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葵子

( Lónɡ Kuí Zǐ )

龙葵子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主咽喉肿痛疔疮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煎水含漱或捣敷。内服:煎汤,6-9g;或浸酒
性味:
味苦;性寒
各家论述:
1.《药性论》:明目。
2.《唐本草》:疗疔疮
3.《本草阁经》:治风,益男子元气,妇人败血
4.《本经逢原》:善能续筋,消疔肿。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约25-100cm。茎直立,有棱角或不明显,近无毛或稀被细毛。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卵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并下延至叶柄,通常长2.5-10cm,宽1.5-5.5cm,全缘或具不规则波状粗锯齿,光滑或两面均被稀疏短柔毛。蝎尾状聚伞花序腋外生,由3-6(-10)朵花组成;花梗长,5深裂,裂片卵圆形,长约2mm,雄蕊5,着生花冠筒口,花丝分离,花药黄色,顶孔向内;雌蕊1,球形,子房2室,花柱下半部密生白色柔毛,柱头圆形。浆果球形,有光泽,直径约8mm,成熟时黑色;种子多数扁圆形。花、果期9-10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龙葵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nigrum l.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产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出处:
出自《药性论》。

龙葵子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急性扁桃体炎疔疮
①《药性论》:"明目。"
②《唐本草》:"疗疔疮。"
③《本草图经》:"治风,益男子元气,妇人败血。"
④《本经逢原》:"善能续筋,消疔肿。"
用法用量:
外用:煎水含漱或捣敷。内服:煎汤,1.5~3钱。
性味:
本草图经》:"味甘,性温,无毒。"
化学成分:
种子含油2%。所含脂肪酸主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并含少量甾醇。
附方:
急性扁桃体炎龙葵子三钱,煎汤含漱,吐出。(《河北中药手册》)
来源:
为茄科植物龙葵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
出处:
药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