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

( shierzhichangxueguanyapozonghezheng )

别名: 呕吐 , 积聚

西医

简介:
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是指十二指肠横段或上升段受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结肠中动脉压迫所致的慢性肠梗阻。以致近段十二指肠扩张、食糜壅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
造成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因素主要有先天解剖异常:如treitz韧带过短、右结肠动脉从肠系膜上动脉分出点过高、肠系膜上动脉起源腹主动脉的位置过低、腰椎前凸畸形等;或后天因素致局部结构改变;如消瘦使十二指肠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脂肪垫消失,内脏下垂、腹壁松弛、动脉硬化肠结核等病变致肠系膜淋巴结对系膜的牵拉、长期卧床致腰椎过伸等,均能致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所形成的角变锐而压迫十二指肠。
体征:
缓慢起病,呈间歇性反复发作,缓解期或长或短。发作时呕吐,呈喷射状,多在餐后出现,吐物含胆汁及隔餐食物。呕吐多不伴腹痛,或轻度腹痛,但有上腹闷胀嘈杂不适,吐后或于改变体位如俯卧位或屈膝位而使症状缓解,可见胃型或肠型及震水音、局部压痛。久之出现消瘦、脱水营养不良的表现。
影响诊断:
1.x线钡餐检查:①十二指肠扩张,并有反复的强烈逆蠕动,钡剂逆流入胃,呈钟摆样往返蠕动。②十二指肠呈刀切样阻塞;③十二指肠内钡剂长久滞留达2~4小时以上。如令病人取俯卧位或压迫下腹部上举肠系膜时,滞留的钡剂得以排空。
2.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同时插管同时动脉造影,可于侧位显示二者之间的角度变小有助于诊断。(夹角<20°)
鉴别诊断:
1.先天异常:如先天性腹膜束带压迫牵拉而阻断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远端先天狭窄或闭塞,环状胰腺压迫十二指肠降段;先天巨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先天变异严重下垂,摺拗十二指肠空肠曲使之关闭而壅塞十二指肠。这些病变的x线征与动脉压迫者明显不同,体位不能使其排空。
2.肿瘤:十二指肠肿瘤,肾肿瘤胰腺癌淋巴瘤,十二指肠转移癌,邻近癌转移肿大的淋巴结,肠系膜囊肿腹主动脉瘤压迫十二指肠。
3. 十二指肠远端和近段空肠浸润性疾病和炎症: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ohn病以及憩室炎性粘连或压迫引起缩窄等。
4. 胆囊和胃手术后发生粘连牵拉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粘连、溃疡、狭窄或输入袢综合征。这些通过病史、x 线钡餐检查、必要辅以血管造影均可鉴别。
治疗:
一般主张先采用内科治疗:卧床休息,禁食,胃肠减压,洗胃,补充血容量和纠正水电解质失常,抗痉挛药物,静脉补充营养,待症状缓解胃潴留减轻后,可予少量多次流质饮食,食后采取左侧卧位、伏卧位或膝胸位,并将床脚抬高。如无症状复发,可逐渐改进饮食,减少餐数,并给以健胃消食及胃肠动力药物。下床活动时可用腰围或腹带防止内脏下垂,并改善营养,加强腹部肌肉锻炼,矫正脊柱畸形等。如上述内科治疗效果不显著,可考虑手术治疗,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或屈氏韧带松解术,或胃空肠吻合术。
中西医结合:
十二指肠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是消除十二指肠壅滞、解除十二指肠受压、恢复肠腔通畅与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改善营养,增进体质。此三者相互影响,宜同时进行,但治疗过程各阶段的重点及治疗方法各异。
初治,应禁食,胃肠减压,洗胃,补卜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静脉补充营养。同时采取左侧卧位或膝胸位,局部按摩,热敷或针灸治疗。待胃潴留缓解后,给予少量多次流食,并辨证应用中药及胃肠动力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经过如此处理多数病情能逐渐好转。如少数胃潴留仍不缓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后继续上述中西医疗法。
恢复期治疗主要是恢复胃肠功能,增强体质,防止复发。治疗以辨证中药为主,如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等,配合腹肌锻炼,必要时辅以腰围或腹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