狭成短移山倒柄,先端渐尖,边缘粗糙,疏生细锯齿,花后凋落;茎上部叶无柄,线状披针形至线形,上面光滑,绿色,下面有细软毛,边缘粗糙,稍反卷。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复伞房状;总苞片3-4层,草质,边缘膜质,先端钝;外围有1层雌花,雌花舌状,舌片白以,椭圆形;中央多数两性花,花冠筒状,黄色,长约3.5mm,花药基部钝而全缘;柱头2裂,裂片长圆形,先端钝。瘦果,长圆形,长约1mm,稍扁,全体有毛,边缘有细肋;冠毛1层,灰白色或稍红色,有多数糙毛。花期秋季。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女菀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rczaninowia fastigiata (fisch.)dc. [aster fastigiatrs fisch.]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全草。秋季采根,切段晒干。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纲目》:白菀紫菀之色白者也。雷斅言紫菀白如练色者,名羊须草,恐即此物也。

女菀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温肺化痰,和中,利尿。治咳嗽气喘肠鸣腹泻痢疾小便短涩。
①《本经》:"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
②《别录》:"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
③《湖南药物志》:"温肺下气,止咳化痰,利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性味: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无毒。"
用药禁忌:
本草经集注》:"畏卤咸。"
化学成分:
全草含槲皮素。根含挥发油。
附方:
①治咳嗽气喘女菀五钱,金线吊白米三钱,路边荆五钱。水煎服。
②治肠鸣腹泻女菀五钱,陈皮二钱,菖蒲二钱。水煎服。
③治小便短涩:女菀五钱,车前草五钱。水煎服。(选方出《湖南药物志》)
生境分布:
生长于湿润处。分布东北及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下半部光滑,上半都有细柔毛。叶互生,基部叶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2厘米,宽5~12毫米,先端渐锐,基部窄狭,有短柄,边缘粗糙,疏生细锯齿,花后雕落;茎上叶无柄,线状披针形至线形,上面光滑,绿色,下面有细软毛,边缘粗糙。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小形,直径5~8毫米;总筒状,长约4毫米,苞片披针形,有细毛,数列;周围舌状花白色,舌长约2.5毫米,筒长约2毫米;中心管状花黄色,长约3.5毫米,花药基部钝而全缘;柱头2裂,裂片长圆形,先端钝。瘦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稍扁,全体有毛;冠毛灰白色或带红色。花期秋季。
来源:
为菊科植物女菀全草。夏季采收。
出处:
本经

“女菀” 相关论述

(《御览》作菀)
味辛温。
主风,洗洗,霍乱泄利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生川谷,或山阳。
吴普》曰:女菀,一名白菀,一名识女苑。(《御览》)
《名医》曰:一名白菀,一名织女菀,一名茆,生汉中,正月二月采,阴干
案《广雅》云:女肠女菀也。

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洗洗,霍乱泻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一名白菀,一名织女菀,一名茆。生汉中川谷或山阳,正月二月采,阴干


味辛,温,无毒。主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治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一名白菀,一名织女菀,一名苑。生汉中川谷或山阳,正月、二月采,阴干。(畏卤咸。)
比来医方都无复用之。市人亦少有,便是欲绝。别复有白菀似紫菀,非此之别名也。(《大观》卷八,《政和》二三七页)


味辛、温,无毒。主疗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一名白菀,一名织女菀,一名茆。生汉中川谷或山阳,正月、二月采,阴干
卤咸。比来医方都无复用之。市人亦少有,便是欲绝。别复有白菀似紫菀,非此之别名〔谨案〕白菀女菀,更无别者,有名未用中,浪出一条,无紫菀时亦用之,功效相似也。

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惊痫,寒热百疾

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一名白菀,一名织女菀,一名茆(音柳)。生汉中川谷或山阳。正月、二月采,阴干。(畏卤碱。)
陶隐居云∶比来医方都无复用之。市人亦少有,便是欲绝。别复有白菀似紫菀,非此之别名也。唐本注云∶白菀女菀,更无别者,有名未用中浪出一条。无紫菀时亦用之,功效相似也。臣禹锡等今据有名未用中,无白菀者,盖唐修本草时删去尔。
衍义曰∶女菀,一名白菀。或者谓为二物,非也。唐删去白菀之条,甚合宜。陶能言,不能指说性状。余从《经》中所说甚明,今直取《经》。

无毒.主治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一名白菀,一名织菀,一名苑.生汉中或山阳.正月、二月采,阴干.(畏卤咸.)
本经》原文∶女菀,味辛,温.主风寒洗洗,霍乱泄利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生川谷.

本经中品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
【核】曰∶女菀,即白菀。与紫菀同类,紫白虽异,生成则一也。畏卤咸
【 】曰∶白菀紫菀功用,似同而异,紫主寒热气结在中,致病上中及下;白主风寒寒热气结在枢,亦病上中及下,兼见内外开阖之象,故上下无尝,内外不定,菀从结枢,解即分散,则呕逆自开,泄痢自阖,惊痫自平,寒热自除矣。并偏于从枢解表,从枢利小水也。虽非金郁,设舍假泄金郁之法,亦难以从枢分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