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E缺乏症

( weishengsuequefazheng )

西医

简介:
维生素e缺乏症(vitamin e deficiency)是由于饮食中含量减少,需要量增多或吸收功能差造成血浆中生育酚水平低于正常。一般认为早产儿缺乏维生素e可发生溶血性贫血,而发生于动物则可致不育
病因: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脂溶性,已知为抗不育因子,广泛地存在于植物油、种子、硬壳果、蛋黄和蔬菜中。其生理作用力稳定细胞生物膜,为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剂.可保护其他易被氧化的物质不遭破坏。又能保护红细胞膜,防止红细胞破坏而致溶血。维生素e可参与核酸代谢,具抗衰老作用。由于组织内维生素e贮存量较多,一般不易发生缺乏,但早产儿、低体重儿体内贮存量少,如胃肠吸收欠佳,易出现缺乏。另外,慢性肝胆疾病小肠和胰腺疾病,或营养不良者亦可发生缺乏。
诊断依据:
人类缺乏生育酚可分为三期:初期仅轻度缺乏,但无生理异常;中期缺乏可表现红细胞脆性增加和肌酸尿症;晚期严重缺乏可出现平滑肌蜡质样沉着及肌肉萎缩。诊断除临床表现外,尚有贫血、网织细胞轻度增高、周围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球形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测定血中生育酚水平低于12μmol/d(5mg/l)即有维生素e缺乏。
体征:
临床上早产儿对维生素e吸收较差,若铁剂摄入过多,可加重维生素e缺乏。于生后6-10周时可出现溶血性贫血鼻出血阴囊、小腿、足有浮肿。成人可见于肠吸收不良慢性胆汁郁积性肝病、先天性胆道闭锁、胰腺功能低下、高脂血症者,常有肌酸尿,有蜡样物质沉着于胃肠平滑肌呈"棕色肠".横纹肌局部坏死,肌肉无力,步态不稳。
治疗:
维生素e可预防早产儿溶血性贫血及氧中毒所引起的晶状体后纤维增生及支气管发育不良。脂肪吸收不良的病儿早产儿.其摄入量应增加,以预防维生素口缺乏。维生素e供给量为婴儿3-4mg/d,儿童4-8mg/d,成人30-50mg/d。
目前维生素e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剂量差别也大,小儿开始口服维生素30mg/d,情况好转后改为5mg/d维持量。成人给200-600mg/d,最好在治疗的同时,对病人进行血浓度监测,以保证获得适当的剂量。一般认为肌注比口服疗效好,口服水溶剂比口服油剂好。

“维生素E缺乏症” 相关论述

维生素e缺乏(见第135节)在早产儿较常见。这是由于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e不能很好地通过胎盘由母体供给胎儿,而早产又使这种缺乏加重;以及婴儿食品中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对维生素e的需求,特别是对维生素e吸收不好的早产儿。本症亦可发生在患有脂肪吸收障碍的儿童,如囊性纤维变和某些基因变异。给予过量的铁,可能也会加重维生素e的缺乏。
缺乏维生素e的早产儿会出现肌肉乏力,并在6~10周时出现溶血性贫血,同时血中维生素e水平降低。本症可通过补充维生素e得到医治。维生素e缺乏可导致早产儿患视网膜病,保育箱中氧气浓度过高又可加重婴儿眼病。肠吸收功能不好的儿童会患严重的维生素e缺乏症,并产生各种不同的神经病症,如反射减弱、行走困难、复视、位置觉障碍、肌肉无力。这些症状会逐渐加重,但也会随着治疗康复。诊断有赖于血中维生素e含量的检测。

维生素e是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e缺乏在早产儿中可以见到,因为:
(1)早产儿体内维生素e贮存少;
(2)早产儿常常发生贫血,为了预防或治疗缺铁性贫血,所以补充铁剂,但铁可破坏肠道内维生素e,阻止吸收;
(3)母乳中会有足量的维生素e,但需在婴儿出生后12周或体重达2千克时才具有吸收维生素e的功能。
维生素e缺乏的症状常常发生在生后1~3月,先有轻度溶血性贫血,以后腿、阴唇、阴囊眼睑水肿;鼻部有水样分泌物;面、颈、头部有丘疹样皮疹;呼吸急促;化验方面有溶血性贫血的改变。
早产儿,尤其人工喂养者每天口服维生素e5~10毫克可预防溶血的发生。已有维生素e缺乏者,每天肌肉注射或口服维生素e10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