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阳

( fuyang )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主治:腹泻;呕吐;潮热;头部压痛;四肢痉挛;下肢瘫痪;腰痛;大腿疼痛;外踝红肿疼痛.
功效:清除经络淤阻;引气下行;扶助阳跷脉;强壮腰背;清醒头脑;放松肌肉和肌腱
针灸方法:针法直刺0.5-1.0寸.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释义:〖别名〗付阳,附阳。跗,脚背也.
阳,阳气也.
跗阳名意指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膀胱经足部上行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湿冷的水气,由于有足少阳、足阳有二经上行的阳气为其补充热量,足太阳膀胱经的水湿之气才得以继续上行.本穴水湿之气的上行是依靠足背上行的阳气才得以上行的,故名跗阳.
该名称是指足阳交会的位置.
备注:阳跷脉和阳维脉交会穴; 阳跷脉郄穴.

“跗阳” 相关论述

[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解剖] 在腓骨的后部,跟腱外前缘,深层为拇长屈肌;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动脉末支;布有腓肠神经。
[主治] 头痛,腰骶痛,下肢痿外踝肿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附注] 阳跷脉郄穴
[img]12-7-6.gif[alt]足太阴膀胱经穴[/alt][/img]

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付阳;《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别名外阳阳蹻。属足太阳膀胱经阳蹻郄穴。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动脉末支。主治头重头痛外踝红肿,脚气,脚腿痛,下肢痿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