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 guanzhuangdongmaixingxinzangbing )
西医
简介: |
由各种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脏病都可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者最为多见和重要。一般所称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言。(具体详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病因: |
引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少见病因有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钙质沉着或内膜增生,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如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炎症性疾病如多发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和风湿性关节炎等;非炎症性疾病如糖尿病、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等均可影响小冠状动脉:感染性疾病如梅毒、病毒感染累及冠状动脉或其开;冠状动脉内膜挫伤伴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栓塞(可来自心腔)、肿瘤、钙质、粥样斑块碎片和细菌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栓子。 |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相关论述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氧(供血不足)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引起冠心病的原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为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近侧段之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动脉都靠近心室,因而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再者,冠状动脉血管树由于心脏的形状而有多数方向改变,因此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
好发部位:据我国6352例尸检统计,病变的总检出率、狭窄检出率和平均级别均以前降支最高,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性别差异:20~50岁病变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60岁以后男女无明显差异。
病变特点: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较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相融合。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图8-28,图8-29)。根据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的程度可将其分为4级:Ⅰ级,管腔狭窄在25%以下;Ⅱ级,狭窄在26%~50%;Ⅲ级,狭窄51%~75%;Ⅳ级,管腔狭窄在76%以上。
[imgz]binglixue147.jpg[alt]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并发血栓形成[/alt][/img]
图8-28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并发血栓形成
图示左前降支粥样斑块,累及动脉壁四周,斑块底部粥样物中含大量胆固醇结晶;管腔被血栓阻塞(男性,50岁)
2.冠状动脉痉挛 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围绕着冠状动脉痉挛是否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原因这一问题进行争论。有人研究心性急死例中发现,其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仅为30%,在发作后12小时内死亡的患者中也只占50%,故认为至少有相当部分病例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近年来,由于心血管造影技术的开展,已证实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imgz]binglixue148.jpg[alt]管腔内血栓的放大,主要为白色血栓(↑);右下为纤维素[/alt][/img]
图8-29示图8-28管腔内血栓的放大,主要为白色血栓(↑);右下为纤维素
3.炎症性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的炎症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而造成缺血性心脏病,例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高安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病等均可累及冠状动脉。此外,梅毒性主动脉炎亦可造成冠状动脉口狭窄,但都比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