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前收缩

参考:过早搏动

“期前收缩” 相关论述

窦房结以下的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抢先发出冲动而激动心脏,称为期间收缩,又名过早搏动。按起源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及室性,以室性最常见,房性次之,心电图特点如下:
1.室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qrs波群及t波,其前无p波。
(2)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间为>0.12s、并有继发性t波改变(t波方向与qrs波的主波方向相反)。
(3)室性期前收缩后有一完全性的代偿间欺(即期前的qrs波群前后两个r-r间隔之和等于两个正常的r-r间隔)。图14-8-10。这是由于室性早搏只能逆传至房室交界区,未能干扰窦房结激动的产生。室性早搏在房室交界区形成逆行性隐匿传导,产生不应期,使早搏后第一个窦激动遇此不应期而不能下传至心室。但若窦性心律比较缓慢,早搏恰巧落在二次窦性搏动之间,则不影响其前后的窦性搏动而无代偿期,称为插入性室性早搏。图14-8-11。
室性早搏可呈规律性出现,若在每一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早搏,连续发生三次者,称二联律;若在每一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两个早搏,或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早搏,称为三联律。早搏的偶联间期(早搏的r波与其前窦性搏动的r时距)相等为单源性早搏,如不相等且在同一导联上各个早搏的形态不同,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imgz]wulizhenduanxue202.jpg[alt]室性早搏[/alt][/img]
图14-8-10室性早搏
[imgz]wulizhenduanxue203.jpg[alt]室性期前收缩呈插入型[/alt][/img]
图14-8-11室性期前收缩呈插入型
[imgz]wulizhenduanxue204.jpg[alt]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alt][/img]
图14-8-12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
2.房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稍有差异。
(2)p-r间期≥0.12s。
(3)期前p波后的qrs波群通常正常(室上性型)如在p波后未继之出现qrs波群即为房性早搏未下传。
(4)房性早搏后多前有一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提前p波的前后二个p-p间隔之和较两个正常的p-p间隔之和为短)。此系房性早搏常可逆传至窦房结而干扰了窦房结原来的节奏。
房性早搏下传时,可能正遇房室交界区或/和心室的相对不应期,则可引起p-r间期延长和/或qrs波群室大畸形(称为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图14-8-14
3.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形状与窦性心律中的qrs波形基本相同。
(2)提前的qrs-t波群前无直立p波,若有p波则为逆行,可在qrs波之前(p′-r<0.12s)、可埋于qrs波之中(p′-r间期为零)、或在qrs波之后(r-p′<0.20s)图14-9-15a、b。
(3)常具有完全性代偿间歇。这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交界性兴奋不易逆传至窦房结,故窦房结节律大多不受交界性期前收缩影响。
[imgz]wulizhenduanxue205.jpg[alt]房性期前收缩形成三联律心电图一例[/alt][/img]
图14-8-13房性期前收缩形成三联律心电图一例
导联中每隔两个窦性激动p qrs t波后即出现一房性期前收缩形成三联律
[imgz]wulizhenduanxue206.jpg[alt]房性收缩及房性期收缩伴内差异性传导[/alt][/img]
图14-8-14房性收缩及房性期收缩伴内差异性传导
[imgz]wulizhenduanxue207.jpg[alt]交界性期前收缩(逆行p波与期前的qrs波相重迭)[/alt][/img]
图14-8-15a 交界性期前收缩(逆行p波与期前的qrs波相重迭)
图14-8-15b 交界性期前收缩(逆行p波发生于期间qrs波之后)
期前收缩临床意义的评价比较困难,它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如情绪激动、饱餐、过劳和烟茶过量是引起期前收缩的常见原因、其他心外疾患(胃肠疾患、胆囊炎急性感染)亦很常见,无重要临床意义。但若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人,尤其是心功能不全者则易引起严重的后果。一般来说,偶发的期前收缩发生在无心脏病的年青人,多无严重性,频发的(每分钟>8次),多源性的期前收缩常为病理性表现。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常是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的预兆。频发而多源的房性早搏常是心房颤动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